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季氏将伐颛臾 》教案2 粤教版必修4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409487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季氏将伐颛臾 》教案2 粤教版必修4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语文《季氏将伐颛臾 》教案2 粤教版必修4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语文《季氏将伐颛臾 》教案2 粤教版必修4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中语文《季氏将伐颛臾 》教案2 粤教版必修4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中语文《季氏将伐颛臾 》教案2 粤教版必修4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季氏将伐颛臾 》教案2 粤教版必修4Word格式.docx

《高中语文《季氏将伐颛臾 》教案2 粤教版必修4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季氏将伐颛臾 》教案2 粤教版必修4Word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季氏将伐颛臾 》教案2 粤教版必修4Word格式.docx

在初中教材中的《〈论语〉六则》一课里,我们学习了孔子“温故知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著名的教育思想。

《季氏将伐颛臾》也是论语中的著名篇章,反映了孔子实行礼治、以德服人的政治思想。

[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让学生提出自己在预习时遇到的疑难字句,可板书在黑板上,增强学生听讲的针对性。

三、讲析第一段 

1.朗读和疏通文意 

请同学朗读第一段并作口头翻译。

教师点拨重点词句:

伐:

攻打,征讨,指正式的战争。

过:

责备。

无乃……与?

一种表示委婉推测语气的句式。

何以……为?

一种表反问的句式。

2.简析第一段,提出思考问题。

①这次谈话的背景事件是什么?

点拨:

背景事件为季氏将伐颛臾。

教师可根据资料向学生介绍背景。

②孔子对这件事的反对态度可从哪句话看出?

孔子反对的理由是什么?

“无乃尔是过与?

”一句。

特别是“过”字确切而又传神地表达了孔子对季氏将伐颛臾的强烈不满,同时也是对作为家臣的冉有、季路未加劝阻、严重失职的极大反感。

孔子明确指出了不应攻打颛臾的理由:

颛臾受先王之封,不可伐 

颛臾是鲁国附庸,不必伐 

颛臾是社稷之臣,不当伐 

[板书] 

这三条理由体现孔子一向反对国君进行武力征伐、以力服人的思想主张,也再次对冉有、季路提出含蓄的批评。

3.全体朗读第一段,结合简析思路,请同学试作背诵。

四、布置作业 

1.熟读并背诵第一段。

2.细读第二、三段,并思考课后练习一。

第二课时 

一、检查第一段背诵 

二、讲析第二段 

1.朗读和疏通文意。

学生朗读第二段,另指一名学生口译本段。

教师点拨本段重点字词:

陈、列、危、颠、相、押、椟、过 

注意辨析:

是谁之过与?

过错 

无乃尔是过与?

责备 

2.简析第二段,提出思考问题 

在上文中孔子含蓄地批评了冉有,但他辩解“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企图推卸责任,孔子是怎样批驳的?

教师点拨:

①列名言。

孔子先列史官名言,指出冉有、季路应在其位,谋其政,据理力争劝其改邪归正,否则,就应离去,不可一味苟同。

②用比喻。

运用比喻阐释深刻道理。

3.熟读第二段,试背诵。

三、讲析第三段 

集体朗读第三段,请两名学生口头翻译。

教师点拨重点字词:

疾、辞、患、寡、均、贫、安 

安:

不患贫而患不安 

安定 

既来之,则安之 

使……安定 

本段较长,而且集中表达了孔子的政治主张,因此,除重点实词外,一些重要的语句要认真翻译(教师可适当板书),为分析本段内容,理解孔子的政治思想打下基础。

1.背诵第二段,熟读第三段,继续思考练习题。

2.完成课后练习三。

3.阅读语文读本中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第三课时 

一、检查第二段背诵及课后练习三 

二、简析第三段 

1.请同学默读课文,然后提出思考问题,请同学从文中找出孔子治国安邦的原则。

孔子认为一个国家要达到“无贫”、“无寡”、“无倾”的地步,、只有采取“均”“安”“和”的治国原则,“修文德”则是实现这一原则的具体措施,这充分体现了孔子实行仁政、实行礼治、加强教化、以德服人的政治主张。

2.从孔子的政治主张可以看出,孔子对于季氏“谋动干戈于邦内”非常不满,请同学思考,孔子认为季氏当前之“忧”是什么。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只是漂亮的托辞,季氏之“忧”在于惧怕于鲁君抗衡失利。

故孔子言“在萧墙之内也”。

3.再朗读第三段,根据以下思路,试作背诵。

冉有为季氏辩护→孔子提出安邦原则→冉有季路有背原则→孔子指出季氏之忧 

三、阅读比较《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与《季氏将伐颛臾》 

提出思考问题:

孔子教育弟子的态度有不同,为什么?

组织学生讨论,各抒己见。

教学小结:

可以从孔子对学生的称呼和说话时采用的语气两方面加以比较。

孔子历来主张温、良、恭、俭、让。

但冉有、季路违反了他的政治原则,因此孔子激昂、慷慨地批评了他们,《季氏将伐颛臾》一文中写出了孔子对学说认真执著、对弟子爱深言切的一面,而《侍坐》写出了孔子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一面。

1.复习本文重点字词句。

2.认真理解孔子的政治主张,背诵:

全文 

3.完成课后练习二。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季氏将伐颛臾》教案3粤教版必修4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孔子的政治主张及孔子思想在当时的地位、影响。

2.能够归纳出“是、疾、止、见、过”五个词语的义项;

了解两个句式:

“无乃……与”“何以……为”。

3.熟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文言词语的理解归纳及文言句式特点的掌握。

教学难点

孔子鼓吹礼治,主张以德服人的基本政治主张的理解。

教具准备

投影仪、录音机、投影胶片、教学磁带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简析孔子生平及其政治主张,熟读课文。

[教学步骤]一、导语同历史散文不同,先秦诸子散文是议论说理的文章。

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国历史上思想空前活跃的时期,诞生了大批的思想家,形成了多种流派,这些派别及其代表人物纷纷著书立说,各抒己见,争辩不休,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因此,先秦诸子包括了各种不同的学术流派和政治观点。

其中最重要的有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

今天,我们学习有关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经典著作——《论语》中的一篇《季氏将伐颛

臾》。

二、孔子生平及《论语》简介

投影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

他是我国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他一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

孔子学说成为二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为圣人。

并在晚年整理“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

在我国历史上,他是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首开私人办学讲学之风,相传有学生三千,贤弟子七十二。

《论语》就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请大家详看课文注释①。

三、简介背景

《季氏将伐颛臾》记载了孔子和弟子冉有、季路的一场对话,这场对话究竟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进行的?

孔子时代的鲁国,政治上处于动荡变革之中,当时,鲁桓公的后代季孙、孟孙、叔孙三大家族逐渐强大,鲁国公室日趋衰败。

三大家族共同把持鲁国朝政,其中,季孙氏势力最大,他要讨伐颛臾的原因有二:

其一氏贪其土地,其二是担心颛臾对己不利。

当时冉有、季路都在季氏门下,且都参与了出征前的筹划。

也就是在这时候,二人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孔子,由此引出了孔子和两位弟子的对话。

四、熟读课文

1.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朗读条件好的教师范读。

(一遍)

①要求学生注意字的读音,没听清读音的字画出来。

②进一步明确读音。

2.教师出示投影,以此检查读音掌握情况。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A颛臾(zhuān 

xū 

虎兕(sì

)出于柙(xi) 

社稷(jì

)之臣 

则将焉用彼相(xiāng)矣

B颛臾(chuǎn 

yū) 

虎兕(shì

)出于柙(xiá

) 

社稷(sù

C颛臾(zhuān 

则将焉用彼相(xià

ng)矣

D颛臾(zhuān 

)出于柙(jiá

)之 

3.叫2~3名学生分别朗读,师生如发现读音错误问题及时纠正。

4.分组朗读

5.全班齐读。

6.要求学生各自结合课文注释朗读,大致疏通文意。

(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将自己结合注释读课文时遇到的问题向本组同学提问,学生自行解决)

7.学生再次齐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进一步熟读课文,并理解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指导学生理清思路,理解课文,背诵课文;

并进行朗读提示

[教学步骤]一、教师检查熟读课文情况

1.全班同学齐读课文。

2.采用分段进行法,检查学生结合注释能大致疏通文意的情况,一学生读一遍,另一学生翻译一遍,其他

同学补充纠正。

二、指导学生理清思路,理解课文,背诵课文(分段进行,教师可稍作朗读提示)

“季氏将伐颛臾”,孔子和两位学生的对话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了。

提问:

当孔子从两位学生那儿听到这个消息时,他的态度是什么?

他列举了哪几条理由来表明自己的态度?

学生思考,并要求学生用序号把理由标出来。

明确:

当听到这个消息时,孔子勃然大怒,由此,也引出孔子和两位学生的第一次对话。

他责怪冉有:

“求!

无乃尔是过与?

”理由是:

“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也就是说,孔子反对讨伐,理由有三:

反对 

①颛臾是先王所封之国 

不可伐 

义正词严

讨伐 

②颛臾在鲁国境内 

不必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书信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