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高中历史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优化提升学案北师大版必修2.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47043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32.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高中历史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优化提升学案北师大版必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春高中历史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优化提升学案北师大版必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春高中历史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优化提升学案北师大版必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春高中历史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优化提升学案北师大版必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春高中历史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优化提升学案北师大版必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春高中历史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优化提升学案北师大版必修2.docx

《春高中历史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优化提升学案北师大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高中历史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优化提升学案北师大版必修2.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春高中历史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优化提升学案北师大版必修2.docx

春高中历史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优化提升学案北师大版必修2

单元优化提升

一、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原因

核心内容

意义

土地改革

新解放区的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

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私有制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发展

农业合作化

分散的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要

把土地等生产资料变为公有制,实行集体经营

进一步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人民公社化运动

党的一些领导人主观地认为农业合作化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越能促进生产力发展

提高公有化程度和扩大公有化规模

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阻碍了生产力发展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党中央在总结教训的前提下,决定实行经济体制改革

在坚持公有制前提下,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对点训练】

1.《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探索》指出:

“它将家庭经营引入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家庭经营只是其中一个层次,统和分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不断完善的关系。

它继承了合作化的结果,汲取了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又符合社会主义的原则。

”这里“汲取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又符合社会主义原则”分别指(  )

A.个体经营、集体经济    B.精耕细作、平均主义

C.协作经营、按劳分配D.小农经济、共同劳动

解析:

选A。

材料中的“集体经济”“家庭经营”“统和分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是指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土地所有权归集体,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即个体经营、集体经济,故选A。

“精耕细作、平均主义”不能体现经营方式的变化,B项错误;按劳分配是分配原则,不符合题意,C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是小农经济,D项错误。

二、新中国成立后工业经济体制的三次重大转变

1.第一次:

新中国成立初到1956年

(1)内容:

从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向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

(2)原因:

照搬苏联模式,主观上急于追求实现现代化。

(3)结果:

这种体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对恢复国民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曾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并取得一定成就。

但它超越了历史发展的阶段,严重的弊端使企业失去了活力。

2.第二次: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1)内容:

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

(2)原因:

党中央正确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工业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吸取了“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并借鉴了外国经验,决定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

(3)作用:

增强了企业活力,解放了生产力,工业开始腾飞,成就举世瞩目。

3.第三次:

20世纪90年代以来

(1)内容:

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经营转变。

(2)原因:

党中央在认识国情和总结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决定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核心是把企业推向市场。

(3)作用:

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迈向21世纪。

4.认识

(1)中共非常重视工业化建设,早在新中国成立前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就确定了把我国建设成为工业国的任务,新中国成立后工业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

(2)中共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对点训练】

2.据1985年北京青年经济学会对429家国有工业企业的调查,1984年这些企业的平均自销率(即自销产量占全部销售产量的比率)为30.08%,而1985年1月-6月升到了43.8%。

此变化说明(  )

A.国有工业企业改制取得成效

B.工业企业的自主权日益扩大

C.计划经济体制已经基本废止

D.对外开放程度逐步得到加强

解析:

选B。

材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国有工业企业改革取得一定成效,但1984年与1985年自销产量比重不断增加,更能说明工业企业的自主权在不断扩大,故选B,排除A。

1984年城市经济改革处于起步阶段,计划经济不可能废除,C项错误;材料论述的是对内改革,不是对外开放,D项错误。

■真题练———————————————————

1.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  )

A.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

B.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

C.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

D.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

解析:

选C。

由题中关键信息“1990年”“计划与市场”可知,此时我国正处于由单一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由此可知C项正确。

材料强调计划与市场相结合,而不是国家干预经济模式,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经济发展模式而不是经济全球化问题,排除B项;该报告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目的在于为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服务,D项不是该报告的主旨,排除。

2.“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

这表明我国(  )

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

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

C.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

D.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

解析:

选A。

由材料信息“‘一五’计划”“住宅建设……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受到抑制”等可推断出,当时我国的工作重心在工业建设上,A项符合题意。

B、C、D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排除。

3.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

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

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

解析:

选A。

B、C两项与历史事实不符,D项内容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B、C、D三项均排除;从题干信息可知,与1975年相比,1980年的多种农作物产量有很大提高,这与中共中央要求进一步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关,农民获得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故A项符合题意。

4.如图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

据此可以推知(  )

A.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

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

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

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

解析:

选A。

本题关键信息是“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美国和英国早就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化,而新中国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工业基础相当薄弱。

由图示信息可知,中国的钢、生铁、发电量的年均增长速度比美、英快,有的指标甚至超过美国和英国好几倍,这符合当时我国工业基础薄弱的实情,故选A项;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黄金时期,故B、D两项说法错误;1958年中国在“左”的思想指导下掀起“大跃进”运动,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与题干隐含时间信息不符,故排除C项。

■自选练———————————————————

1.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发动了一次农村生产关系改革,其宗旨是提高农业产量、防止富农重新冒头、争取更大程度的农业专业化。

对此次改革认识正确的是(  )

A.消灭农村封建土地关系  

B.主要服务于工业化建设

C.对农民实行军事化管理

D.土地经营权下放到农户

解析:

选B。

从“防止富农重新冒头、争取更大程度的农业专业化”,可知此次生产关系改革是1953—1956年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由个体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以便于为工业生产提供服务,故选B。

消灭农村封建土地关系是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的影响,A项错误;对农民实行军事化管理是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内容,与材料中改革宗旨不符,C项错误;土地经营权下放到农户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的内容,宗旨是改变计划经济的弊端,D项错误。

2.“(新中国成立后)有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以至于整整一、两代中国人对于市场完全地感觉陌生。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经济的影响B.生活水平的限制

C.外交形势的制约D.经济体制的束缚

解析:

选D。

新中国成立后效仿苏联,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束缚了市场经济的发展,故选D。

自然经济与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形成的社会主义经济不符,A项错误;生活水平低会影响市场经济的发展,但不是导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的主要原因,B项错误;外交形势不会直接影响国内市场经济的发展,C项错误。

3.上世纪80年代初期,大量知青和工人返回城市,为解决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政府允许他们开办“个体企业”,同时规定“个体户雇工不得超过7人”,企业主自己也必须从事劳动。

这说明(  )

A.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开始改变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建立

C.单一公有制经济的结构有所突破

D.城市改革已摆脱计划经济束缚

解析:

选C。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国实行单一的公有制,材料中“个体企业”属于私有制经济,表明单一公有制经济结构有所突破,故选C。

改革开放以来,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未发生变化,A项错误;1992年中共十四大,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B项错误;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论述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改革才从计划经济的束缚中解放出来,D项错误。

4.1984年,邓小平指出:

“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

”为扩大开放,中国进一步采取的措施是(  )

A.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B.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C.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D.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解析:

选B。

为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区域,1984年作出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的决策,故选B。

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成为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与材料时间不符,A项错误;1985年作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决策,与材料时间不符,C项错误;1990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战略决策,与材料时间不符,D项错误。

单元综合检测(三)

(时间:

45分钟,分值:

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针对下表情况,新中国成立初我国采取的相应政策是(  )

人均产量

(1950年)

中国

美国

印度

钢产量

2.37kg

538.3kg

4kg

发电量

2.76kw·h

2949kw·h

10.9kw·h

A.实行三大改造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一边倒”的外交政策D.开展“大跃进”运动

解析:

选B。

从图表可知中国的人均钢产量和发电量低于美国和印度,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重工业基础薄弱,故采取的相应措施是优先发展重工业的“一五”计划,故选B。

三大改造是新中国成立后生产关系的变革,与图表信息不符,A项错误;“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是应对资本主义阵营敌视中国的措施,与材料不符,C项错误;“大跃进”运动出现于1958年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建立时期,不是解决材料现象的相应措施,D项错误。

2.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大型项目实际完成投资196.1亿元,其中东北占实际投资总额的44.3%,已建成投产的重工业企业也多集中在东北,促成这种现象出现的因素之一是(  )

A.便于就近接受苏联援助

B.美国形成对华包围封锁

C.有利于支援抗美援朝

D.中日两国关系发生变化

解析:

选A。

本题考点是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探索社会建设道路的实践,注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