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用书专题八 古代诗歌赏析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473904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180.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复习用书专题八 古代诗歌赏析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高考语文复习用书专题八 古代诗歌赏析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高考语文复习用书专题八 古代诗歌赏析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高考语文复习用书专题八 古代诗歌赏析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高考语文复习用书专题八 古代诗歌赏析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复习用书专题八 古代诗歌赏析文档格式.docx

《高考语文复习用书专题八 古代诗歌赏析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复习用书专题八 古代诗歌赏析文档格式.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复习用书专题八 古代诗歌赏析文档格式.docx

《考试说明》虽把它定位在初步鉴赏的要求上,但是在实际的考查中,这一题型综合性强,对学生的整体素质要求高,因此把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我们要重视起来,打好基础,掌握必要的鉴赏知识和技巧。

1.唐宋诗词是命题的热点选材。

诗以律诗、绝句为主,词以中调或小令为主。

既有规律可循,形式上也长短适中。

2.题目均为主观表述题。

3.思想感情和艺术技巧是命题的热点。

 

命题探究

答案 壮志难酬,怀抱未展;

中年多病,时光日迫;

国土沦丧,战事未宁。

解析 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定向答题区间”中间两联”,仔细审读,针对”愁”的原因分别找出相关内容:

颔联第一句,”乾坤迮”可联系诗人所处的时代来理解;

颔联第二句,”病”“中年”已言明诗人境况;

颈联抓住”百战”“铁衣”“空”“五更”“画角”来理解。

而后进行归纳,并尝试用简洁的诗词鉴赏术语概括出答案。

核心考点 分析并归纳概括诗歌内容要点。

审题关键 ①答题区间在中间两联;

②内容要能构成”愁”的原因;

③要有”概括”,需要分类,不是细细罗列。

解题方法 ①知人论世法,结合陆游生平与追求进行概括;

②关键词想象法,针对诗句中透露原因的关键词进行合理补充想象,归纳原因;

③诗词鉴赏术语概括法,在具体概括时力求用诗词鉴赏的术语概括,少使用大白话。

易错警示 ①读不懂诗歌,不能把握诗歌内容情感;

②不能归类概括,导致写了好几点其实都属于一方面;

③概括用词不够准确,不会使用诗歌鉴赏术语。

命题规律 ①江苏近几年对概括均有考查,且分值有增加的趋势,一般在3分以上;

②考查形式为先明确一个问题指向,然后要求考生归纳概括。

能力要求 ①具备一定的诗词理解鉴赏能力;

②积累一定的诗歌鉴赏术语;

③具有一定的语言概括能力。

命题技巧 ①所选择的材料一般以唐宋诗词为主,内容相对浅显,便于学生理解;

②限定归纳概括分析的范围,减少学生盲目寻找答题区间的时间,有效提高学生做题的效率;

③如果诗词中个别字词学生可能没有见过,则加注释进行提示;

④如果作者为学生应该理解的人物,则需要学生学会知人论世,借助平常所学知识进行理解。

答案 以”丹枫”照应”秋”;

寓情于景,想象自己将来烟雨垂钓的画面,表达了自己隐逸的愿望,也暗含无奈和苦闷之情。

解析 明确尾联一般的特点有直抒胸臆、以景结情、运用典故和想象(虚写)等,”表达效果”一般包含技巧和效果两个方面。

联系诗句,”明朝”二字暗示考生此句所写都为虚景,是诗人的想象;

”烟雨桐江岸”是含情之景,”占丹枫系钓舟”是人物的活动,在这样的情境之下看似非常悠闲自得,但结合颔联和颈联以及诗人陆游的经历来看,可见这想象的情境只是壮志难酬之下的无奈之举。

核心考点 鉴赏诗歌语言和艺术技巧。

审题关键 ①答题区间在尾联;

②注意表达效果的要求,既要写出表达上的特点,又要写出其效果,且效果包括具体技巧本身的效果和在表达内容、情感等方面的效果。

解题方法 ①抓关键词法,如由”明朝”可知尾联是虚写,是想象的内容;

②技巧积累法,平常要对诗词艺术技巧进行积累和理解;

③联想想象法,结合诗人身世,针对诗句内容进行合理的补充想象,补充完整诗句所未直接表达出的内容;

④诗词鉴赏术语表达法,在具体作答时力求用诗词鉴赏的术语来表达。

易错警示 ①读不懂诗歌,不能把握诗歌技巧与内容情感;

②对诗词艺术技巧的理解应用不够熟练;

③不会使用诗歌鉴赏术语,导致表述不清;

④忽略表达效果中的情感内容。

命题规律 ①江苏每年均有考查,且分值较高;

②考查有明确的问题指向;

③该题一般涉及诗词的主要内容、情感。

能力要求 ①具备较高的诗词理解鉴赏能力,能整体上把握诗词内容以及情感;

②掌握一定的诗词艺术技巧,会使用鉴赏诗歌的术语;

③对诗词语言要有一定的敏感度,能捕捉到文字背后的意蕴,准确理解诗歌。

命题技巧 ①着眼于对诗歌理解的整体把握,紧扣诗词的主要内容、情感进行命题;

②命题要求结合全诗鉴赏又限定具体鉴赏的范围,能有效提高学生做题的效率;

③题干设置上一般为考查”表达效果”,避免在表现手法、艺术手法等概念上的争议。

  [赏析]

这首诗是陆游晚年写的,表现了当时朝廷虽偏安一隅,但作者仍具有报国的情怀与壮志。

首联写我满头白发,稀疏枯败,回到故乡已经多年,年老了,岁月不饶人。

颔联写我饮酒之后,登临高阁,向远处眺望,发现南宋的国土沦丧、朝廷腐败,随着时光的流逝,人到中年,我身体多病,写出了我的种种无奈与困惑。

颈联写我看到当年的战衣,想起了当年许下报国的心愿,五更听到”画角”之声,徒增烦恼。

尾联写我老了,不能上战场了,明天早晨在烟雨中的桐江岸,占丹枫,系钓舟,归隐田园吧。

五年高考

模块一 自主命题·

江苏卷题组

1.(2016江苏,10—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11分)

八声甘州

辛弃疾

夜读《李广传》,不能寐。

因念晁楚老、杨民瞻①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

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

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

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

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②。

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

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注] ①晁楚老、杨民瞻:

辛弃疾的友人。

②杜甫《曲江三章》其三:

”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

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

”此处化用杜诗。

(1)本词上阕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

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

(5分)

答:

(2)下阕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案 

(1)第一问:

灞陵受辱亭尉,射虎中石,功高难封侯。

第二问:

通过对这些事迹的提炼铺陈,营造了英雄晚景落魄的氛围,暗寓了作者有相似的境遇。

(2)化用杜诗,回应朋友邀约同居山间的盛情,赞赏朋友的高风;

借李广自比,表达了对南宋当局的不满;

结句融情于景,抒写了壮志难酬的悲凉。

2.(2015江苏,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刘禹锡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

莫言堆案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注] 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

(1)联系全诗,概括作者”开颜”的原因。

(4分)

(2)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

(3)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3分)

答案 

(1)朋友新居落成;

周围景色优美;

自己心情闲适;

主人品味高雅;

宾主志同道合。

(2)选取景物,铺陈描摹(一渠水、数点山、碧松、红药);

移步换景,富有层次(由远及近、由外而内);

虚实结合,寓情于景(通月朗、待春还)。

(3)赞美恭维之意;

羡慕向往之情;

志趣相同之感。

3.(2014江苏,10)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韦应物

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

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

李商隐

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

沧江白石渔樵路,日暮归来雨满衣。

(1)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

(2)第二首诗中从哪些地方可看出”隐者”的身份?

请简要概括。

(3)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

答案 

(1)乘兴而往—怅惘不遇—欣赏叹慕。

(2)城里少有人知;

家住深山;

与渔樵为伍;

居室简陋。

(3)第一首诗的结句,通过描写友人住处环境,揭示其诗歌独特风格的成因,并暗寓对友人品性的赞颂。

第二首诗的结句,通过描写诗人不遇隐者、日暮归来而雨湿衣衫的情景,突出访人的执着和情怀的深挚(或:

通过想象隐者日暮归来而雨湿衣衫的情景,展示其生活情趣)。

[赏析]

韦应物《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首句即扣标题中的“休暇日”,作者在官场忙碌劳累九天时间,好不容易得到一日的清闲,于是兴致勃勃地前往寻访王侍御,没想到不遇而还,“空”字写出作者不遇王侍御后的惆怅、若有所失的心情。

作者回家后想,以前一直奇怪王侍御的诗歌给人清冷的感觉,原来因为他一直住在寒风侵袭、大雪满山的地方。

结句暗示了王侍御诗歌风格的成因,侧面写出了对他的诗风、人格的赞美之情。

全诗中作者的情感起伏波折,乘兴而去,怅惘而归,转而悟出了友人诗歌风格成因,也不虚此行吧。

李商隐《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

诗歌首句便揭示隐者的居住环境,城郊的人几乎没人认识这位隐者,住处用柴门做成,远处传来悲哀的猿啼声。

这两句侧面描写了隐者居住环境的偏僻荒凉与住处的简陋。

江边白石铺成的小路,只有打鱼砍柴的人经过,让人想到隐者“渔樵于江渚之上”的隐逸生活,最后写自己访隐者不遇后傍晚回家大雨淋湿衣服,侧面写出作者对隐者的情深与执着。

4.(2013江苏,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10分)

醉 眠

唐庚

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馀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

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

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

[注] 唐庚,北宋文学家,此诗为其谪居惠州时所作。

(1)说明”山静似太古”一句的含意。

(2分)

(2)”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一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

(4分)

(3)《宋诗钞》中说唐庚的诗”芒焰在简淡之中”,即平淡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激烈情感,试结合本诗作简要分析。

答案 

(1)用远古时期的宁静写出山中的幽静。

(2)表达了厌恶官场、追求恬淡的心境。

(3)”门掩世味”“拈笔忘筌”暗含诗人难忘世事,透露出幽愤不平之气;

全诗却以”山”“馀花”“好鸟”等闲适悠远的意象,形成一种简朴的风格,意味平淡深长。

模块二 统一命题、省(区、市)卷题组

1.(2017天津,14)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

(8分)

太湖恬亭

[宋]王安石

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舟归。

[注] 徙倚:

徘徊,流连不去。

(1)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2)简析第三联所表现的诗人心境。

(3)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

答案 

(1)人景相融的宁静画面:

断桥边夕阳西下,树影倒映水中,鸟雀在枝头相互依偎,诗人独自欣赏美景。

(2)正因为能”清游”“静处”,享受清幽美景,诗人才能放下身边的俗事,觉得心无挂碍。

表现了诗人宅心事外,与世相忘的闲适之心。

(3)①虚写。

”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是诗人想象的情景,这样写呈现了清幽闲逸的意境。

②以景结情。

描绘”夜深同徙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