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篮子汇报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468488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菜篮子汇报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菜篮子汇报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菜篮子汇报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菜篮子汇报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菜篮子汇报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菜篮子汇报Word下载.docx

《菜篮子汇报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菜篮子汇报Word下载.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菜篮子汇报Word下载.docx

二区域布局不断优化。

各地以实施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为抓手,积极推进“菜篮子”产品基地建设,“菜篮子”产业布局逐步优化,规模化、设施化水平明显提高。

目前,全县建立镇常年蔬菜基地面积25万亩,发展套种蔬菜面积3千亩,逐渐形成了桂南地区主要蔬菜产业带,大平山苦晚菜、龙安的香蒜、石南的大白菜、葵阳的番茄等品种已成为全市重点产区。

畜牧业规模化、设施化水平大幅提高,农牧结合生态畜牧业加快发展,成为保障畜产品供给、增强应急调控能力的重要基础。

三产品质量明显提高。

近年来,通过整治规范农资市场秩序、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督抽检,全县“菜篮子”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逐步向好,监督抽检合格率不断提高,基地“菜篮子”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总体处于全市前列。

目前,全县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农产品11个,其蔬菜产品基地约20万亩,基本上以“菜篮子”产品为主导。

“菜篮子”产品市场竞争力逐步增强,成为我县农副产品外销的主导力量。

四流通设施逐步改善。

各地坚持“菜篮子”生产和流

通并重,着力抓好农产品营销平台建设,不断改善流通环境,大力扶持各类营销组织发展。

重点培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产品经纪人等,对“菜篮子”基地建设、畜禽定点屠宰、农贸市场改造提升等给予补助,支持农产品批发交易开展物

流配送、冷链系统、检测中心、信息平台等项目建设,培育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

积极开辟网上农产品市场,促进产销对接。

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大型食品农业博览会。

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批发市场与基地、农户建立稳固的协作关系。

二、下一步打算

“菜篮子”生产是直接关系城镇居民日常生活、农民持续增收的民生工程。

我们将根据自治区、市“菜篮子工程”建设的部署,坚持“菜园子”建设和“菜篮子”供给并重,数量保障和质量提升相结合,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强化“菜篮子”县长负责制,确保市场供应。

认真

贯彻落实(桂政发201*94号、玉政发201*30号)文件精神,把城镇菜地最低保有量、主要“菜篮子”产品自给率和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等指标列入目标考核,明确工作责任制。

认真落实促进生产、保供稳价、市场监管、应急处置等措施。

二加强基地建设,提高“菜篮子”产品保供能力。

通过5年左右努力,力争全县蔬菜瓜果年总产量稳步提高,生猪饲养量稳定在200万头左右,农产品保持必要的自给水平。

逐步推进保障型和应急型蔬菜基地建设,因地制宜发展设施蔬菜和园地蔬菜,提高产出水平,增强淡季蔬菜供给能力。

提高“菜篮子”产品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水平。

一步优化畜牧业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积极推进畜禽生态养殖小区建设,在稳定生猪生产的基础上。

三强化质量监管,确保“菜篮子”产品消费安全。

入开展打击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等专项行动部署要求,集中力量组织开展畜产品、生鲜乳、蔬菜、食用菌等专项整治,加大违禁生产、经营使用高毒农药、“瘦肉精”等不法行为打击力度,从源头消除“菜篮子”产品质量安全隐患。

大力发展标准化生产,抓好标准菜园、标准果园和畜禽标准化养殖场小区建设,积极推行农产品生产记录和产地准出制度,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加快建立质量追溯机制,保障“菜篮子”产品消费安全。

四改善流通设施,提高“菜篮子”产品流通效率。

加大对“菜篮子”生产基地、合作社等基地建设的扶持,鼓励和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加强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增强错时销售和应急收储能力。

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提升发展,降低流通环节相关费用。

加强“菜篮子”产品产销对接服务,鼓励和引导农业龙头企业、集团采购商与“菜篮子”生产基地建立合作关系,发展订单农业。

支持加工型农业龙头企业扩大季节性滞销“菜篮子”产品收购,发展精深加工,防止产业大起大落和“卖难”现象发生。

引导“菜篮子”企业、合作社发展连锁经营和物流配送,扩大销售网络,减少流通环节。

五建立预警体系,加强“菜篮子”生产指导服务。

加快推进“菜篮子”产品市场信息预警体系建设,密切关注市场供应和价格走势,在完善批发市场价格信息采集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在主产区信息点,加大信息采集频度,及时准确掌握相关情况。

加强各监测点“菜篮子”生产、供求和价格信息采集、分析,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正确引导“菜篮子”产品生产、经营和消费,促进“菜篮子”产业稳定健康发展。

201*年9月16日

扩展阅读:

宁国市菜篮子建设情况汇报

宁国市“菜篮子”建设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市立足城镇化需求、面向苏浙沪市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与区位优势,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按照科学发展观、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大力推进新时期“菜篮子”工程建设,创新思路,狠抓落实,通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菜篮子”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一、菜篮子产销基本情况

201*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65万亩,其中商品蔬菜185万亩,产量5万吨,产值5500万元,标准化大棚蔬菜201*余亩。

食用菌发展势头强劲,预计今年生产总量将达1500万棒。

竹笋等森林蔬菜产销两旺,精深加工带动显著。

201*年,实现生猪饲养量32万头,家禽饲养量3150万羽,出栏2750万羽,肉类总产56万吨,禽蛋总产4100吨。

201*年,完成水产放养水面72万亩,其中名特优良种养殖面积15万亩,完成各类种苗投放量3800万尾,水产品产量5100吨,其中天然捕捞量550吨,实现渔业产值6600万元。

全市菜篮子产品日趋丰富,供应能力显著增强,产业化进一步提升,品牌效益凸显。

二、蔬菜基地建设情况

多年来,我市紧紧抓住发展是第一要务,积极宣传引导,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争取,强化部门服务,在蔬菜基地建设上,加大对蔬菜专业村、合作社与龙头企业的培育与帮扶,积极推进蔬菜产业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组织化、品牌化。

主要体现在

以下三个方面:

1、特色基地逐步形成。

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突出特色,大力发展以高山蔬菜、城郊设施蔬菜、森林蔬菜、食用菌、西瓜等为重点的高效特色蔬菜产业,培育形成:

①高山反季节蔬菜区。

主要集中在东部云梯、仙霞、中溪、万家等乡镇,突出发展夏季高山反季节蔬菜,利用高海拔及山区冷凉气候,开展林地套种,面积达6000亩。

②食用菌区。

主要集中在方塘、青龙、竹峰、甲路、胡乐等西线乡镇办事处,发展高温香菇1200万棒。

③山野菜区。

主要集中在万家乡、方塘乡、青龙乡等乡镇村,充分发挥该地区山野菜资源丰富的优势,依靠龙头企业的加工条件,面积5000亩。

④平畈设施高效特色蔬菜区。

主要集中在城郊河沥、南山、西津及汪溪、竹峰、港口、胡乐等乡镇街道,以特色为前提,以设施为基础,以高效栽培为手段,以专业村为单位,努力打造周年生产、具有一定保障供应能力的专业基地,品种以茄果类、瓜类为主,面积201*亩。

2、蔬菜产业化不断推进。

一是“订单蔬菜”效应显著。

近年来,发展大葱、山、南瓜、瓠子、四季豆等订单蔬菜5000余亩,订单香菇800万棒,亩均增收1000元以上,有力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蔬菜规模化生产与基地建设。

二是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等市场主体力量得到增强。

目前,全市共有蔬菜(包括香菇、竹笋)合作社35个;

蔬菜类农业龙头企业30余家,其中规模较大(年产值过500万元)有7家,拥有出口自营权的企业有3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市级农业产业化7家,

县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6家;

三是蔬菜产销能力建设与精深加工得到加强。

近年来,我市结合产业优势,加大了对竹笋、山野菜、食用菌等产品的精深加工与研制开发。

据统计,全市竹笋年加工量达3万吨,加工增值达15亿元,山野菜、食用菌年加工量达04万吨,产值达4000万元。

为加强蔬菜(食用菌)的储运能力,我市兴建了蔬菜保鲜冷藏库150余座,容量达10000立方以上,直接带动了我地香菇、竹笋等产品的运销。

09年仅香菇鲜销量达5000吨以上,产值达3000万元以上。

3、质量安全有保障。

一是“放心菜”工程扎实推进。

结合新型农民培育,加强无公害蔬菜技术培训,完善编制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操作规程16项,推广生物药剂、杀虫灯等新材料20余项,开展农机农艺结合,推广大棚微耕机40余台,汪溪、竹峰两个100亩设施蔬菜列入标准园创建,300万棒食用菌标准化基地落户胡乐,首期30亩有机蔬菜生产基地在独山建设。

二是蔬菜农残检测得以加强。

目前全市设立检测站点2个,检测仪器5台套,专职和兼职检测人员6名,负责全市重点蔬菜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的蔬菜农残检测工作。

逐步建立了对大华批发市场的蔬菜农残日检测制及对中心农贸市场、苏果超市的周检测制。

自04年检测以来,全市共抽检蔬菜样本17935个,合格率98%以上。

市菜办检测站07年就被确定为全省二十个重点检测站点。

三是以森林蔬菜为主的品牌建设得到加强。

全市获有机食品标志认证的产品6个,绿色食品6个,无公害产品1个。

通过多方努力,我市蔬菜基地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01*

年我市被省列入首批“无公害蔬菜基地创建示范县市”;

201*-201*年,我市森林特色蔬菜基地连续四年被评为“全省蔬菜产业化十大特色基地”;

近年来,我市大棚西瓜、高山反季节蔬菜、设施蔬菜、食用菌等一批高效优质蔬菜得到迅猛发展,201*年、201*年连续被评为省“优质高效规模化蔬菜示范基地”。

三、主要做法

1、高度重视,加大投入。

“菜篮子”工程作为一项民生工程,得到了我市历届市委、政府的高度重视。

全市农业产业化“583提升行动”中,将蔬菜作为我市优势产业发展,并从产业提升与推进产业体系建设的高度制定了详细的蔬菜产业发展规划,积极配套项目经费,推广应用科学技术,保障蔬菜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开展。

同时加大政策扶持,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推进产业化经营的若干政策》、《关于加大对农村扶持力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若干政策》等文件,鼓励和支持蔬菜产业化发展,及时兑现政策奖励,仅201*年度农业产业化奖扶资金中,相关蔬菜发展的奖励资金近50万元。

2、优化布局,促特色发展。

我市坚持以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以市场的理念引导农业,以效益的理念推进农业,以集约化、规模化的理念来布局农业。

乡镇按照全市蔬菜统一规划,重点发展本地的优势产业,初步形成了一些产业特色。

仙霞、云梯等乡镇利用省际边界的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优势,重点发展早竹笋、笋干笋;

方塘、青龙等乡镇利用丰富的林木资源重点发展食用菌;

霞西、仙霞、中溪利用山区高海拔重点发展高山蔬菜;

万家、方塘、宁墩利用丰富的野菜资源大力进行山野菜的综合开发。

西津、

河沥、南山、汪溪、竹峰、港口、胡乐等地则充分发挥城郊或集镇的区位优势,发展高效设施蔬菜、瓜果。

通过科学规划,一个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格局初步形成。

3、培育市场主体,增强产业后劲。

加强服务职能,深入开展“联村帮企扶社”活动。

切实加强以河沥溪村、双龙村、港口村、胡乐村、竹峰村为重点的专业村建设,推进“一村一品”。

开展技术培训与生产指导,积极协调“订单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