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处理方案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484662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589.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基处理方案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地基处理方案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地基处理方案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地基处理方案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地基处理方案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基处理方案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地基处理方案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基处理方案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基处理方案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工程桩基工程

工程地点:

原成都市未成年犯管教所内及其北侧。

工程规模:

6幢监舍楼、1幢禁闭室及犬舍、1幢医院、监管区围墙、教育学习用房、指挥中心及备勤用房、家属会见楼、AB门、登记室、通道、门卫室、监管区和行政区围墙。

地上建筑总面积34854.4㎡,建筑占地面积9859.3㎡,地下建筑面积2489.5㎡。

基础类型:

桩+承台基础、独立基础、地基处理碎石桩

建设单位:

四川省成都未成年犯管教所

设计单位:

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勘察单位:

监理单位:

四川省蜀典工程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施工单位:

中英国际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1.工程概况

经招投标,我公司承担了***工程施工工作,项目业主为四川省成都未成年犯管教所。

拟建场地位于成都市武侯区簇马路三段与西航港大道之间,原未成年犯管教所内及其北侧。

本项目为6幢监舍楼、1幢禁闭室及犬舍、1幢医院、监管区围墙;

第二次勘察对象为教育学习用房、指挥中心及备勤用房、家属会见楼、AB门、登记室、通道、门卫室、监管区和行政区围墙。

地上建筑总面积34854.4m2,建筑占地面积9859.3m2,地下建筑面积2489.5m2。

本工程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建筑桩基设计等级为乙级。

地基基础拟采用桩+承台基础,本工程采用钻孔灌注桩(可采用旋挖成孔工艺),钻孔灌注桩桩径700mm,教育楼旋挖桩约193根,1#~2#监舍楼旋挖桩约124根,3#~4#监舍楼旋挖桩约130根,,5#~6#监舍楼旋挖桩约130根,医院旋挖桩约48根,AB门旋挖桩约51根。

围墙下地基处理碎石桩,碎石桩桩径900mm,根据地质情况,按照设计要求的1~5米进行施工,碎石桩预计总桩长约8200m。

图1项目位置

2.场地地质情况

2.1场地位置及地形地貌

距成都市中心约10km,距双流县约4km,有市政道路与拟建场地相连,交通便利。

拟建场地地势较为平坦,地势为北东高南西低,场地地面绝对高程为493.90~496.96m,最大高差3.06m。

场地地貌单元为岷江水系Ⅰ级阶地。

图2拟建场地全貌

2.2区域地质及构造特征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拟建场地在区域地质构造位置处于成都凹陷盆地内,西距北东走向的龙门山前山断裂(江油-灌县断裂)47km,东距北东走向的龙泉山断裂30km。

成都地区是中生代坳陷盆地,新的坳陷开始于白垩纪末,受第三纪初喜山期运动的地质作用,在岷江水系长期搬运和沉积作用下,在坳陷盆地内堆积了第四系松散沉积层,不整合于下伏白垩系地层上。

龙门山断裂带的活动性强于龙泉山断裂带,工程区断层活动性主要受龙门山断裂带的控制;

从区域构造背景和地震活动以及5.12汶川8.0级强震未对工程区造成破坏表明,工程区地壳为稳定的核块,为稳定区域。

2.3地层岩性

根据钻探揭露地层情况,拟建场地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地层主要由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

各岩土层特征从上而下描述如下:

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

杂填土

杂色,松散~稍密,局部具架空结构,稍湿,主要物质成分为粉质粘土、建渣、回填卵石等,表层含大量植物根系。

本层在场地普遍分布,为新近堆积,层顶埋深0.0m,层厚0.0~6.7m,层底埋深0.3~6.7m。

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

淤泥质粉质粘土

-1:

黑褐色,以软塑为主,局部为流塑,湿~很湿,局部含少量粉砂。

在场地内呈透镜体分布。

标准贯入试验平均击数为1.2击,层顶埋深0.6~6.5m,层厚0.0~5.3m,层底埋深2.3~9.9m。

粉砂

-2:

黄褐色、灰褐色,稍湿、松散,主要成分为石英和长石,见少量云母碎屑和其它黑色矿物。

该层主要以透镜体分布在卵石顶板或卵石土中,场地内局部地段分布。

标准贯入试验平均击数为4.2击,层顶埋深0.3~3.0m,层厚0.0~3.7m,层底埋深1.0~4.3m。

中砂

-3:

灰色,稍湿、松散,主要成分为石英和长石,见少量云母碎屑和其它黑色矿物。

该层主要以层状分布在卵石顶板或中砂上部,主要分布在少年犯管教所内。

标准贯入试验平均击数为3.9击,层顶埋深0.5~10.0m,层厚0.0~2.4m,层底埋深1.4~17.0m。

卵石(Q4al+pl)③:

灰褐色,稍湿~饱和,松散~密实,卵石粒径2~15cm,个别大于20cm,圆状~亚圆状,卵石成份以花岗岩、石英岩、砂岩为主,中等~微风化;

中砂、砾石及粘性土填充,充填物含量20%~50%;

局部含少量漂石。

根据《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及N120动力触探锤击数将卵石层分为松散卵石(③-1)、稍密卵石(③-2)、中密卵石(③-3)、密实卵石(③-4)5个亚层。

松散卵石③-1:

卵石含量约为50%~55%,其中15%左右为漂石,中砂、砾石及粘性土充填,充填物含量45%~50%;

N120击数N120≤4.00击,平均值为3.4击;

以透镜体状分布。

层顶埋深2.1~7.3m,层厚0.0~2.9m,层底埋深2.9~9.1m。

稍密卵石③-2:

卵石含量约为55%~60%,其中15%左右为漂石,中砂、砾石及粘性土充填,充填物含量40%~45%;

N120击数4.00<N120≤7.00击,平均值为6.1击;

层顶埋深1.4~9.4m,层厚0.0~7.0m,层底埋深2.0~10.3m。

中密卵石③-3:

卵石含量约为60%~70%,其中15%左右为漂石,主要为中砂、砾石充填,充填物含量30%~40%;

N120击数7.00<N120≤10.00击,平均值为8.7击,以层状或透镜体分布为主,少量透镜体状分布。

层顶埋深1.4~9.9m,层厚0.3~6.1m,层底埋深3.1~10.3m。

密实卵石③-4:

卵石含量大于70%,其中15%左右为漂石,中砂、砾石及粘性土充填,充填物含量30%左右;

N120击数>

10击,平均值为12.7击,以层状分布为。

层顶埋深2.4~10.3m,层厚0.70~16.6m,层底埋深6.9~23.8m。

上述地层的空间分布特征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

第二部分编制依据

1.业主提供的资料

(1)《***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2)《***工程施工图》

2.技术规范

(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3)《四川省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操作规程》DBJ01-62-2002

(4)《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

(5)《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6)《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

(7)《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12)

(8)《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9)《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10)《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11)设计提供的基础平面布置图及技术要求。

第三部分重难点分析与对策

1.重难点分析

重难点之一:

本工程施工现场地层变化复杂、施工工序穿插,不可预见因素较多。

重难点之二:

施工现场地下水位较高,水很丰富,影响桩的灌注质量。

重难点之三:

本工程旋挖桩作为基础桩,对桩底成渣要求较高(沉渣厚度不超过50mm),施工难度大。

2.采取对策

2.1技术对策

根据现场情况的实际,对塌孔现象,对孔上部杂填土、淤泥质粉质粘土、砂层采取下钢护筒的措施,防止塌孔;

对卵石层,控制钻进速度,低速钻进;

为控制孔底沉渣过厚,一是采取平底钻二次清孔;

现场地下水丰富,采取水下混凝土水下灌注一次性成桩。

2.2管理对策

(1)根据项目设计文件及现场的实际情况,借鉴同类工程施工的丰富经验通过科学的建立与现场实际情况相吻合的施工方案。

(2)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并评审通过后方可组织实施,以保证成桩质量和安全性。

(3)选派对旋挖桩施工有丰富经验的技术管理人员组织施工。

(4)施工过程中采用信息化管理,及时反馈或采取相应对策。

(5)建立本工程应急抢险组织机构,编制详细的、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建立相关管理制度,落实人员责任。

第四部分方案设计

1.方案设计

本工程根据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施工图设计文件,本工程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形式,共设计676根桩,桩径φ700mm,具体桩长及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详桩基础施工图设计文件。

2.钻孔灌注桩施工要求

2.1本工程采用φ700mm设计直径钻孔灌注桩,钻头直径应等于桩的设计直径,施工时锥形钻头夹角应大于120°

,桩身成孔直径不得出现负偏差,混凝土充盈系数不得小于1.0,也不得大于1.3。

钻孔灌注桩施工前,必须试成孔,试桩数量详施工图设计文件,以便核对地质资料,检验所先设备、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是否适宜,试成孔完成应对其进行处理。

施工单位应仔细研究工程地质报告,根据土层物性及分布情况确定合理的施工工艺。

2.2本工程采用导管灌注水下混凝土,灌注不下混凝土的质量控制要求应满足下列要求:

(1)开始灌注混凝土时,导管底部至孔底的距离宜为300~500mm;

(2)应有足够的混凝土储备量,导管一次埋入混凝土灌注面以下不少于0.8m;

(3)导管埋入混凝土深度宜为2~6m,严禁将导管提出混凝土灌注面,并应控制提拔导管速度,应有专业测量导管埋深及管内外混凝土灌注面的高差,填写水下混凝土灌注记录;

(4)灌注水下混凝土必须连续施工,每根桩的灌注时间应按初盘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控制,对灌注过程中的故障应记录备案。

(5)应控制最后一次灌注量,超灌高度为500m,凿除泛浆后必须保证暴露的桩顶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等级;

2.3灌注应进行二次清孔,第二次清孔后的平均沉渣厚度指标应≤50mm。

在测得回沉渣厚度和泥浆密度符合规定后半小时内必须灌注混凝土,并应连续灌注直至完成,且做好每项工序的原始检查记录。

2.4钢筋笼的主筋与箍筋采用焊接接头,不设弯钩,主筋与箍筋焊成钢筋笼骨架,主筋单面焊不小于10d,箍筋采用螺旋箍,接头根数在同一截面不大于50%,接头间距不小于800mm。

在吊装钢筋笼入孔全过程中应保持垂直,防止产生弯曲变形,并设保护层垫块,遇阻时不得强行下放,应采取措施保证保护层的厚度及笼底标高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在浇捣混凝土时应防止钢筋笼上抬。

2.5当桩净距<2.5倍桩径d时,应隔桩成孔施工。

2.6本工程每根桩施工过程应有完整记录,内容应包括钻孔,一、二次清孔,沉渣厚度,水下混凝土灌注等项目质量检验评定。

2.7钻孔灌注桩允许偏差应按《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第5.1条执行(D为设计桩径);

桩位偏差≤50mm,桩垂直度允许偏差<1%,桩径允许偏差±

50mm(桩径允许偏差的负值是指个别断面)。

2.8桩主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50mm。

3.地基处理碎石桩施工要求

3.1本工程采用φ900mm直径的振冲碎石桩对建筑地基进行处理,在施工中严格按国家行业标准、规范及施工组织技术措施进行施工并确保工程质量。

3.2防止在施工过程中的泥浆对场地的污染,应修排污池或专用排污场所,施工后应及时处理。

3.3严格控制振冲器提降速度(1-2m/min),使砂土在留振时间充分液化。

且每进入0.5~1.00m时,留振5s,待孔内泥浆溢出后,再继续贯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