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部分知识点总结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445189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4.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史部分知识点总结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国古代史部分知识点总结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国古代史部分知识点总结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国古代史部分知识点总结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国古代史部分知识点总结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史部分知识点总结Word下载.docx

《中国古代史部分知识点总结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史部分知识点总结Word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古代史部分知识点总结Word下载.docx

⑴秦汉以来,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有效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⑵从思想上看,中华民族很早就产生了统一的思想要求,经儒家发展为“大一统”思想,成为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的思想根源。

⑶民族融合使民族之间的凝聚力加强。

⑷中原汉族先进经济、文化的强大吸引力,使少数民族向往中原。

(被征服)

3、评价:

⑴分裂是历史发展的支流,处于短暂的、次要的地位。

①从时间看,封建社会分裂时间不超过几百年。

②从朝代看,重要的朝代都是统一的王朝,影响巨大、深远。

③从分裂时期看,分裂孕育着统一,出现局部统一。

⑵对分裂与统一要具体分析,尤其是国家分裂不能一概而论,不能对分裂简单地加以否定。

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处于主要地位。

要充分肯定国家统一的历史进步作用。

三、治乱兴衰

、产生治世的原因

⑴统治阶级调整统治政策

在长期战乱、分裂,新王朝建立之后,统治者一般都能认识到人民的力量和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而调整统治政策,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采取修养生息政策,使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出现治世。

⑵统一的局面下,政局稳定,政治清明,经济繁荣。

(开元盛世)

⑶在社会出现严重危机之后,经改革调整而出现中兴局面。

(光武中兴)

⑷开明的民族政策使各民族之间和睦相处,友好交往。

(贞观之治)

⑸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2、出现乱世的原因

⑴统治黑暗、腐朽。

如皇帝不理政事,重用奸臣、宦官等人,造成外戚或宦官专权的现象。

(汉、唐、明)

⑵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

(或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激化)

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割据势力膨胀的现象。

ex:

东汉、唐末

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矛盾激化。

西晋

⑶农民战争的作用。

地主大量兼并土地,造成农民流亡,引起农民起义。

⑷自然灾害。

3、认识

⑴对治世肯定其进步作用,但也要看到,各阶级的地位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这一社会基本矛盾没有改变,正是统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使社会出现治世。

⑵乱世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民生活造成很大危害。

但是:

①处于乱世的各族人民共同生活、共同斗争,有利于民族融合。

②在局部统一地区,统治者为了自身的生存而加强恢复和发展经济,有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

③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七国之乱和安史之乱,虽然都是叛乱,但结果不同。

七国之乱之后,中央集权加强;

安史之乱之后,中央集权被削弱。

四、调整和改革

1、相同点

⑴背景相同。

都发生在推翻前朝的大规模农民战争之后,统治者都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认识到人民的力量。

⑵目的相同。

都是为了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巩固封建专制统治。

2、措施(相同与不同)

⑴经济:

①解放生产力。

前期-解放劳动者本身和释放奴婢;

后期-放松人身依附关系、

 

②减轻人民负担——从十五税一到三十税一。

③把人民和土地紧密结合起来——安置流民,更名田等。

⑵政治:

①约束统治者,生活节俭,澄清吏治(隋文帝、唐太宗、明太祖)

②减轻刑罚,缓和阶级矛盾

③加强中央集权,解决内部矛盾

3、评价

⑴调整或改革后,从经济上看,推动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国力富强(不同朝代富强的程度不同,东汉较差),多出现治世。

⑵从政治上看,调整或改革后稳定统治秩序,保证社会安定,完善封建统治制度,推动封建社会的发展。

⑶从文化上,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促进文化繁荣发展。

4、历代改革

⑴管仲改革——奴隶社会富国强兵的改革

⑵商鞅变法——地主阶级封建化的政治改革

⑶王安石变法——封建社会调整统治政策的改革

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分裂与统一、治乱兴衰、调整和改革之间的关系

⑴中央集权的加强、调整和改革与分裂统一、治乱兴衰是密切相关的。

联系起来认识:

分裂时期多乱世,说明改革或调整不成功;

而不成功的改革造成分裂、乱世。

统一时期多为盛世,说明改革或调整成功;

反过来,成功的改革促使统一、盛世出现。

⑵调整和改革、分裂统一、治乱兴衰与中央集权的加强与削弱密切联系。

⑶体现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六、政治思想

1、法家的法治思想

⑴法家思想顺应了由分裂到统一的历史发展趋势,反映了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⑵法家提出具有发展进化因素的历史观,体现出新兴地主阶级改革旧制的进取精神。

⑶法家思想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封建制度的建立,而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被后世沿袭了两千多年。

⑷法家思想提倡严刑苛法,不利于长治久安,加之统治者滥用民力,超出了农民阶级所能承受的程度,使阶级矛盾激化,秦王朝二世而亡。

2、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

实践证明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是统治阶级实行的一种宽松的政策。

⑴它适应当时的社会需要,起到促进生产恢复与发展的作用,出现治世。

秦汉以后,每逢大乱,人民贫困时,统治者多采用“修养生息”政策——道家的治国之策。

如汉、唐、明等朝。

⑵在社会稳定,生产发展以后,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就不再适应政治、经济的发展,如汉朝“文景之治”时出现了王国问题、匈奴问题等,西汉政治思想从无为到有为,从道家到儒家。

3、儒家的“大一统”思想

孔子“仁”和以德治民→孟子“仁政”和民贵君轻→董仲舒“大一统”思想

儒家思想对中国封建社会影响巨大。

它客观上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巩固;

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及社会的稳定;

有利于封建社会的长治久安。

从此,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正统思想。

4、政治(统治)思想发展的趋势

百家争鸣→一家专制(秦)→独尊儒术

5、统治者的思想控制

⑴秦朝焚书坑儒、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明朝八股取仕;

清朝文字狱。

⑵利用宗教(西汉以后,统治者利用宗教加强思想控制)

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西周实行分封制。

武王把一定的土地、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这样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2.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和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3、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

建立至高无上的皇权;

中央实行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

三公九卿制;

地方实行郡县制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

赢政规定封建最高统治者为“皇帝”,自称“始皇帝”;

秦始皇规定:

皇帝称“朕”;

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包括:

皇帝独尊、皇位世袭、皇权至上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本质特征是:

皇权至上

4、秦朝时,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

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

太尉掌军事。

唐朝时:

中书省掌决策,门下省掌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三省的长官均为宰相。

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了三省六部制。

宋初,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

后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政,以削弱相权。

(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合称“二府”)

元朝在中央,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除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由中央直接管理)。

5、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战国和秦朝实行郡县制,汉初郡国二制并行。

北宋初年,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将兵权收归中央(杯酒释兵权);

由中央派文臣做地方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

地方赋税大部由中央掌控。

元朝除河北、山西、山东归中央的中书省管,其余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

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6、明朝明太祖在中央废除中书省和丞相,杀丞相胡惟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

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

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参与机密事务决策,史称“内阁”。

内阁制度正式确立。

7、皇太极设议政王大臣会议,皇权受到很大限制;

康熙帝亲政后,设南书房,中枢机构一分为三,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南书房三足鼎立;

雍正帝时,设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8、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积极:

我国多民族大一统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

有得于社会安定,促进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等。

消极:

皇帝既是最高立法者,又是最高行政长官和最高司法者,不受任何约束和监督。

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难免出现失误;

造成官僚机构的膨胀,从而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

总之君主专制的加强,极大地妨碍了社会的进步,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

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公元前6世纪,梭伦改革,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打击氏族制度残余,为雅典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础。

2、公元前6世纪末,克里斯提尼改革,用地域部落取代血缘部落打破了血缘关系,确立起雅典民主政治。

3、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时期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被称为“黄金时代”。

公民大会是城邦的最高权力机构。

五百人会议处理公民大会闭会期间的日常事务,召集公民大会。

陪审法庭是最高法院兼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

4、雅典民主政治存在着明显缺陷。

能够享受到民主的只是少数成年男性,妇女、奴隶、外邦人及下层公民都没有真正的民主。

5、公元前5世纪中期,《十二铜表法》标志着成文法诞生;

6世纪,罗马皇帝查士丁尼组织编撰法律汇编《民法大全》它是罗马法编纂的结晶,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从习惯法到成文法——平民反贵族斗争的结果,因此,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特权,保护了平民的利益。

从公民法到万民法——罗马对外扩张的必然结果公民法的发展(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

万民法的创立(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

6、罗马法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承认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作用是维系帝国,影响后世:

①罗马法的制定和实施是为了维系和稳定罗马帝国统治。

它是欧洲历史上最早的一套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对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1、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它以明确的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

《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责任内阁制是英国政治制度的一个显著特点。

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

首相实际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首相由下院中的多数党领袖担任。

现代英国君主立宪制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

主要特点是议会权力至上,君主统而不治(国王的作用:

对外代表英国,是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维系英联邦)

3、美国1787年宪法:

制定时间:

1787年;

地点:

费城

主要内容:

规定联邦的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了“分权与制衡”的原则,根据这一原则,联邦政府分为行政、立法、司法三个相对独立的部门。

立法权归国会。

行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中职中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