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之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答案解析81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464169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证之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答案解析8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教师资格证之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答案解析8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教师资格证之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答案解析8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教师资格证之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答案解析8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教师资格证之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答案解析8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证之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答案解析81Word文档格式.docx

《教师资格证之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答案解析81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之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答案解析81Word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资格证之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答案解析81Word文档格式.docx

B.《论语》

C.《大教学论》

D.《普通教育学》

A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教育学的发展史”,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我国春秋末年出现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教育文献。

第3题:

提出在“学科结构”基础上的“发现学习”的是(  )。

A.布鲁纳

B.马斯洛

C.裴斯泰洛齐

D.迪尔凯姆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国外教育家的教育思想”,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布鲁纳提出的在“学科结构”基础上的“发现学习”,实质在于通过学习者的学习掌握各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并获得良好的迁移能力。

属于学科中心论的观点。

在关于教育与个人、社会的关系问题上,形成了人本主义与社会再造主义两种课程观。

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本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等人主张,课程应有益于人的尊严、人的潜能在教育过程中得以实现和发展,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理想的个人,可能的重要功能是使人真正具有人性,真正成为自我本身。

功能主义代表人物迪尔凯姆作为社会再造主义课程论的当代代表,认为教育目的“在于使年轻一代系统地社会化”,学校课程应成为维护社会平衡、维护现有社会结构的手段。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作为形式教育论的倡导者,被称为“形式教育之父”,强调学科和智力训练之间的必然联系,但过分注重古典学科,忽视了学科在社会生活中的实用性,有可能使学校脱离社会生活。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第4题:

英语教师提倡同学们早晨起来记忆单词,这种做法可以避免的干扰是(  )。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双重抑制

D.多重抑制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记忆的干扰”,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掌握。

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称为前摄抑制。

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巩固先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称为倒摄抑制。

早晨起来记忆单词可以避免其他材料对记忆的干扰,故答案选A。

第5题: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社会公益活动的是(  )。

A.打扫校园

B.植树造林

C.拥军优属

D.帮老助残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课外活动的内容”,这部分知识´

需要考生了解。

社会公益活动是学校组织的一种直接服务于社会公益事业的义务和支援服务活动。

植树造林、拥军优属和帮老助残都可以体现出社会公益服务的要义,而打扫校园则不符合社会公益活动要求。

第6题:

教学的根本目的是(  )。

A.教授知识

B.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C.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D.发展能力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教学的根本目的”,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教学通过系统知识技能的传授和掌握,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教学与教育是两个相互关联又有区别的概念。

一方面,教学也是德育、美育、体育等的途径;

另一方面,教育也需要通过课外、校外活动等才能全面实现。

因此,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第7题:

教师依靠发自内心的信念对自己教育行为的选择和调节是(  )。

A.他律

B.自律

C.内省

D.慎独

B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教师的成长心理”,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理解。

自律是指在没有人现场监督的情况下,通过自己要求自己,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遵循法度,拿它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

教师依靠发自内心的信念对自己的教育行为的选择和调节,正是教师的自律行为。

第8题:

在苏联教育家的代表作品中,对我国教育产生过最大影响的是(  )。

A.马卡连柯的《教育诗》

B.加里宁的《论共产主义教育》

C.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

D.凯洛夫的《教育学》

D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苏联教育家的教育著作”,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对我国教育产生最大影响的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编写的《教育学》,是第一部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的著作。

第9题: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

每个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九种基本智力,智力之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个体间的智力差异。

提出这个理论的是(  )。

B.赞科夫

C.杜威

D.加德纳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多元智能理论是20世纪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提出的。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

人类至少存在九种以上的智能,即语言智能、逻辑一数理智能、视觉一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一动觉智能、人际智能和自知智能、认识自然的智能、存在智能。

全面的教育应该是开发每个人身上的这九种智能。

第10题: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

比如12—18岁阶段的危机冲突是(  )。

A.勤奋感对自卑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自主感对羞耻感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12—18岁属于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阶段,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

自我同一性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

第11题:

德育是各个社会共有的社会、教育现象,其不具备以下哪种属性?

()

A.社会性

B.继承性

C.特殊性

D.阶级性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德育的特征”,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理解。

在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历来都需要通过德育塑造其社会成员的思想品质,以维护和巩固本阶级的利益。

因此,德育是各个社会共有的社会、教育现象,具有社会性,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德育随社会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具有历史性。

在阶级和民族存在的社会具有阶级性和民族性。

在德育历史发展过程中,其原理、原则和内容、方法等存在一定的共同性,因此,德育还具有继承性。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第12题:

奥苏伯尔提出的解释遗忘原因的理论是(  )。

A.痕迹衰退说

B.干扰说

C.同化说

D.动机说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遗忘的原因”,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掌握。

解释遗忘原因的理论有痕迹衰退说、干扰说、同化说、动机说等。

痕迹衰退说认为,遗忘是由记忆痕迹衰退引起的,消退随时间的推移自动发生。

干扰说认为,遗忘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

奥苏伯尔提出的解释遗忘原因的理论是同化说,其主要内容是:

遗忘就其实质来说,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

动机说最早由弗洛伊德提出,也叫压抑理论。

该理论认为遗忘是因为我们不想记起,而将一些记忆信息排除在意识之外,因为它们太可怕、太痛苦或有损自我的形象。

第13题:

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教师把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

12÷

3=4(人),12÷

2=6(人),12÷

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  )。

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教学的基本原则”,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理解。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活动要把理论知识与生活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题干中教师把理论知识与分馒头结合起来教学,解决了理论脱离实际的问题。

第14题:

“孟母三迁”反映了(  )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A.遗传

B.教育

C.环境

D.个体主观能动性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影响人的发展的主要因素”,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理解。

“孟母三迁”讲述了孟母为了给孟子良好的成长环境而三次搬家的故事。

“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良好的人文环境对人的成长和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反映了环境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第15题:

注意的稳定性是注意品质在哪方面的表现?

(  )

A.广度

B.强度

C.时间

D.空间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注意的品质”,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掌握。

注意的品质包括:

(1)注意的范围,即注意的广度,即一瞬间意识能把握的事物的数量;

(2)注意的稳定性,即注意能否较长时间地集中于某一事物上;

(3)注意的转移,即注意能否根据需要较快地从一事物转移到另一事物上,其与原先注意的强度有关;

(4)注意的分配,即能否同时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几种事物上。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第16题:

认知策略有很多种,每一种策略都具有普遍的适应性。

 

错误。

认知策略有很多种,每一种策略都有其适用的特定条件。

在学习的不同阶段、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及其不同类型的学习者,各种认知策略的适用性不尽相同。

详细解答:

第17题:

空间知觉是人脑对事物的顺序性和延续性的反映。

空间知觉包括对物体的形状、大小、方位和远近等特性的知觉。

人脑对事物的顺序性和延续性反映属于时间知觉。

第18题:

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权利。

政治制度决定着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权利;

在一个国家什么样的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基本上是由政治决定的,政治制度决定了教育的性质。

第19题: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正确。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从所学的学科知识中受到思想品质教育,而且还可以从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作风以及思想道德等方面获得思想品质教育。

因此,不论是什么样的教学,不论教学的目的如何、性质如何、质量水平如何,只要进行并发生了教学,就会产生某种教育影响。

第20题:

所有的行为变化都是由于学习引起的。

因药物、疲劳、疾病等因素也可引起行为变化。

简答题

第21题:

简述德育过程的规律。

(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2)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少年儿童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第22题:

简要说明班级管理的几种模式。

(1)班级常规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

(2)班级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

(3)班级民主管理,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

(4)班级目标管理,是指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进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

第23题:

请列举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

(1)大规模地面向全体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