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英语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告Word下载.docx
《农村中学英语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告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中学英语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告Word下载.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们将其运用于教学实践当中,必将会对教师自身,学生成长,对教育的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课题组对该模式的科学性进行了反复论证并通过不断听课、评课等一系列教研活动,经过长期的实验对比,证明该模式确实能够极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悟”教学模式的应用必将会加快农村英语教育改革进程,影响广大英语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并引起其他教学方式的一系列改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高效课堂有效教学高效学习教学模式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及目标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自从全国实施英语新课程改革试验以来,广大英语教师就如何贯彻新课程理念,实现课程标准目标做了大量的探索。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英语教师已经认识到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并积极投入到改革当中。
但由于城乡教育在环境、资源和师资条件发展的不均衡,导致农村英语教学质量相对下降。
我们对全市规模较大的几所农村中学,蟒川一中、尚庄一中、骑岭乡中、小屯二中、纸坊一中等学校进行实地调研,发现以上中学在英语教育教学中存在如下问题:
1、英语教师缺乏,工作量大,素质整体不高,教师观念还需进一步转变。
如小屯二中共有13个教学班,8名英语教师,多数英语教师都担两个班级的英语课,再加上早晚自习、课前辅导,批改作业、设计教案等,平均每位教师周工作量25节,远远超出其他老师的工作量。
多数学校由于缺乏专业的英语教师,非英语专业的教师也被安排从事英语教学,他们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上也存在较大缺陷。
我市近年来虽然有部分应、往届英语专业的高校毕业生被补充到农村中小学,但是英语教师整体素质仍然有待提高。
在新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的背景下,农村英语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没有完全转变过来,他们只是从理论上明确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但是害怕成绩受到影响,因此没有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理论与实际相脱节,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情况。
2、学生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高。
学生们从小学三年级或者更早就开始正式接触英语,但由于受自身条件、学习环境、师资配备等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他们从小学到的都是一些支离破碎的语言知识。
很多学生们并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没有构建起自己的英语学习体系,对英语的学习是建立在死记硬背的基础上的。
学生学习英语不是发自内心的“我要学”,而是在时间和汗水的煎熬下,在老师的逼迫下进行的被动学习,动力来自于家长和学校。
同时他们也感受不到学习英语所能带来的任何快乐,一旦学习受挫,极易产生厌学、放弃的念头。
3、教学环境不完善,教学方法陈旧,课堂教学效果差,学生学习效率低。
目前农村教学媒体比较落后,英语教师所使用的录音机基本能够保证,但教室里基本没有配备电脑、投影仪等电教设备,几所中学的多媒体教室设备不齐全,利用率不高。
教师平时就不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只有在上公开课时才使用。
教师教学方法单一且陈旧,教师上课时总是用“填鸭式”的常规的教学模式,满堂灌,满堂问,这样的教学方式只重视知识的传授,结果必然会导致课堂教学效果差。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隐藏在教育教学中的各种深层次的矛盾将会凸显,并且会在课堂上通过教师和学生直接或间接地表现出来。
影响课堂效率的因素有许多,提高英语课堂效率的关键是要找出影响课堂效率的主要因素,即主要矛盾。
只要将主要矛盾解决好,其他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在诸多因素中,人的因素是最主要的。
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
《农村中学英语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这一课题是针对当前我市农村英语教学现状提出的。
汝州市小屯镇二中是一所规模较大的镇级中学,存在着与其他学校类似的问题,因此我市教研室将小屯镇二中作为教研基地,开展英语有效教学、高效学习的实验和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理论意义: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将一般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产生具有特色的英语教学理论:
教师能力决定课堂效果,学生能力决定课堂效率,教学相长,打造高效课堂。
农村中小学英语教育是我市整个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题为进一步全面研究我市整个英语教育现状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同时,为农村英语教育工作者从事英语教育研究提供详实的一手资料。
本课题的研究将会影响着农村广大英语教师教育思想的转变和教育理论水平的提高,使其反思自己原有教学方式的不足并作出一系列的改变,使其能够在实际教学中尽力创设真实、宽松的语言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多创造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让学生乐学、善学英语。
2、实践意义: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推动学习的一种最实际、最有效的内部动力,直接关系到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
现在英语课堂上,“满堂灌”的现象依然存在,教师传授的也只是知识层面的东西,内容枯燥、单调,学生学习的过程是被动接受的过程,因而就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
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不十分明确,只是单纯为了考学而不得不学,而真正特别喜欢英语的学生却不多。
因此,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找到如何培养学生们浓厚英语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2)本课题立足我市农村英语教学实际,研究当前农村中小学英语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热点问题,研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所研究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的策略、途径和方法符合当地实际情况,操作性强,很实用。
教师可以将研究成果直接运用于课堂,提高教学效果。
另外,课题的研究可以使一大批教师积极参与其中,在研究过程中教师先进的教学经验得到说明、概括和传达,教师的整体素质将会有极大的提高。
(三)研究目的:
以如何提高农村英语教学效果,构建高效课堂为研究对象,将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分析英语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以英语新课程标准和建构主义理论为教学的理论依据,通过教学实践的对比研究,提出改进英语教学的方法。
研究“导·
悟”教学模式在提高英语教学效果方面存在的独特优势,提高教师教研能力,为指导农村英语教学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结构有九种智力要素组成,即言语-语言智能、音乐-节奏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动觉智能、自知-自省智能、交往-交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和存在者智能。
这九种智力要素是多维度相对独立地表现出来。
每个人都同时拥有这九种智能,而这九种智能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方式进行不同组合,使每个人的智力各具特点。
他强调每个人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上拥有解决一系列现实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而智能的发展关键在开发。
学校教育的宗旨应是开发多种智能,帮助学生发展其智能的特点,促进其全面发展。
悟”教学模式通过自学自测、小组讨论、合作共享、当堂检测、反思自悟等学习方法在英语教学中灵活运用,承认学生智能的差异性、特殊性及学生在不同学习领域中的非同步性。
(二)人本主义理论
罗杰斯认为,意义学习主要包括四个要素:
第一,学习具有个人参与的性质,即整个人(包括情感和认知两方面)都投入学习活动;
第二,学习是自我发起的,即便在推动力或刺激来自外界时,但要求发现、获得、掌握和领会的感觉是来自内部的;
第三,学习是渗透性的,也就是说,它会使学生的行为、态度,乃至个性都会发生变化;
第四,学习是由学生自我评价的,因为学生最清楚这种学习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是否有助于导致他想知道的东西、是否证明了自己原来不甚清楚的某些方面。
促进学生学习的最关键因素不在于教师的教学技巧、专业知识、课程计划、视听辅导材料、演示和讲解、丰富的书籍等,而在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特定的心理气氛因素。
在良好心理气氛下进行的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是学习的促进者、协作者或者说是伙伴、朋友,学生才是学习的关键。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中的许多观点值得我们借鉴,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罗杰斯过分否定了教师的作用,这一点是不正确的。
在教学中,我们强调学生学的主体地位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教师教的主导作用。
(三)建构主义教育理论
建构主义教学观强调人的主体能动性。
它要求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在与客观教育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学习者自己积极地建构知识框架。
学生利用学案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他们主动参与积极建构的过程,教师利用学案进行引导的过程,其实就是教师鼓励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学习动力机制的过程。
因此,建构主义的教育思想为学案教学的建立与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课题研究的假设及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课题研究的假设
理论假设一:
当前许多学生都面临着英语学不会的问题。
我们认为,关键是方法不当。
但当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之后,学习成绩就会自然提高,学习英语就会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情。
理论假设二:
现在农村英语教师教学任务普遍繁重,教师们能够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走专业化成长的道路,教育改革的任务就能落到实处,整个改革进程才能顺利推进。
理论假设三:
悟”教学模式,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导”指教师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学法方面的有效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心智。
“学”指学生以学案为基础,在教师预设学习目标的前提下,通过自学自测、小组讨论、合作共享、当堂检测等学习方式自主参与知识的构建,完成学习目标。
“悟”指学生根据设定的学习目标,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反思自己在本节课中学习到了什么,还有哪些没有学会,原因在什么地方。
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采用一定的教学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高效学习则是指学生用最短的时间完成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弄懂自己所不懂得东西,不断自己完善,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尽可能大的进步或发展。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的有效教学思想较为系统,表现为重视教学效率和寻求有效教学方法(模式)与途径。
古希腊苏格拉底的以对话法为主要特征的“讽刺——定义——助产”,是西方教育史上最早的教学模式。
为现代有效教学模式奠基的,无疑是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他总结确立的班级授课制的集体教学形式,改变了自古以来手工业方式的个别教学法,大大提高了教学工作的效率。
之后,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直接以“普通教育学”提出有效教学的追求,设计了“普遍有效”的教学模式“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在前苏联,凯洛夫提出了“五环节教学”模式,即“组织教学——检查作业及复习旧课——揭示新课题及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
至此,由夸美纽斯引领,经过赫尔巴特的充分发挥,加上凯洛夫教育学的加工改造,这种以追求“教学规模”的有效教学传统基本发展成熟。
后来,人们将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概括为“三中心”:
“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这“三中心”的教学模式是否能促进有效教学产生了质疑。
基于此,以杜威为代表的“进步教育派”应运而生,提出了以“学生”、“经验”、“活动”为中心的“指导——发现”教学模式。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逐步改变过去传统的“二维对立”——非好即坏的思维方式,开始重新审视教育史上对立的两派教育主张,在看到它们观点对立的一面的同时,更多的研究和发现它们相通、交融的一面。
所以二十世纪五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