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完整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44976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完整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完整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完整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完整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完整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完整版.docx

《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完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完整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完整版.docx

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完整版

HENsystemofficeroom【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

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星球版)

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

(1)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名称

位置范围

划分依据

北方

地区

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乌鞘岭以东、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黄海

1月0℃等温线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北;秦岭——淮河以北

南方

地区

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南部临东海、南海

1月0℃等温线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南;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边界

西北

地区

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北

非季风气候区,深居内陆,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西青藏高原边界“干旱”

青藏

地区

位于横断山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以南

是一个独特的地理单元。

海拔高,气候寒冷。

“高”“寒”

(2)划分依据:

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

(3)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

北方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

秦岭——淮河一线,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

北方与西北地区分界线是: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主导因素夏季风的影响。

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是:

青藏高原的边缘(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主导因素是地势和地形。

青藏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

青藏高原边界(横断山脉)

二、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秦岭与淮河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

该界线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有显着的差异。

1、北方与南方的自然差异

项目

秦岭—淮河线以北(北方地区)

秦岭—淮河线以南(南方地区)

自然环境的差异

1月平均气温

低于0°C

高于0°C

年降水量

占全国的20%以下

占全国的80%以下

面积与人口

占全国的面积20%;人口40%

占全国的面积25%;人口55%

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夏高温多雨,冬寒冷干燥)

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夏炎热,冬温暖)

地形

以平原、高原为主,代表地形:

东北平原(黑土)、华北平原(黄土)、黄土高原。

平原、盆地与高原、丘陵交错分布。

代表地形:

长江中下游平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东南丘陵(红壤)

河流流量

水量较小、汛期短、冬季有结冰现象

水量大、汛期长,冬季不会结冰

植被

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生产活动差异

耕作方式

旱地

水田

粮食作物

小麦、玉米

水稻

油料作物

大豆、花生

油菜

糖料作物

甜菜

甘蔗(产地:

广东、广西、福建、台湾)

经济作物

棉花、谷子、大豆等

棉花、蚕丝(四川盆地-植桑养蚕-蚕丝的主要产区)、橡胶(云南)

主要水果

苹果(产地:

山东丘陵、辽东丘陵)梨

柑橘香蕉

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东北地区)、

两年三熟(华北地区)

一年二熟至三熟

能源,

矿产

煤、石油

水能、有色金属、核能丰富

生活文化差

住宅特点

土坯垒墙,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保暖防寒)

砖瓦竹木,屋顶坡度较大,墙体高(通风散热)

传统交通具

陆路运输为主(马)

水运为主(船)

生活主食

面食为主、小米(黄土高原)

米饭为主

运动项目

滑雪、溜冰

赛龙舟、游泳具有典型的南国水乡特色

三、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位置范围

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

地势高耸而成为一个独特的地区

区域特征

干旱

高寒(由高生“寒”)

地形

以高原和盆地为主

以高原、山地为主(有“世界屋脊”之称)

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

河湖

稀少,水量小,流程短,多内流河、多季节性河道,最长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河湖众多,是大江大河的发源地,中华水塔,三江源(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头),最大的湖泊——青海湖。

植被

温带草原,自东向西:

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原因:

降水量自西向东越来越少)

高寒草地

牧场特色

温带草原牧场(内蒙古牧区,我国最大的牧区)

山地牧场(新疆)

高寒牧场(青海和西藏)

畜种特色

三河牛、三河马、阿拉善骆驼(内蒙古)细毛羊(新疆)滩羊(宁夏)

牦牛(青海和西藏)、藏绵羊

农业类型

灌溉农业(宁夏平原、河套平原)

绿洲农业(天山北麓)

影响因素:

水资源

河谷农业(湟水谷地、藏南雅鲁藏布江谷地)

制约因素:

热量

主要农物

小麦、玉米、长绒棉、瓜果等

青稞、青稞、豌豆、小麦、油菜

资源

风能

太阳能、地热能、聚宝盆,察尔汗盐湖

1、“干旱”的西北地区

(1)地理位置:

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祁连山脉—阿尔金山脉—昆仑山脉一线以北。

(2)西北地区最突出的自然区域特征是气候干旱。

原因:

由于本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并有高大山脉阻隔,使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所以这里降水稀少,气候干早。

本区有中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3)受气候的影响:

西北地区的地表景观表现为①高原、盆地为主的地形、风蚀作用显着、西部有生成的戈壁、沙漠。

②自东向西植被呈草原——荒漠草原——荒漠、沙漠的变化。

(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由东向西减少的缘故)③河流稀少,而且多水量小,流程短,多内流河、内流湖,其中塔里木河是最长的内流河。

④农田、村镇、城市的分布多沿河流或山麓水源呈带状或点状。

(4)西北地区的干旱的原因

①深居内陆,距海遥远。

②山脉对湿润气流的阻隔。

2、“高寒”的青藏地区(世界的屋脊)

(1)地理位置:

横断山脉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啊尔金山以南

(2)气候:

独特的高原和山地气候为主(冬寒夏凉、气温日较差大、太阳辐射强烈)

本区有两个显着的自然特征:

“高”和“寒”

高:

本区的主体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属于地势第一阶梯,是许多大河的发源地或者源头。

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头在此(设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此外雅鲁藏布江也发源与青藏高原。

由高生“寒”,海拔高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原因,由于气候寒冷、许多山峰终年积雪,冰川广布。

(3)能源和矿产资源:

太阳能、地热能丰富。

空气稀薄、透明度好、阳光穿射强、热量耗损少、到达地面热量多,是全国太阳辐射量最多的地区。

首府---拉萨被称为“日光城”。

地热能,也是我国分布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谷地。

羊八井是已建成我国最大的地热能发电站。

水能蕴藏丰富,但开发甚少。

柴达木盆地,矿藏丰富被称为“聚宝盆”;察尔汗盐湖附近建设成我国最大的钾肥厂。

最大的湖泊为青海湖(咸水湖)。

(4)农作物:

青稞、豌豆、小麦、油菜。

植被:

高原高寒草地。

(6)水源:

高山冰雪融水,新疆特有的引水工程——坎儿井。

东北三省

一、位置、气候、地形

1.称谓:

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北大仓

2.东北三省包括:

A黑龙江省,B吉林省和C辽宁省

3.人们常用“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来形容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

4山环:

由D大兴安岭E长白山F小兴安岭如马蹄形分布着K东北平原,

5.水绕:

1黑龙江2.乌苏里江与俄罗斯为临,3.图门江4.鸭绿江与朝鲜为临,5辽河,河流6松花江注入黑龙江

6.东北三省气候冷湿,由于纬度较高,又紧邻着冬季风源地,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

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

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1、商品粮基地的发展条件

东北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大规模的机械化耕作,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2、最大的商品粮基地

(1)东北三省由于纬度较高,气温条件只能满足农作物一年一熟的需要。

(2)东北平原盛产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等,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

3、自然灾害和生态环境问题

(1)在春秋季节,由于经常受寒潮的影响,容易发生低温冻害。

(2)由于大面积开荒,湿地面积锐减,生态环境恶化。

三、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1、重工业基地的发展条件

东北三省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特别是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在全国有重要的地位。

2、比较完整的重工业体系

依托丰富的资源,东北三省形成了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学工业为主导,包括煤炭、电力、建材、森林等工业部门的比较完整的重工业体系。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20世纪90年代,由于资源枯竭、设备老化、产业结构单一等原因,东北重工业基地出现经济发展滞后的现象。

国家明确提出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黄土高原

一、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1、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1)地理位置:

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连秦岭,北抵长城;地跨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省。

(2)地貌景观(地形的分类):

长期的流水冲刷和切割作用下形成了典型的塬、墚、峁等黄土地貌。

耕地主要分布在黄土塬上。

(3)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4)成因:

风吹来的高原。

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来源“风成说”(水成说,风水雨相说)

(5)生态环境的脆弱性,自然与人文方面是过渡性特征:

①地形:

(平原向高原山地过渡)②气候:

(从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区过渡)③农业生产:

(旱地农业区、农耕区向畜牧农业区、畜牧业区过渡)。

2、严重的水土流失

(1)形成原因自然因素3点:

①土质:

疏松,多孔隙和垂直方向裂隙。

(或说:

黄土结构疏松,许多物质易溶于水)②植被:

地表光秃裸露,缺少植被保护。

③气候:

降水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

人为因素3点:

毁林毁草,陡坡开荒,破坏了地表植被。

②开矿、修路使地表疏松。

③人多地少,生产方式落后。

(2)影响①水土流失使土壤肥力下降,使农作物产量下降。

②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导致耕地面积减少。

③向黄河下游输送大量泥沙,造成河道整治和防洪困难(地上河)。

并引发泥石流、滑坡、塌陷多种地质灾害旱涝灾害频繁。

3、生态建设

水土流失的治理:

①生物措施:

植树种草;②工程措施:

筑堤坝、修梯田;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

退耕还林、还草,避免超载放牧。

黄土高原的治理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结合的方式;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另外,严格控制人口增长、解决人地矛盾、也是根本的治理措施。

但是也不能只求水土保持、要注重生态、社会、经济效应的共嬴。

4、煤炭基地的建设

(1)品种多、储量大、质量好

(2)山西是全国最大的煤炭基地。

(3)资源开发建设必须与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同步进行能。

6、名胜古迹与黄土风情:

信天游、兵马俑、黄帝陵、壶口瀑布、平遥古城等。

首都——北京

1、区域全貌

地理位置

经纬度位置

40°N,116°E

海陆位置

位于华北平原的北部边缘,东面面向渤海。

温度带

暖温带。

干湿地区

半湿润地区。

邻省

东南与天津相邻,三面被河北省包围。

自然环境

地形

平原为主。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河流

潮白河、永定河,自西北向东南流。

主要城市职能

我国首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

历史古城

“五朝帝都”,我国六大古都之一。

(北京城址自辽代以来在空间上有两次大的变迁,都是与水源有着密切的关系。

名胜古迹

故宫、长城、颐和园、周口店、天坛、十三陵。

(世界文化遗产)

一、地理位置:

华北平原西北端背靠群山(西部、北部和东北部三面环山,西部是太行山山脉余脉的,北部是的)。

地形西北高,东南低。

三面被河北省包围,北京市的面积万平方千米,现有人口1382万人。

二、自然理理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