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建施工项目施工测量方案最终版复习进程.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44969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78.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建施工项目施工测量方案最终版复习进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土建施工项目施工测量方案最终版复习进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土建施工项目施工测量方案最终版复习进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土建施工项目施工测量方案最终版复习进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土建施工项目施工测量方案最终版复习进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土建施工项目施工测量方案最终版复习进程.docx

《土建施工项目施工测量方案最终版复习进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建施工项目施工测量方案最终版复习进程.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土建施工项目施工测量方案最终版复习进程.docx

土建施工项目施工测量方案最终版复习进程

苏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工程车辆段

±0.00以下土建施工项目施工测量方案

1、工程概况

1.1、项目主要情况:

本工程位于苏州市相城区元和镇常楼村,澄阳路以西、规划太东路以南、2号线北延以东、京沪高速铁路以北区域,为苏州轨道交通2号线太平车辆段0.00以下土建工程。

该工程施工区域呈刀柄型,东西方向最宽约340米,南北长约1300米,总用地面积约441亩。

工程施工内容为车辆段土石方工程(车辆段填方80.8万m3,出入段线填方1.4万m3,合计82.2万m3),排水沟槽(M7.5浆砌片石4099m3,C20钢筋砼219m3),涵洞工程(2座,分别为308.6m、92.56m,合计401.16m)以及防护工程等。

1.2、设计简介

本工程基线里程GDK0+725~GDK0+850处股道西侧以及车辆段北部为落地地上盖物业开发区域,目前为预留场地。

车辆段场坪设计标高为3.44m(黄海高程),本次设计按基床底层标高至3.14m进行控制。

坐标系统采用苏州轨道交通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2、编制依据

2.1、测量控制桩点

本工程测量控制点根据业主提供的“苏州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控制点交接桩”资料。

点号

坐标

高程(m)

标石类型

备注

X(m)

Y(m)

2G01

57468.727

55645.765

砼观测墩

2G02

55529.466

56082.530

砼观测墩

2G03

56164.560

54862.698

砼观测墩

2Ⅱ06

2.1961

2Ⅱ07

2.7475

2.2、用地界坐标

点号

X

Y

点号

X

Y

D1

57418.561

56978.430

D18

58151.635

57389.734

D2

57634.168

57068.638

D19

58132.652

57382.870

D3

57650.839

57065.760

D20

58095.115

57368.413

D4

57876.733

57160.272

D21

58043.873

57347.309

D5

58044.802

57203.500

D22

58077.071

57331.445

D6

58091.989

57041.925

D23

57772.086

57230.154

D7

58402.415

57120.601

D24

57373.925

57058.525

D8

58415.577

57115.457

D25

57369.695

57068.337

D9

58653.730

57175.816

D26

57337.554

57054.483

D10

58665.020

57187.466

D27

57356.139

57011.369

D11

58733.057

57204.710

D28

57397.317

57029.089

D12

58708.658

57379.731

D29

57406.376

57007.486

D13

58648.311

57524.350

D30

57301.440

56963.051

D14

58381.044

57454.921

D31

57274.194

56943.104

D15

58266.922

57425.001

D32

57301.022

56911.384

D16

58209.216

57408.131

D33

57344.882

56938.693

D17

58180.200

57399.422

D34

57420.106

56974.781

2.3、测量规范

本工程测量方案遵守苏州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指挥部、苏州轨道交通有限公司提供的《苏州轨道交通工程施工测量管理办法(暂行)》条文规定,苏州轨道交通2号线测监中心的测监工作技术交底及下列测量规范(成果表):

(1)、《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1999

(2)、《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4)、《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8

(5)、《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CH2001—92

(6)、苏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Ⅱ-TS-12-A标)工程控制点成果表。

3、交接桩情况

苏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工程车辆段±0.00以下土建施工项目,施工现场已由苏州轨道交通二号线有限公司提供了测量控制点成果记录资料,并于2010年11月4日进行了现场交桩工作,带领相关单位人员熟悉了控制点的设置位置,交接的控制点有:

精密导线控制点(GPS点)2G01、2G02、2G03和高程控制点(二等水准点)2Ⅱ06、2Ⅱ07。

参加测量控制点交接桩的单位有苏州轨道交通二号线工程建设指挥部、测监中心、江苏盛华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宏润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4、施工安排

本工程施工测量主要进行灰土填筑边线、高程控制、桥涵结构测量等,施工前首先根据提供的测量控制点成果数据,通过引测、复核验收合格的控制点在施工现场建立平面、标高控制网,作为施工指导基准;然后通过控制基准点对施工现场原地坪、清表碾压密实后地坪的标高,进行联测验收;最后根据灰土填筑进展进行每层标高、区域控制点测量控制。

5、测量组织机构及人员、设备配置

5.1、测量组织机构

 

5.2、测量人员及设备配置

5.2.1、测量人员配备

本工程施工现场设测量工程师1名,测量技术人员2名,测工4名,以满足施工现场测量的需要。

测量人员见下表:

姓名

职务

备注

郑文龙

测量负责人

韩林

测量负责人

邱登科

测量技术人员

叶孙敏

测工

郑峰

测工

5.2.2、测量仪器设备

根据本工程实际需要,配备的主要测量设备见下表:

主要测量设备名称、数量及精度要求

序号

设备名称

数量

规格型号

主要工作性能指标

1

全站仪

1

DTM-352C

2″,2mm+2PPm

2

苏州一光精密水准仪(配套测微头、变形观测专用铟钢尺)

1

DSZ2

0.5mm/Km

3

天津森氏水准仪

1

DSC240

2mm

6、测量施工方案

6.1、基本原则

(1)、所有测量工作均要符合国家相关规范要求。

(2)、根据精度分析并结合施工的特点,测距边只进行温度、气压等气象改正和倾斜改正,不进行高斯投影和大地基面投影改正。

(3)、平面控制点及高程控制点测量,应对本项目所接收的GPS点和二等水准点复测后再进行加密空制点网的测量。

标志全部采用强制对中标志,可以有效地减少对中误差。

因受施工条件的限制,不可避免会有短边出现,此时对中误差对角度观测影响特别明显,可采取加强测回数和测回间重新整平仪器的方法以调整对中误差。

(4)、在进行施工测量时,必须遵守“先复测、后利用”的原则,即在确保所有的控制点准确无误后,方可进行下步测量工作,并把复测结果记录在测量手簿中,做好测量原史记录的保存。

本工程在施工现场附近布置平面控制点不少于3个,高程控制点不少于3个。

(5)、对测量数据,由两人采用两种不同方法计算,以进行校核。

建立测量资料的两级复核制度,并作好对日常资料的整理工作。

6.2、测量施工要点

(1)、施工控制测量成果,自检均应按照规定的同等级精度作业要求进行,一般自检互差若小于2倍中误差,可用原测成果,若大于该值或发现粗差,应由驻地监理会同测监中心采取专项检测来处理。

(2)、控制点宜埋设于施工区域附近不宜破坏便于通视的位置,埋设标准参照地铁测量规范,点位埋设及测放须进行自检,并报驻地监理检查合格后,上报测监中心复检,复检合格后方可用于下一步施工。

(3)、施工现场加密控制点必须满足施工测量需求,布点位置必须以便于观测及不宜破坏为原则,加密控制点设置测放完成后需经过监理、测监中心检测合格后方可作为施工放样依据。

6.3、精度要求

各项检测的限差如下:

地上导线点的坐标互差≤±12mm;

地上高程点高程的互差≤±3mm;

相邻高程点高差的互差≤±3mm;

导线边的边长互差≤±8mm;

6.4、测量施工程序

 

6.5、测量施工方案

根据业主提供的控制点和水准点,依据现场实际的需要选择适宜的位置自设控制点和水准点,建立一个封闭的坐标和水准点控制网,对工程实施中的测量成果做到有放有复,所有的测量仪器设备在工程开工前都要进行检定,并有检定报告。

为便于测量和控制精度,导线控制点要设置在附近稳定地方,水准点要选择在不宜被破坏的地点,且要定期进行闭合复核。

6.5.1、平面控制网的建立

6.5.1.1、平面控制网布设要求

(1)、平面控制应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

(2)、平面控制网的布设要根据设计总平面图及现场条件等合理布设,本工程将以现场的高等级平面控制网为基础,沿施工线路布设成小三角控制网,控制点设置以视线通视、临时布点位置不宜受损为准。

(3)、由于控制点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使用,为保证测量数据的稳定,各级控制点埋设成具有强制归心装置的砼标墩或钢架标墩。

(4)、点位附近不宜有散热体、测站应尽量避开高压电线等强电磁场的干扰;相邻点间的视线距离、障碍物的距离,以规范要求为准;相邻边长不宜相差过大,个别边长不宜短于100m;相邻导线点间高差不宜大于25°,特殊情况下也不宜大于30°

(5)、每个导线点应保证两个以上的后视方向,点位选择应能控制本工程平面坐标位置,导线点埋设应避开施工可能影响的范围,导线点应方便使用,利于长期保存。

(6)、经现场踏勘,根据实地情况,考虑到施工放样和检核需要,施工现场共布设3个精密导线点,与设计交桩控制点、精密导线点组成闭合环及附合路线,合而为一整体。

(7)、平面控制网精度要求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精密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平均边长(m)

导线总长度(Km)

每边测距中误差(mm)

测距相对中误差

测角中误差

测回数

角度闭合差

全长相对闭合差

相邻点点位中误差(mm)

350

3~5

±6

1/60000

±2.5

6

5√n

1/35000

±8

备注:

n为导线的角度个数

6.5.1.2、现场平面控制网的测设方案

(1)、控制点的布设:

为保证与相邻标段准确衔接,根据要求,我部按四等精密导线进行布点,并按提供的GPS控制点,引测至施工现场,布设3个(D-BM1、D-BM2、D-BM3)平面加密控制点,加密控制点采用附合导线的方式进行测量。

(2)、测量使用的仪器:

采用经检定合格的DTM-352C全站仪及配套反射棱镜,该仪器的主要技术指标为测角精度±2",测边精度2mm+2ppm。

(3)、测设方案:

由于本工程占地面积较大,业主提供基准点较远,在建立平面控制网时,利用全站仪根据设计总平面图及周边环境情况,进行布测一条闭合或附合导线,通过引测及测检中心复核,在施工现场布设首级控制坐标点,然后采用极坐标法,测放本工程建筑红线坐标点,经角度、距离校测符合规范要求后,作为本工程首级平面控制网,首级控制网布设完成后,以每个施工区段划分界限,建立平面矩形控制网。

平面控制点按四等网精度施测,具体操作如下:

①、水平角方向观测6测回(测角精度不低于1.8″),每条导线边往返观测距离各二个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