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蛋白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与检测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515936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荧光蛋白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与检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荧光蛋白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与检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荧光蛋白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与检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荧光蛋白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与检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荧光蛋白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与检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荧光蛋白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与检测Word文件下载.docx

《荧光蛋白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与检测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荧光蛋白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与检测Word文件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荧光蛋白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与检测Word文件下载.docx

1994年,美国科学家钱永健开始改造GFP,目前所用的大多数是钱永健实验室改造后的变种,有的荧光更强,有的可激活、变色。

1996年,解析得到了GFP的晶体结构,它的发光过程是也在日后的应用中得到了解答。

纵观整个过程,从1961年到1974年,下村修的研究遥遥领先,却很少有人注意。

在1974年以后,特别是八十年代后,绿色荧光蛋白的研究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发展。

绿色荧光蛋白,分子质量约为28kDa,由238个氨基酸构成,第65~67位氨基酸(Ser-Tyr-Gly)形成发光团,经共价键连接而成对羟苯甲基咪唑烷酮,它可以被光激发产生荧光,是主要发光的位置。

绿色荧光蛋白分子的形状呈圆柱形,就像一个桶,发光的基团位于桶中央,因此,它可形象地比喻成一个装有色素的“油漆桶”。

其发光团的形成不具有物种专一性,发出的荧光稳定,且不需要依赖其他基质而发光。

GFP的优点很多:

首先,它本身稳定,不需要任何反应底物和辅助因子,且无种属限制,可在多种生物细胞中表达发出稳定荧光,在450~490nm蓝光激发下,发光能保持10min以上。

其次,其分子量小,对目的基因的功能无任何影响,融合蛋白具有与GFP一样的荧光性质,对细胞没有毒性。

最后,GFP观察方便,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甚至普通显微镜都可以观察到活细胞蛋白的变化、活动,用肉眼就可对辨别细胞是否表达及其表达水平。

作为一种新型的报告基因,绿色荧光蛋白在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利用绿色荧光蛋白的特有发光机制,可将GFP作为蛋白标签。

就是利用DNA重组技术,将目的基因与GFP基因构成融合基因,转染或转化至合适的细胞进行表达,而后借助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活体中标记的蛋白质。

绿色荧光蛋白也可用于大规模药物筛选。

另外,由于绿色荧光蛋白独特的光信号传导机制及其在表达后易被周围化学环境和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的特性,极适用于成为活细胞体的光学感受器。

近年来,由于融合抗体具有发射荧光和与抗原结合两种特性,所以将其用做免疫染色的检测试剂,直接用于流式细胞仪、免疫荧光的标记、肿瘤的检测等。

目前应用较多的是GFP的突变体—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GreenFluorescentProtein,简称EGFP)。

EGFP将GFP的第64位氨基酸苯丙氨酸突变成为亮氨酸,从而发射出的荧光强度比GFP大6倍以上。

所以,EGFP比GFP更适合作为报告基因来研究基因表达、调控、细胞分化及蛋白质在生物体的定位和转运等

EGFP(720bp)的基因片段:

ATGGTGAGCAAGGGCGAGGAGCTGTTCACCGGGGTGGTGCCCATCCTGGTCGAGCTGGACGGCGACGTAAACGGCCACAAGTTCAGCGTGTCCGGCGAGGGCGAGGGCGATGCCACCTACGGCAAGCTGACCCTGAAGTTCATCTGCACCACCGGCAAGCTGCCCGTGCCCTGGCCCACCCTCGTGACCACCCTGACCTACGGCGTGCAGTGCTTCAGCCGCTACCCCGACCACATGAAGCAGCACGACTTCTTCAAGTCCGCCATGCCCGAAGGCTACGTCCAGGAGCGCACCATCTTCTTCAAGGACGACGGCAACTACAAGACCCGCGCCGAGGTGAAGTTCGAGGGCGACACCCTGGTGAACCGCATCGAGCTGAAGGGCATCGACTTCAAGGAGGACGGCAACATCCTGGGGCACAAGCTGGAGTACAACTACAACAGCCACAACGTCTATATCATGGCCGACAAGCAGAAGAACGGCATCAAGGTGAACTTCAAGATCCGCCACAACATCGAGGACGGCAGCGTGCAGCTCGCCGACCACTACCAGCAGAACACCCCCATCGGCGACGGCCCCGTGCTGCTGCCCGACAACCACTACCTGAGCACCCAGTCCGCCCTGAGCAAAGACCCCAACGAGAAGCGCGATCACATGGTCCTGCTGGAGTTCGTGACCGCCGCCGGGATCACTCTCGGCATGGACGAGCTGTACAAGTAA

2.大肠杆菌表达载体及表达系统

大肠杆菌质粒是一类独立于染色体外自主复制的双链、闭环DNA分子,大肠杆菌质粒可分为结合转移型和非结合转移型两种,非结合转移型质粒在通常培养条件下不在宿主间转移,整合到染色体上的频率也很低,具有遗传学上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又因其大小一般在2-50kb围,适合于制备和重组DNA的体外操作,因此几乎所有的大肠杆菌表达系统都选用非结合转移型质粒作为运载外源基因的载体,这些表达载体通过对天然质粒的改造获得。

理想的大肠杆菌表达载体要求具有以下特征:

(1)稳定的遗传复制、传代能力,在无选择压力下能存在于大肠杆菌细胞。

(2)具有显性的转化筛选标记。

(3)启动子的转录是可以调控的,抑制时本底转录水平较低。

(4)启动子的转录的mRNA能够在适当的位置终止,转录过程不影响表达载体的复制。

(5)具备适用于外源基因插入的酶切位点。

复制子、筛选标志、启动子、终止子和核糖体结合位点是构成表达载体的最基本元件。

大肠杆菌表达系统是基因表达技术中发展最早,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经典表达系统。

一个完整的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至少要有表达载体和宿主菌两部分构成。

为了改善表达系统的性能和对各类外源基因的适应能力,表达系统有时还需要有特定功能基因的质粒或溶源化噬箘体参与。

到目前为止已经成功发展了许多表达载体和相应的宿主菌。

由于大肠杆菌本身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加工体系相当不完善,因此不能对重组蛋白质进行修饰加工,这是大肠杆菌系统与其它表达系统相比存在的一个比较突出的缺陷。

大肠杆菌的表达系统包括:

Lac和Tac表达系统,这是最早建立并得到广泛应用的表达系统,它是以大肠杆菌lac操纵子调控机理为基础设计、构建的表达系统。

PL和PR表达系统,它是以λ噬箘体早期转录启动子PL、PR为核心构建的表达系统称为PL和PR表达系统。

T7表达系统,大肠杆菌T7噬箘体具有一套专一性非常强的转录体系,利用这一体系中的元件为基础构建的表达系统称为T7表达系统。

此外还有其他表达系统,如营养调控型、糖原调控型、pH调控型等。

3.SDS-PAGE原理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系统中引进SDS,SDS能断裂分子和分子间氢键,破坏蛋白质的二级和三级结构,强还原剂能使半胱氨酸之间的二硫键断裂,蛋白质在一定浓度的含有强还原剂的SDS溶液中,与SDS分子按比例结合,形成带负电荷的SDS-蛋白质复合物,这种复合物由于结合大量的SDS,使蛋白质丧失了原有的电荷状态形成仅保持原有分子大小为特征的负离子团块,从而降低或消除了各种蛋白质分子之间天然的电荷差异,由于SDS与蛋白质的结合是按重量成比例的,因此在进行电泳时,蛋白质分子的迁移速度取决于分子大小。

当分子量在15KD到200KD之间时,蛋白质的迁移率和分子量的对数呈线性关系,符合下式:

logMW=K-bX,式中:

MW为分子量,X为迁移率,k、b均为常数,若将已知分子量的标准蛋白质的迁移率对分子量对数作图,可获得一条标准曲线,未知蛋白质在相同条件下进行电泳,根据它的电泳迁移率即可在标准曲线上求得分子量。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使用一种不连续的缓冲系统。

在这一系统中,一般凝胶分为低浓度的成层胶(浓缩胶)和较高浓度的分离胶。

在电泳时,SDS-多肽复合物向两胶界面迁移,在分离胶表面形成了一个极薄的层,极浓缩了样品的体积,使样品在分离之前处于同一起跑线。

一般来说,在被分析的蛋白质稳定的pH围,凡是不与SDS发生相互作用的缓冲液都可以使用,但缓冲液的选择对蛋白带的分离和电泳的速度是非常关键的。

Tris-甘氨酸系统是目前使用最多的缓冲系统。

如果要测定糖蛋白的分子量,最好采用Tris-硼酸盐缓冲系统,对于分子质量小于15kDa的蛋白样品,可以使用SDS-尿素系统,也可以采用Tris-tricine缓冲系统。

4.蛋白分离与检测

蛋白质的分离方法很多,依据分子大小分离的方法包括:

透析和超过滤,透析指利用蛋白质分子不能通过半透膜而与小分子分离;

超滤是利用压力或离心力使小分子溶质通过半透膜而蛋白质被截留在膜上而分离。

密度梯度离心,蛋白质颗粒在具有密度梯度的介质中离心时,质量和密度大的颗粒比质量和密度小的颗粒沉降得快,且每种蛋白质颗粒沉降到与其自身密度相等的介质密度梯度时,即停止不前,最后各种蛋白质在离心管中被分离成不同的区带。

凝胶过滤,即分子排阻层析。

凝胶颗粒部为多孔的网状结构。

大分子最先流出层析柱。

 

根据溶解度分离的方法包括:

盐溶和盐析,中性盐在低浓度时可增加蛋白质的溶解度,即盐溶。

原因是蛋白质分子吸附盐类离子后,带电层使蛋白质分子彼此排斥,而与水分子相互作用加强;

当离子强度增大到足够高时,此时与蛋白质疏水基团接触的自由水被移去以溶剂化盐离子,导致蛋白质疏水基团暴露,使蛋白质因疏水作用凝聚沉淀。

根据所带电荷分离的方法包括:

电泳(净电荷、分子大小、形状),区带电泳、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PAGE)、毛细管电泳 

离子交换层析。

其余的方法还有吸附层析、亲和层析、高效液相层析(HPLC),快速蛋白液相层析(FPLC)等。

蛋白质的检测方法包括:

凯氏定氮法,它是样品与浓硫酸共热。

含氮有机物即分解产生氨(消化),氨又与硫酸作用,变成硫酸氨。

经强碱碱化使之分解放出氨,借蒸汽将氨蒸至酸液中,根据此酸液被中和的程度可计算得样品之氮含量。

双缩尿法,双缩脲(NH3CONHCONH3)是两个分子脲经180℃左右加热,放出一个分子氨后得到的产物。

在强碱性溶液中,双缩脲与CuSO4形成紫色络合物,称为双缩脲反应。

凡具有两个酰胺基或两个直接连接的肽键,或能过一个中间碳原子相连的肽键,这类化合物都有双缩脲反应。

Folin-酚试剂法,此法的显色原理与双缩脲方法是相同的,只是加入了第二种试剂,即Folin—酚试剂,以增加显色量,从而提高了检测蛋白质的灵敏度。

这两种显色反应产生深蓝色的原因是:

在碱性条件下,蛋白质中的肽键与铜结合生成复合物。

Folin—酚试剂中的磷钼酸盐—磷钨酸盐被蛋白质中的酪氨酸和苯丙氨酸残基还原,产生深蓝色(钼兰和钨兰的混合物)。

在一定的条件下,蓝色深度与蛋白的量成正比。

紫外吸收法,蛋白质分子中,酪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残基的苯环含有共轭双键,使蛋白质具有吸收紫外光的性质。

吸收高峰在280nm处,其吸光度(即光密度值)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

此外,蛋白质溶液在238nm的光吸收值与肽键含量成正比。

利用一定波长下,蛋白质溶液的光吸收值与蛋白质浓度的正比关系,可以进行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5.pET28a质粒

pET28a质粒作为表达载体,该质粒含有强启动子T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交规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