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总量及可利用量计算.ppt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47561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1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资源总量及可利用量计算.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水资源总量及可利用量计算.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水资源总量及可利用量计算.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水资源总量及可利用量计算.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水资源总量及可利用量计算.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资源总量及可利用量计算.ppt

《水资源总量及可利用量计算.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资源总量及可利用量计算.ppt(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水资源总量及可利用量计算.ppt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水资源总量及可利用量的分析计算,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提纲,一、水资源总量二、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三、水资源可利用总量四、水资源演变情势分析,一、水资源总量,水资源总量:

一定区域内的水资源总量是指当地降水形成的地表和地下产水量,即地表径流量与降水入渗补给量之和统一到近期下垫面条件下各分区19562000年的水资源总量系列:

19562000年地表径流量系列19562000年降水入渗补给系列19562000年水资源总量系列,一、水资源总量,第一次水资源评价水资源总量计算公式:

W=R+Q-DW:

水资源总量R:

地表水资源量(河川径流量)Q:

地下水资源量D:

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间的重复计算量利用上述公式计算总量系列,需要分别计算R、Q及Q中的D系列,若得到水资源总量系列及特征值,工作量太大,太复杂,地表调蓄,土壤调蓄,地下调蓄,土壤入渗,坡面流,大气降水P,壤中流,地表径流Rs,河川基流Rg,河川径流R,地下潜流Ug,包气带蒸散发,地表水体蒸发,潜水蒸发Eg,植物截留损失,总蒸发E,地表蒸散蒸发Es,毛管水上升,下渗补给地下水Pr,P=Rs+Rg+Eg+Es+UgPr=Rg+Eg+Ug,W=P-Es=Rs+Pr=R+Pr-RgW=R+Eg+Ug,一、水资源总量,本次规划分区水资源总量计算公式:

W=Rs+Pr=R+Pr-RgW:

水资源总量RS:

地表径流量(不包括河川基流量)Pr:

地下水的降水入渗补给量R:

河川径流量(即地表水资源量)Rg:

河川基流量,一、水资源总量,水资源总量各分量的计算,可直接采用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量评价的相应成果,其中:

山丘区Pr可以采用地下水总排泄量代替(近似认为浅层地下水蓄变量为零)平原区Rg采用由平原区降水入渗补给量形成的河道排泄量按附表2-9-1填写分区19562000年水资源总量系列成果,一、水资源总量,在某些特殊地区,如南方水网区等难以计算降雨入渗补给量和分割基流的,可根据当地情况采用其它方法估算,一、水资源总量,分区19562000年、19561979年、19712000年、19802000年水资源总量特征值(附表2-9-2)水资源总量特征值统计参数和频率的计算方法同降水量特征值计算,一、水资源总量,水资源总量计算成果的合理性检查:

根据降水量(P)、地表径流量(Rs)、降水入渗补给量(Pr)、水资源总量(W)和计算面积(F),计算地表产流系数(Rs/P)、降水入渗补给系数(Pr/P)、产水系数(W/P)和产水模数(W/F),结合降水量和下垫面因素的地带性规律,分析这些系数、模数的地区分布情况,检查水资源总量计算成果的合理性,二、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估算水资源可利用量目的:

水资源开发利用有一定的限度,有其承载能力,需要估算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的水资源量在供水和用水平衡的基础上,进行可利用水量与耗水量之间的平衡,拟定流域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水平,从而为水资源配置,协调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提供依据,二、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水资源量、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可供水量的涵义水资源总量:

一定区域内的水资源总量是指当地降水形成的地表和地下产水量,即地表径流量与降水入渗补给量之和,二、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水资源量、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可供水量的涵义可供水量:

是指不同水平年不同来水情况下,通过各项工程设施,在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下,能满足一定的水质要求,可供各部门使用的水量。

可供水量强调的是不同水平年和不同来水保证率情况下,可提供满足一定水质要求的供水量的数量,二、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水资源量、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可供水量的涵义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指在可预见的时期内,统筹考虑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用水,协调河道内与河道外用水的基础上,通过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措施可供河道外一次性利用的最大水量(不包括回归水重复利用量),二、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可供水量与可利用量的区别可供水量:

从供需分析的角度出发,根据需水要求,既考虑通过工程措施所能提供的河道外用水量,也考虑回归水的重复利用和非常规水源的利用,水量平衡的对象是用水量可利用量:

从资源的角度分析可能被开发利用的量,不考虑回归水和非常规水源的重复利用量,水量平衡的对象是耗水量,二、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影响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的主要因素自然条件水文气象、地形地貌、植被、包气带和含水层岩性特征、地下水埋深、地质构造等水资源特性数量、质量、时空分布、变化特征及趋势等经济社会发展及水资源开发利用技术水平需水量、开发利用方式、科技水平、资金保障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用水要求,二、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的特性流域水系独立性与完整性流域和水系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相对独立动态性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开发利用水平提高而变化相对极限性合理利用的一次性最大水量,二、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估算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应注意:

合理开发:

保证地表水资源在自然界的水文循环中能够继续得到再生和补充,不致显著地影响到生态环境一次性的:

回归水、废污水等二次性水源的水量都不能计入可利用量内最大可利用水量:

根据水资源条件、工程和非工程措施以及生态环境条件,可被一次性合理开发利用的最大水量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在不同时期将会有所变化,二、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估算的一些思路:

在水资源紧缺及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应优先考虑最小生态环境需水要求,可采用从地表水资源量中扣除维护生态环境的最小需水量和不能控制利用而下泄的水量的方法估算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在水资源较丰沛的地区,上游及支流重点考虑工程技术经济因素可行条件下的供水能力,下游及干流主要考虑满足较低标准的河道内用水,二、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估算的一些思路:

沿海地区独流入海的河流,可在考虑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措施和防洪要求的基础上,估算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国际河流应根据有关国际协议及国际通用的规则,结合近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实际情况估算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水资源可利用量的估算与生态环境需水量的确定密切相关,二、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应按流域水系进行分析计算,以反映流域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之间的联系以及整体性省(自治区、直辖市)按独立流域或控制节点进行计算流域机构按一级区协调汇总,三、水资源可利用量总量,水资源可利用量总量:

水资源可利用总量是指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在统筹考虑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用水的基础上,通过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措施在当地水资源中可资一次性利用的最大水量,三、水资源可利用总量,水资源可利用总量的估算:

水资源可利用总量=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浅层地下水可开采量-平原区浅层地下水的渠系渗漏和渠灌田间入渗补给量的开采利用部分与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之间的重复计算量,三、水资源可利用总量,Q总Q地表Q地下-Q重Q重(Q渠Q田)Q总-可利用总量;Q地表-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Q地下-浅层地下水可开采量;Q重-重复计算量;Q渠-渠系渗漏补给量;Q田-田间地表水灌溉入渗补给量;-可开采系数(可开采量与地下水资源量的比值),三、水资源可利用总量,按附表2-10-2填报水资源可利用量成果流域机构提出一级区协调汇总成果,四、水资源演变情势分析,水资源演变情势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改变了地表与地下产水的下垫面条件,造成水资源量、可利用量以及水质发生时空变化的态势,四、水资源演变情势分析,对于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近20年来水资源情势变化较大的流域或区域,要求利用已有资料分析成因和主要影响因素,四、水资源演变情势分析,重点分析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条件对水资源情势的影响土地和水资源开发利用对地表产水量的影响地表水开发利用方式及土地利用等对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和可开采量的影响山丘区地下水开采对河川基流量的影响等,四、水资源演变情势分析,在水资源演变趋势分析工作中,要求对人类活动影响产水条件、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关系、水质变化趋势以及有关计算参数等的变化规律,做出尽可能详尽的分析和说明,四、水资源演变情势分析,考虑到未来人类活动对水资源形成及转化的影响仍将持续,结合水资源综合规划的有关成果,以现状水资源评价的成果为基础,对水资源的形成和转化起主要作用的一些关键因素的未来可能变化趋势,进行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四、水资源演变情势分析,对未来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化关系的有关参数和水资源形成与转化边界条件的可能变化进行趋势分析和情景预测按照规划推荐方案实施前后两种情况的对比,预测未来水资源量、水质、可利用量以及可供水量的可能变化趋势,四、水资源演变情势分析,因“温室效应”影响气温、降水等变化而造成的水资源情势的变化不作为分析的内容,但可以应用已有规划和研究的成果,对未来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