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史图表版笔记(很好很强大).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4232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93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国文学史图表版笔记(很好很强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外国文学史图表版笔记(很好很强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外国文学史图表版笔记(很好很强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外国文学史图表版笔记(很好很强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外国文学史图表版笔记(很好很强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外国文学史图表版笔记(很好很强大).doc

《外国文学史图表版笔记(很好很强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文学史图表版笔记(很好很强大).doc(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外国文学史图表版笔记(很好很强大).doc

《外国文学史》·西方文学史发展概况

西方文学的来源:

古希腊文学和基督教

西方文学经历了六大思潮L一)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

(二)17C古典主义文艺思潮(三)18C启蒙文学思潮(四)19C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五)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六)现代主义文学思潮

发展概况

文学流派/代表国家

文学特征

中世纪时期

【断限】欧洲中世纪文学指的是欧洲历史上中世纪初期(公元5-11ct)和中期(公元12-15ct)的文学,末期(公元15-17世纪中叶,确切讲应从14世纪开始)则属于文艺复兴时期。

【成就】主要包括教会文学、骑士文学、英雄史诗和城市文学。

中世纪文学

宗教色彩,象征、寓意、梦幻、神秘色彩,民间文学色彩以及开创性,是中世纪文学的突出特征。

教会文学

是中世纪欧洲盛行的正统文学。

主要取材于《圣经》,作者主要是教会僧侣,创作目的是宣传基督教教义,直接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

由于教会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敌视、破坏和扼杀,整个中世纪欧洲的科学文化发展相当缓慢。

骑士文学

是世俗封建主文学,西欧封建骑士制度的产物。

骑士文学肯定对现世生活和幸福的追求,极大冲击基督教禁欲主义、来世主义思想,显示出较强的反教会色彩,在一定程度上为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学的繁荣打下基础。

英雄史诗

可分为前期英雄史诗和后期英雄史诗。

前期英雄史诗是氏族社会末期各部落的民间集体创作,后期英雄史诗是封建国家逐渐形成和封建制度发展以后的产物。

中心主题是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

城市文学

是反映中世纪城市生活和新兴市民阶层思想愿望的文学。

它是在民间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主要创作手法是讽刺,主要体裁有韵文故事、讽刺故事诗、抒情诗和市民戏剧等。

文艺复兴时期

1、文艺复兴是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14-16ct)产生的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

其指导思想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中形成的思想体系、世界观和思想武器,是对古代文化与中世纪文化的总结性继承,是人本主义和基督教精神的结合,也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

其主要内容表现在:

①用人权反对神权;②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③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④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

2、人文主义文学是欧洲资产阶级文学的开端,它继承了古希腊罗马文学的优良传统,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文学的第一座高峰。

人文主义文学

1、在思想内容方面,以人文主义为武器,对封建制度和道德以及宗教禁欲主义进行抨击,积极传播人性、人权、现世幸福、科学知识和国家统一等新的思想观念。

2、在现实主义方法的运用上更加自觉。

3、文学形式上丰富多彩:

戏剧成为最完美的艺术形式;长篇小说成为人文主义作家运用的主要体裁;抒情诗也大大繁荣,十四行诗成了欧洲重要的诗体。

4、具有民族风格。

意大利

人文主义文学的发祥地。

诗人但丁、彼特拉克、短篇小说家薄伽丘是意大利和欧洲早期人文主义文学的代表,他们为近代欧洲文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法国

法国文艺复兴运动开始酝酿于15世纪末,形成于16世纪,涌现出以七星诗社和拉伯雷为代表的人文主义文学。

西班牙、英国

16世纪后期-17世纪初,西班牙、英国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产生了维伽、塞万提斯、斯宾塞、马洛、莎士比亚等一批杰出的人文主义作家。

诗歌、小说、戏剧、散文全面兴盛,欧洲文艺复兴文学达到了高峰。

17世纪

1、17世纪欧洲文学的主要成就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文学(又称清教徒文学)。

和法国古典主义文学,此外还有巴洛克文学和市民世俗文学。

2、、巴洛克文学艺术上借鉴了中古文学象征、寓意、梦幻手法,在内容上多写带有神秘宗教色彩的生死哀怨,表现出华丽纤巧的风格。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文学

1、40年代革命时期,出现了革命诗人弥尔顿《失乐园》,其创作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的革命情绪;

2、60年代王政复辟时期,宫廷古典主义风行一时,代表人物是屈莱顿;

3、、来自下层的清教徒班扬,在创作中则继续坚持着自己的民主倾向。

法国古典主义文学

1、17世纪的古典主义最早出现于法国,并在法国得以繁荣,代表了17世纪欧洲文学的最高成就。

其中,戏剧的成就最高,出现了以高乃依、让·拉辛为代表的悲剧家和以莫里哀为代表的喜剧家。

2、【古典主义】是指17世纪流行于西欧特别是法国的一种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文学思潮。

因为它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都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故被称为古典主义。

3、基本特征:

①政治上拥护中央王权,主张国家统一。

②思想上崇尚理性;③艺术上提倡模仿古代,重视规则,采用借古喻今的方式进行创作。

4、【三一律】与主题内容的规范化相一致,古典主义戏剧家把文学创作的技巧和形式也加以规范化,形成了一整套作家必须严格遵循的艺术规范。

三一律就是其中的主要规则之一。

它规定戏剧的情节、时间、地点必须保持一致,即剧本的情节只能有一条线索,故事发生在同一地点,剧情在一天内完成。

18世纪

1、18世纪文学的主要成就是启蒙文学,主要包括法国启蒙运动文学、英国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和德国民族文学。

英国、法国、德国的历史依次晚一个世纪,这些国家的意识变革也依次晚一个世纪。

2、18世纪是个过渡世纪,自古以来的各种创作方法在该时期都有了长足发展。

其中的卢梭传统、英国感伤主义文学、歌特式小说、前浪漫主义、德国的狂飙突进文学等,直接成为19世纪初期浪漫主义文学的前奏;而狄德罗传统、菲丁尔传统,又直接影响了19世纪的现实主义文学,并为长篇小说的成熟作了最后一次的努力。

3、莱辛完成了德国文学的转变;席勒和歌德以其巨大的成就把德国民族文学推上高峰,迎来了德国文学的古典时代。

启蒙文学

1、【启蒙主义文学】启蒙文学是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启蒙运动实质上是法国大革命前新兴资产阶级向封建阶级夺权之前的一次舆论大准备。

启蒙知识分子顺应了历史要求,提出了“启蒙”理论:

用自由、平等、博爱、天赋人权来反对封建专制和特权;用无神论、自然神论或唯物论来反对宗教迷信。

启蒙理论实质上是夺权理论。

它为资产阶级政权的确立和资产阶级文学的产生开辟了道路。

2、启蒙主义文学特征:

①古典主义仍占有重要地位,但启蒙文学成就最高;②有鲜明的倾向性,要求文学为现实服务。

它与17世纪古典主义同属资产阶级性质的文学思潮,但古典主义拥护国王,启蒙主义反对国王,宣传启蒙思想。

③启蒙文学自觉地把第三等级的资产阶级和平民作为主人公来正面歌颂,在文学的人民性方面前进了一大步;④创造性地运用了多种形式的文体。

如正剧、哲理小说等。

3、【正剧】由法国狄德罗、博马舍和德国的莱辛创立。

这种戏剧介于悲剧和喜剧之间,特点是强调戏剧的教育作用,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它采用散文的形式,描写现实社会斗争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以第三等级的普通人作为戏剧的主人公,语言通俗易懂。

代表作有狄德罗的《私生子》、博马舍的《费加罗的婚姻》等。

4、【哲理小说】法国启蒙作家创立的一种新型小说。

这种小说虽有人物、情节,但它不注意环境与人物的细致描写,而是以人物活动为主线,穿插描写了多方面的内容,融叙事、议论、抒情、讽刺与一体,表现作家关于政治、法律、道德、文学方面的启蒙观点,富于哲理性。

代表作如孟德斯鸠的《波斯人信札》、伏尔泰的《老实人》、卢梭的《爱弥儿》等。

5、【感伤主义文学】18世纪60-80年代末,英国出现了感伤主义文学。

传统小说大都以情节为基础,遵循着因果规律重新组织现实生活,而感伤主义则开辟了一种以心理感觉为载体掺合外部现实世界的投影的叙述方式。

这种新方式的产生对于文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它不仅是19世纪欧洲声势浩大的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先驱,而且可以说是现代派文学的源头。

感伤主义因斯泰恩的小说《感伤旅行》而得名。

6、【歌特式小说】18世纪末在英国出现的一种凶杀小说。

这种小说多以中世纪阴森神秘的城堡为背景,写其中因恋情或财产而引起的凶杀复仇,充满神秘、怪诞、恐怖和刺激。

代表作如瓦尔蒲的《奥特朗图堡》等。

英国

18世纪英国已建立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政权,因此英国的启蒙主义文学主要任务不是为革命作舆论准备,而是扫除封建残余,揭露现实社会的弊端,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该时期英国文学的主要成就是现实主义小说,重要作家是迪福、斯威夫特和菲丁尔《汤姆·琼斯》。

法国

法国是欧洲启蒙运动的中心。

法国的启蒙运动直接负有教育群众,使他们摆脱愚昧,学会理性思考,从而摆脱封建专制和宗教迷信,具有很强的革命性和战斗性,内容也特别丰富。

德国

18世纪的德国处于封建诸侯割据的状态,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德国启蒙运动的任务是唤起民众觉醒,反对分裂,建立民族统一的国家。

18世纪末19世纪初,史称“魏玛古典主义时期”,以晚年席勒和歌德为代表的古典主义,把古希腊文学“高贵的单纯和宁静的伟大”作为自己民族文学的理想,把德国民族文学的发展推向顶峰,迎来了德国文学的古典时代。

十九世纪

1、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兴起。

浪漫主义,作为创作方法,自古有之;作为文学思潮,则出现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社会人的精神和个性大释放时期。

浪漫主义即是释放并表现自我这股潮流的文学折射。

2、浪漫主义思潮产生的内外条件:

-外部条件:

①英国工业革命;②法国大革命;③思想领域的浪漫主义思潮:

德国哲学(康德、费希特等人)强调的主体能动性;

-内部条件:

①18世纪文学传统:

英国感伤主义文学、歌特式小说、前浪漫主义文学、德国狂飙突进运动文学、法国卢梭传统,都推出自我、热爱大自然和朴实的民间文学;②对古典主义的反抗:

德国浪漫派首先提出以一种开放的、多变的个性的艺术形式代替古典主义,这就是欧洲文坛最初表现出来的浪漫主义精神。

(一)

浪漫主义文学

1、强烈的主观色彩。

席勒称浪漫主义为“理想主义”;雨果称其为文学上的“自由主义”;当代一些评论家称其为“表现主义”。

浪漫主义文学中重主观、轻客观;重表现自我、轻客观摹仿的特点,对欧美现代派文学产生极大影响。

2、喜欢描写和歌颂大自然。

在人与自然的诗意的统一方面,英国诗人华兹华斯的作品表现得最为充分。

3、重视中世纪民间文学,喜欢采用民间文学的题材、语言和表现手法。

浪漫主义作家对中世纪带有神秘色彩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民间传说、民间歌谣极感兴趣。

4、注重艺术效果。

体现为:

异国情调、对比和夸张手法的运用、人物形象的超凡性等等。

1、19世纪文学指法国“七月革命”(1830年)到“巴黎公社革命”(1871)这一时期的文学。

主要包括浪漫主义文学、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以及早期无产阶级文学、象征主义文学和唯美主义文学等。

这一时期文学主流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2、批判现实主义产生的条件:

①社会原因:

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和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两个事件,标志着资产阶级在欧洲范围内的胜利。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劳资矛盾逐渐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资本主义现实的黑暗和丑陋使人们终于不得不用冷静的眼光来看待他们的生活地位和相互关系,从而形成了冷静务实的社会心理。

反映在文学上就出现了现实主义新倾向。

②思潮原因:

自然科学的重大发现、唯物主义哲学、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长足发展,促使文学转向真实、客观的创作方法。

③文学自身原因: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在继承以往文学中的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上形成的。

欧洲文艺复兴以来,文学中的现实主义倾向日趋强烈。

人文主义文学、古典主义文学、启蒙主义文学等在客观、真实反映现实生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创作实践上形成了现实主义传统。

18世纪末,席勒首先提出“现实主义“概念;19世纪20年代,司汤达率先提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纲领;以后,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进一步奠定和发展了现实主义的文学理论。

(二)

现实主义文学

1、客观、真实地描绘现实生活:

现实主义作家注重写实,主张文学要象镜子那样如实反映现实,力避主观性。

注重通过真实的细节描写来表现时代的或人物性格的本质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初中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