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及其理论基础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440113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1.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及其理论基础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及其理论基础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及其理论基础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及其理论基础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及其理论基础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及其理论基础Word格式.docx

《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及其理论基础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及其理论基础Word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及其理论基础Word格式.docx

(2011)、孙智君等孙智君,周滢.中国新型工业化理论研究:

回顾与展望[J].学习与实践,2012,03:

36-46.

(2012)做了较好的归纳和总结,即主要包括信息化与工业化及服务业的关系、可持续发展理念、产业结构优化、系统全面的观点四种视角。

韩江波等韩江波,龚唯平.新型工业化究竟“新”在哪里[J].学习与实践,2012,12:

5-17.

(2012)比较分析了新型工业化与传统工业化的不同(表2-1)。

此外,《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实践与探索》编委会认为新型工业化的基本内涵包括创新驱动、结构优化、两化融合、绿色低碳和以人为本五方面的内容《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实践与探索》编委会编著.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实践与探索[M].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9,第119-127页.

贾根良(2013)指出由于第三次工业革命来临,因此新型工业化应该在信息化的基础上增加可再生能源革命(绿色技术)、智能化和纳米技术革命的新内涵。

杜传忠基于系统的视角出发认为新型工业化是经济系统、社会系统与资源生态系统协同发展,以自主创新为引擎、高水平现代产业体系为支撑的工业化杜传忠著.转型、升级与创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系统性研究[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3.9,第103-109页.

陈冬从更加宽泛的角度将新型工业化定义为一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化背景下,信息化、工业化、城市化相辅相成,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由半农业半工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或者工业—信息社会转化的历史过程陈冬著.新型工业化理论与实证分析[M].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1,第102-121页.

表2-1新型工业化与传统工业化的比较

新型工业化

中国传统工业化

国外传统工业化

背景

第三次工业革命末期、信息革命、可再生能源革命

第三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第二次工业化革命

时间

从21世纪初开始约10年

约为50年

英、美分别约100年、60年,德、日两国约20年

内涵

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充分发挥

高消耗、粗放型,高积累、低消费

高投入、高产出,先污染、后治理

特征

半农业半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或工业—信息社会

农业社会→半农业半工业社会

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化社会

路径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

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信息化

方式

可持续工业化和跨越式工业化的辩证统一

改革开放后20年是加速工业化

英、美是渐进式工业化;

德、日、韩等是加速工业化

资料来源:

部分根据韩江波,龚唯平.新型工业化究竟“新”在哪里[J].学习与实践,2012,12:

5-17整理。

2.1.2新型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概念的提出由来已久,2007年5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上就提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

其后,国家高层领导人和中央会议多次对这一战略概念进行阐述,其基本内涵也由此不断得到深化充实。

2013年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

在随后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进一步指出“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关键是提升质量,与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

2014年3月发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

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分别在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会议上强调“要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紧紧抓住人的城镇化这个核心和提高质量这个关键,更加注重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加注重环境宜居和历史文脉传承、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在决策层对新型城镇化高度重视的同时,学术界对此也展开了大量研究,一些代表性的观点如:

仇保兴仇保兴.新型城镇化:

从概念到行动[J].行政管理改革,2012,11:

11-18.

(2012)认为新型城镇化应重点实现从城市优先发展、高能耗、数量增长型、高环境冲击型、放任式机动化、少数人先富向城乡互补协调发展、低能耗、质量提高型、低环境冲击型、集约式机动化、社会和谐的突破。

盛广耀盛广耀.新型城镇化理论初探[J].学习与实践,2013,02:

13-18.

(2013)认为新型城镇化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遵循城镇化的基本规律,以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强调城乡统筹、社会和谐、环境友好、集约发展、规模结构合理的城镇化发展模式。

倪鹏飞倪鹏飞.新型城镇化的基本模式、具体路径与推进对策[J].江海学刊,2013,01:

87-94.

(2013)指出新型城镇化是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原则,以人口城镇化为核心内容,以信息化、农业产业化和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内涵增长”为发展方式,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为机制保障,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魏后凯等魏后凯,关兴良.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科学内涵与战略重点[J].河南社会科学,2014,03:

18-26.

(2014)把新型城镇化的科学内涵界定为以人为本、集约智能、绿色低碳、城乡一体、四化同步、文化传承六个方面的内容,要走多元、渐进、集约、和谐、可持续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

综上来看,尽管对新型城镇化这一概念至今尚无明确统一的定义,甚至不同学者对其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的认识还存在较大差异,但仍然可以归纳出新型城镇化至少具有如下五个方面的本质内涵:

一是以人为本,注重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二是环境友好、绿色低碳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三是以创新、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为根本驱动力,强调城镇发展的集约性、资源能源等的高效率利用;

四是城乡协调、大中小城镇的空间布局结构、城镇规模的协调性;

五是对城镇文化、历史文物故事的传承和保护,注重城镇建设的地域风貌、本土特色和本真品质。

2.2相关理论基础

2.2.1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

刘易斯(1954)构造了一个包含“资本主义”部门和“维持生计注:

维持生计部门主要是指传统农业。

”部门的两部门经济模型,该模型假定在一个相对于资本和自然资源来说人口严重过剩的经济体中,存在劳动边际生产率很小或等于零,甚至为负数的情况,劳动力的供给因此是无限存在的。

他认为,“经济发展的中心事实和关键是迅速的资本积累和了解资本家剩余的使用。

”模型提出“资本主义部门由于把资本剩余再投资于创造新资本而扩大,并吸收更多的人从维持生计部门到资本主义部门就业,通过依靠利润和扩大信贷加速资本形成从而源源不断地吸收维持生计部门劳动力的过程会一直持续到无限供给的剩余劳动力消失为止威廉·

阿瑟·

刘易斯著.二元经济论[M].施炜等译.北京:

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3.第12-15页.

”。

不难发现,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描述了这样一种经济现象:

即维持生计部门(农村)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资本主义(工业)部门迁移的经济过程,并最终实现城市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业劳动力地域范围上的转移。

事实上,这一过程正是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过程。

其本质上包含了人口城镇化、工业化发展的动力(即资本积累和低廉劳动力要素的无限供给)、工业化主导城镇化等至少三方面的内容。

其次,模型假定“实际工资水平不变,资本积累和技术革命的全部利益都归资本剩余和资本积累所用,工人在这种扩张中所得到的全部好处只是他们中有更多的人按照高于维持生计部门收入的工资水平得到就业。

威廉·

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3.第18页.

”这就是说农业部门的劳动转移率和资本主义工业部门的就业创造率是成比例的,换句话讲,这意味着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发展是同步进行的。

但随着工业革命,特别是第四代信息技术革命广泛而深入的开展,人工智能、自动化生产线、机器人技术、组织变革等不断向纵深发展,技术对劳动,进而资本对劳动力的挤压越来越明显,刘易斯模型对农业劳动转移率与工业部门就业吸纳率同步的假定可能就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相差甚远,即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非协调的现象。

2.2.2钱—赛“标准结构”理论

钱纳里和赛尔昆(1975)对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民经济经济数据进行统计研究,认为“在一个连续均衡的国民经济中,城市化可能表现为以导致工业化的贸易和需求的变化为开端,以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就业的平缓移动为结果,成为因果链条上的各类事件的最后结果”。

有些国家和地区工业化超前或滞后,很大程度上与生产和贸易的格局有关。

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格局有“工业导向性”或“进口替代型”,工业化程度较低的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格局有“初级产品导向型”或“平衡增长型”。

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历程是一个由紧密到松弛的发展过程,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工业化水平越高,城市化水平越高,但工业化对城市化的贡献作用在工业化后期趋弱(表2-1)。

后来在《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一书中,钱纳里对这一观点做了进一步阐述。

钱—塞模型为分析比较不同国家(地区)产业结构、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是否“正常”提供了参照规范。

这一“标准结构”关于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它表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是一个水平不断高级化的过程,二者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非协调现象是与工业结构、外贸需求等因素密切相关联的。

但该“标准结构”用人均GNP反映地区工业化发展状况,显得太过单一,并且该指标以1964年美元为标准,学者在采用这一模型对不同国家(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协调水平进行测度研究时,可能会因为利率和汇率折算方法、比例的不同而产生一定偏差(李国平,2008李国平.我国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协调关系分析与评估[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05:

6-11+16.

)。

表2-1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一般变动模式

人均GNP

(1964年美元)

GDP结构变化/%

就业结构变化/%

城镇人口比重/%

工业

服务业

非农产业

70

12.5

30.0

47.8

7.8

21.0

28.8

12.8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视频讲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