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后宫编制.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43965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朝后宫编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清朝后宫编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清朝后宫编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清朝后宫编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清朝后宫编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清朝后宫编制.docx

《清朝后宫编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朝后宫编制.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清朝后宫编制.docx

清朝后宫编制

清朝后宫编制

正超品:

皇后/正宫娘娘(统领后宫,有权利册封升降所有除侧皇后以外的妃嫔)

从超品:

侧皇后/侧宫娘娘(统领东六宫或西六宫,有权利册封升降所有除皇妃和侧皇妃的妃嫔)以封号为准

正一品:

皇妃

(1)(有权利册封升降所有正四品以下妃嫔)

从一品:

侧皇妃

(1)(有权利册封升降所有从四品以下妃嫔)

庶一品:

夫人

(2)(有权利册封升降所有庶四品以下妃嫔)

正二品:

贵妃

(2)(有权利册封升降所有正六品以下妃嫔)

从二品:

(2)(有权利册封升降所有从六品以下妃嫔)

庶二品:

侧妃

(2)(有权利册封升降所有庶六品以下妃嫔)

正三品:

昭仪,昭媛,昭容,淑仪,淑媛,淑容,修仪,修媛,修容(昭仪为首)(昭仪1名,其余各2名)(有权利册封升降所有正八品以下妃嫔)

从三品:

贵嫔(4)(有权利册封升降所有从八品以下妃嫔)

庶三品:

贵姬(4)(有权利册封升降所有庶八品以下妃嫔)

正四品:

婕妤(4)(有权利册封升降所有正九品以下妃嫔)

从四品:

容华(4)

庶四品:

嫔(5)

正五品:

婉仪,婉媛,婉容,充仪,充媛,充容(婉仪为首)(婉仪1名,其余各2名)

从五品:

顺仪,德仪,佩仪,芬仪,芳仪(顺仪为首)(顺仪1名,其余各2名)

庶五品:

小仪,小媛,良娣,良媛(小仪为首)(小仪1名,其余各2名)

正六品:

姬(6)

从六品:

贵人(16)

庶六品:

美人,才人,淑人(美人大)(6)

正七品:

良人,丽人,佳人(良人大)(12)

从七品:

淑女,常在(淑女大)(12)

庶七品:

宝林(12)

正八品:

选侍(不限)

从八品:

舞涓(16)

庶八品:

答应(16)

正九品:

御女,采女(御女大)(不限)

从九品:

更衣,充衣,华衣(更衣大)(不限)

庶九品:

娘子(不限)

正十品:

秀女(不限)

清朝格格编制

亲王之女,称为“和硕格格”,汉名为“郡主”;

世子及郡王这女,称为“多罗格格”,汉名为“县主”;

多罗贝勒之女,亦称为“多罗格格”,汉名为“郡君”;

贝子之女,称为“固山格格”,汉名“县君”;

镇国公、辅国公之女,称“格格”,汉名“乡君”;

“公”以下之女,俱称“宗女”。

宗室爵

和硕亲王、世子(亲王嫡子)

多罗郡王、长子(郡王嫡子)

多罗贝勒、固山贝子

镇国公、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

一至三等镇国将军、一至三等奉国将军、奉恩将军共十四级,辅国公之前八等称入八分公,与之后的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等爵位不同。

除了清初受封的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和硕承泽亲王硕塞、克勤郡王岳托,和顺承郡王勒克德浑、雍正时怡贤亲王、同治时恭亲王、光绪时醇亲王、庆亲王共十二个王可以世袭罔替外,其余宗亲世爵只能世袭。

功臣世爵

乾隆十六年定制,功臣世爵为以下二十七等:

公,分一至三等,超品;

候,分一等候兼一云骑尉,及一至三等候,超品;

伯,分一等伯兼一云骑尉,及一至三等伯,超品;

分一等子兼一云骑尉,及一至三等子,正一品;

男,分一等男兼一云骑尉,及一至三等男,正二品;

轻车都尉,分一等轻车都尉兼一云骑尉,及一至三等轻车都尉,正三品;

骑都尉,分骑都尉兼一云骑尉及骑都尉二等,正四品;

云骑尉,正五品;

恩骑尉,正七品。

军政制度

八旗制度

八旗制度是努尔哈赤在女真牛录制的基础上创立的一种兵民合一的制度。

政治权力集中于王公贵族,重大决策由贵族共同讨论决定,是为满洲议政王大臣会议。

后皇太极于天聪五年(公元1631年)仿明朝制度设立六部,试图逐渐削弱满洲贵族权力。

皇帝试图实行中央集权的努力主要集中于清朝前期。

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顺治皇帝对八旗制度进行改革,由自己亲自掌握正黄、镶黄、正白三旗,形成了“上三旗”和“下五旗”,改变了以前八旗由不同王公掌握的局面,同时加强上三旗的实力,满洲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有所削弱。

六部

清朝设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各部长官称侍郎,以前尚书均由满人担任,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规定尚书及侍郎满、汉各一。

在六部之外和六部并立的中央行政机构有:

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国子监、钦天监、翰林院、太医院、理灌院、宗人府、詹事府、内务府、都察院。

清朝官员等级分“九品十八级”,每等有正从之别,不在十八级以内的叫做未入流,在级别上附于从九品。

南书房

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康熙皇帝设立南书房,起初是康熙帝为了与翰林院问

臣们研讨学问,吟诗作画而设。

因在乾清宫西南角特辟房舍故名“南书房”。

由于南书房“非崇斑贵檩、上所亲信者不得入”,所以它完全是由皇帝严密控制的一个核心机要机构,随时承旨出诏行令,这使南书房“权势日崇”。

南书房地位的提高,是康熙帝削弱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同时将外朝内阁的某些职能移归内廷,实施高度集权的重要步骤。

军机处

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清军在西北与准噶尔蒙古激战,为及时处理军报,雍正皇帝始设军机房,雍正十年改称军机处。

乾隆皇帝即位后服孝,安排数位“总理事务王大臣”进入军机处,故改名总理事务处。

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乾隆服满亲政,总理事务王大臣等自请罢职,恢复军机处名称,自此遂成定制,军机处成为直接对皇帝负责的核心权力机构,满洲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地位更被削弱至几乎可忽略不计,政治权力全部掌握在皇帝手中,成为清代中央集权制度的顶峰。

直至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四月初十清廷宣布成立“责任内阁”,军机处废止。

汉军绿营

清前期清军主要分为八旗和绿营二种。

八旗又分为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八旗。

旗设都统(固山额真),由中央八朴诩统衙门掌握,地方督抚无权征调。

绿营兵,主要是清军入关后收编的明朝降军和各省改编的队伍,用绿色军旗,故称绿旗兵或绿营兵。

兵种有马兵、步兵和水师。

在各省者,由总督、巡抚、提督、总兵等所统辖。

清朝中叶以后,又有汉族地主自募自练的团练乡勇。

后因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由于八旗长期由政府供养,游手好闲,不习武事,逐渐丧失了战斗力,在镇压太平军时屡败,于是南北各地地主团练武装迅速发展,曾国藩的湘军便应运而生了。

这些地主团练武装后改编为练军与防军。

光绪中叶后,因甲午战争惨败,防、练军均又改为次要的巡防队,由袁世凯编练新军,作为主要国防力量。

 

世袭罔替

铁帽子王,是指世袭罔替的王爵,其身份高贵且封爵像铁般牢固,在清朝国祚二百六十八年加上在关外时期约近三百年的漫长岁月之中,获此殊荣的满清贵胄仅有十二家,分别为礼亲王、郑亲王、睿亲王、豫亲王、肃亲王、庄亲王、克勤郡王、顺承郡王、怡亲王、恭亲王、醇亲王,以及庆亲王。

在上述十二家铁帽子王之中,头八位都是其祖先在清朝开国以及入关统一时期立下汗马功劳而受封,因为他们功勋卓绝,所以获得世袭罔替的永久封爵,这是因有军功而受封;其他四位则是因为与皇帝有著特殊亲密关系中受封,属於恩封。

和硕礼烈亲王:

爱新觉罗代善

;和硕郑献亲王:

爱新觉罗济尔哈朗;和硕睿忠亲王:

爱新觉罗多尔衮;和硕豫亲王:

爱新觉罗多铎。

  词义:

  世袭:

是古代爵位、官职的一种传承制度。

先秦时代,中国实行世卿世禄的制度,上至天子、封君,下至公卿、大夫、士,他们的爵位、封邑、官职都是父子相承的。

这种世袭的次数理论上是无限的,直到改朝换代或占据这个爵位或官职的家族在政治斗争中失败为止。

  汉朝开始,官职已经不能被世袭了。

虽然现实中官职的授予多集中在现有的官僚家族成员中,也留有某些世袭的痕迹,但是在法律上的由某个家族世代担任特定职务的制度被废除了。

  罔替:

从魏晋时代开始,世袭被进一步区分为“世袭罔替”和“世袭”。

前者的意思是世袭次数无限、而且承袭者承袭被承袭者的原有爵位;後者的意思是世袭次数有限、而且每承袭一次,承袭者只能承袭较被承袭者的原有爵位低一级的爵位。

1.以下八位为军功封铁帽子王:

  礼亲王[1]

  始封祖为清太祖努尔哈赤二子和硕礼烈亲王代善。

代善是清太祖努尔哈赤次子,为清初“四大贝勒”之一,他随清太祖征战四方作战英勇,被称为“古英巴鲁图”。

为清太祖死后,代善与其子岳托拥皇太极即位,清太宗崇德元年(1636)进封和硕礼亲王。

皇太极死后,代善又与睿亲王多尔衮主持立福临为帝。

代善顺治五年病逝,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庙。

其后代袭爵有名的子孙,如嘉庆十年袭爵的礼亲王昭琏是皇族中著名学者,著有《啸亭杂录》等传世,昭琏后因凌辱大臣被夺爵。

末代礼亲王叫世铎,清帝退位后去世。

礼亲王世爵共传10世,12人袭爵,2人被夺爵。

  郑亲王[2]

  始封祖为郑亲王济尔哈朗,他是清太祖的侄子(努尔哈赤之弟舒尔哈齐六子),是唯一非帝王直系子孙。

济尔哈朗从征蒙古、朝鲜,崇德元年进封和硕郑亲王。

顺治初年与多尔衮同为

摄政王,不久即遭多尔衮排挤,生生被踹了下来。

多尔衮去世后与苏克萨哈一同清算多尔衮,也算是报了仇。

顺治十二年去世,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庙。

道光二十六年端华袭封,咸丰十一年文宗死,端华与其异母弟肃顺等八人受遗诏为赞襄政务王大臣共理朝政。

慈禧发动辛酉政变杀肃顺,端华赐自尽。

郑亲王世爵共传10世,17王,其中五人夺爵。

  睿亲王[3]

  始封祖为清太祖努尔哈赤十四子多尔衮。

多尔衮因作战智勇有谋,赐号“墨尔根代青”(聪明的统帅),崇德元年封为睿亲王,崇德七年参加松锦大战,大获全胜。

皇太极死后,他顾全大局和礼亲王代善共立太宗之子福临即位。

顺治元年多尔衮进入北京,安抚百姓,制定章法制度,实际上是他一手打下了大清的万里江山,他也是清初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

多尔衮先后被顺治称为“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且在顺治四年停止了其御前跪拜,顺治 顺治六年底为皇父摄政王, 在官方文件中与皇帝同格抬写,是“太后下嫁”迷案的男主角。

顺治七年出猎时死于喀剌城(今河北省卢龙县),年仅39岁,灵柩回京时,顺治亲自在东直门外五里迎接。

多尔衮死后被尊为“诚敬义皇帝”,庙号“成宗”,神附太庙。

后来苏克萨哈与济尔哈朗攻击他种种不法,顺治即废其皇帝尊号,黜出宗室,毁陵墓,鞭尸,家产人员入官,世人即称其“睿王”或“墨尔根王”,此后128年间无人敢议论此事。

乾隆三十八年清高宗弘历下令修葺东直门外睿王坟,乾隆四十三年为其平反复其王爵,其爵世袭罔替,追谥曰“忠”,为睿忠亲王,配享太庙。

其身后有一女东莪,无子,以同母弟多铎五子多尔博之后孙淳颍继承爵位。

睿亲王世袭共传11世,除去追封的,共8王。

  豫亲王[4]

  始封祖为清太祖努尔哈赤十五子多铎,睿亲王多尔衮同胞幼弟。

多铎在太宗时于大凌河大破明军祖大寿之师,使从此明朝没有成规模的抵抗,崇德元年封豫亲王。

清军入关后,他率领军队攻克南京,南明弘光帝出降。

顺治六年因天花病逝,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庙。

豫亲王世爵共传9世13王,其中2人被夺爵。

  肃亲王[5]

  始封祖为清太宗长子肃武亲王豪格,因功于崇德元年封肃亲王。

清军入关后率领大军西征川陕,剿击李自成、张献忠余部。

豪格因皇太极死后的皇位之争与多尔衮不和,顺治元年因语侵多尔衮被夺爵,顺治五年被拘禁死于狱中。

顺治八年世祖亲政,为长兄昭雪,恢复原封谥肃武亲王。

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庙。

末代肃亲王善耆清末任民政部尚书。

清帝退位后,避居大连与

日本人过从甚密,死于1922年。

肃亲王世爵共传9世,10王。

  庄亲王[6]

  始封祖为清太宗皇太极第5子承泽裕亲王硕塞。

硕塞与多铎共同在河南攻击李自成,又随军攻破南京,俘虏明弘光皇帝朱由崧。

顺治十一年硕塞死,其子袭爵改号庄亲王。

庄亲王一支共传8世11王,其中2人夺爵。

  克勤郡王[7]

  始封祖为礼亲王代善长子岳托。

岳托自幼随父祖征战,功劳卓,太宗崇德元年封为成亲王。

岳托作战勇敢,但性格狂妄傲慢,屡屡被申斥,封爵两度被降为贝子,太宗两次免其死罪。

清兵入关后,岳托率部攻山东克济南,崇德三年病逝军中。

诏封克勤郡王,乾隆四十三年诏享太庙。

克勤郡王世爵共传13世17王,其中3人夺爵。

  顺承郡王[8]

  始封祖为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