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课程实践3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3351701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45.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RFID课程实践3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RFID课程实践3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RFID课程实践3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RFID课程实践3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RFID课程实践3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RFID课程实践3文档格式.docx

《RFID课程实践3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RFID课程实践3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RFID课程实践3文档格式.docx

系主任:

张红兵

一、课程设计课题

RFID学生管理系统的设计

二、课程设计要求

1、掌握RFID识别的基础知识;

2、掌握RFID识别系统架构;

3、画出系统框图;

4、编写学生管理系统数据库;

5、完成报告的书写;

三、课程设计工作量

1、指导教师讲述基本工作原理、课程设计报告书写规范。

——2课时

2、设计系统,并画出框图——6课时

3、完成数据库编写——9课时

4、完成课程设计报告——6课时

5、交课程设计报告。

——1课时

四、课程设计说明书内容(有指导书的可省略)

1)RFID基本知识:

介绍RFID技术的基本知识,重点介绍RFID识别的工作原理。

2)RFID系统知识:

重点介绍RFID识别系统的结构以及各部分的功能;

3)学生管理系统的设计:

分析所设计的系统,完成各个模块的设计。

4)总结(心得体会)。

5)参考文献

项目实训说明书

名称RFID学生管理系统的设计   

19年6月9日至13年6月15日共1周

院 系电子信息工程系

班级11通信4

姓名郑盼盼

系 主 任张红兵

教研室主任范海健

指导教师赵志强

第一章RFID的技术背景

1.1RFID技术及特点

射频识别技术,简称电子标签、无线射频识别,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

RFID可通过无线电信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获取相关的数据信息,即无需在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

RFID的识别工作不需要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

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

1.2RFID技术发展简史

无线可读可写、无源电子标签的远距离识别、适应高速移动物体的RFID正在成为现实。

在20世纪中,无线电技术的理论与应用研究是科学技术发展最重要的成就之一。

RFID技术的发展可按10年期划分如下:

  1941~1950年。

雷达的改进和应用催生了RFID技术,1948年奠定了RFID技术的理论基础。

  1951—1960年。

早期RFID技术的探索阶段,主要处于实验室实验研究。

  1961—1970年。

RFID技术的理论得到了发展,开始了一些应用尝试。

  1971—1980年。

RFID技术与产品研发处于一个大发展时期,各种RFID技术测试得到加速。

出现了一些最早的RFID应用。

  1981~1990年。

RFID技术及产品进入商业应用阶段,各种规模应用开始出现。

  1991~2000年。

RFID技术标准化问题日趋得到重视,RFID产品得到广泛采用,RFID产品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2001~至今。

标准化问题日趋为人们所重视,RFID产品种类更加丰富,有源电子标签、无源电子标签及半无源电子标签均得到发展,电子标签成本不断降低,规模应用行业扩大。

  RFID技术的理论得到丰富和完善。

单芯片电子标签、多电子标签识读、无线可读可写、无源电子标签的远距离识别、适应高速移动物体的RFID正在成为现实。

从全球范围来看,美国已经在RFID标准的建立、相关软硬件技术的开发与应用领域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欧洲RFID标准追随美国主导的EPCglobal标准。

在封闭系统应用方面,欧洲与美国处在同一阶段。

日本虽然已经提出UID标准,但主要得到的是本国厂商的支持,如果要成为国际标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韩国,RFID技术的重要性得到了加强,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但韩国在RFID标准上扔模糊不清。

中国人口众多,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已经成为全球制造中心,RFID技术有着广阔的应用市场。

近年来,中国已初步开展了RFID相关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工作,并在部分领域开始应用。

中国已经将RFID技术应用于铁路车号识别、身份证和票证管理、动物标识、特种设备与危险品管理、公共交通以及生产过程管理等多个领域,但规模化的实际应用项目还很少。

自2004年起,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场RFID的热潮,包括沃尔玛、保洁、波音公司在内的商业巨头无不积极推动RFID技术在制造、零售、交通等行业的应用。

RFID技术及应用正处于迅速上升的时期,被业界公认为是本世纪最有潜力的技术之一,它的发展和应用推广将是自动识别行业的一场技术革命。

当前,RFID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还面临一些关键问题与挑战,主要包括标签成本、标准制定、公共服务体系、产业链形成以及技术和安全等问题。

1.3RFID的特点

RFID技术的主要特点是通过电磁耦合方式来传送识别信息,并且不受空间限制,可快速地进行物体跟踪和数据交换。

由于RFID需要利用无线电频率资源,因此必须遵守无线电频率管理的诸多规范。

具体来说,与同期或早期的接触式识别技术相比较,RFID还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1)数据的读写功能,只通过RFID读写器,不需要接触即可直接读取射频卡内的数据信息获得数据,且一次可处理多个标签,也可以将处理后的数据状态写入电子标签;

(2)电子标签的小型化和多样化,RFID在读取上并不受尺寸大小与形状之限制,不需要为了读取精确度而配合纸张的固定尺寸和印刷品质;

此外,RFID电子标签向小型化发展,便于嵌入到不同物品内,因此,可以更加灵活地控制物品的生产和流程,特别是在生产线的应用;

(3)耐环境性,RFID最突出的特点是可以非接触读写(读写距离可以从十厘米至几十米)、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抗恶劣环境,且对水、油和药品等物质具有很强的抗污性,RFID可以在黑暗或脏污的环境之中读取数据;

(4)可重复使用,由于RFID为电子数据,可以反复读写,因此可以回收标签重复使用,提高利用率,降低电子污染;

(5)穿透性,RFID即便是被纸张、木材和塑料等非金属、非透明材质包覆,也可以进行穿透性通信,但是它不能穿过铁质等金属物体进行通信;

(6)数据的记忆容量大,数据容量会随着记忆规格的发展而扩大,未来物品所需要携带的数据量会愈来愈大,对卷标所能扩充容量的需求也会增加,对此RFID将不会受到限制;

(7)系统安全性,将产品数据从中央计算机中转存到标签上将为系统提供安全保障,大大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射频标签中数据的存储可以通过校验或循环校验的方法来得到保证。

第二章RFID系统结构

2.1RFID系统的组成

RFID系统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应用目的和应用环境,系统的组成会有所不同,但从RFID系统的工作原理来看,系统一般都由信号发射机、信号接收机、发射接收天线几部分组成。

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一、信号发射机。

在RFID系统中,信号发射机为了不同的应用目的,会以不同的形式存在,典型的形式是标签(TAG)。

标签相当于条码技术中的条码符号,用来存储需要识别传输的信息,另外,与条码不同的是,标签必须能够自动或在外力的作用下,把存储的信息主动发射出去。

标签一般是带有线圈、天线、存储器与控制系统的低电集成电路。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标签有许多不同的分类。

下面是标签的分类:

(1)主动式标签和被动式标签。

在实际应用中,必须给标签供电它才能工作,虽然它的电能消耗是非常低的(一般是百万分之一毫瓦级别)。

按照标签获取电能的方式不同,可以把标签分成主动式标签与被动式标签。

主动式标签内部自带电池进行供电,它的电能充足,工作可靠性高,信号传送的距离远。

另外,主动式标签可以通过设计电池的不同寿命对标签的使用时间或使用次数进行限制,它可以用在需要限制数据传输量或者使用数据有限制的地方,比如,一年内,标签只允许读写有限次。

主动式标签的缺点主要是标签的使用寿命受到限制,而且随着标签内电池电力的消耗,数据传输的距离会越来越小,影响系统的正常工作。

  被动式标签内部不带电池,要靠外界提供能量才能正常工作。

被动式标签典型的产生电能的装置是天线与线圈,当标签进入系统的工作区域,天线接收到特定的电磁波,线圈就会产生感应电流,在经过整流电路给标签供电。

被动式标签具有永久的使用期,常常用在标签信息需要每天读写或频繁读写多次的地方,而且被动式标签支持长时间的数据传输和永久性的数据存储。

被动式标签的缺点主要是数据传输的距离要比主动式标签小。

因为被动式标签依靠外部的电磁感应而供电,它的电能就比较弱,数据传输的距离和信号强度就受到限制,需要敏感性比较高的信号接收器(阅读器)才能可靠识读。

  

(2)只读标签与可读可写标签。

根据内部使用存储器类型的不同,标签可以分成只读标签与可读可写标签。

只读标签内部只有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和随机存储器RAM(RANDOMACCESSMEMORY)。

ROM用于存储发射器操作系统说明和安全性要求较高的数据,它与内部的处理器或逻辑处理单元完成内部的操作控制功能,如响应延迟时间控制,数据流控制,电源开关控制等。

另外,只读标签的ROM中还存储有标签的标识信息。

这些信息可以在标签制造过程中由制造商写入ROM中,也可以在标签开始使用时由使用者根据特定的应用目的写入特殊的编码信息。

这种信息可以只简单地代表二进制中的“0”或者“1”,也可以象二维条码那样,包含复杂的相当丰富的信息。

但这种信息只能是一次写入,多次读出。

只读标签中的RAM用于存储标签反应和数据传输过程中临时产生的数据。

另外,只读标签中除了ROM和ROM外,一般还有缓冲存储器,用于暂时存储调制后等待天线发送的信息。

可读可写标签内部的存储器除了ROM、RAM和缓冲存储器之外,还有非活动可编程记忆存储器。

这种存储器除了存储数据功能外,还具有在适当的条件下允许多次写入数据的功能。

非活动可编程记忆存储器有许多种,E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这种存储器在加电的情况下,可以实现对原有数据的擦除以及数据的重新写入。

  (3)标识标签与便携式数据文件。

根据标签中存储器数据存储能力的不同,可以把标签分成仅用于标识目的的标识标签与便携式数据文件两种。

对于标识标签来说,一个数字或者多个数字字母字符串存储在标签中,为了识别的目的或者是进入信息管理系统中数据库的钥匙(KEY)。

条码技术中标准码制的号码,如EAN/UPC码,或者混合编码,或者标签使用者按照特别的方法编的号码,都可以存储在标识标签中。

标识标签中存储的只是标识号码,用于对特定的标识项目,如人、物、地点进行标识,关于被标识项目的详细的特定的信息,只能在与系统相连接的数据库中进行查找。

  顾名思义,便携式数据文件就是说标签中存储的数据非常大,足可以看作是一个数据文件。

这种标签一般都是用户可编程的,标签中除了存储标识码外,还存储有大量的被标识项目其它的相关信息,如包装说明,工艺过程说明等等。

在实际应用中,关于被标识项目的所有的信息都是存储在标签中的,读标签就可以得到关于被标识项目的所有信息,而不用再连接到数据库进行信息读取。

另外,随着标签存储能力的提高,可以提供组织数据的能力,在读标签的过程中,可以根据特定的应用目的控制数据的读出,实现在不同的情况下读出的数据部分不同。

二、信号接收机。

在RFID系统中,信号接收机一般叫做阅读器。

根据支持的标签类型不同与完成的功能不同,阅读器的复杂程度是显著不同的。

阅读器基本的功能就是提供与标签进行数据传输的途径。

另外,阅读器还提供相当复杂的信号状态控制、奇偶错误校验与更正功能等。

标签中除了存储需要传输的信息外,还必须含有一定的附加信息,如错误校验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