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人教版语文园地15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476010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40.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人教版语文园地15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六年级人教版语文园地15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六年级人教版语文园地15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六年级人教版语文园地15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六年级人教版语文园地15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人教版语文园地15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六年级人教版语文园地15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人教版语文园地15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人教版语文园地15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根据习作提示,从三个内容中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习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围绕所选内容的写作要点分段表达,内容要具体,感情要真实。

教学重点

从让人难忘的第一次的事情中受到启示,感悟人生道理。

教学难点

留心观察周围的普通事物,想想它们有什么特点,看看能否从它们的身上得到启示或有所感悟

教法学法

小组合作探究式

教学准备

课件

课型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学案

导案

个性修改

1、同学们,你们现在已是十二三岁的少年,从你们呱呱坠地到现在,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历了许许多多个“第一次”,例如,第一次动手做饭,第一次单独睡觉,第一次得奖……这许许多多个“第一次”,就像一个个脚印,记录下我们成长的经历。

2.明确学生朗读要求。

3.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经历过的“第一次”,

1、今天,我们来一起说说自己的“第一次”好吗?

2、教师及时板书,以拓展学生的思路。

1.提出问题:

在这么多的“第一次”中,你印象最深刻的“第一次”是哪一个呢?

为什么这个“第一次”你忘不了呢?

2.学生选择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第一次”进行口语交际。

(1)明确说话要求。

①交流时要说清楚“第一次”的经过。

②要说出自己当时的真实感受或得到的启示。

③也可以说说现在对当时“第一次”的看法。

(2)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准备。

 

反馈矫正

1.小组交流:

组内的同学依次讲述自己的“第一次”,每个组员讲完后,其他组员及时评价,可以质疑,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

2.各组选派一两个同学在全班交流,每交流完一个,师生及时评议、质疑。

教师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交际习惯。

各组选派一两个同学在全班交流,每交流完一个,师生及时评议、质疑。

拓展运用

1.课后,与其他同学或者你的伙伴交流自己的“第一次”。

2.放学回家,把自己印象深刻的“第一次”(可以是自己说的,也可以是同学、伙伴说的)讲给父母听,也可以请他们讲讲自己最难忘的“第一次”。

和父母交流自己的第一次经历。

作业布置

给父母讲讲自己激动的一件事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

我成长中的第一次

课后反思

习作指导

围绕“难忘的‘第一次’”这一话题进行讨论,交流时能抓住重点,内容要真实,叙事要具体,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要适当;

从三个内容中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习作,能围绕所选内容的写作要点分段表达,内容要具体,感情要真实。

让学生朗读习作要求,明确本次习作要求。

(1)可以写自己“难忘的‘第一次’”,要写清楚经过和启示。

(2)可以学习《手指》一文的写法,选择生活中的一个使你有所感触的事物,要写清楚事物的特点和从中得到的启示。

(3)可以描写一幅漫画的内容(可以是书上的这幅,也可以是自己带来的),要写清楚图意和自己的想法及感悟。

上节课,我们交流了自己印象深刻的“第一次”,其实,我们的生活中不仅有难忘的“第一次”,还有许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平平凡凡的小事,如果我们留心观察、细细感受和品味,我们同样也会从中获得感悟和启示。

1、学生各自选择自己习作的内容,思考写什么,怎么写?

2.根据所选择的习作内容把学生分组,组内交流习作内容,其他组员及时质疑评价,提出意见或建议。

1.每一个内容选择2、3名学生在全班进行交流,要求尽可能把内容说具体。

2.师生评议:

(1)是否按照具体的要求抓住了重点。

(2)表述是否具体、流畅。

(3)启发或感悟是否真实。

1.再次明确写作每一个内容的具体要求。

2.写作内容要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3.学生各自习作。

4.修改草稿。

自己或同学互相修改写作草稿。

5.誊写习作,努力做到:

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誊写习作,努力做到:

修改完整习作

习作指导

我成长中的第一次

回顾·

拓展一

交流对学过的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说说自己的见解是怎样获得的,是如何加深的;

也可以交流学习了本组课文,在写作表达方面有哪些收获。

熟读并背诵名言,养成积累的习惯。

读懂成语故事《邯郸学步》,理解成语的寓意。

熟读并背诵名言,养成积累的习惯

读懂成语故事《邯郸学步》,理解成语的寓意

1.重新阅读本组几篇课文;

查阅、搜集资料,了解“日积月累”中五句名言的出处、作者和含义;

阅读成语故事书。

(学生)

2.制作相关课件。

(教师)

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莱特,阅读同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那么这些理解和感受是怎样获得的?

又是如何加深的?

还有许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平平凡凡的小事,如果我们留心观察、细细感受和品味,我们同样也会从中获得感悟和启示。

(1)结合《桃花心木》,理解如何才能读懂课文,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

(2)结合其他几篇课文谈谈自己的见解。

可以组内交流,也可以全班交流。

(3)迁移练习。

各自找一找本组课文或以前学过的课文,与同学和老师对学过的某篇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进行交流,说说自己的见解是怎么获得的,是如何加深的。

结合自己读过的课外文章,想一想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是怎样获得的,是怎样加深的;

在写作中尝试运用本组课文在表达感悟方面的写作方法。

1.各自读一读,想一想书上名言的意思。

2.小组内互相说说这些名言的意思。

3.全班交流,对这五句名言含义的理解;

理解不清楚的地方,教师及时讲解。

4.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背诵名言。

5.当堂检查背诵情况。

同桌互背,男女生、小组、全班齐背。

6.你还知道哪些文言文中名言警句,在小组内交流对这些名言警句的理解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故事。

同桌交流故事的主要内容。

悟寓意,说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想生活,谈谈现实生活、学习中有没有邯郸学步的人和事。

拓展阅读,推荐《东施效颦》和《蜥蜴失策》两篇文章,供学生阅读。

成语故事

读故事,讲讲故事的内容。

阅读推荐书籍

回顾·

《邯郸学步》

第二单元

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借鉴本组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

学习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创编班级习作集。

借鉴本组课文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

介绍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的特点。

探究法小组合作

1.通过上网了解各地自己感兴趣的民风民俗,或者调查本地的风俗习惯。

(学生)2.准备有关的课件和图片。

(教师)

单元课文为我们呈现的只是民俗风情画卷的一角,这节课就让我们畅所欲言,谈谈你所调查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吧。

民俗风情源远流长,民俗文化斑斓多姿,在灿烂的人类文化中,民俗文化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单元所学的文章,都能将极其平常的民间习俗和传统节日描绘得妙趣横生、魅力四射。

1.出示交流主题:

节日习俗、地方服饰、特色饮食、独特民居、民间工艺品,根据学生调查的主题将全班分为五个组,进行交流。

交流提示如下:

①说说你要为大家介绍的内容是什么,你的资料从哪得来的?

②把民俗的主要特点讲清楚,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还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

③注意各组员在表达的时候要用词准确,口齿清晰,态度自然大方,不扭捏。

④认真倾听组员的讲述,把不清楚的地方记下来及时询问。

2.根据组员的建议,修改自己的介绍材料,特别是注意把没讲清楚的地方讲清楚。

出示交流主题:

节日习俗、地方服饰、特色饮食、独特民居、民间工艺品,根据学生调查的主题将全班分为五个组,进行交流

1.根据交流主题,每组推荐2-3名同学在全班交流。

2.听的同学认真倾听,听后组织评议。

可从以下几方面评议:

(1)主题是否明确,特点是否突出;

(2)内容是否具体充实;

(3)表达是否流畅;

(4)语言是否简洁。

主题明确,特点是否突出;

内容具体充实;

表达是否流畅;

语言简洁

1.听了同学的介绍,此时你有什么感受?

请用一句话总结今天的收获。

2.是啊,真是“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啊!

透过这绚丽多彩的民俗,我们感受到的是泱泱华夏民族文化的悠久历史和独特魅力。

一节课的时间有限,如果你们想了解更多的民风民俗,请课后上网查询,相信你们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最后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动手写一写吧!

是啊,真是“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啊!

了解更多的民俗

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民俗活动

.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借鉴本组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

3.学习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

借鉴本组课文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