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职业学院专业设置规划Word下载.docx
《武昌职业学院专业设置规划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昌职业学院专业设置规划Word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校内专任教师
校内兼课教师
校外兼职教师
校外兼课教师
人数
比例(%)
813
345
42.43
43
5.30
159
19.56
266
32.71
表22012-2013学年学校专任教师结构情况表
专任教师总数(人)
具有专业高级
技术职务的教师
具有研究生
学位的教师
双师素质教师
骨干教师
和教学名师
49
14.20
143
41.45
186
53.91
130
37.68
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
今年学校改制完成后,及时启动了名师强校工程。
高薪聘请了一批教育专家和教授名师来校治校执教,以他们为核心组建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团队,尽快提升学校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
例如,马必学教授、李家瑞教授和吴高安教授等三位是国家高职高专办学水平评估专家库成员;
校长马必学教授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原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副校长李家瑞教授是国家骨干性高职院校原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主管教学副校长;
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吴元祐教授是原湖北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副院长、湖北省高等教育学会物流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姚建永教授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原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全国优秀教师;
会计学院院长余浩教授是国家骨干性高职院校原黄冈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主任等等。
为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新聘任了4位湖北省楚天技能名师,截止目前,我校共有7位楚天技能名师;
学校从行业、企业聘请一线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对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尤其是实践教学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2)教学条件
学校占地69989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50537平方米,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182048平方米,学生宿舍124681平方米;
实验、实习、实训场所及附属用房68829平方米,现有27个校内实训室、105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教学仪器设备总值5700万元;
馆藏纸质图书103.58万册、电子图书85GB;
建有多媒体教室座位数9890个,语音实验室座位数740个,
学校在2013年暑期投入近2000万元对教学硬件设施进行提升和美化校园环境。
例如:
与中国联通合作投入450万元建立校园数字化平台和校园一卡通建设;
新建40间标准化考场;
新建和改造电子阅览室三间,电子阅览室的电脑由原来的520台增加到1000台。
教学用计算机1498台(见表3)。
较好的办学条件,为学生提供了较好的学习环境。
表32012-2013学年学校办学基本条件一览表
基本监测指标
综合类高职达标指标
学校指标
生均占地面积(平方米/每生)
≧54
54.06
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平方米/每生)
≧14
15.01
生均宿舍面积(平方米/每生)
≧6.5
9.63
生均实践场所面积(平方米/每生)
≧5.3
5.31
生师比
≦18
17.41
具有高级职务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
≧20
14.2
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
≧15
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元/生)
≧4000
4402.83
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所占比例(%)
≧10
10
生均图书(册/生)
≧80
80
生均年进书量(册)
≧3
3
百名学生配教学用计算机台数(台)
≧8
12
百名学生配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座位数(个)
≧7
82
(3)实习实训
学校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建共赢”的原则,选择专业对口、指导力量较强、设施完善、实习条件有保障、能满足人才培养需要的行业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学校现有中天钢铁公司、上海亚湾酒店管理公司、湖南全创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策源房地产公司、武汉21世纪房地产公司等校外实习基地93个,满足了学生在企业工学交替和顶岗实习的需要。
校外实习基地覆盖了所有专业,为各专业学生的校外实习实训提供了对口的职业岗位,为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
(4)科学研究、教学改革和教学成果
教学、科研和为社会服务,是高教法赋予高等学校的重要工作和崇高使命,学校高度重视。
学校近年来,相继制定了《武昌职业学院科研绩效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文件,主持和鼓励教师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考虑到学校办学历史不长,属于高职办学层次,是以教学为主的学校,学校把科学研究的重点放在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以教学研究带动教学改革,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
近两年,学校启动校级教研教改课题10项。
2013年申报省教育厅教研课题3项,获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3项。
与此同时,确定了《酒店营销策划》等19门核心课程进行校级精品课程建设。
以参与近期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测试的43位教师为例,近两年共承担各类教研教改课题37项,公开发表论文130篇,编写并公开出版教材70本。
教师的教育教学改革及成果,有效的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在2013年湖北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我校学子获得一个二等奖、七个三等奖、三个团体三等奖的优异成绩。
其中,会计技能赛项获三个三等奖和团体三等奖;
西式宴会服务赛项获一个二等奖、二个三等奖;
导游服务(普通话)赛项获二个三等奖;
计算机网络应用赛项获团体三等奖;
现代物流储存与配送作业优化设计和实施赛项获团体三等奖。
2013全国证券投资模拟实训大赛中,荣获高职级别组“全国二等奖”。
2013年第六届(高职组第一届)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中我校动漫专业五件作品参赛,两件作品入围决赛并脱颖而出,作品《海的故事》获得大赛一等奖,《源》获得大赛三等奖。
同时,由于我校在此次大赛组织方面工作成绩出色,还被大赛组委会授予“优秀组织奖”。
2013年11月23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用友新道科技有限公司主办,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支持的第七届“用友杯”全国大学生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湖北省决赛中我院两支代表队分别夺得团体一等奖和团体三等奖,其中吴婷同学获比赛成绩最佳队员,个人全省排名前15名。
刘明珠获最佳指导老师奖,余冠芳获得优秀指导老师奖。
3、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或主要服务行业发展与高技能人才需求形势分析
(1)武汉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需求数量大
《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要求:
“十二五”时期,武汉经济社会发展着力打造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现代服务业中心和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基地,加快建设全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巩固提升中部地区中心城市地位和作用,努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全面完成小康社会建设的目标任务,为把武汉建成现代化国际性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未来的武汉市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利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制造业和服务业,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加快生产方式、消费模式的良性转型,推动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同拉动增长的发展格局。
“十二五”期间,武汉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这些经济数据表明武汉经济社会将经历一段快速的发展期。
当前,武汉市高技能人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还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在电工、钳工、电焊工、车工等传统行业工种,与数控车工、汽车装调工、光伏电气安装师、电控部件工等新兴行业等44个工种,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阻碍产业升级的“瓶颈”。
在刚刚结束的中共十八大会议上,党和国家提出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并指出:
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
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扩大国内市场规模。
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支持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
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面提升武汉市企业核心竞争力,这迫切地需要大量技术精湛、门类齐全的高技能人才。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过程必然伴随着高科技成果转化为新产品,科技、创新将在经济发展中贡献更多的力量。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有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的参与,还必须有技术工人的参与,尤其是具有高超技能、精湛技艺和绝招绝技的高技能人才,他们往往发挥着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难以替代的作用。
(2)武汉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的紧缺专业领域分析
根据武汉市省人社厅发布的《2013年湖北省紧缺技能人才工种目录》,目前本市最紧缺人才主要涉及电工、钳工、电焊工、车工等传统行业工种,与数控车工、汽车装调工、光伏电气安装师、电控部件工等新兴行业等44个工种急需的紧缺人才。
2013年1月23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了省人社厅等九个部门制定的《湖北省紧缺技能人才振兴计划》,提出到2017年,培养开发紧缺技能人才50万人(其中紧缺高技能人才10万人),使技能人才紧缺状况基本得到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基本得到缓解,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4、当前学校专业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学校的现状和发展规划,认为学校目前的专业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现有专业数和学校现有办学规模不相适应
学校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支持下,在学校得到自身努力下,根据已有办学资源,基本办学规模稳定在高职在校生1.3万人。
这个规模为学校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协调发展打了良好基础。
但是,学校目前设置专业数为38个,折合每个专业约370名学生,相当于每个专业每年招生120名。
这还是个平均数,有的专业人数更多。
专业学生人数过多,不利于因材施教,不利于学生的就业,不利于教学资源合理利用和提高办学效益。
按照普遍的办学经验,我们认为,每个专业每年招生80-100较为合适。
按13000在校生计算,需要设置50个专业。
(2)专业设置的结构有待改善,特色有待形成
学校现有38个专业,分布在9个专业大类,其中交通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