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备考高考语文高效学习方案专题18 古代诗歌鉴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530736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23.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备考高考语文高效学习方案专题18 古代诗歌鉴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精品备考高考语文高效学习方案专题18 古代诗歌鉴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精品备考高考语文高效学习方案专题18 古代诗歌鉴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精品备考高考语文高效学习方案专题18 古代诗歌鉴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精品备考高考语文高效学习方案专题18 古代诗歌鉴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备考高考语文高效学习方案专题18 古代诗歌鉴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精品备考高考语文高效学习方案专题18 古代诗歌鉴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备考高考语文高效学习方案专题18 古代诗歌鉴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备考高考语文高效学习方案专题18 古代诗歌鉴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3.考点分布广泛,试题切入角度小。

高考诗歌鉴赏题所涉及的考点除文学常识、风格、形象、意境外,主要表现在炼字(语言)、情感、内容、手法四大方面。

考题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巧妙切入设计命题:

或直接从诗入手,或借助评点设题;

或是细节,或是炼字,或考诗眼;

或抓景与情、动与静、虚与实的关系;

或考查形象、意象、意境的把握;

或赏析各种修辞手法等等。

如2009年全国卷Ⅰ、全国卷Ⅱ考查了诗歌形象,湖北卷、北京卷考查了诗歌的语言,江西卷、重庆卷等考查了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整个考查体现了新课标对鉴赏能力的核心要求。

4.考查形式基本固定,分值、题量各有不同。

诗歌考查总体上仍以主观题为主,除个别试卷(如2009年北京卷),大多都以1~2道主观表述题形式出现。

大纲区试卷考查分值在6~10分不等。

分值与题量基本保持了各地往年的风貌。

《考试大纲》表述为“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古典诗歌的形象包括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人物形象。

在鉴赏诗歌时,只有了解了诗歌所塑造的形象,才能正确评价其内容,深入领会其感情。

因此,高考常常以“形象鉴赏”为切入点,来考查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其考查内容主要有:

(1)对形象的识别及对其特征的把握;

(2)对画面内容的再现及对其作用的分析;

(3)对意象及其寓意的感悟;

(4)对形象及其社会意义的评价。

古典诗歌中的形象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意旨,寄托着复杂的情感,暗示着深刻的哲理。

它是其客观之“象”与主观之“意”共同构成的极富美感的“形象”。

它既指叙事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的抒情主人公(包括作者),也指即兴即景诗歌里的景和物。

对诗中形象的理解和分析是诗歌鉴赏的重点。

把握诗词的形象是感受诗情、领悟诗意的基本途径。

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常常借助于景物形象,来渲染气氛,烘托情感。

这时的景物形象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意象是诗人情感显现的载体,我们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便可感知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如刘禹锡的《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

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一体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辽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

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

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

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

刘禹锡的这首《望洞庭》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抓住最有代表性的湖光和山色,轻轻着笔,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独出心裁地把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表现出惊人的艺术功力。

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阅读王昌龄的《送魏二》,简析诗歌三、四两句勾勒出怎样的图景。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在潇湘之上,那时明月高照,即使暂时入梦,两岸凄清的猿声也会一声一声地闯入梦境,令他睡梦中也摆脱不了愁绪。

(这两句设想朋友离别后的情景,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刻画景物,扩大意境,深化主题。

借物抒怀、托物言志的诗,往往在对事物形象的描绘中寄寓诗人的思想感情和人生理想,诗中所描绘的形象往往既是物的形象,也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如于谦的《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

明英宗时,瓦刺入侵,英宗被俘。

于谦议立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刺,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

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

这首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首句“千锤万凿”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

次句“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的气魄。

第三句“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的不怕牺牲的精神。

至于最后一句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裴给事宅白牡丹

裴潾

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街西紫牡丹。

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前两句是如何写紫牡丹的?

这跟写白牡丹有什么关系?

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鉴赏能力。

诗的前两句写紫牡丹的盛开,没有直接描写,而是通过“豪贵争赏”,因而是侧面描写。

三、四句由“别”引入白牡丹的形象,另外要结合诗歌的主旨。

[答案] 通过写长安豪贵争赏紫牡丹侧面描写出紫牡丹花开之盛、之美。

写紫牡丹之盛为后面展开对白牡丹的描写作了有力的铺垫。

表达了诗人对白牡丹及裴给事的高洁形象的赞美和对其处境的同情。

诗歌是诗人心灵的历史。

虽然不能象小说一样通过塑造完整的人物形象来传达诗人的思想感情,但根据诗歌中人物外貌、神态、举止的描写,在头脑中再造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仍是很有必要的。

只有引导学生驰骋想象,才能更好地体会作品主人公(包括英雄、名流、亲属、友人等)鲜活的形象,进而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如《诗经·

静女》刻画了一对青年恋人的形象,男青年的热烈痴情、淳朴憨厚,女青年的漂亮活泼、伶俐俏皮靡不毕现。

唐代诗人张志和在《渔歌子》中塑造了一个斜风细雨不须归的从容自适的渔父形象。

苏轼在《赤壁怀古》中塑造了周瑜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儒将形象。

再如李清照的《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空屋陋室之中,一位思妇抑郁少欢,孑然一人寻来觅去。

乍暖还寒的天气,身体难于适应;

想喝杯淡酒解愁,却碰上“晚来风急”。

抬头仰望天空,鸿雁匆匆而过,又不免勾起对往事的回忆,更觉伤感;

低头看院子里,秋菊怒放,遍地金黄,却没有兴致去摘取。

嫌白天太长,盼望天黑,挨到黄昏时分,又下起细雨,心情比天色更阴郁。

词中一位晚年寡居孤独凄苦的女性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可分为作者所描写的客体主人公和抒情主人公形象。

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描写的琵琶女,她是作者描写的客体人物形象,而其中的“江州司马”则是抒情主人公形象。

再如,屈原的《离骚》就用如椽巨笔塑造了一位忠于祖国、矢志不渝、追求理想、上下求索的爱国诗人形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好事近 渔父词

朱敦儒

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

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

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

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

[注]朱敦儒,宋高宗绍兴十九年(1149)辞官离开朝廷,长期隐居浙江嘉兴。

作者在词中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借此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趣?

[答案] 这首词塑造了一个远离尘世、独钓寒江的渔父形象。

借这个形象表达了词人坚决放弃官场生活的心志及处于恬淡自适的惯常生活状态的安然心态。

[温馨提示]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汇总:

(1)不慕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

如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傲视权贵、狂放不羁的性格。

(2)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诗人推己及人,表现了忧国忧民的性格。

(3)钟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通过对归隐生活的描述,表达了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生活的喜爱。

(4)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5)恋友分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这方面的诗歌形象较多,恋人分别如柳永的《雨霖铃》,朋友分别如李白的《赠汪伦》,思乡之情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都表达了他们离别的无限忧伤和对故乡的苦苦思念。

(6)怀才不遇、怀古咏史的形象。

自古文人多不得志,诗中这种形象较多,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杜牧的《赤壁》等都表现出他们这方面的情感。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均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

而杜甫的《兵车行》则是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的诗人形象。

(8)抨击黑暗、同情人民的形象。

白居易的许多诗篇都表现了这方面的内容,如《卖炭翁》《轻肥》等,表现了诗人对官吏的鞭挞,对人民的同情。

[点拨1] 鉴赏诗歌形象的技巧有哪些?

(1)从意象切入解读诗歌。

所谓意象,就是诗歌中倾注了诗人的思想和主观情感的生动鲜明的形象,它是作者寄情山水、抒怀言志的凭借和依托。

因此,鉴赏诗歌时,只有抓住意象并反复揣摩、体味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体现的情调、意象的社会意义和感染作用,才能真正鉴赏古代诗歌作品。

比如王湾的《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诗人借“行舟”“乡书”“归雁”等意象表表了羁旅在外而神思故里、想念亲人的感情。

(2)把握意象意义解读诗歌。

在诗歌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的象征意义基本是固定的,如果我们熟悉这些意象,会对解读诗歌带来很大帮助。

如蝉象征品行高洁,鹧鸪表达离愁别绪,杜鹃则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景,等等。

有关内容见“资料链接”。

比如,王冕的诗歌《墨梅》: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表面上是写画中梅花的高洁、清秀、淡雅、素朴,其实是借梅花这一形象来抒发作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3)抓住形象描写解读诗歌。

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戏剧中的那样完整丰满,它可以是人物的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