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深度融合的路径选择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512309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企深度融合的路径选择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校企深度融合的路径选择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校企深度融合的路径选择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校企深度融合的路径选择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校企深度融合的路径选择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校企深度融合的路径选择Word文档格式.docx

《校企深度融合的路径选择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企深度融合的路径选择Word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校企深度融合的路径选择Word文档格式.docx

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

2010年6月1日,教育部、财政部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函【2010】8号)中要求:

地方政府与行业企业共建高职院校,探索建立高职院校董事会或理事会,形成人才共享、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

“加强行业指导,是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机制改革的关键环节,是遵循职业教育办学规律,整合教育资源,改进教学方式,突出办学特色,提高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能力的必然要求。

”(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教职成【2011】6号)职业学校在技能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加大改革探索的力度,认真总结,逐步梳理出可供借鉴的经验,力求在由点上升到面的实践过程中,向社会提供可资信赖的教育服务。

下面就我们在职业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关于校企深度融合的路径选择上的一些做法,与大家进行交流。

一、校企合作基础条件建设

(一)实训教学基础环境条件建设

1、引入企业的生产设备建立与市场销售产品技术同步的实训室和生产车间。

2003年,学院在电气工程系与海尔公司合作建成三个产品实物实训室,解决了空调制冷、家电维修、海尔彩电维修等项目与市场技术同步的培训问题。

同时,建成海尔员工培训中心,根据企业需要定期轮训企业售后安装维修人员。

2、引入企业部分产品生产过程,与校内实训教学相衔接,使课堂化教学实训与企业产品生产过程相结合,实现校内生产顶岗实习的落实。

2006年,电气工程系与昌吉州新天盛电器设备安装有限公司合作,建立电器控制产品生产安装车间,实现电气类专业电器控制产品生产安装由模拟实训与生产真实产品对接,课堂化模拟与真实产品生产一体同步。

3、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捐购结合,完善学院办学条件

2009年学院与美国通用电气(GE)公司合作,签订共建合作框架协议,以多元投入的形式建成价值1700万元的昌吉职业技术学院GE自动化系统集成实训中心。

通过自动控制领域高端的PAC和前沿自动控制软件实现基础性应用人才、总线控制的设计人才、自动化运动控制复合设计人才、自动化过程控制复合设计人才的综合培训。

(二)教育教学共管机制的建立

1、校企共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教育教学过程的组织管理进行监督指导。

学院已与特变电工等企业建立了电气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新疆华电等企业建立热能动力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新疆机械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昌吉建设集团等企业建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聘请企业高层技术管理人员兼任专业系部主任,对专业教学进行全程管理。

“订单”班教育教学更是在企业的全程参与、全程管理下运行。

2、校企建立定期互访、交流、沟通机制

合作育人的落实是建立在双方信息畅通、对等交流、及时调整、顺应变化的制度保证上。

定期沟通机制的建立,确保了教育教学工作的科学、有序、持续、健康地发展。

3、校企建立资源共享协调机制。

首先,人员互聘,智力资源有偿互动发挥最大效益。

其次,学院重要核心教学设备投入,发挥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一线优势,进行可行性论证。

同时,一些特殊大型设备、专用设备、精密仪器设备采取多元投入、共同管理、有偿使用等方式进行建设。

4、“订单”培养计划的“双元”落实。

企业、学校各自发挥人才培养中的共育、共管、共享、共担责任的义务,保证“订单”培养目标的实现。

(三)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

1、优势互补、独立考核、公正运行。

校方发挥公共基础教学优势,对基础部分实施结果性考核;

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发挥专业、一线优势侧重对专业课、实训课特别是生产顶岗实习项目按照生产要求实施过程性、实践性、实用性的考核。

2、“双证”融通,实现学历教育与岗位技能培训的一体互联互通。

理论评价考核与岗位技能实践性考核“双元”一体,实现考核评价体系的多元运行。

二、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路径选择:

(一)继续加大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煤电煤化工职教集团内部运行机制的创新和建设

用资源共有、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效益共分、教育共办的合作机制,实现政府主导、行业企业主体、院校基础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

目前,集团内由政府主导,中、高职院校、企业具体运作。

根据企业生产发展的规模预测,将需要产业工人5万人,且其潜在用工需求还有3万人,预计每年需要培训一线技术工人也将达到10000人次以上。

经过集团内协商分工,集团内学院以高级技能型和高级工以上层次教育培训为主。

中职校以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和中级工层次培训为主。

政府发挥主导、协调、政策扶持、搭建合作平台的功能。

学院主动适应企业用工需求,调整专业设置,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在教育教学环境条件建设方面主动征求企业意见,按照企业要求以PDCA的循环程序进行设计建设,人才培养方案由企业一线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制订,课程内容的选择由企业人员介入,招生与企业招工一致,教育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一致,考核评价标准与企业产品生产管理标准一致,实训、顶岗实习教学管理与生产经营管理一致,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求同存异,价值观互相融合,逐步实现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新机制。

(二)实现政府产业规划与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规划同步协调制订

集团中由牵头的产业园区管委会和行业主管与教育、职业技术培训主管部门统筹规划,把产业发展以及所带动的产业链综合规划,把生产要素的分布与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规划通盘考虑,产业发展规模与集团校招生规模相一致,以企业生产岗位的设计决定集团校的专业和工种教育培训方向。

(三)实训基地与生产车间统一规划布局

鉴于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在建设中,部分入驻企业的生产刚刚起步,在园区管委会的统一协调下,职业院校的实训设施建设要以服务企业的产业发展为目标进行设计、建造,在满足院校人才培养的同时必须符合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教学实训设备、仪器的购置由服务企业参与论证,制订购置方案,建设完成后能够达到与企业的生产设备配套,有些设备采取一家购置多方使用,建设地点亦企亦校,使其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

(四)师资队伍建设与企业工程技术管理队伍建设同时安排

院校新增专业的师资选聘按照校企共用的原则,制订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所聘教师既要满足教学需要,又要符合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技术开发、技术改造的要求。

同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也要逐步熟悉职业技术教育的规范,能够在院校专业建设、教学组织、课程开发、教材编写、实训基地建设、实用技术开发等方面发挥作用。

(五)院校教研教改与企业技术研发、设备改造、技术更新、实用技术开发相结合

集团成员在项目建设、新项目开发、产品开发、实用技术开发、新专业开发、设备功能开发、教学教改项目开发中,严格按照PDCA循环系统进行策划、实施、检查、改进,每次循环的完成都对项目的的质量产生一个提升。

同时,集团成员各自发挥优势,统筹兼顾,互助协作,发挥集团优势进行攻关。

(六)课程开发、教材编写与企业生产工艺、技术资料编制、新产品研发、新技术研究相结合

院校把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实效性中起关键作用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训练项目、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条件与企业的生产工艺、生产过程、新设备、新技术跟进,实现教、学、做一体,产学一致,落实招生、教学、考核、就业一条龙服务,政、校、企联动,集团化机制建立。

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

(一)“订单式”人才培养,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学院与特变电工电机变压器厂、海尔集团新疆工贸公司等企业招收“特变电工”班和“海尔”班。

以“订单”冠名的方式将电气自动化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班的三年教育教学任务总体划分为“六大”模块。

这“六大”模块的综合素质、专业基础技能、职业核心技能、职业技能应用、职业岗位技能、顶岗生产实习全部内容分布在三年六个学期。

这种三年贯通式的学-工(第一学年)-工-学-工(第二学年)-工-学-工(第三学年)教学编排形式,使学生的学习、工作、生产、上岗就业形成一条龙,教学内容的学习与认识实习、专业技能的培训与岗位操作技能的训炼、职业资格证书的考取与就业顶岗、生产实习以及正式走上工作岗位完全相互贯通衔接在一体中,使知识的掌握与综合素质的提高、工作能力的培养、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的形成均实现了有机的结合和顺利的过度,教、学、做“双元”主体,学校、企业分段完成相关教学内容,各自实施分段教学的组织、管理、培训、考核、评价职责,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机制基本形成,即“订单”式一体“双翼”模式。

(二)理论实践一体化,提高教学实效性

根据专业特点,配置符合实施一体化教学需要的教学环境条件,采用新开发的一体化教材,选配双师型的教师或由教师与企业师傅共同组织教学,完成知识的讲授和技能的训练,达到专业教学、技能培训的同步完成。

通过侧重实践的过程化考核完成教学任务和考核评价工作。

目前,部分课程均采用这种模式组织教学即双元一体、全程参与模式。

(三)打破学期界限,以生产周期或生产任务工期安排教学时间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旅游管理专业、烹饪专业结合生产企业和行业的特点,以生产经营服务的季节性特点来安排教学学期和周次。

生产经营服务淡季实施校内教学,旺季下企业完成企业认识实习、专业技能培训、顶岗生产实习。

建筑企业受新疆特殊气候的局限,每年的施工期只能是在当年的4月份到本年10月底左右才能进行施工。

新疆的旅游餐饮服务业也同样有较明显的季节特点,建筑专业、旅游管理专业、烹饪专业多进行了自然学年的调整改革。

理论教学和校内实训集中在生产经营服务淡季实施,学生假期也集中在这段时间落实,进入生产经营服务旺季,全部时间都安排到企业认知、见习、岗位技能实习、跟岗或顶岗生产实习,课业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存异互补。

这种大分段,集中教学和顶岗实习的方式比较好地克服了专业特殊性、季节特殊性、旺淡季特殊性对专业实习、岗位操作技能训练的不利因素即项目导向、学岗融通、双证互补模式。

(四)结合专业特点,创新培养方式

对操作性较强,实训实习设备相对复杂的专业如热能动力与设备运行等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将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校内实训项目等内容安排,以企业生产过程、设备运行的特殊性要求为主线,进行排列组合,在完成综合素质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围绕生产过程和设备运行设计课程组合体系,把专业基础、专业技术课程按照生产过程、设备运行的阶段重新编排,纯理论的必须内容在工休季节安排,实践操作性较强的内容以工作任务书的形式下达给学生,在指导师傅的带领下,通过完成工作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通过两个生产和设备运行周期,完成整个人才培养方案的教学任务。

即企业主线,校企互动模式。

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路径选择

(一)建立生产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