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激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教学设计文档资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96646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念奴娇赤壁怀古》《激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教学设计文档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念奴娇赤壁怀古》《激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教学设计文档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念奴娇赤壁怀古》《激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教学设计文档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念奴娇赤壁怀古》《激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教学设计文档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念奴娇赤壁怀古》《激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教学设计文档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念奴娇赤壁怀古》《激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教学设计文档资料.docx

《《念奴娇赤壁怀古》《激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教学设计文档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念奴娇赤壁怀古》《激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教学设计文档资料.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念奴娇赤壁怀古》《激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教学设计文档资料.docx

《念奴娇赤壁怀古》《激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教学设计文档资料

《念奴娇·赤壁怀古》《激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教学设计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

为什么?

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

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

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

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

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教学目标: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

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

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

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

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1知识教学目标:

整体把握,理清思路,感知两词内容,进而了解怀古词的特征和一般写法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

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

“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

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

“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

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

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2能力培养目标:

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3德育情感目标:

体会词人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词作意象的把握

教学难点:

两首词的情感特征及其表现手段

教学方法:

诵读法、点拨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问导入

导语:

同学们,首先让我们一起来背诵两个古诗词名句老师背上句,大家接下句(但愿人长久,稻花香里说丰年,)它们分别是谁写的?

后人常把两人“捆绑”在一起合称什么?

(板书“苏辛”)大家知道为什么把他们合称?

(他们是“豪放派”词人的代表)苏轼毫无疑问是宋代豪放词的开创者,有人又评价辛弃疾:

“辛稼轩,词中之龙也”今天,两位词坛高手都拿出他们最得意的词作作一番“龙虎斗”,要求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当好“裁判”(板书课题)

(以下《念奴娇·赤壁怀古》简称《念》,《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简称《永》)

二、引导感知

(一)了解作家

教师启发:

现在是运动员上场哪位同学先来介绍苏轼?

了解和明确: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人他长于诗、词、散文、绘画、书法,是我国文学史上少有的全才他才华横溢,性格乐观、旷达、豪放,但一生磨难,多次被贬苏轼临终前在《自题金山画像》中说,“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这虽为他的自我嘲讽之语,但因“乌台诗案”而首次被贬黄州,这里确实是他人生的重要驿站“一词二赋”——《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后赤壁赋》——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教师引导:

通过介绍我们已经大致了解了苏轼哪位同学再来介绍辛弃疾?

了解和明确: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人年轻时参加义军,积极抗金,曾经凭着英勇和机智处死了两个叛徒:

义端和尚和张安国其词多抒写报国雄心和有志难伸的感慨,豪纵奔放,沉郁顿挫,在南宋爱国词中雄领一代,有《稼轩长短句》等

(二)感知作品

教师提示:

在初步认识两位词人以后,下面请同学们阅读《念》、《永》的注释,了解他们分别在什么背景下写出大作的

教师补充:

两位词人一位是北宋人,一位是南宋人我算了一下,苏轼去世39年,辛弃疾才出生现在他们穿过时空隧道,来到了一个擂台上苏轼是45岁,辛弃疾多大了?

(65岁)你们看好哪位选手?

教师布置:

下面“文斗”开始请欣赏名家朗读(放课件:

《念》一鲍国安朗诵;《永》——陈铎朗诵)

正音(在课件上):

英发(fa)华发(huafa)纶(guan)巾还酹(huanlei)舞榭(xie)胥(xu)佛(bi)狸

生齐读(每首词两遍)

教师组织:

喜欢《念》的举手,喜欢《永》的举手请两位同学分别朗读他们喜欢的词结束后请其他同学用掌声大小评好和次好(多媒体播放《高山流水》)

(注意: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三句应读得节奏稍快且很有气势,还可做上扬的手势和卷的动作“穿”、“卷”应读重音《永》的深沉悲壮感要把握好特别是读“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时,感情上力度要大读“想当年”声调应高,“如虎”应读重音,应神采飞扬,激情奔放)

教师鼓励:

大家用掌声评评看,哪位同学读得好学生鼓掌后,再交代:

朗读得分不计入下面关于作家的比赛成绩

全班集体朗读

三、引导理解

(一)整体把握

教师启发:

刚才大家读的时候,有没有感觉个别句子语序不符合现在的语言习惯?

老师担心大家不懂,挑出来问一问大家,按现在的习惯该怎么说“多情应笑我”(应笑我多情)(如果学生回答好,老师调侃一句:

“老师的担心多余了,‘多情应笑我’”“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无处觅孙仲谋英雄)(集体朗读注释)

明确:

语序的颠倒大多是压韵的需要

教师鼓励:

课前预习时曾请大家用对联的形式概括词的大意,下面请“晒”出你们的成果(教师结合例子简述对对联时应注意的地方选最好的对联写在黑板上,集体朗读)

课前预习题参考答案:

《念》(上阕)上联:

描画战争景象

(下阕)下联:

讴歌豪杰雄风

《永》(上阕)上联:

吟哦昔日英雄

(下阕)下联:

忧虑当今国事

横批:

壮志难酬

师生共同“鉴宝”,为两位词人加分

(二)分析意象

教师引导:

下面我们来评比他们描绘的画面《念》和《永》中分别有哪些人物?

大家讨论,然后请同学代表发言

(《念》:

周瑜《永》:

孙权、刘裕、刘义隆、完颜亮、拓跋焘、廉颇)

讨论:

1周瑜是个什么样的人?

(春风得意,儒雅潇洒)你最欣赏他的是什么?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从容自若,指挥若定,举重若轻,胸有成竹)画面上只有周瑜一个人?

(还有景色、小乔)这些有什么作用?

(板书:

景色——烘托;小乔——美人衬托英雄)(老师补充调侃:

赤壁之战时,小乔出嫁已十年,算“老”乔了,至少是“大”乔,但还是称之为小乔好)

2《永》写的人物各有什么作用?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怀念英雄,呼唤当代英雄,表现收复失地的决心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怀念古人,表现北伐决心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借古讽今,批评草率出兵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今昔对照,不堪回首佛狸祠下:

异族统治下的人民的屈辱或麻木凭谁问,廉颇老矣:

自我感慨,不忘为国效力这些典故的使用使诗文情思隽永含蓄深刻

3为什么《念》只写周瑜一人,而《永》写了这么多人?

《念》主要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永》的情感是多元的既有对英雄业绩的向往,又有对国事的关心和忧虑,还有对出师北伐收复中原的主张和见解以及宿志难伸的愤慨等

教师小结:

看来人物不在多少,关键看需要画面评比,一比一

四、引导鉴赏

教师启发:

两位“大腕”展示的画面各有什么目的?

他们是用什么手段把画面展示给我们的?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喜好任选一首,随便谈上面的哪个问题只要谈出,苏轼或辛弃疾就能够得分老师给你们当计分员(小组讨论几分钟然后发言开始)

教师提醒:

两首词在其他方面还有哪些

相同点及不同点?

(凡说出相同点的,各加一分;说出哪一方特点的,哪一方加分)

以下内容作为生成课堂的备用:

相同点:

1从文题看,都有“怀古”一词说明二词都是怀古词

2结构一致:

古迹——古景/事/人——抒情议论

3手法上,都是借景抒情

4都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卷起千堆雪”,以“雪”喻浪花,喻体“浪花”没有出现,是借喻“气吞万里如虎”,以“虎”喻刘裕“千堆”、“万里”状其情势之大和猛是夸张

5对比手法《念》中苏轼与周瑜对比《永》中刘裕父子辛弃疾与廉颇都形成对比

6情感上都赞扬了一些英雄豪杰虽流露出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伤感,但更主要的是抒发了积极进取的豪放之情

不同点:

1意象两词所写之景明显不同:

《念》中主要写自然景观,《永》所写重在人文景观所写之人也有不同:

《念》中主要写周瑜而《永》中出现了孙权等六个历史人物

2语言苏词开阔明朗形容词和动词用得传神如“乱”写出岸边岩石山崖之险怪;“穿”写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高峻;“惊”写出了江水之汹涌;“拍”字突出了惊涛骇浪与江岸搏击的力度“卷”逼真地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辛词因用典多而显得含蓄深沉如“赢得”就蕴涵着浓烈的讽刺意味

3手法苏词以描写景、人为主;而辛词以叙事为主苏词从写景中逐层托出周郎小乔衬托周郎;辛词人物是并列的出现无层次感

4抒情上苏词紧扣个人际遇,重在感伤自己;而辛词紧扣政治现实,借咏史来谈自己的战略见解,更主要的是借颂扬孙权等英雄来斥责贪图享乐、苟且偷安的统治者流露出忧民忧国的情怀,体现出一种深沉悲愤的豪放

教师小结:

同学们的分析都各有特点……(很精彩,有深度)但有个问题老师不明白,想请教大家周瑜、孙权同是三国时代的风云人物,为什么苏、辛钟情的对象却不同呢?

引导分析:

苏轼拿自己与周郎相比周瑜风流儒雅,因裙带关系而深受统治者孙权的赏识,24岁做中郎将,34岁做三军大都督“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年纪轻轻就建立功业而才华横溢的东坡居士虽也有如小乔一样的美妻王氏相濡以沫、甘苦与共,但是早逝他不但未被重用,反而被贬黄州写本词时已年近半百,功业无成,因而特别仰慕周瑜孙权19岁作为东吴的统治者,果敢坚毅20岁作为三军统帅不畏强敌,以少胜多辛弃疾推崇他其实是批判软弱无能、妥协投降的南宋统治者

教师启发:

还有一个问题老师不明白2018年,余老师曾到镇江一中,发现校园内有一尊墓墓主是我的安徽定远老乡三国时的又一个重要人物——鲁肃为什么稼轩到京口,没有怀念我的老乡?

共同分析:

因为鲁肃不是东吴霸主,作者要批判软弱无能、妥协投降的南宋统治者所以没有选上他

教师激发:

大家还有什么不理解的或者有疑惑的问题吗?

我们再来探究(让学生提出问题探究)

备选问题:

1两词流露出的情感有没有差异?

——东坡是个地地道道的文人,多愁善感,华发早生;但又是个精力旺盛、乐观旷达的人他的这首“文人词”重诗情画意他引“江月”为知己,尽情倾诉自己的未酬壮志,以寻求安慰《赤壁赋》中“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也体现出他一贯的旷达情怀而稼轩是个英雄气概颇盛的文人武将“精神此老健如虎,红颊白须双眼青”他的这首“英雄词”尽显豪杰气势他仰慕“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廉颇,流露出对国事的深沉关注写本词时他已65岁,不久被免官,第二年就忧愤而终

2“故国神游”是苏轼游还是周瑜游呢?

——大多认为是苏轼也可解读为苏轼想象丰富,让周郎再生,重游赤壁,与自己相逢

学生发言,老师适当点拨在为两位词人“计分”后,老师尽量为得分少的一方唱“赞歌”,以求“打平”如名句的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