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文案幼儿教师随笔幼儿教师教育随笔积木区的故事Word下载.docx
《教师文案幼儿教师随笔幼儿教师教育随笔积木区的故事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文案幼儿教师随笔幼儿教师教育随笔积木区的故事Word下载.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天,中二班积木.区来了8个孩子,后来有时也会来4个。
孩子们遵循自己的游戏意图、自由进入区角,似乎也在经历着理性选择的过程,看来老师之前是有点多虑了啊。
看到这么多孩子喜欢积木区,班级老师主动扩大了积木区的面积。
在自由选区的氛围中,越来越多的女孩子也开始尝试在积木区一展身手,热闹有序的积木区成为班级中的一大亮点。
◆陈老师点评:
Highscope海森高所倡导的“区角不限制人数、区角非学科化”的理念对传统的区角创设来说是一种巨大颠覆。
老师可能会担心不限制人数了,区角会特别乱,教室特别闹,有的孩子还会偏区等等。
可实际上,经过在美国50万个教室的实践,我们发现那些老师担心的极端情况其实都没有发生,至于一些小问题,只要老师掌握适宜的策略就能很好地解决。
重点是.不限制人数、开放而非学科化的区角才能支持幼儿实现自己的意图。
“科学区”“益智区”“建构区”这样的名称本身就限制了幼儿的游戏意图。
其实,在家庭区一样可以有科学领域的学习,在玩具区一样有角色扮演的游戏产生。
在HighScope海森高示范教室里,区角是按材料的类型划分的,而不是功能。
如同我们来到超市,去肉类区买鸡肉,去蔬菜区买黄瓜、葱和花生,去调料区买调料,然后才能做好“宫保鸡丁”这道菜。
孩子的游戏也是一样的,他们也需要选择各个区角的材料来完成一个游戏意图。
区角的开放、流动性、不限定人数,正是支持了幼儿自主、主动地选择和操作材料。
所以,我们可以发现,孩子们在这样自主的环境和材料的支持下,反而是不容易发生争抢、无序等冲突的,他们在不设限的环境和材料支持下,创造力更能得到充分体现,游戏意图也更容易实现。
大胆想象与创意无限
幼儿主动学习理念下的积木区不限制游戏主题,孩子们可以自由搭建。
中班的积木区,几个小朋友正在忙乎着。
“能不能告诉我,你们在搭什么呀?
”我有点看不明白孩子们的搭建意图。
“我们在给灰太狼搭陷阱。
”几个小朋友一齐回答我。
孩子们继续商量起来陷阱的设计方案:
“这个怎么样?
灰太狼一进来,就掉下去了……”“这个是会喷泥的汽车,泥巴喷上去,灰太狼就看不见了……”“这个是喷水的车,能把灰太狼给冲跑了……”孩子们边说边行动起来。
我蹲在旁边,当起了忠实的观众。
一个小朋友拿起U型积木,走到我面前,向我介绍:
“它上面有磁铁,能把灰太狼吸起来。
”“哦,原来是有磁力的陷阱呀!
”我回应道。
孩子们继续在积木区忙碌着,一会儿拿这个,一会儿找那个,他们想要搭建出最厉害的能够打败灰太狼的陷阱,小脸上洋溢的都是自信和满足感。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总能在积木区看到他们的身影,“灰太狼的陷阱”热度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
孩子们将最喜欢的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搬到了积木区,因为是自己的兴趣和选择,所以他们的游戏专注而持久。
这个过程体现了孩子们的大胆想象和无限创意能力,更培养了孩子以物代物解决问题、协商合作、冲突解决的能力。
在积木区,我还发现了更多有意思的创作,如《武器》》芭比娃娃的家》《我的度假村》等,孩子们有太多的想法和创意,他们用自己的小手搭建出属于自己的梦想王国。
上周,一个中班的小女孩在游戏中搭建出了一个斜面房顶,这对于之前老师在积木区关于让孩子自由随意玩还是要教孩子搭建技能方面的纠结,无疑是一个最好的答案和鼓励。
整个案例中有两个特别大的亮点:
第一个是当积木区不再只是用来完成搭建任务时,幼儿自主选择材料在积木区里完成自己的游戏意图,不仅无形中自主探究获得了搭建技能的发展,而且还习得了更丰富的关键经验;
第二个是在师幼互动中老师所运用的语言策略。
HjghScope海森高师幼互动策略中关于语言的支持策略包括下面四种:
当孩子不会说时帮他说,形成正确的语言表达;
孩子会说时延伸他的语言,扩展他的语言经验;
重构幼儿的语言,让表达更完整更准确;
重复幼儿的语言,尊重并鼓励幼儿的想法,试图进一步了解幼儿的意图。
在这个案例中,老师回应:
“哦,原来是有磁力的陷阱呀!
”认可孩子说的话,并延伸幼儿的语言。
同时,老师也运用了“少问问题”的策略,把谈话的主动权交给孩子,所以孩子才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图。
需要提醒的是,案例中老师了解幼儿游戏意图的介入方式略显着急:
”如果孩子很专注,请不要因为你想问他、教他什么而打扰孩子。
老师需要学会“等待”,等待孩子邀请你谈话的信号:
如幼儿暂停游戏看着你,展示作品希望获得你的认可或需要帮助。
这时,你才可以通过模仿他的动作、与他平行游戏或重复他的话等策略进一步了解孩子的游戏意图。
生活再现与思考随行
小班的积木区今天只迎来了3个小朋友,场地一下子显得宽敞起来。
我走进积木区的时候,发现一条大马路已经搭建完成,几棵小树零散地位于马路两旁。
“老师,你看我们搭的马路长不长?
”“嗯,好长的马路。
”这时,小女孩继续用长条积木块延长马路,两个小男孩拿起了小车,在马路上开来开去。
一个小男孩说:
“一会儿,我还要搭停车场。
”另一个小男孩停住了手里的小汽车,自言自语道:
“这个怎么停了,是不是没油了?
”他接着说:
“我们还得搭加油站,我们家的车没油时,我们都去加油站。
”小女孩听到了他的话,停下来说:
“我们得一个一个搭。
”不多会儿,小女孩就在马路中间开始围拢搭建起停车场。
一个小男孩又提议道:
“这里还得有红绿灯。
”说着便行动起来。
他找来一个长条积木,尝试使其竖起来。
一旁的同伴说道:
“这个不稳,会把车砸坏。
”但小男孩一直尝试着,直到积木稳稳直立起来。
主班老师赵老师走过来,我轻声对赵老师说:
“树这样的辅材还太少。
”旁边的小男孩似乎听到了我的话,指着“马路”两边的几棵小树,对我说:
“这是我放的,我们还需要很多。
太阳很大,还需要很多的树木,有大树林的感觉。
”
真实的生活体验是最有生命力的。
孩子们将生活经验和积木区的游戏紧紧连在了一起。
没有预设,更多是生成;
无需引导,更不必急于干预。
他们正用自己的方式表征着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和理解。
这是一个体现幼儿主动学习过程的好案例。
在游戏中,通过重现自己的生活经验,幼儿获得学习和发展。
很高兴地看到,老师关注的是幼儿的意图,游戏的过程,并没有通过提问或者教幼儿的方式去干扰幼儿的游戏,因此孩子才有了后面真实生活经验的呈现和延伸。
老师们也开始意识到材料在这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并根据幼儿的游戏和需求来进行材料的调整。
如果案例的内容可以呈现投放更多新的辅材之后幼儿的反应,那么整个过程就会更完整了。
这个案例中,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是展示作品环节的师幼互动。
许多时候,当幼儿把作品拿给我们看的时候,我们会下意识地说:
“哇,真好看!
”“太漂亮了!
”“真棒!
”长此以往,幼儿会倾向于用外在认可来评价自己,而忽略了内在认可。
所以,在Highscope海森高示范教室里,老师不会说这种评判的话,而是更多地通过描述自己所看到的幼儿的行为、问开放性问题的方式来鼓励幼儿描述自己制作的过程或者解决问题的过程。
同时,老师也会基于对幼儿发展水平的了解,进行适宜的延伸。
例如,孩子问:
“老师.你看我们搭的马路长不长?
”老师可以通过描述幼儿搭建的材料和方式来认可幼儿说的话:
“我看到你用积木两个一排搭成了一条长长的马路。
”就会更好。
“相信孩子”是幼儿主动学习课程实施以来给我最大的体悟和收获。
我们需要做的更多是给予孩子们自由的空间、思考的机会与想象的可能。
当然,适宜的材料支持和师幼互动是引导幼儿进行更高水平游戏的关键,这将是我们新的功课与挑战。
摘自:
《学前教育》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