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名师教案(2课时).doc
《《孙权劝学》名师教案(2课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孙权劝学》名师教案(2课时).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孙权劝学》名师教案
核心素养
1.语言建构与运用
读准字音,认识作者,了解有关文学常识,识记课文重点字词,培养文言文语感。
2.思维发展与提升
理解文本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3.审美鉴赏与创造
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的神态、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4.文化传承与理解
学习名人治学精神,从故事中获得启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作者、作品
(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
理解并运用成语“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情感目标:
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教学重难点:
1.品味人物对话时表现出来的人物形象特点。
2.联系实际,让学生真正领悟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学方法:
文献法、朗读法、圈点勾画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过程及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作品
(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运用成语,朗读并尝试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1.学习使用古文工具书;
2.结合上下语境理解文言实词。
一、对联导入
以前我们学过一篇关于为学的文章,便是王安石的《伤仲永》。
那如今,我们在这一课,依旧是关于为学的故事。
主人公是三国时的武将吕蒙。
来一次,时光穿越,当仲永遇见吕蒙,他们又会有怎样的对话呢?
留一副对联的上联于此,希望同学们学完了这篇文章,能对上一对?
看看诸位才子佳人是否能够应景!
上联:
才比天高,环谒休学仲永泯众人。
期待你的下联!
让我们先走进《孙权劝学》这篇文章,深入解读后再来玩味之!
先自我按古文三步法,一读这篇文言文!
读出味道,读出疑问。
二、读文知事
1.了解作者、作品
学生读注释
(1),勾划重点。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即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2.二读,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师范读课文后,学生自由读,提示注意生字的读音
强调重点字的读音
卿(qīng)孰(shú)涉猎(shè)为博士(wéi)遂(suì)更(gēng)邪(yé)
再指名学生读,最后学生齐读。
以多样读的方式来找寻语感。
三、读懂文意
(1)学生结合注释,边读边翻译,划出不懂的词句,小组讨论
(2)学生推举代表翻译课文,师纠正学生翻译的不准确的地方。
(3)师强调重点文言字词:
但当涉猎:
只,只是。
孰若孤:
谁,哪个。
乃始就学:
于是,就。
及鲁肃过寻阳:
到了……的时候。
即更刮目相待:
重新。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何:
怎么;之:
无意义
(4)找出本课的成语。
吴下阿蒙:
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吴国大将吕蒙。
后泛指缺少学识才干的人
刮目相待:
意思是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四、课时作业
1.《孙权劝学》选自《》,是()(朝代)()(人物)主持编纂的一部(),记载了从()1362年间史事。
其目的是“观古今之通变,明治乱之得失”。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掌握。
参考答案: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编年体通史战国到五代
2.给本文用“/”画出节奏,便于更准确的朗读。
读出节奏,读出情感。
3.孙权劝吕蒙学习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
(请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参考答:
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4.请你尝试用你的方言来演绎一遍孙权劝学这个故事,说不定别有味道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课下的注释,用挖坑法的方式来巩固一遍!
(何为挖坑法?
简单点就是需要你将注释里的原词抄下来,后面打一个括号。
待全部抄录后,再关着书,自己填上。
最后再翻书核对一遍,便于你掌握。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运用三字归纳法,把握本课文言知识。
2.品味人物对话时表现出来的人物形象特点。
3.联系实际,让学生真正领悟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用三字法总结归纳文言知识。
2.品析人物的形象。
一、竞赛释疑,随文就言
本文是一篇奇文也,在老师的精心建构下,猛然发现可以组成一部浩浩汤汤的“三字经”。
让我们来找寻一下这万剑归“三”吧!
以竞赛抢答的方式,来看看谁能眼疾手快!
掌握更实在!
1.《孙权劝学》选自司马光主编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卷六十六(中华书局1957年版),是根据《三国志·吴志·吕蒙传》及裴松之注引《江表传》的有关文字改写的。
2.三个字音:
当、为、更
这几个都是多音字。
“当涂”意即“当道、当权”,应读作dāng;“但当涉猎”的“当”当“应当”讲,也应读作dāng。
“为博士”“自以为”中的“为”都作动词,读wéi才对。
“即更……”句中的“更”释为“重新”,具动词意味,读gēng。
3.三个多义词:
事、以、见
“掌事”之“事”,可当“事务”讲,含有一定的“责任”;“往事”之“事”,即“事件,事情”。
“以”,在“以军中多务”中作介词“用”,在“自以为大有所益”中与“为”组成“认为”。
“见”在“见往事耳”和“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中分别为“知道”与“认清,识别”的意思。
4.三个古今异义词:
治、博士、但
“治”,研究,今为“治理”义;“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为学位最高一级;“但”,只,今为转折连词。
5.三个句末语气词:
邪、耳、乎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句末的“邪”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吗”;“见往事耳”句末的“耳”表示限制语气,可译为“罢了”;“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句末的“乎”表示感叹语气,可译为“啊”。
6.三个称谓:
孤、卿、大兄
古时王侯自称“孤”,孙权即是。
古代君王对臣子、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以及朋友之间表示亲切的第二人称为“卿”,前者如孙权称谓吕蒙,后者如鲁肃称谓吕蒙。
“大兄”即长兄,文中吕蒙对同辈年长者鲁肃的尊称。
7.三个成语:
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吴下阿蒙”即当年在吴县时的阿蒙,或说是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
后泛指缺少学识和文才的人。
“士别三日”即读书人分别后三天,或说是有道德和才能的人相隔了一段时间,特指有了明显的长进,一般与“刮目相看”连用。
也可以单独使用,褒讲久违的友人有能耐或者本事等等。
“刮目相待”即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也作“刮目相看”。
8.三个古汉语句式:
非复、何见事、遂拜蒙母
“非复吴下阿蒙”译作“不再是原来那个吕蒙了”,是个判断句。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译作“老兄你看起事来怎么不能早一点看到它的发展情况呢”,“何见事”即“见何事”,疑问句宾语前置,是个倒装句。
“肃遂拜蒙母”译作“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拜”后省略介词“于”,是个省略句。
9.三个人物:
孙权、吕蒙、鲁肃
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
从孙权的言语中可见其如何善于劝说,可感其怎样的对吕蒙亲近、关心、期望。
这里是国君对臣子的“教训”口吻。
鲁肃亲见吕蒙的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情不自禁,说话用了“赞叹”口吻。
吕蒙的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态度坦然得当之无愧,话里不乏“责备”口吻。
孙权劝得认真,鲁肃与吕蒙调侃得多趣,二者情调不同,三人性格有异。
10.三个层次:
劝、学、变
短文剪裁讲究,详略得当。
第一层重点突出孙权善“劝”,命令未奏效时,孙权又用自身学习的体会再劝,并驳回吕蒙的借口。
第二层写吕蒙“就学”,吕蒙不得已开始学习,至于如何刻苦学习、如何日见长进,文章只字未提。
第三层写吕蒙学习后的变化,仅用一个“及”字,引出吕蒙学习的效果。
11.三个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议论
本文是记叙文,按时间的推移和事件的发展进行记叙,情节完整,重点突出。
对话描写、神情描写(“大惊”)、动作描写(“拜蒙母”)均能生动传神,使人物形象富于情味。
孙权的议论(论点:
“不可不学”;论据: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以及鲁肃与吕蒙的“论议”融汇于记叙间,顺应了展开情节和突出主题的需要。
二、总结课文,指导背诵
1.四读,读出语气。
点拨揣摩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心理,进而把握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孙权:
(1)“不可不学!
”——语气坚决、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不悦、责备。
(3)“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鲁肃: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吃惊,赞叹。
吕蒙: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深感自豪。
引导学生从对三个人物语言的分析中概括其性格特点
孙权:
关爱部下好学善劝
联系“结友”一句,鲁肃和吕蒙的性格特点
鲁肃:
敬才爱才吕蒙:
听劝好学
2.总结:
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先写孙权劝学,吕蒙就学;后写鲁肃“与蒙论议”---赞学,“结友而别”。
3.启示:
(可作参考)
1)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2)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
3)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
4)要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或意见
5)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广泛涉猎就会学有所成。
6)不但自己要学好,还要催动附近的人也要学习,让社会也一起进步。
4.创意对联,扣文章内容和学生对对子。
结束本文教学。
三、课时作业
1.以三字经的方式来总结概括《孙权劝学》了本文的知识点。
给你的同桌说说分别有哪些“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以下的对话中,可以看出说话人怎样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①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孙权对吕蒙说话,表现出君主对臣子的关切之情,从自身的体会谈起,既亲切又中肯。
②(鲁肃)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表现出鲁肃的惊异之色,完全出乎他的意料,显出既敬佩又羡慕的神态。
③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表现出吕蒙学有大进步,非常坦率的心理。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对人物语言的理解和赏析。
3.请结合本文与伤仲永,谈谈你对成才条件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延伸性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