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调整对外贸易结构研究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45880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8.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调整对外贸易结构研究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广东省调整对外贸易结构研究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广东省调整对外贸易结构研究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调整对外贸易结构研究Word下载.docx

《广东省调整对外贸易结构研究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调整对外贸易结构研究Word下载.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调整对外贸易结构研究Word下载.docx

  

  面对日益增多的贸易摩擦,广东省必须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快外贸增长方式转变,推进贸易方式和市场多元化等外贸结构调整,促进外贸可持续发展。

  1广东省外贸结构现状

  经营主体多元化,民营企业比重增加

  在一系列着眼于内源型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下,全省私营企业首次突破50万户,民营工业增加值首次超过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跃居各类所有制经济的第二位,民营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比重也达到两成。

当前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内源型经济,正成为推动广东经济新一轮健康、快速、理性增长周期的强劲动力。

特别是在欠发达地区,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外向型私营企业已成为拉动全省外贸尤其是一般贸易出口的新增长点。

统计显示,2007年私营企业实现出口亿美元,比上年增长%,占全国私企出口的2%,继续稳居全国各省区市首位。

  初级产品及资源类产品进口扩大,进出口商品结构有所改善

  广东省已经形成了以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为主导的出口商品格局。

2007年1-11月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继续稳居全国首位,在全省出口总值中所占比例已经达到%。

为各界所关注的引资质量方面,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落户我省的外资项目规模越来越大,世界500强企业不断在广东增资扩股、设立研发中心。

2007年1-11月,全省新批和增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达到905个,合同外资亿美元,占全省合同外资的六成以上。

在一般贸易进口方面,工业制成品则占了%。

其中,机电产品进口占四成,高新技术产品占%,农产品占%。

进口商品主要包括原油和成品油、集成电路及微电子组件、钢材等。

梁耀文强调:

“我们主要是积极扩大资源性商品的进口,以弥补省内的资源不足;

另外就是努力扩大高新技术设备的进口。

  贸易方式转变步伐加快,一般贸易加速发展

  2006年,广东省进出口贸易总额突破5200亿美元大关,达到亿美元,其中一般贸易出口跃居全国首位。

2007年以来,国家在转变贸易发展方式,继续完善加工贸易政策方面力度进一步加强,加工贸易进出口增速有所放缓,一般贸易快速发展。

广东省一般贸易出口增速已经连续五年保持在30%以上。

2007年,广东省一般贸易出口达800亿美元,增长%,重夺全国第一,占广东省出口的比重达到%,比上年上升个百分点。

一般贸易又呈现了以工业制成品进出口为主的特点。

初级产品出口仅占%,而工业制成品出口则占%。

其中,机电产品割据了近半壁江山,高新技术产品占%、纺织品服装占,出口大类为服装、家具、灯具和鞋类等。

在一般贸易进口方面,工业制成品则占了%。

  多元化市场战略进一步取得成效

  虽然目前广东的主要出口市场仍以香港、美欧为主,对这三个市场的出口占其全部出口额的%。

但近年来美欧等不稳定的贸易环境,使广东深刻认识到要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市场多元化。

在私营企业的强力拉动下,广东省出口市场结构进一步优化,对新市场出口增长迅速,其中对中东、南美和非洲出口分别增长%、%和%.

  2当前贸易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1能源生产和消费缺口大,依靠能源省外调入和进口风险高

  由于煤炭生产行业的整体退出和原油产量的下降,近年来广东能源生产总量呈递减趋势,使原有的能源紧缺状况加剧。

2006年,广东一次能源的生产总量为万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能源消费总量万吨标准煤,增长%,能源缺口高达万吨标准煤。

为缓解广东能源紧缺状况,从外省调入万吨标准煤,从国外进口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分别增长%和%。

通过省外调入或进口虽可弥补省内能源的不足,但由于存在市场、价格风险和运输制约等问题,尤其是近期国内外能源价格屡创新高,广东经济发展对外依赖性和风险逐步加大,出口企业成本明显增加,能源短缺将成为困扰广东对外经济发展的长期制约因素。

2能源消费弹性系数高,出口贸易发展对能源依赖性强

  广东经济总体上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工业占据经济增长的主要地位,但在工业化还未达到相当发达程度时,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以消耗大量的资源作为代价,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也会随之提高。

20世纪90年代以来,广东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上升速度很快,1990年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2000年增至,2005年高达,2006年随着节能措施效应显现有所回落,降至。

“九五”至“十五”时期,广东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总体上呈快速走高趋势,表明广东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越来越大。

对外贸易在广东经济总量中占据了重要份额,其出口产品主要是工业产品,而在各个行业中,工业的能源消耗远远超过其他行业。

因此,广东出口贸易发展对能源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强。

3出口以机电产品为主,使节能压力加大

  广东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推动能源消费大幅上升。

2006年广东工业能源消费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增幅比全省能源消费总量的增速高出个百分点。

工业制成品在广东出口贸易中占据了绝大多数份额,主要以机电产品为主,2007年机电产品出口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

耗能低的生物技术、生命科学技术、材料技术和光电技术等高新技术产品所占份额偏小,出口额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

以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等机电产品为主的出口结构对能源投入有很强的依赖性,使节能压力进一步加大。

广东产值单耗最高的10个行业的比较出口能耗排名顺序与产值单耗基本一致。

  出口企业技术水平偏低

  2007年外商投资企业出口亿美元,私营企业出口亿美元,两者之和占出口总额的比重高达%。

外商投资企业中以港资企业为主,但港资企业普遍具有企业规模小、缺乏长远规划、污染严重、技术含量低、耗能和耗资源较多等特点。

此外,众多私营企业,管理技术、工艺技术水平创新、节能技术和理念更是有待提高。

  3调整贸易结构促进外贸可持续发展

  1优化一般贸易结构

  优化出口商品结构。

继续实施“科技兴贸”战略,进一步落实《广东省关于进一步做好科技兴贸工作的实施意见》。

充分运用国家和省的各项鼓励政策措施,重点促进自主性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出口,支持企业引进先进适用技术,提高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能力,提高出口产品档次、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大力扶持中药产品、农产品、软件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产品出口,加快出口商品结构升级。

通过优化商品结构,不断提高一般贸易出口中的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出口的比例。

优化市场结构。

在巩固并深度开发美国、欧盟、日本等传统市场的同时,大力开发新兴出口市场,以俄罗斯、印度、印度尼西亚、非洲、南美和中东为重点目标市场,建立广东商品分拨中心。

有效利用各项开拓国际市场扶持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业积极参加国际展会,建立国际营销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提高出口的自主性;

支持企业通过与国际品牌的合作、资本运作、与国际营销网络渠道进行联盟与合作等方式,提高国际营销能力;

推动企业采取电子商务等现代贸易方式,强化贸易促进机构和中介组织的市场信息服务功能;

引导上下游生产企业之间、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之间加强协作和配合,共同构建更加稳固的国际营销体系。

2大力发展服务贸易

  利用港澳优势发展广东省服务贸易。

充分发挥香港作为世界上重要的以国际贸易、现代物流和金融业为主的服务业中心。

建立以广州、深圳为中心,辐射珠三角的服务贸易发展基地,发展与广东省制造业配套的金融、保险、法律、会计、会展、管理咨询、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逐步开拓信息网络服务、视听娱乐服务、知识产权与专利服务、软件设计、信息服务外包、技术转让等新兴领域。

同时,加大服务业吸收外资力度,促进服务贸易发展。

3积极引导进口

  更好地发挥进口对提高经济自主增长的作用。

积极稳妥地发展期货贸易,组织好广东省急需的资源、能源、重要原材料、重要工业品、重要农产品等进口。

利用技改和研发资金鼓励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完善进口机电产品的国际招标管理,促进广东省技术进步和装备制造业发展,提高广东省的产业素质和经济的自主增长能力,充分发挥进口对提高经济内在素质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

积极引进先进适用技术特别是节能、降耗和环保技术及装备,加强对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行业的技术升级改造,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加强对农产品和重要工业品进口的监控。

4扩大境外资源合作开发

  加强境外的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通过长期贸易协议与参股开发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合作,推进大型合作项目,重点投资境外煤炭、矿产、石油、渔业等领域,建立一批境外资源和能源开发基地,缓解广东省资源和能源紧缺的矛盾。

促进境外农业资源的开发合作,开展农产品生产、加工和综合开发。

5继续优化投资软环境,提高环境的综合竞争力

  一是不断完善“大通关”工作机制,全面推行加工贸易企业联网监管、加工贸易深加工结转新模式、以及陆路口岸电子自动核放系统,加强口岸综合管理,提高通关的整体效率。

二是千方百计降低外商投资的地价、电价、以及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经营服务收费等成本。

三是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和工作作风,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工程,以信息化促进外经贸管理现代化。

  [1]陈丽丽.贸易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4,(5).

  [2]李守智.浅谈中国外贸的可持续发展[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3,(5).

  [3]袁伟峰等.我国外贸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探讨[J].北方经贸,2002,(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