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第五章整体性导学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3377898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0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一第五章整体性导学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必修一第五章整体性导学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必修一第五章整体性导学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必修一第五章整体性导学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必修一第五章整体性导学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修一第五章整体性导学案Word下载.docx

《必修一第五章整体性导学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一第五章整体性导学案Word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必修一第五章整体性导学案Word下载.docx

并进一步思考图中具体反映的是又是哪一种新功能?

3.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的演化过程,地理要素的变化会

“”

知识储备:

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与大致范围

做一做:

请结合北斗地图册P75相关图片,完成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与大致范围:

经纬度位置:

纬度位置(30°

N~40°

N),经度位置()。

海陆位置:

季风区向()的过渡地带。

位置特征:

东到太行山,西到(),南到秦岭,北到()。

 

原理应用1: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请阅读书本P87案例2“水土流失是自然地理环境的统一变化过程”,得出以上结论。

并在下方空白处补充完整思维导图。

原理应用2:

湖泊的自然演变(自主学习)

请阅读书本P88活动图5.4“湖泊演化”,并在下方空白处补充完整思维导图。

请应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洞庭湖退田还湖,会带来哪些地理要素的变化?

原理应用3:

东北森林的变化(自主学习)

请阅读书本P88~89案例3“东北森林变化导致环境的整体变化”,并在下方空白处补充完整思维导图。

请应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植树造林,会带来哪些地理要素的变化或者有哪些效益?

(注意:

在不同地区,植被的主要作用也不同)

原理应用4:

修建水库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请阅读书本P90活动图5.6“修建水库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或结合相关知识,并在下方空白处补充完整思维导图。

水库选址条件

坝址:

大坝是拦截水流的。

应建在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处,因该处筑坝工程量小且落差大。

库区:

库区为集水区域。

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口袋形”的洼地、小盆地,以保证有较大的集水面积和库容。

除此之外,不管是坝址还是库区应尽量避开断层、地震多发地带和石灰岩广布地区;

要考虑占地搬迁状况,尽量少淹良田和村镇;

要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河流水文特征。

下图的坝址应选在何处?

库区应选在何处,并用虚线标出该水库的集水区域。

知识迁移:

请结合你家乡或身边的实例,说一说地理要素间是如何相互影响制约的?

并在下方空白处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表达出来。

对点练习

一.选择题

基础巩固

(2012·

广东文综)1.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能够对大气中CO2浓度进行调节,有人称之为海洋“生物泵”作用。

该作用可能(  )

A.缓解全球变暖B.缩小臭氧层空洞

C.减轻酸雨污染D.加快洋流流速

(2014·

江苏卷)2.索科特拉岛曾经与非洲的索马里半岛相连,岛上有许多奇特的动植物,下图是索科特拉岛位置图。

岛上许多植物有瓶状茎、多刺、硬叶等特点,反映了该岛的气候特征是(  )

A.温暖湿润

B.温和干燥

C.高温多雨

D.高温干燥

课标II)下图示意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理位置,读下图,完成3~4题。

3.科隆群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该群岛()

A.地处赤道附近B.远离大陆C.构造运动强烈D.地形复杂

4.科伦群岛是耐寒的企鹅和喜暖的鼠蜥的共同家园,主要因为该群岛()

A.气温日较差大B.处在动物迁徙路线上

C.地处热带但受寒流影响D.气候垂直差异明显

(2015·

江苏文综)下图为安第斯山脉地理位置示意图。

读图回答5~6题。

5.安第斯山脉南北狭长的原因是()

A沿经线方向发育B沿火山地震带发育

C沿板块作用边界发育D沿海陆作用边界发育

6.下列地理现象成因与安第斯山脉密切相关的是()

A巴西高原煤炭资源丰富

B南美大陆地表径流主要流入大西洋

C南美大陆西部沿海形成大渔场

D巴西东南部沿海有热带雨林气候分布

植被的形态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下图是某植物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7.该植被生长地区的自然环境最突出的特征是()

A.干旱B.湿润

C.寒冷D.炎热

8.随着全球变暖,当地蒸发加剧,该类植被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A.地上部分植株变高大B.地上部分叶片变大

C.地下部分向更深处生长D.地下部分分支减少

1986年,中国邮政发行“中国民居”特种邮票一套,邮票上的这些民居建筑除了反映各地风俗外,还反映了当地地理环境的重要特征。

读图完成9~10题。

9.关于三枚邮票民居的判断,正确的是 

 

(  )

A.①内蒙古民居 ②陕北民居 ③云南民居

B.①云南民居 ②陕北民居 ③内蒙古民居

C.①陕北民居 ②云南民居 ③内蒙古民居

D.①陕北民居 ②内蒙古民居 ③云南民居

10.三民居特点反映了其所在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下面关于三民居与其所在地区气候特点对应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①—温差较大,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B.②—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C.③—终年高温多雨 

D.②—湿热的气候

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是比较容易受人类影响的自然要素。

结合该图,完成11~12题。

11.判断Ⅰ、Ⅱ、Ⅲ、Ⅳ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

①土壤水增多 ②库区蒸发量增大 ③蒸腾加强 ④植被覆盖率增大

A.①③②④B.②④①③C.①④②③D.①④③②

12.阿斯旺大坝修建之后,对尼罗河河口地带产生的负面影响有

①土壤肥力下降 ②产生土壤盐碱化 ③洪涝灾害加剧

④渔业产量下降 ⑤三角洲面积扩大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⑤D.①②④

能力提升

(2017广二模)鄱阳湖(如下图所示)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

近年来,鄱阳湖汛期“高水是湖,洪水一片”,枯水期“低水似河,枯水一线”成为常态,严重影响了湖区社会发展。

我国围绕鄱阳湖水利枢纽建设的利弊展开了20多年激烈的争论。

近期《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规划》由原来的“建坝”改为“建闸”,“调枯控洪”改为“调枯畅洪”的新设计方案,大大缓解了各方面的矛盾。

据此完成1~2题。

1.鄱阳湖“高水成片,低水成线”的最主要原因是()

A.长江与湖泊的相互补给B.干湿季节极端变化

C.围湖造田和城市化发展D.水土流失日益严重

2.近十年来,鄱阳湖水文情势出现了枯水时间提前、枯水期延长、水位严重降低等现象,其最主要原因是()

A.水体污染严重

B.工农业过度用水

C.全球气候变化

D.三峡大坝的建设

(2017课标I卷)3.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

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

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A.湖盆蒸发量增多 

B.盐湖面积缩小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D.湖水盐度增大

(2017广州二模)蓝洞是地球罕见的自然地理现象,它是地质历史时期在碳酸盐地层中发育形成的四壁陡直、敞口朝天的有水洞穴,有的在海洋中,有的在陆地上。

海洋蓝洞(如下图所示)表现出与周边水域不同的深蓝色,仿佛是大海的瞳孔,呈现出深邃、神秘、诡异的自然景观。

据此完成4~5题。

4.地质时期中,形成该类洞穴的地理环境特征是()

A.地壳活动B.高温多雨C.冰川广布D.风沙频繁

5.海洋蓝洞现象揭示的地理意义是()

A.海平面升降变化B.气候不断变暖

C.火山、地震频繁D.人类对地球的影响

6.塞内加尔河是一条国际性河流。

1972年,塞内加尔、马里和毛里塔尼亚三国联合成立了塞内加尔河流域治理开发委员会,规划建设了两座水利枢纽,分别是位于塞内加尔境内的迪亚马坝和马里境内的马南塔里坝。

图中水坝修建前,塞内加尔河从上游到下游水文特征的突出变化是()

A. 

流量增大 

B. 

洪峰推迟 

C. 

流速变快 

D. 

冰期延长

二.主观题。

1.阅读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太行山是中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山脉和地理分界线,绵延400余公里,大部分海拔在1200米以上,山区有众多河流发源地或流经,使连绵的山脉中断形成“水口”。

右图为太行山及其周边地区地貌分布图。

(2)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图中山地对其东侧地形区的影响。

(6分)

2.阅读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该地年降水量不足30毫米,蒸发量却高达2000毫米以上。

湖面万千飞鸟,湖中鱼群游弋,其西北面是面积广阔的芦苇地。

出售芦苇成为当地百姓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但总收入并不高。

材料二 博斯腾湖是淡水湖,但是南侧不远有一个槽状盐沼池,池壁和底部均分布有厚厚的盐层。

下图为盐池附近的地质剖面示意图。

(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简述湖泊、飞鸟、鱼群、芦苇之间的关系。

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贵州省位于我国西南地区,这里气候湿润,喀斯特地貌广布,地形崎岖,地表水缺乏,耕地比重小。

吊脚楼是贵州省少数民族独特的民居,吊脚楼多依山而建,选择山坡,在高低不平的地面上,用木拄撑起。

吊脚楼的基本特征可归纳为,“木质结构,尖顶宽檐,支柱架空(注释:

檐是指房顶伸出墙壁的部分)”。

一定意义上说,吊脚楼是湿润气候条件下的产物。

右图为吊脚楼景观图。

(2)结合房屋基本特征,说明贵州吊脚楼与湿润气候的关系。

(8分)

(2013课表II)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原产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几种高大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

这几种桉树适应性强,生长迅速,3~5年即可成材,统称“速生桉”。

我国西南地区某地引种速生桉作为造纸原料。

右图中a、b分别示意该地速生桉种植前、后的变化。

(2)读图,分析种植速生桉后当地其他植被的变化及原因。

(2019课表I)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缩,里海从地中海分离。

有学者研究表明,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里海一度为淡水湖。

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化为咸水湖,但目前湖水盐度远小于地中海的盐度。

右图示意里海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

(1)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分析这些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

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