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会考知识点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467166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187.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会考知识点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高中生物会考知识点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高中生物会考知识点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高中生物会考知识点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高中生物会考知识点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会考知识点Word格式.docx

《高中生物会考知识点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会考知识点Word格式.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生物会考知识点Word格式.docx

组成元素:

C、H、O构成,有些含有N、P(磷脂)

分类:

①脂肪:

主要储能物质、维持体温恒定。

②类脂:

构成膜结构的重要成分。

如磷脂。

③胆固醇:

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须的。

④植物蜡:

对植物细胞起保护作用。

5、蛋白质的化学结构、基本单位及其作用

a、元素:

C、H、O、N元素构成,有些含有P、S。

b、基本单位:

氨基酸(约20种)

c、结构特点:

每个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

(-COOH),并且都连结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结构通式:

d、①肽键:

-CO-NH-由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

②氨基:

-NH2③羧基:

-COOH

e、有关计算:

脱水的数目=肽键数目=氨基酸数目–肽链数

蛋白质分子量=氨基酸分子量╳氨基酸个数-水的个数╳18

n肽=n个氨基酸(即有n个氨基酸就称为n肽)

f、功能:

①有些蛋白是质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

②催化作用,如酶③运输作用,如血红蛋白运输氧气

④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⑤免疫作用,如免疫球蛋白

6、核酸的化学组成及基本单位

元素:

C、H、O、N、P

基本单位:

核苷酸。

包括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脱氧核糖或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

功能:

遗传物质储存的主要场所。

7、生物组织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

①还原糖(葡萄糖、果糖)+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淀粉和蔗糖不是还原糖)

②脂肪可被苏丹Ⅲ染成橘黄色;

被苏丹Ⅳ染成红色

③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注意:

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成分和用法)

第二章:

细胞的结构

1、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

有无核膜包围的细胞核

常考的真核生物:

绿藻、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

常考的原核生物:

蓝藻、细菌、放线菌、乳酸菌、硝化细菌、支原体。

注:

病毒既不是真核生物也不是原核生物。

原核细胞唯一的细胞器:

核糖体

2、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第22页)

判断动物细胞的依据:

有中心体,无细胞壁

判断植物细胞的依据:

有细胞壁,无中心体

判断低等植物细胞的依据:

有细胞壁,有中心体

3、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化学成分:

蛋白质和磷脂分子

基本支架:

磷脂双分子层

①结构特点:

具有一定的流动性②功能特点:

具有选择透过性。

功能:

①保护细胞内部②交换运输物质③细胞间识别、免疫(膜上的糖蛋白)

4、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

a、细胞溶胶:

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b、线粒体:

动植物都有,具有双层膜结构,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含少量的DNA。

C、叶绿体:

只存在于绿色植物细胞中,双层膜结构。

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含少量的DNA。

d、内质网:

单层膜,是有机物的合成场所,蛋白质运输的通道。

e、核糖体:

无膜的结构,蛋白质合成场所。

f、高尔基体:

单层膜囊状结构,动物细胞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植物细胞与有丝分裂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g、中心体:

无膜结构,存在于动物和低等植物中,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h、液泡:

单层膜,成熟的植物有大液泡。

贮藏(营养、色素等)、保持细胞形态,调节渗透吸水。

5、真核细胞的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a、结构:

包括核膜(上有核孔)、核仁、染色质。

b、功能:

是遗传物质复制和储存的主要场所。

c、染色质:

细胞核中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主要由DNA和蛋白质构成。

第三章:

细胞的代谢

一.ATP与酶

1、ATP(三磷酸腺苷)的结构简式:

A—P~P~P(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作用:

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ADP(二磷酸腺苷)的结构简式:

A—P~P(含有一个高能磷酸键)

2、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ATP=====ADP+Pi+能量(这个反应物质是可逆的,能量是不可逆的.)

方应从左到右时能量代表释放能量,用于一切生命活动。

方应从右到左时能量代表需要能量,动物来自呼吸作用的能量,植物来自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3、酶的发现几个实验

4、酶的概念:

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5、酶的特性:

高效性、专一性、酶需要适宜温度和pH值。

 

二、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1、渗透吸水:

条件:

①半透膜②浓度差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2、物质进出细胞膜方式

①扩散:

高浓度运向低浓度,不需载体和能量。

(O2、CO2、甘油、乙醇、脂肪酸)

②易化扩散:

高浓度运向低浓度,需载体,不需能量。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③主动运输:

低浓度运向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

(离子、氨基酸、葡萄糖、矿质元素)

④胞吞胞吐:

需要能量,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生物大分子,病毒,有机物颗粒)

三、呼吸作用

a、概念:

生物体内的有机物经过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它产物,并释放能量。

b、厌氧呼吸:

C6H12O62C2H5OH+2CO2+能量(植物细胞、酵母菌)

2C3H6O3+能量(动物、人、马铃薯块茎细胞、甜菜块根)

无氧呼吸分解有机物不彻底,全部反应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c、需氧呼吸:

C6H12O6B+6O26CO2+12H2O+能量

第一步:

1分子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丙酮酸、[H]和少量ATP(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第二步:

丙酮酸和水结合生成CO2、[H]和少量ATP(线粒体中进行)

第三步:

前两步的[H]与氧气结合生成水和大量的ATP(线粒体中进行)

d、场所:

无氧呼吸在细胞质基质;

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和脊中进行,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中进行

e、呼吸作用的实质: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f、呼吸作用的意义:

①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②为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四、光合作用

1、概念: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方程式:

CO2+H2018——→(CH2O)+O218

注意:

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水。

2、色素:

包括叶绿素3/4和类胡萝卜素1/4色素分布图:

A、提取色素用丙酮,分离色素用层析液

B、加二氧化硅目的是为了研磨更充分

C、加碳酸钙目的是为防止色素受到破坏或保护色素

3、★光反应阶段

A、场所:

类囊体上条件:

必须有光,色素、酶

B、步骤:

①水的光解:

水在光下分解成氧气和氢[H]H2O—→2NADPH+1/2O2

②ATP生成:

ADP与Pi接受光能变成ATP

③能量变化:

光能变为ATP活跃的化学能

4、★暗反应阶段

叶绿体基质条件:

光反应提供的NADPH、ATP,酶

①二氧化碳的固定:

二氧化碳与五碳化合物结合生成两个三碳化合物

②二氧化碳的还原:

三碳化合物接受还原氢、酶、ATP生成有机物。

ATP活跃的化学能转变成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C、关系:

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ATP和NADPH

5、光合作用的实质:

将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6、意义:

①制造有机物②转化并储存太阳能③使大气中的CO2和O2保持相对稳定。

7、三碳糖在叶绿体内合成脂肪、淀粉、蛋白质,叶绿体外合成蔗糖供植物体利用

第四章、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1、有丝分裂

a、细胞周期:

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特点:

分裂间期时间长

b、动、植物有丝分裂过程及比较

分裂间期:

有核膜、核仁,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

前期:

染色体、纺锤体出现,核膜、核仁消失(两失两现)。

染色体散乱排布。

中期:

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平面上。

观察染色体最好时期

后期:

着丝点一分为二,平分两组移向细胞两极,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

末期:

染色体、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出现(两现两失)。

c、染色体、DNA变化特点:

(体细胞染色体为2N)染色体、DNA和姐妹染色单体关系:

d、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

植物细胞由纺锤丝构成纺锤体,动物细胞由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细胞质分裂不同,植物细胞中部出现细胞板;

动物细胞从外向内凹陷缢裂。

e、有丝分裂:

体细胞、受精卵进行的分裂方式。

实质:

亲代细胞染色体经复制,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意义:

保持亲子代间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f、无丝分裂:

不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

例:

蛙的红细胞分裂

2、细胞分化的概念和意义

1、细胞分化:

个体发育中,相同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发生时间:

个体发育的整个过程,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

3、结果:

在多细胞生物体内形成各种不同的细胞、组织和器官。

4、特点:

持久性、不可逆转性

5、细胞全能性:

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

3、癌细胞的特征、致癌因子

1、癌细胞特征:

①无限增殖②形态结构变化③癌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糖蛋白减少,易扩散,转移。

2、致癌因子:

物理致癌因子(辐射)、化学致癌因子、病毒致癌因子。

3、癌变内因:

原癌基因被激活。

4、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

①细胞内水分减少②酶活性降低③色素积累④呼吸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⑤膜通透功能改变。

本章实验:

a、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可用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的运动作为标志。

b、有丝分裂装片制作:

解离(15%盐酸和95%酒精)→漂洗(清水)→染色(龙胆紫)→制片

c、解离目的:

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

d、压片的目的:

使细胞分散开来。

第一章、孟德尔定律

1、相对性状:

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同种生物——豌豆,同一性状——茎的高度,不同表现类型——高茎和矮茎)

2、显性性状:

在遗传学上,杂种F1中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

3、隐性性状:

在遗传学上,杂种F1中未显现出来的另一个亲本性状。

4、性状分离:

在杂交后代中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同时出现的现象。

5、显性基因:

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

如A、D、E等

6、隐性基因:

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

如a、d、e等

7、等位基因:

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

一般用大小写字母表示,如Aa、Bb、Dd等。

显性作用:

等位基因D和d,由于D对d有完全显性作用,所以F1(Dd)的豌豆是高茎。

等位基因分离:

D与d一对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最终产生两种雄配子比例D∶d=1∶1;

两种雌配子比例D∶d=1∶1)

8、表现型:

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9、基因型:

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系的基因组成。

10、纯合子:

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