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开采技术专业建设规划.docx
《煤矿开采技术专业建设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开采技术专业建设规划.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煤矿开采技术专业建设规划
煤矿开采技术专业建设规划
(2015年-2017年)
煤矿开采技术专业建设规划
煤矿开采技术专业是运城职业技术学院成立最早、生源数量最多的专业之一;也是学院重点发展的特色专业。
本专业2009年成立,至今已招收5届学生,毕业3届。
为继续加强专业与产业对接,实现本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本专业在充分调研黄河金三角区域经济特点和发展方向的基础上、在深入剖析《运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运城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矿山工程类专业建设五年规划》的前提下,结合本专业目前现状,特制定了煤矿开采技术专业(2015-2017年)建设规划。
1、煤矿开采技术专业现状
(1)招生与就业情况
运城职业技术学院矿山工程系煤矿开采技术专业于2009年开始招生,目前已招收5届学生,毕业生3届。
2009年招生数为273人,2010年招生数为281人,2011年招生数为208人,2012年招生数为228人。
本专业连续5年完成招生计划,毕业生就业率达98%以上。
(2)实训室条件建设情况
1.现有实训室情况
本专业已建成的实训室(中心)有矿山地质测量实训室、矿山采掘技术实训室、矿山采掘机械实训室、矿山供电实验室、矿井通风与安全实验室、矿山机械实训中心、矿山机电实训中心以及采掘机电设备,采掘机电与维修实训室等实训室(中心),配备各种实训设备400台套,设备价值400万元,能够开展本专业教学所需的各类实训项目达60项;同时每个实训室都制定并完善了相应的内涵建设制度。
2.教学矿井建设情况
为了解决本专业学生实习难、教学与实践脱节、无法保障各种实习、实训的进行的问题,山西省宏源煤业集团投资近2亿元,在学院校园内按照《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和《煤矿安全规程》的标准,技术含量按照现代化矿井要求,装备按照我国当前煤矿中等水平,井巷工程以1:
1的比例,建设了一座具备年生产能力300万吨的教学矿井。
教学矿井能全面反映现代煤矿生产中的煤炭回采、井巷掘进、通风安全、煤矿机械、煤矿供电、煤矿地质、监控监测、探放水等各个生产环节的真实生产面貌。
在教学矿井中学生们能够亲手进行各种设备的操作训练。
能够通过实践很好地掌握理论知识,这对加强学生工学结合、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意义重大。
与教学矿井配套,还建设了煤矿地质展示巷、矿井水害展示巷、煤矿锚杆支护展示室和煤炭科技展示楼。
教学矿井已经被授予《山西省煤矿开采技术专业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山西省煤炭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实训实操基地》;依托教学矿井,学院已经取得了《国家煤矿安全培训二级资质》,并被山西省政府确定为全省《煤矿变招工为招生定点培训院校》。
(3)教学团队建设
(1)本专业共有专兼职教师38人。
其中:
专职教师28人(教授3人、教授级高工1人、副教授2人、高级工程师5人、讲师2人、工程师2人、助教13人;研究生学历14人;双师型教师15人);兼职教师10人(教授级高工1人、高工9人)。
本专业有1名山西省省级双师型教学名师;理论课程以具有专业背景的校内专任教师主讲,实践课程主要由企业技术骨干担任的兼任教师主讲。
1.结构趋于合理
校内专任教师28人,校外兼任教师10人。
其中,高级职称人员21名,占55%;研究生14名,占37%;“双师型”专任教师25名,占66%;现有学生人488,师生比达到1:
13。
2.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
为实现培养适应煤矿一线岗位的高素质应用技能型人才的目的,本专业积极扩充兼职教师队伍,聘请来自山西焦煤霍州煤电集团公司的教授级高工、蒲县宏源煤业集团的副总工程师成为本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标准的制定,同时,聘请企业一线技术员承担实践教学任务,满足了专业的教学要求。
为进一步提高本专业教师的专业技能、产学研服务能力,本专业教师每年都要利用寒暑假及空闲时间到煤矿企业挂职锻炼,部分教师与企业合作进行项目研究。
3.教学团队成果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尽快形成优秀教学团队。
坚持引进、培育、优化的原则,从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技能结构、双师结构等多角度考量,加大培养和引进专业带头人的力度,加快专业骨干教师、“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
同时,多形式选聘校外行业专家、企业能工巧匠、高校知名学者兼职教学,努力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相对稳定,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双师型”特色专业教学团队。
没有一支优秀的稳定的教学团队,既定目标难以实现。
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中青年专业教师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以保证青年教师先进技术知识按三年一个周期更新。
强化中青年专业教师在教学矿井动手实践锻炼。
近年来本专业教师公开发表各类学术和科研论文5篇;主编、参编校内教材3本。
(4)校企合作开发状况
为深化校企合作,实现学校、企业多方位融合、互利共赢的局面,在学院和系部的共同努力下,积极与相关企业进行合作。
在校企合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校外实训基地
本专业2009年与北峪煤矿、郭家山煤矿、富家凹煤矿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2011年与山西美锦能源集团、山西煤业有限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2012年与晋煤集团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为专业学生实训、实习提供了有利保障。
2.教师企业实践基地
为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及时了解企业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新管理和新材料等,全面推行“六个一”企业案例教学活动。
要求老师每节课前5分钟为学生介绍“六个一”企业案例教学,即介绍与本专业相关的“一个知名企业、一个最新技术、一个最新工艺、一个新设备、一个新产品、一个企业管理模式”;同时为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了解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促进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设和课程标准建设;本专业每年都要组织教师下企业进行调研。
3.企业参与教学环节
(1)人才培养方案论证
①专业建设委员制定
在制定专业培养方案过程中,本专业成立了由行业、企业技术人员与学校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组成的煤矿开采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并以培养面向煤矿生产企业,具备本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从事煤矿生产一线的采掘施工、生产组织、技术管理、工程设计和安全管理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在充分进行专业企业调研、专业基本能力和岗位能力分析、课程体系构建的基础上,制定了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②矿业工程类专业建设研讨会再次论证
2012年12月3日,学院邀请了来自中国矿业大学、西安科技大学、山西焦煤集团、山西宏源煤业集团及我院的专家教授以及企业领导30余人参加了我院举办的矿业工程类专业建设研讨会,会上他们对煤矿开采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论证,并提出了宝贵的建设性意见。
(2)企业人员兼职
聘请了来自企业一线的技术人员、技术工人担任认知实习、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等学生实践课程教师。
4.社会服务
(1)企业员工培训
时间
项目名称
项目内容
服务对象
主持人
完成情况
2012、8
煤矿区队长培训
通风安全
生产管理人员
黄成麟
2012、8
煤矿员工培训
通风安全
煤矿工人
黄成麟
2012、11
煤矿经理人培训
煤矿新技术
企业高层
李学忠
2013、8
B类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培训
安全生产技术
生产管理人员
杨春华等
2013、8
井下电气作业培训
井下电气作业
煤矿工人
曹晋昌等
2013、8
采煤机、掘进机操作作业培训
操作作业
煤矿工人
陈彩萍等
2013、8
安全检查作业培训
安全检查作业
煤矿工人
杜凌云等
2013、11
B类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安全生产管理
生产管理人员
周建强等
2014、1
职业技能鉴定
考取技能证
煤矿工人
郭良等
2014、5
B类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培训
安全生产技术
生产管理人员
柴晓等
2014、5
井下电气作业培训
井下电气作业
煤矿工人
曹晋昌等
2014、5
采煤机、掘进机操作作业培训
操作作业
煤矿工人
陈彩萍等
2014、5
安全检查作业培训
安全检查作业
煤矿工人
杜凌云等
2014、5
提升机操作作业培训
操作作业
煤矿工人
陈彩萍等
2014、7
B类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培训
安全生产管理
生产管理人员
柴晓等
2014、7
井下电气作业培训
井下电气作业
煤矿工人
曹晋昌等
2014、7
采煤机、掘进机操作作业培训
操作作业
煤矿工人
陈彩萍等
2014、7
安全检查作业培训
安全检查作业
煤矿工人
杜凌云等
2014、7
探放水作业培训
操作作业
煤矿工人
黄成麟等
(2)技能鉴定
依托采掘技术实训室、采掘机械实训室、矿井通风与安全实训室、煤矿地质实训室,先后多次完成在校生和企业员工的技能鉴定工作。
包括采煤工、支架工、采煤机司机、掘进机司机等高级工种培训,累计完成技能鉴定1200人次。
二、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根据学院的整体专业建设规划和矿山工程系专业发展规划要求,本专业坚持“以学生未来为本,以教育品质为根,以人格素养为重,以差异发展为径”的学院教育理念,重视人格塑造和技能培养,突出文化建设的育人作用。
充分调研运城周边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和特点,以及兄弟院校该专业建设情况和亮点,用新时期的人才观、质量观、教学观来指导本专业的教学改革,在专业教学改革中充分体现技能素养、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增强就业竞争能力和职业变换的适应能力,增强自学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以专业结构调整为重点,全面加强专业建设,以培养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目标,合理构建课程体系,系统加强教学内容,培养模式的改革,全面提高学生对市场经济的适应能力。
3、专业建设建设思路及目标
(一)建设思路
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为统领,以质量工程为标准,重点围绕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团队、实训基地与实训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学生综合素质、社会服务功能等环节和内容,以“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要什么给什么”的思路,构建课程体系,以“3W1H”教学模式对课程进行改革。
对煤矿开采技术专业全面开展建设工作,从整体上提高专业办学水平和管理水平,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二)专业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
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为统领,以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为目标,以“15543”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为动力,进行包括课程、团队以及实践教学条件等内容的全方位专业建设。
通过实施学院开展的“内力提升工程”,在优质核心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方面达到学院领先水平;通过实施学院开展的“青蓝工程”和“教授引领工程”,在教学团队建设方面进入省内同类院校先进行列;通过实施学院开展的“外延工程”,在实践教学条件方面达到省内一流建设水平;通过实施学院开展的“血缘工程”,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企业建立密切的“血缘”关系,全面提升专业的产业服务能力,使专业办学规模达到在校生600人,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达到全省同类院校同类专业一流水平,使本专业成为省内特色鲜明的品牌专业。
2.具体目标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根据煤炭行业的特殊性质,煤矿井下现场作业的特殊情况和对煤矿开采技术专业人才“精操作,会施工,重安全,懂管理”的特殊要求,组织本专业团队与企业人员共同开发“15543”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即1个校内教学矿井平台;“多媒体课堂理论教学--教学模型、煤矿现场实习实践教学--计算机虚拟仿真实训教学--教学矿井实际操作教学--煤矿现场顶岗实习教学”5步教学法;“采煤、掘进、机电、运输提升、通风安全”5个煤矿生产技术环节;“知工艺、编规程,精操作、会维护,懂管理、善协作,控质量、严安全”4个核心能力;“采掘工作面施工、设备操作、现场技术管理”3种类型技能人才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2)课程建设
所有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