四川岳池县高考历史三轮教研室推选习题二及解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53572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73.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岳池县高考历史三轮教研室推选习题二及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四川岳池县高考历史三轮教研室推选习题二及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四川岳池县高考历史三轮教研室推选习题二及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四川岳池县高考历史三轮教研室推选习题二及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四川岳池县高考历史三轮教研室推选习题二及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岳池县高考历史三轮教研室推选习题二及解析.docx

《四川岳池县高考历史三轮教研室推选习题二及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岳池县高考历史三轮教研室推选习题二及解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岳池县高考历史三轮教研室推选习题二及解析.docx

四川岳池县高考历史三轮教研室推选习题二及解析

四川岳池县2018年高考历史三轮教研室推选习题

(二)及解析

一、选择题

1、(2017年全国新课标2卷27)27.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

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

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

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

【答案】A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内阁制度的形成

【名师点睛】明成祖时期内阁制度形成,内阁本来是皇帝为加强专制而设立的机构,且职权范围始终不明朗,但皇帝仍然担心内阁地位的上升会威胁皇权,因此让司礼监的太监予以牵制,宦官得以参政,地位逐渐上升,在中枢决策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在此背景下,宦官参政议政的能力也应加强,因此出现材料中的由严禁宦官读书识字、到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的现象。

解题技巧:

 文字材料是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材料形式,从材料来源看可分为两种:

一是典籍碑刻类,即从经典著作、历史文献、地方史志、名人文集、报纸杂志、铭文碑刻等文字资料中摘取片段;二是文学作品类,即从诗歌、小说、剧本、对联、歌谣、传说等资料中选取材料。

三是条约类例如,本题就是条约类文字材料

 做此类题目一定要抓住这类题型的特点:

①依托或扣住课本内的一两个重点内容或知识要点,力求有“貌离神合”之妙;②保证应有的以文字为主要载体的信息量;③所引用的材料注重历史感,并注重时代感;④文辞语句的阅读难度能被大多数学生所接受。

解答此类试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考虑:

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的进步作用和消极作用

1.进步作用:

  

(1)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防止分裂割据;有利于抵御外国侵略;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2)有利于维护国内政局的稳定,为经济文化的发展创造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3)有利于政府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文化建设。

  (4)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在较广阔范围内的传播。

2.消极作用:

  

(1)经济上束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政治上,并不能促进了地方自主性,专制统治的空前强化剥夺了人民的政治权利和言论自由,民主思想和行动受到压制和打击。

(3)思想文化上,专制统治使知识分子脱离实际,阻碍了科技创新和文化的进步。

2、(2017年新课标Ⅲ卷文综历史26)表1

土地规模(亩)

户数

户数比例

20以下

24

17.3%

20~130

103

74.1%

131~300

10

7.2%

300以上

2

1.4%

小计

139

100%

表1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

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A.自耕农经济盛行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

C.均田制破坏严重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答案】A

【考点定位】中国古代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均田制度

【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能力。

它以唐代后期的均田制度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表格数据的分析能力。

本题是我认为最有智慧的一道题,本题学生这容易选择BC两项,其原因有二,一是学生可能会产生定势思维的错误,犯形而上学的错误,二是学生忽视了材料数据,不知道多少亩土地算是自耕农。

解题技巧:

1.历史图表题是多年在许多省份的高考中出现的一种题型。

它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分析能力和总结概括能力。

其中历史图表试题一共分以下几种题型:

历史“图”题一般有历史地图、历史人物、历史文物并配有一定的文字和发问,进而展开探讨某一历史问题;历史“表”题一般有历史数据、历史成就,相同的史项等配有一定的文字和发问,也对某一历史问题进行分析;其次还有将二者综合在一起来考查某一问题的。

命题的模式多样化:

有图表选择题,也有图表材料解析题和图表综合问答题。

2.图表类试题已经成为高考的一个重要题型,因此在平常的学习中我们要对课本中涉及到的图表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思考,要善于将图表和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整合和联系,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那么我们读图回答问题的能力就一定能够得到培养和提高。

解答此类试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考虑:

(1)从西周至唐:

①坊、市分置,商业活动受地域和时间限制,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

②城市的职能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商业贸易和市场的规模不大。

③唐代商业都市有所发展,农村集市贸易开始出现。

(2)宋元明清:

①坊市界限被拆除,打破了空间限制,镇兴起和发展,农村的“草市”发展。

②宋元城市商品经济繁荣,如出现了夜市、晓市等,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

③明清时期:

涌现出一大批工商业市镇,城市的生产性、专业性、商业性增强,对政治中心的依赖性减弱。

(3)经济政策:

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清末推行“闭关锁国”政策。

但当政府感到财政等方面需要时,也会对政策有所调整,放宽对商业的限制,甚至鼓励商业发展。

3、(2017年新课标Ⅲ卷文综历史29)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

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

这反映了当时上海

A.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B.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

C.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D.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

【答案】B

【考点定位】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婚俗变化的特点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并获取材料相关信息的能力,考查的重点定位于近代中国社会婚俗变化的点上,其实质上也考查了服饰变化的特点,旗袍是中西合璧的产物,再加上材料中婚礼的场面中的喜字是中国的,钢琴是西洋的,所以布置也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点。

出题者设置了一个新情境考查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题目新颖却又贴近生活。

解题技巧:

做历史选择题不要盲目求快,要认真细心做答。

对于没有把握的题,不要轻易做答,答出之后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不要轻易改动答案,相信你的第一感觉。

要想做好历史选择题,得到高分,关键是要做到,掌握准确的基础知识,平时要注意能力的培养,认真审题,答题时还必须方法、思维得体,细心谨慎。

解答此类试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考虑:

1.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是历史的进步,它准备了发展资本主义所需要的商品市场、大量的雇佣劳动力、充足的货币财富积累,成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确立的前提条件。

正如毛泽东所指出:

“外国资本主义对于中国的社会经济起了很大的分解作用,一方面,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经济的基础,破坏了城市的手工业和农民的家庭手工业;另一方面,则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

2.列强经济侵略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时也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3.列强侵华将中国作为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地的同时,带来先进的技术和观念,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近代中国社会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4、(2017年天津卷文综历史10)对下图信息的解读,表述正确的是

A.科技发展带来生产方式变化B.科学发挥最重要的作用

C.劳动者的劳动强度越来越大D.信息化普及贯穿全过程

【答案】A

【考点定位】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于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影响

【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图片史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能力。

本题四次工业革命为切入点,深入考查考生的阅读史料,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读的能力,学生可以运用排除法进行,因此在备考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历史解释能力和学习和解题方法。

解题技巧:

现在的高考题越来越活了,课本教材的知识已经不够了,而且有的题目出的很偏,你只从课本根本就找不到答案,很多东西也越来越涉及一些政治的观点,而不单单是历史了,你在历史教材中完全找不到解释,而如果你们的老师又不注意平时对学生的视野的拓展的话,遇到一些偏题,怪题,你只能靠蒙了,所以对那些重要的历史事件,你应该理解的深一点,多看看有深度的历史资料,你像很多事件,在历史教材上仅仅用一句话就解释完了它的意义,其实你如果查一些资料的话,你会发现一个历史事件政治决策要从很多方面去讨论,什么地缘政治啊,战略角度啊等等。

解答此类试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考虑:

1.工业革命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工业革命是机器大工业代替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的革命,这不仅是一次技术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对人类社会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就是启动了城市化进程。

2.新兴城市的兴起和发展是英国工业革命中的一面旗帜,也是英国城市化的体现。

工业革命改变了传统的城市分布格局,出现了一大批新兴工业城市。

机器的广泛应用,使得工厂规模扩大,同时也使得城镇的范围扩大,渐渐发展为大城市。

英国工业革命中,棉纺织业发展迅猛,不少小城镇就是乘着工业革命的东风发展起来的。

比如曼彻斯特就是英国近代城市化的典型。

5、(2017年江苏卷单科历史18)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结构发生新变化。

以下是1990年和2003年不同类型国家三大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表:

表中数据表明

A.高收入国家越来越忽视农业生产

B.中低收入国家各产业间发展均衡

C.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呈现平衡发展

D.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趋势基本相同

【答案】D

【考点定位】罗斯福新政和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新变化•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新变化•三大产业的变化

【名师点睛】历史图表题解题技巧

第一,审清设问,明确要求。

设问是试题的命题意图的直接表示,带有很强的指向性和限制性.因此,做题时要带着设问观察图表,增强审题的目的性和有效性。

第二,读全图表,把握方向。

要认真审读图表,这包括图表的标题、图表的内容尤其是图表中的文字,还有图注。

最大可能地从图表中提取全面、准确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

第三,排除干扰,科学判断。

解题时一定要注意题干与图表的关系、题干与选项的关系、选项与选项的关系,注意肯定法和排除法相结合、图表信息与课本知识相结合,尽量排除干扰项和无效信息做出科学判断。

解题技巧:

高考中的历史试题既强调考生对课本知识点的积累与理解,又突出对主干、核心知识和历史学科素养的考核。

近年来,高考历史试题的设计中大量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试题突出了以能力立意素质考查为中心,不再单一强调面面俱到,而是以考查学生的能力为主。

所以在解答试题往往依据一定的规则进行。

规则不能不依,关键是养成好的习惯。

拿到一道试题,要知道怎么做,怎么样形成一个好的习惯。

并且,即使同一类试题,又有细微差别,不可能找到解决全部问题的灵丹妙药。

解答此类试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考虑:

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①新的理论和政策:

凯恩斯主义,实行国家干预经济。

②新的特点:

政府干预经济是罗斯福新政的本质特征,具有干预经济、关注民生、协调发展等特点,其最大特点是国家全面干预经济,但没有放弃自由竞争运行机制。

③新的模式: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二战后被其他国家所继承和借鉴。

④新的起点:

新政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资本主义制度由此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成为资本主义制度继续发展的新起点。

6、(2017年新课标Ⅰ卷文综历史34)

图4是苏联时期的一幅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

该漫画表明

A.外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彻底失败

B.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围中仍实现工业化

C.二战期间苏联经济建设并未停滞

D.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

【答案】D

【考点定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冷战;俄国十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