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题.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50841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中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初中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初中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题.doc

《初中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题.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题.doc

文言文比较阅读

(一)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甲]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固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节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越王句践①反国,乃苦身焦思②,置胆③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日:

“女忘稽之耻邪?

”(终灭吴)(节选自<史记>)

【注】①句践:

即勾践.春秋时越国国君,于公元前494年被吴王夫差大败于会稽,被俘,释放回国后.卧薪尝胆.发愤图强,于公元前473年灭掉昊国。

②焦思:

焦虑思考。

③胆:

即胆囊,胆汁极苦.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困于心街于虑而后作作:

(2)人恒过然后能改  恒:

(3)置胆于坐     坐:

(4)女忘稽之耻邪   女;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词。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3.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4.勾践灭吴的故事,印证了孟子的哪些说法?

现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说法是否还有现实意义?

5.《论语》中孔子曾称赞他的弟子颜回说:

“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结合本文,谈谈颜回的故事能说明什么道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然后完成下列各题。

[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

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秭、允之任也。

[乙]建兴三年,亮至南中,所在皆捷。

闻孟获者,为夷汉所服,募生致之。

既得,使观于营阵之间,日:

“此军何如?

”获对日:

“向者不知虚实,故败。

今蒙观看营阵,若只如此,即定易胜耳!

”亮笑,纵使更战,七擒七获,而亮犹释获。

获止不去,日:

“公天威也!

南人不复反矣。

”遂至滇池。

南中平,皆即其渠率(头领)而用之。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为夷汉所服     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B.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C.若只如此      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捕蛇者说》)

D.使观于营阵之间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夙夜忧叹(       )深入不毛(       )

攘除奸凶(       )获止不去(      )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作者反复陈述出师的利弊得失,晓之以理,易于为后主接受。

B.“募生致之”中的“之”指代诸葛亮。

C.“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本句中的“此”内容指出师伐魏。

D.以上两段选文都出自《三国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

4.翻译下列句子。

(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译文:

(2)向者不知虚实,故败。

译文:

5.结合甲、乙两文,分析诸葛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三)阅读下文,完成下列问题。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官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初八日,召天祥至殿中,长揖不拜①。

左右强之,坚立不为动。

上谕之日:

“汝以事宋者事我,即以汝为中书宰相。

天祥日:

“天祥为宋状元、宰相,宋亡惟可死,不可生,愿一死足矣。

”又使谕之日:

“汝不为宰相,则为枢密。

”天祥对日:

“一死之外,无可为者。

”遂命之退。

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

过市面上,意气扬扬自若。

临刑,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

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

见闻者无不流涕。

【注】①揖不拜:

只作揖,不跪拜。

即平常礼节。

②强(qiǎng):

迫使。

③上:

忽必烈。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2)南面再拜就死()

(3)万钟于我何加焉()

(4)又使谕之日()

2.翻译下列句子。

(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2)左右强之,坚立不为动。

3.文天祥忠心事宋,不肯变节,这与孟子提倡的哪个观点吻合?

针对文天祥的此种表现,请谈谈你的看法。

4.请各用一个成语或句子概括甲乙两段大意。

甲:

——————————————————————————————一

乙:

————————————————————————————————一

(四)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语文试卷第4页(共12页)

【乙】程颢与弟颐①讲孔孟绝学②于熙、丰之际③,河洛之士,翕然④而师之。

时⑤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

其归也,颢目送之曰:

“吾道⑥南矣。

”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⑦同学者。

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

一日与游酢⑧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

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选自《杨时列传•程门立雪》)

注:

①程颢和他的弟弟程颐,二人并称“二程”,北宋时洛阳人,著名理学家。

②绝学:

失传了的学说。

③熙、丰之际:

宋神宗熙宁、元丰年间。

④翕然:

一致。

⑤时:

即杨时,人名。

⑥道:

思想、学说。

⑦赴告:

报丧,把死讯通知有关系的人。

⑧游酢:

人名,北宋时文人。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A.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支:

通“肢”)B.主人日再食(再:

两顿)

C.吾道南矣(南:

南方)D.时与游酢侍立不去(去:

离开)

  2.下列各句朗读停顿划分不恰当的一句是() 

A.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B.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C.同舍生/皆被绮绣D.而以书/赴告同学者  

3.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②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

4.甲文作者在文段结尾说“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读了文段后,你认为作者求学的艰辛体现在哪些方面?

5.甲文中的宋濂和乙文中的杨时在求学的过程中,对待老师的态度是相同的,这个相同点是什么?

作为现代中学生,请你结合时代和自身体验来评价他们这种师生关系。

(五))阅读下文,完成下列问题。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冉富阳至橱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于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说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鸣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疏条交映。

有时见日。

【乙】梅溪之西①,有石门山②者,森壁争霞③孤峰限日④,幽蛐含云⑤,深溪蓄翠⑥。

蝉吟鹤唳⑦,水响猿啼,英英相杂⑧,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茸字其上⑨。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⑩,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仁智所乐,岂徒语哉!

【注释】①梅溪:

即梅溪山.在浙江安吉县境内②石门山:

在浙江安吉县东北四十里,

上有两石对峙如门.故名③森壁:

森严险峻的山岩④限日:

遮挡住日光⑤岫:

山洞⑥翠:

绿⑦唳:

鹤叫⑧:

形容声音和谐⑨宇:

盖房子⑩幸富”二句:

菊花、竹央.椰是隐者的食抖于斯:

在这儿.指石门山办:

具备仁智所乐:

即“知者乐水.仁音乐山”《论语·雍也》中的话)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1)猛浪若奔(    )

(2)猿则百叫无绝(        )

(3)既素重幽居(       ) (4)岂徒语哉(          )

2.翻译下列句子。

(1)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3.两文都运用了化静为动的手法,文中都有把原本静止的重山叠蛉之状写活的句子。

甲文是      乙文是               。

4.乙文中体现了“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一旨趣的句子是               

5.两文中都描写了山中的各种声音,有什么表达作用?

6.这两篇山水小品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六)阅读下文,完成下列问题。

[甲]秦王拂然怒,谓唐雎曰: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

“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先生坐!

何至于此!

寡人谕矣: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 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  

[乙]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

(1),国人尽服之

(2)。

公使吏禁之(3),曰:

“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4)。

”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5)。

晏子见,公问曰:

“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6),裂断其衣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

”  

晏子对曰(7):

“君使服之于内(8),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肉也。

公何以不使内勿服(9),则外莫敢为也(10)。

  公曰:

“善!

”使内勿服,不逾月(11),而国人莫之服。

 

【注释】

(1)灵公:

春秋时齐国国君,公元前581年至前548年在位。

好:

(hào)喜好。

丈夫:

成年男子。

(2)服:

穿。

(3)使:

派遣。

(4)带:

衣带。

(5)相望:

彼此看得见,指到处。

(6)寡人:

寡德之人,君主对自己的谦称。

(7)对:

回答。

(8)君:

您,对对方的尊称。

内:

指王宫内。

(9)何以:

即“以何”为什么,疑问代词作介词“以”的宾语而前置。

10)则:

那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