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故乡的野菜》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432909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周作人《故乡的野菜》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周作人《故乡的野菜》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周作人《故乡的野菜》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周作人《故乡的野菜》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周作人《故乡的野菜》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周作人《故乡的野菜》Word文档格式.docx

《周作人《故乡的野菜》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周作人《故乡的野菜》Word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周作人《故乡的野菜》Word文档格式.docx

周作人散文的精神特征

教具和媒体使用

PPT

教学方法

讲授法,提问法

包括复习旧课、引入新课、重点难点讲授、作业和习题布置、问题讨论、归纳总结及课后辅导等内容

 

一、现代散文的美学特征

二、《故乡的野菜》艺术特点

平和冲淡的风格

格调闲适,意味隽永

浓郁的书卷气息

三、闲适中的苦涩——周作人散文的精神特征

悠然闲适

苦涩、清冷

“五四战士”

“苦雨斋中吃茶的老僧”

讲授新

拓展内容

周作人与鲁迅之比较

课后总结

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

讲稿

讲授内容

备注

周作人《故乡的野菜》

一、现代散文的美学特征:

这节课我们要来欣赏一篇现代散文《故乡的野菜》,它出自大名鼎鼎的散文家周作人之手。

散文可以说是文学创造中最接近于天然的一种文体,因为它最基本的美学特征就是“真”,这是相对于小说、诗歌、戏剧而言的。

不同于其它三类文体可以通过虚构人物、情节或“再造”语言来完成作者自我的表达,散文要求直接传达作者的真感情、真歌哭,只有这样才会有读者的真“会心”。

这使得散文成为一种最见性情的文本样式。

在借散文与读者坦诚交谈的过程中,作者实际上也把他的性情展露给了读者,读者可以从散文中见出作者的个性、趣味、爱好,看到他的谈吐、风度乃至他的学识、修养。

散文的第二个美学特征是它的“散”,确切来说,也就是“自由”。

从可直接感受的层面上看,散文的“散”,主要体现为它选材范围的无所拘限和表现形式上的没有定规。

从形式上看,大到社会宇宙、日月星辰,小到沙石草木、花鸟虫鱼,山川地理、历史人文,凡是人类目力所及,乃至想象力可以达到的范围之内的一切,都可以进入散文之中,真正是“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之后的“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

从形式上看,散文完全没有如诗歌格律、节奏、韵脚等的限制,也没有如小说、戏剧在结构上的限制,叙事说理、写景抒情可以随意穿插,语言可如行云流水般自由洒脱,是最不拘一格而“以意役法”顺势而行的文体,以至于有人干脆将它称为“自由的艺术”。

散文是一种边界模糊的文体,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散文指除小说、诗歌、戏剧以外的一切散体文章,它包括杂文、报告文学、书信、日记等;

狭义的散文即“美文”(周作人最早从西方引入“美文”概念),指的是一种以抒情叙事为主的艺术性的散文。

《故乡的野菜》就是一篇堪称典范的美文。

从狭义的散文范畴来说,散文的第三个美学特征是它的“美”。

一篇好的散文,总能让我们在为作者的真知灼见所折服的同时,也如品味陈年佳酿一般获得一种韵味悠长的美的享受。

下面就让我们以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来感受周作人散文的美,并通过其文来感知其人,领略其散文所蕴涵的人格魅力。

二、《故乡的野菜》文本赏析:

艺术特点1.平和冲淡的风格。

文章虽欲通过故乡的野菜来表达怀乡之情,但这感情却非浓郁炽热,也不流于感伤;

周作人所追求的是感情的节制,营造的是一种“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淡中有味的情感,浸润着岁月如斯的淡淡哀愁。

将周作人《故乡的野菜》与叶圣陶《藕与莼菜》作对比分析:

我的故乡不止一个,凡我住过的地方都是故乡。

故乡对于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情分,只因钓于斯游于斯的关系,朝夕会面,遂成相识,正如乡村里的邻舍一样,虽然不是亲属,别后有时也要想念到他

自从十二三岁时外出不参与外祖家扫墓以后,不复见过茧果,近来住在北京,也不再见黄花麦果的影子了。

日本称作“御形”,与荠菜同为春天的七草之一,也采来做点心用,状如艾饺,名曰“草饼”,春分前后多食之,在北京也有,但是吃去总是日本风味,不复是儿时的黄花麦果糕了。

——周作人《故乡的野菜》

因为想起藕,又联想到莼菜。

在故乡的春天,几乎天天吃莼菜,它本来没有味道,味道全在于好的汤。

但这样嫩绿的颜色与丰富的诗意,无味之味真足令人心醉呢。

向来不恋故乡的我,想到这里,觉得故乡可爱极了。

我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会起这么深浓的情绪?

再一思索,实在很浅显的:

因为在故乡有所恋,而所恋又只在故乡有,便萦着系着不能离舍了。

——叶圣陶《藕与莼菜》

“平和冲淡”不仅是一种风格,更是一种人生态度,与作家的性情有关。

众所周知,周作人是鲁迅的二弟,比鲁迅小四岁。

两人先后进入将江南水师学堂,跟着赴日本留学,一个学医,一个学建筑,都深受西方民主科学思想的熏陶,最后都改行从事文艺。

留学归国后,先后参加“五四”新文化运动,成为《新青年》同人,可谓手足情深、志同道合。

虽然早期经历经历如此相似,两人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性格气质。

只需多看几眼鲁迅和周作人后来的照片,就会发现,鲁迅即便是少有地穿起爱人许广平手织的毛衣,依然毛发根根直立;

而周作人却越发温文尔雅。

2.格调闲适,意味隽永。

读这篇散文,感觉作者是一位饱经世事、充满人生智慧的长者,在舒徐自如地向读者闲谈着他所知道的故乡的野菜,看似平淡无奇,仔细品味却充满盎然的生活情趣。

由妻买菜自然地引出“浙东人春天常吃的野菜”——挖野菜的乐趣——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

上巳节——美味的糕点(黄花麦果糕)、祭祀的用品(茧果、紫云英)。

周作人同样写于20年代的《北京的茶食》、《喝茶》、《乌篷船》等名篇,取材也都极为平凡琐屑,可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平平常常的生活一经过他的笔墨点染,就透露出某种人生的滋味,有特别的情趣。

尽管那种情趣可能未免落寞、颓废:

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尘梦。

——(《吃茶》)

你如坐船出去,可是不能像坐电车那样性急,立刻盼望走到。

……你坐在船上,应该是游山的态度,看看四周物色,随处可见的山,岸旁的乌柏,河边的红寥和白苹,渔舍,各式各样的桥,困倦的时候睡在舱中拿出随笔来看,或者冲一碗清茶喝喝……夜间睡在舱中,听水声橹声,来往船只的招呼声,以及乡间的们犬吠鸡鸣,也都很有意思。

——《乌篷船》

3.浓郁的书卷气息。

《故乡的野菜》不过千字左右,引文却占据了将近六分之一。

无论是明人田汝成的《西湖游览志》,清人顾禄的《清嘉录》,日本《俳句大辞典》,还是童谣(“荠菜马兰头,姊姊嫁在后门头”)、谚语(“三月三蚂蚁上灶山”),周作人都随手拈来,旁征博引,使这篇短小的散文充满了浓郁的书卷气息。

其实,一篇文章大量引经据典征是很冒险的,因为处理不好会有“掉书袋”之嫌;

但周作人写来却自然又恰到好处,因为在周作人的精神世界里,故乡的野菜和青灯古卷一样是充满生活情趣的事物,野菜和书本同样都是他的生活。

当然,这同时也对其散文的阅读者提出更高要求,没有一定文学修养的人是无法欣赏周氏散文的美的。

散文家曹聚仁(亦是周作人的生前好友)这样评价周作人的散文:

“他的作风,可用龙井茶来打比,看去全无颜色,喝到口里,一股清香,令人回味无穷。

附:

1.荠菜:

一种有较高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的可实用野菜。

富含维C和胡萝卜素,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

还能降血压、有健胃消食、明目的功效。

《本草纲目》记载:

菜“明目益胃”。

2.马兰头:

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其嫩茎叶含钙、磷、铁、钾、胡萝卜素、烟酸等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

性凉微寒,有清热解毒、止血消肿之功效。

3.《清嘉录》:

清代苏州文人顾禄所著,一部专写吴地民俗风情的岁时记。

4.蚕上山:

指蚕宝宝上蚕蔟吐丝作茧。

蚕蔟,供蚕作茧的东西,用稻麦秆等堆聚而成。

5.鼠曲草:

内服有止咳平喘的功效,外用治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6.黄花麦果糕,即鼠曲糕,又称清明糕。

鼠曲草也是用来制作清明团子的一种辅料。

7.艾饺,又称清明艾饺,浙江民俗清明节吃艾饺,能驱邪禳毒。

此饺用鲜嫩艾叶和米粉和匀作皮,包入白糖芝麻屑馅,捏成海燕状饺子,蒸制而成。

其色泽翠绿,味道清香而略带苦味,食之别有风味。

8.草饼:

又叫麻糬,是一种流行于日本,台湾、香港等地的精致小点心。

它的外皮采用糯米、糖等原料制作而成,配合各种不同馅料。

糯米外皮清香浓郁,内馅清甜而不腻,粒粒晶莹剔透,精致美观,口味独特。

9.紫云英:

分布于中国的长江地区,生长于海拔400米至3000米的地方,多生长在溪边、山坡及潮湿处,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10.俳句:

日本的一种古典短诗。

11.姣姣:

同“佼佼”,美好出众的样子。

此处应指上坟船中的美丽容颜。

12.莼菜:

属于睡莲科的一种水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用来调羹做汤,口感鲜嫩滑腻,在古代亦为宫廷贡品,相传深得乾隆皇帝青睐。

莼菜以苏州太湖、杭州西湖出产较多,也最为著名。

13.乌篷船:

“绍兴三绝”之一(乌毡帽、乌干菜、乌篷船)。

其船篷用竹片、竹丝编成半圆形,中间嵌夹箬叶,制成后用烟煤粉和桐油拌搅涂于船篷。

绍兴方言“黑”叫“乌”,乌篷船由此而得名。

三、闲适中的苦涩——周作人散文的精神特征:

周作人的散文,在悠然闲适中又别有一种清冷,一种苦涩,犹如一位离群索居、孤寂落寞的老人在阴冷的下雨天独自悠然地体味喝茶的乐趣(胡适称其“苦雨斋中吃茶的老僧”),尽管他在创作《故乡的野菜》、《北京的茶食》、《喝茶》、《乌篷船》等代表作时仅40岁左右(《故乡的野菜》创作于1924年,此时周作人39岁)。

周作人在《药味集·

序》中说:

“拙文貌似闲适,往往误人,唯一二旧友知其苦味。

这样一个“苦雨斋中吃茶的老僧”形象恐怕很难与“五四战士”这个词语联系在一起。

但若对周作人的生平有所了解,就会知道周作人确实曾以五四先驱的姿态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思想界和文坛。

尽管有着温和的个性,但这时的周作人却是锋芒毕露、咄咄逼人的,他与鲁迅一样,都怀揣着启蒙救国的热忱。

1918年周作人在新文化运动的大本营《新青年》上发表了自己的译作——日本女批评家与谢野晶子的《贞操论》。

这篇文章宣布了夫妻之间仅有肉体的“性交”而无爱情的传统婚姻的不道德性,确立了“结婚与离婚自由”的原则。

这是被压抑的、渴求解放的中国妇女的福音,这是一切在传统婚姻枷锁下痛苦挣扎着的中国人的福音。

因而文章一发表,中国的舆论界、思想界、文化教育界,无不为之震动,胡适、鲁迅也立即发表文章《贞操问题》、《我之节烈观》表示响应。

这是新文化战线上一次非常漂亮的联合作战,在“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的五四文化革命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之后,周作人又发表了《人的文学》、《论黑幕》、《中国小说里的男女问题》、《平民文学》、《思想革命》等在当时产生重要影响的文章,激烈地批判与否定“非人的文学”、黑幕小说和鸳鸯蝴蝶派小说,为新文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周作人正是以这些所向披靡的战斗业绩,在人们心目中,树立起一个“五四战士”的形象,成为当时众多进步青年的精神导师。

疑问随之而来,这样一个充满“浮躁凌厉”之气的“叛徒”怎么会转而变成“平和冲淡”的“隐士”?

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简单地说,就是周作人对“过去的蔷薇色的梦都是虚幻”(此话出自1923年7月18日周作人给鲁迅的字条)的清醒认识,即美好的人生理想的破灭。

其中,启蒙救国梦的破灭与兄弟失和是导致周作人陷入虚无、幻灭的重要原因。

1.启蒙救国梦的破灭:

五四时期“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周作人,在1924年前后陷入一种无能为力的悲哀心境中,这是对北洋政府愈演愈烈的专制统治下启蒙无用的深刻悲哀。

一方面,北洋政府加强了言论控制,一而再地“取缔新思想”,不仅将《新青年》作为打击重点,还查禁了《胡适文存》、《独秀文存》、周作人《自己的园地》等宣扬新思想的书籍,甚至还要“定期焚书”。

“焚书坑儒”的历史阴影再一次笼罩在中国知识分子的头上。

面对反对当局对写作出版自由的武力剥夺,鲁迅曾不无悲哀地说道:

“文学文学,是最不中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