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油生产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88168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133.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花生油生产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花生油生产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花生油生产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花生油生产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花生油生产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花生油生产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

《花生油生产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花生油生产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花生油生产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

1.1 项目概述

1.1.1 项目名称

1.1.2 项目呈报单位

1.1.3项目提出的理由

继全球石油危机、粮食危机之后,食用油安全又成为一个事关国家战略的新课题。

目前中国食用油的战略安全隐患,不仅表现在原材料供应环节上种植面积的急剧减少,更存在于生产和加工环节上国际巨头的垄断、油脂自给率低以及食用油仓储能力严重不足、高达60%以上的进口依存度。

除此之外,国际市场上“粮油转能源”这一大趋势所带来的长远威胁,以及西方转基因大豆与西方食用油浸出工艺对中国食用油质量安全的潜在隐患,都在发出警示信号。

在2008年3月份的十一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中曾专门指出,“特别要加强粮食、食用植物油、肉类及基本生活必须品和其他食品生产”。

并提出“国际环境变化不确定因素和潜在风险增加,必须充分做好应对国际环境变化的各种准备,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

这是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首次锁定食用植物油。

2010年3月的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增加重要紧缺农产品供应,大规模开展粮棉油糖高产创建”。

中国食用油战略安全根本出路在于立足国内油料作物多元化种植,重点扶持并培育高产量、高产值、高出油率油料品种,扶持国内龙头生产企业,打破或抑制国际巨头垄断格局,改变油料品种种植与国际巨头行业垄断双重结构性失衡。

在我国油料作物中,花生的单位面积产油量最高(是大豆的4倍或油菜的2倍)、种植效益最高(是大豆或油菜的2倍以上)、国际竞争力最强,所以发展花生生产对于利用有限的耕地来高效提升油脂供给能力、增加农民收入、抵御国外油料对国内市场的冲击均有积极作用。

现在,如果能够将花生等油料作物纳入粮食安全体系中考虑和安排,对花生产业给予政策扶持,那么通过提高食用油料中的花生种植比重,提高花生油的加工产能,优化现有的食用油结构,可以极大地保障中国食用油战略安全。

因此,针对国家加强食用油安全建设的大环境和近期国家出台的相关产业政策,洛阳市汝阳县发改委提出了本项目的招商引资建筑。

项目的建设符合《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的“重点推进油料品种多元化,实施高效、低耗、绿色生产,促进油料作物转化增值和深度开发,新增花生油100万吨、菜籽油100万吨、棉籽油50万吨、特色油脂100万吨产能”

1.2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依据和范围

1、可行性研究报告研究范围

根据国家法律、法规、产业政策:

对项目提出的背景、市场前景、建设规模及建厂条件进行分析论证。

对项目产品进行产品方案和产品技术水平分析论证,确定了先进合理的工艺方案和设备选型。

初步确定了建设项目的建筑结构形式、给排水、电气自控的方案和节能措施。

对项目的实施条件、厂址、原料供应、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卫生及消防等进行分析说明。

对项目的总投资、成本进行估算,对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通过对成本、效益和投资回收情况的分析进行财务经济评价。

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食品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

(2)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3)呈报单位提供的有关基础资料及现行有关技术经济规范。

1.3推荐方案与研究结论

1.3.1推荐方案

市场预测

目前,我国花生油年消费量为220~230万吨,实际市场需求量为280万吨左右,缺口约50万吨。

近年来。

国内外营养界专家对食用油营养研究的新发现,让人们对食用油品质的认识重新定位。

营养学家们发现:

食用植物油中的油酸可降低皿液总胆固醇和有害胆固醇。

却不降低有益胆固醇,称为“安全脂肪酸”。

油酸的含量多少,成为评定食用油品质优劣的重要标志。

而在中国大宗食用油中,花生油中油酸含量最高。

花生油主产在中国,是中国百姓理想的食用油。

国内专家预言,随着国内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用花生油的群体日益壮大,不久的将来,花生油将成为“东方第一油”,与被誉为西方第一油”的橄榄油形成东西抗衡”的局面。

基于国内花生油固定消费人群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预计到2012年全国花生油市场需求量至少将达到330万吨,若考虑到随着消费者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提高导致的花生油消费市场的进一步拓展,2012年全国花生油的市场需求量可达到360万吨以上。

 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建设规模:

 厂(场)址选择

 技术方案、设备选择和工程方案

采用花生油纯物理压榨工艺技术,通过蒸炒、压榨等工艺,使花生米95%以上的油脂被榨出,生产技术成熟先进,工艺简单易操作。

国内植物油生产设备成熟可靠,本项目优先选择国内先进、可靠的生产设备,尽可能选用节能、自动化程度高的成套设备。

部分关键检测设备拟从国外进口。

主要工程方案:

建设压榨车间、滤油车间、浸出车间、精炼车间、保质车间、饼粕车间、包装车间、吹塑车间、花生油储藏库以及污水处理等配套公用工程。

 主要原辅材料、燃料供应方案

本项目原料供应采取“公司+农户”的合作形式,即企业通过预先与农户签定要约一定条件的保护价收购协议来固定花生供应基地,由企业向农户提供基础投入资金、种子、化肥、种植指导服务等,通过指导农民种植,实现标准化栽培,降低农民的生产成本,严格控制花生的无公害种植。

本项目新增生产用汽为9t/h(平均),全年用汽量4.17万t,由厂区锅炉房供给;

新增装机容量为2336.42kW,全年耗电563.77×

104kWh,由当地供电部门供给;

新增用水24.01m3/h(不含消防),全年耗水11.5万吨,由厂区自备井供给。

 节能节水、劳动安全、工业卫生与消防

本项目采用油渣直榨工艺,比传统花生油压榨工艺减少电、汽消耗量5.0%;

10t/h蒸汽锅炉采用锅炉自动控制系统(DCS),使锅炉处于最佳运行工况,节能率可达8%,年节标准煤465tce/a;

新增系统节电装置,消除内部电网的谐波及涌流,节电率5%。

过滤降温冷却采用循环冷却水,蒸汽冷凝水全部收集回收至锅炉房。

压榨后的油渣需用溶剂提取剩余油脂,6#溶剂油易燃,具有刺激性,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配备好专业防护器材。

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较高的设备设计符合相应规范要求的便于操作、巡检和维修作业的扶梯、平台和维栏等,设备吊装孔设置盖板。

对机械转动装置的运转部分,在人员可能靠近的部位设计可靠的防护措施。

厂区消防系统采取独立的供水系统,厂区消防水管网采取低压环状管网,管网压力为0.4MPa,由消防水泵从消防池取水,并为消防管网提供消防水压,厂区内设置了室外地上式消火栓,消火栓间距不大于120米,每个建筑物均处于消火栓防护范围内。

 环境影响与综合利用评价

本项目污水产生量278.4t/d,污水采用“物化+厌氧+好氧”三级处理工艺达到《河南省南水北调沿线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河南省地方标准DB37/599-2006)一般保护区标准后排放。

对噪声大的设备均分别装设消音和防振设施,减少噪声对其它生产部位的干扰。

锅炉炉渣协议外运用作建筑材料,锅炉排放的烟尘净化处理后达标排放,以减轻对环境的影响。

实施进度

 项目投入总资金及资金筹措

1.3.2 研究结论

该项目针对目前国内食用油现状,增加花生油产量,提高食用油自给率,成为保障居民食用油安全的重要企业;

通过增加相应检测设备来提高花生油的质量安全程度,积极引导食用油消费,改变居民传统膳食结构;

带动花生无公害种植基地100万亩,年产花生25万吨,实现农业收入15亿元,基地花生米采取保护价收购比市场价每斤高5分钱,可带动20多万户农民增收2500万元,花生种植与传统小麦种植相比可增加农业收入75000万元,对推动农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效果明显。

该项目产品方案合理,建设规模经济,工艺技术先进。

经考察论证分析,项目切实可行。

1.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表1.4-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指标

单位

数量

备注

1

生产规模

花生油产能

万吨

4.3

2

产品方案

2.1

花生油

40000

2.2

混合油

3000

2.3

花生粕

35700

2.4

磷脂

900

2.5

皂角

400

3

项目投入总资金

万元

12000

3.1

建设投资

8400

建设期利息

流动资金

3600

4

工作制度

三班

四班三运转

4.1

年工作日

d

200

4.2

日工作时

h

24

5

新增定员

480

6

建筑面积

m2

40425

7

新增原材物料、动力用量

7.1

花生

80000

7.2

其他辅料

KG

2000000

7.3

包装桶

12000000

7.4

原煤

6320

7.5

11.5

7.6

万度

563.77

8

年运输量

t/a

166320

其中:

运入量

86320

运出量

9

年总成本(100%负荷)

72515.50

10

年销售收入

80180

正常年

11

销售税金

2763.56

12

利润总额

3297.34

13

利税总额

6060.9

14

动态投资回收期(Pt):

税前

4.02

15

税后

5.34

16

投资利润率

27.48%

19

投资利税率

50.51%

21.1

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

34.76%

26.52%

22

以生产能力表示的盈亏平衡点

63%

第二章 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2.1项目提出的背景

2.1.1我国面临的食用油安全问题

1.中国食用油内在需求与对外依存度呈高危态势

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是人类所需的三大营养素,植物油富含高脂肪和多种营养素,占人体所需营养比例的1/3以上。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国人均食物消费结构的变动分析”,中国的人均粮食消耗量呈下降态势,从1978年的195.5公斤降为2006年163.6公斤;

而同期的食用植物油人均年消费量则从1.6公斤上升到16.5公斤,并仍呈增长态势。

与食用植物油上升需求相反,中国食用植物油种植面积不断减少,生产自给率越来越低,60%以上依赖进口原料或直接进口食用原油,2007年中国食用油总消耗2300万吨,总供给2380万吨,其中直接进口食用油800万吨以上,大豆进口3000万吨以上。

2008年中国进口了816万吨食用油,比上年减少2.6%,但是油用大豆进口年比增长了22%,达到了3744万吨。

2008年中国还进口了130万吨油菜籽,用于菜籽油生产加工。

由于需求提高,中国将面临着维持食用油供需平衡的压力。

2009年中国食用油总消耗2400万吨,食用油供应缺口达到了1300万吨。

中国食用油自给率早已超出国际安全警界线,已无战略安全可言,并战略储备极低。

2.我国油料作物品种及其种植结构性失衡是我国食用油战略安全根本隐患

3.粮油转能源的趋势是中国食用油战略安全的长远威胁

4、西方转基因大豆是中国食用油质量安全的潜在隐患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