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历史复习的一些做法和思考文档格式.docx
《初三历史复习的一些做法和思考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历史复习的一些做法和思考文档格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当前,对历史三轮复习或者四轮复习模式有不同看法,和很多兄弟学校一样,我们也是按照三轮复习模式进行复习,先基础知识,后专题,最后进行模拟考试和自主复习。
复习进程安排如下,按照学校惯例,初三历史一般会在第一学期放假前几周结束,我们会立即进行九年级上下册的复习,由于新的考纲还没有下达,我们一般参考去年的考纲,进行世界史的复习工作。
初三下期开学后,一般安排在前十周完成第一轮复习工作。
第二轮专题复习一般会安排三至四周,第三轮复习一般进行三周左右。
接下来我讲讲我们的可复习形式,由于上学期所留复习时间较短,复习九年级上下两册课本难度较大,我们一般采取串讲加习题训练的模式进行,习题多来市里面编订的资料,如今年用的是《状元360》;
第二学期,时间相对充足,我们就会按照教学计划,进行正式的复习课,一般都是以单元或主题为主。
复习课主要包含讲、读、练、问等几个环节,讲知识系统,读课本重要图片和文字材料,写,习题训练和疑难探讨。
(二)、重视集体备课,发挥团队的力量。
培才学校初三历史备课组有10位老师,来自全国各地,多数都是刚毕业的应届毕业生,热情较高却经验不足,实现老教师的传帮带非常重要;
以袁艺、梁庆强为首的有经验老师坐镇初三,传授经验,实现以老带新,成效显著。
我们有科学细致的科组制度,有良好的研讨氛围,有固定的实施方案。
我们注重集体备课,不管多忙,工作多累,都按时进行集体备课,由主讲老师进行教材分析,单元课程设计,课件制作等工作,其他老师就课程设计、课件内容等方面提出自己看法,大家共同研讨,最后又主讲老师综合各方意见,修改定稿。
进入初三下学期,我们在以前备课内容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研讨新考纲的变化,以及复习过程中出现的知识性或操作性问题;
注重中考试题研究,仔细研读湛江和广东近几年的考题,弄清中考试题走向和关注热点,结合湛江市中考考纲进行分析,达到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做到及时反馈,做好质量监控。
培才学校初一和初二历史学科的作业都是在课堂完成,进入初三后,授课当天可以布置少于20分钟的作业,这对于课程进度较快和记忆任务较重的历史学科而言难度较大,为了配合学校管理和提高教学质量,我们都会在每周的周二、周四的晚读时间进行背诵训练,周日夜晚进行历史单元小测,时间为20分钟,试题一般包含25道选择题和2道材料题,满分为70分。
新授课阶段,我们每单元或每两单元进行一次小测,每测必改,择取共性问题在课堂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评讲。
在复习阶段,则按照每册测试一次,内容和形式、要求和新授课时一样。
我们充分发挥各位教师的才能,既有分工,又有合作,考试试卷一般在每学期初都做好分工,试卷由备课组长把关,在测试后反馈考试情况,根据学生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授课策略,做到步步为营,稳扎稳打。
(四)、狠抓培优转差,提高总体成绩。
培才的优等生令人嫉妒,培才的学困生也让人头疼,历史测试中得几分、十几分的“大侠”也有一定数量。
历年中考,历史平均分都未能问鼎就是最好的例证。
学校办学性质决定了生源构成,这不是历史教师能够改变的,我们能做的就是抓好优等生,让可以考满分的同学绝不考78、79,可以达到优秀的同学绝不考70分以下,那些厌学、不学的同学也绝不放弃,多给他们鼓励,能多考一分是一分,让他们都能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提升。
至于培优转差的方式,主要有加强沟通培养感情让他们爱上历史,不放弃学习;
给学困生和优等生进行个别指导,指导学习方法,指导复习策略,让他们感受自己的进步,让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等等,每个老师方法略有不同。
二、我对初三历史复习的一些思考
(一)、力争复习课呈现方式多样化,提高复习的时效性;
3月中旬,李斌主任来培才学校指导教学工作,听了我的一节关于《抗日战争》常规复习课,课后反馈的意见是:
“模式比较常规,学生主体性没能充分体现”。
课后我进行了深入的反思,我觉得李主任评价过于给面子了,我深深认知到“常规”意味着教师的主体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没能充分体现”是复习时效性有待提高。
知道不足,就明确了努力的方向,我也对长期以来历史复习课的固定套路进行反思,我们以串讲、练习、背诵为主的复习方式是不是真的有效,真的高效?
长期以来,在历史的新授课中我们倡导素质教育,充分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建构历史知识和感悟历史的魅力,提高历史素养,部分学生爱学历史;
然而到了初三复习阶段,我又转向应试轨道,可能是膜拜讲授法的简便易行,课堂容量大,也可能认为传统复习方式经历了实践的检验具有可靠性。
然而仔细想来,历史考试关注点已经从80年代的知识本位到90年代的能力本位再到新世纪的问题意识,历史学习要求在急剧变化中,可是我们却坚守常规的复习课模式,效果到底如何呢?
从学生上课的昏昏欲睡可见一斑,从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可见一斑,从学生在历史课堂上完成其它学科的作业可见一斑!
这些现象的出现,我们是该好好反思历史复习的模式和效果了。
长期以来,历史学科尤其是初中历史学科的地位不高,学生兴趣不大,导致学生厌学、老师厌教的情况比较普遍,这个问题短期内可能解决不了,作为教师我们能做的就是通过课堂呈现方式的改变让学生喜欢上历史课,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中,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不断建构自己的历史知识体系,形成学习历史能力,进而提高历史素养。
以《抗日战争》这一单元为例,我后来在其它班级复习时设计了如下的活动环节:
看图片,忆抗日烽火十余载;
讲故事,知抗战英雄几多人;
谈认识,思中日关系向何方?
在看图片环节,我分别选用了九一八纪念馆图片、卢沟桥抗战图片,南京大屠杀遗址图片、日本签订投降书等四幅图片,让学生在看图片时回忆与图片有关的历史事件,并写出该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影响;
在讲故事环节,我选择了杨靖宇、张学良、彭德怀、李宗仁等四位抗日英雄,我示范性讲述了他们不太熟悉的杨靖宇将军与东北抗日联军的故事,接着让他们以最精炼的语言讲述其他三位抗日英雄有关的历史故事,要包含时间、地点、事件过程及影响。
谈认识环节,我选取了四则史料,遣唐使、甲午中日战争、温家宝访日和钓鱼岛事件,设计以下问题:
问题一:
请举两例史实,证明日本在拜中国为师后两国的友好交往。
问题2:
材料二中日本向中国收钱占地具体是指什么事件?
5
问题3:
面对河村隆之的歪曲历史,你能用什么证据驳斥他?
问题4:
从古及今,中日关系既有纷争,也有友好交往,你认为中日之间要保持友好关系,你认为中日双方应该如何去做?
改变设计后,我在两个班级进行实验,学生反应较好。
主要体现在学生都积极参与,热情高涨,尤其在学生讲故事环节,看似简单,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这样设计的优点在于学生不仅掌握了相关的历史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讲述知识的技巧,拓展了视野。
这次成功的尝试给我很多启示:
在复习过程中要从拓展学生视野的角度去梳理历史知识,从体现学生主体性的角度设计课堂活动,从引发学生思考的角度设计问题。
唯如此,学生才喜欢上历史复习课,我们的复习效果才能保证。
(二)、关注湛江和广东中考命题走向,确保复习方向的正确性
今年湛江中考试题改革,给备考工作带来一定的挑战,在考纲确定,题型确定的情况下,研究湛江市和广东省近三年的中考试题,将有助于我们的备考工作,近三年来,湛江和广东省试题呈现以下特点:
1、单纯考查学生记忆能力的题目明显减少。
以时间考察为例,考察时间点的只有2题,分别是湛江市20XX年39题对利比亚独立时间考察和广东省20XX年第1题对被北京人的考察,而对时间段的考察则结合具体的情景进行,学生无需死记硬背。
2、试题呈现方式多样化。
历史呈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不仅有文字,还有实物、图片、图表、遗址、影像、视频等各种形式,所以近些年的中考试题在这些方面做出许多有益的尝试,特别是以图片、图表、漫画、诗词、歌曲和关键词提炼等形式呈现的历史试题增多,以图表为例,湛江市20XX年有4处,20XX年、20XX年分别是3处,不仅选择题有涉及,材料题中亦有涉及。
3、注重对教学过程考察。
新课程改革中,“过程”也成为教学目标,中考试题就对这一目标做了有意义的尝试,如近些年一直流行“情境题”。
历史学习需要先感知后才能感悟,对历史的感性认识是理解历史的基础。
通过具体、生动的情节,学生才有可能对历史较为清晰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其思考,才有可能得出合理的判断、正确的认识。
从某种意义上讲,除了要通过记忆来作答的试题,其它都可以认为是情境题。
这种情境可以是史实,也可以是合理虚构的故事情节,其中不乏比较精彩的试题,如湛江市20XX年第21题对诸子思想的考察,20XX年第9题对近代社会生活的考察等等。
(三)、注重试题研究,提升试题训练的针对性
新课程改革以来,中考历史试题呈现出整体稳定,渐进创新的特点,试题注重对过程的考察,对史料的应用,对长时段历史趋势考察,把中外历史事件进行对比考察,加大了理解、判断甚至评价层次考察,试题呈现方式多样化等等特点。
如果我们还固守“背多分”这个法宝,不做相应的分析、研究和有针对性训练,考试估计不会乐观。
接下来我以史料题为例,谈谈复习时的一些做法。
史料是学习历史的基础,当前中考试题中不仅仅是材料分析题有史料,越来越多的选择题也引入史料,并且引入的史料种类繁杂,除传统的史籍、当代著作、论文外,结合初中学生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特点,还引用了大量的图片、诗词、歌曲、时代流行语等史料,如果不进行相应的归纳、整理、研究,采取有针对性训练,这类题型很容易丢分,接下来我以诗词歌曲类选择题和广东省20XX年第27题为例谈谈史料题的考试意图和备考策略。
(一)诗词歌曲类选择题
例1:
“力排众议收新疆,忠心为国留史册”所称颂的英雄人物是
()A林则徐b左宗棠c邓世昌D杨靖宇
例2:
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变迁。
下列诗句所反映的历史时期按先后顺序排列应是()
①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②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
③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④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A①②③④b④①②③c④③②①D④①③②
例3: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两则材料都()
A盛赞同一位著名历史人物b歌颂抗击侵略的伟大壮举
c哀悼战死疆场的民族英雄D赞扬开发边疆的献身精神
例1是典型的诗词类史料题,也是较为基础的一类题,它主要考察学生从诗句中寻找信息的能力,即用史料本身的提示结合相关知识回答问题,如本题中的关键词“收新疆”,这类试题中的关键词主要有地名、人名、事物名称,只要将关键词和答案选项联系起来,正确答案就较为容易的找到。
例2在例1的基础上要求有所提高,首先要根据四句材料分析出它大致的时代,判断依据依然是关键词,如第一句中的百万雄师、过大江,第二句中“亡国奴”,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