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传统财富观的解构与反思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30398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8.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传统财富观的解构与反思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对传统财富观的解构与反思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对传统财富观的解构与反思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对传统财富观的解构与反思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对传统财富观的解构与反思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传统财富观的解构与反思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对传统财富观的解构与反思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如何界定财富,看待财富的积累与创造,需要对传统财富观进行重新的解构,从而树立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财富观,使社会稳定、协调、健康持续发展。

  传统财富观的界定

  对财富的认识,长期以来存在着分歧。

但财富的“有用的效用”观点被越来越多的人作为界定财富的标尺。

人类认识财富是从物的有用性开始的。

古希腊着名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学生色诺芬在人类有史以来的第一本经济学着作——《经济论》中给财富界定为“财富就是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

古希腊着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真正的财富就是生活上的必需品”,即“对家庭和城邦有用的东西”(《政治论》)。

中世纪着名的神学家、哲学家阿奎那在其名着《神学大全》中,首次把财富分成“自然财富”和“人为财富”,食物、牲畜、土地等属于前者,金钱(货币)属于后者。

不过,他的财富观念更倾向于实物,而不是货币。

稍后法国的重农学派,甚至古典经济学的杰出代表亚当·

斯密以及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西斯蒙第都从物质(使用价值)方面加以强调财富的有用性。

与李嘉图同时代的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同样把财富看作“对人类必要的,有用的和适意的物质东西”,明确提出效用价值论。

萨伊认为“创造具有任何效用的物品,就等于创造财富。

”汉语的“富”字,上面是“宝盖头”,象征房屋;

中间“一口”,代表男丁劳动力;

下面为“田”,表示赖以生存的土地。

有田、有屋、有人,即为富足。

我国两千多年农耕经济逐渐铸成中华民族看重有形物质资产的传统财富观。

  从财富的起源上讲,目前主要存在两种观点。

一种是“劳动价值论”,另一种是“财富自然存在论”。

配第在《赋税论》中首次提出“劳动价值论”的观点,他有一句名言,形象地概括了自己的财富观:

“土地为财富之母,而劳动则为财富之父和能动要素。

”重农主义的先驱者理查德·

坎梯隆继承了配第的思想,但他把财富的源泉主要归于土地,而把人的劳动看作是生产财富的形式。

亚当·

斯密对配第以来的观点作了重新审察,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劳动价值论”,指出劳动才是财富的唯一源泉。

马克思是“劳动价值论”的集大成者,他不仅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而且揭示了剩余价值来源于劳动力使用所创造的价值,对财富的来源作了科学的分析。

马克思明确指出:

“劳动不是作为对象,而是作为活动存在;

不是作为价值本身,而是作为价值的活的源泉存在。

劳动作为主体,作为活动是财富的一般可能性”。

“财富自然存在论”者认为财富是天然的东西,本来就存在,只是由于科学技术的限制和人们认识的局限,这些财富不能为人类服务。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财富将被发现,为人类服务。

欧洲中世纪时期,阿奎那就提出“神创造财富论”。

现代社会重商主义第一个比较明确地论证了财富自然存在论的观点,并得到了萨伊、马歇尔、克拉克、马尔萨斯等人的支持和发展。

在财富不断积累的今天,有不少人青睐第二种观点。

因此,面对今天这个财富迅速膨胀的时代,我们需要对传统的财富观进行重新梳理和批判,构建符合当代社会和时代发展潮流的现代财富观。

  传统财富观对人们行为方式及价值取向的影响

  几千年来,传统财富观一直束缚着人们的思想,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价值取向以及社会的发展。

传统的财富观非常强调财富的物质形态,重视有形资产的创造,轻视非物质无形资产的积累。

从世界银行公布的“2000年国别财富报告”统计分析中可以发现,世界近120个国家中,越富庶的国家,有形资产所占比率越低,无形资产所占比率越高。

报告称:

“被研究的样本中,有近85%的国家,其总财富中有50%以上来源于无形资本。

”从报告中还可以看出,人均总财富,美国是我国的54倍,德国是我国的53倍,其中人均自然资源财产,美国是我国的6倍,德国是2倍;

人造财产美国是我国的27倍,德国是23倍;

但无形资本,美国是我国的99倍,德国是100倍。

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别主要体现在无形资产的财富积累上。

  在对待财富的问题上存在着藏富、炫富、仇富、崇富等社会现象。

在我国,藏富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

自古以来,有钱人总是想尽办法,把钱藏着,不能暴露。

财富对他们而言是一个巨大的隐私。

与藏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部分富人比富、斗富。

在我国,仇视、鄙夷富人的文化传统悠久、深刻。

贫富的悬殊,引起了人们的极大不满,滋生出“为富不仁”、“均贫富”的心态,导致“仇富”心理的爆发。

  在对待财富的来源问题上,注重资本的运作,梦想一夜暴富,鄙视劳动,惟利是图。

伴随着社会财富的增长,有些人开始追捧“财富自然存在论”的观点。

在某些角落甚至孳生了扭曲的财富观。

他们盼望着一夜致富,而缺乏踏实劳动、勤劳致富的实干精神。

  在财富的价值问题上,把追逐和拥有巨额的物质财富作为财富的终极目的,没有意识到财富只是人们某些目的的一个手段,追求财富带来的幸福和自由才是我们追求财富的最终目的。

为了追求和拥有财富,满足欲望,人们不择手段,不断地向自然开战,大肆攫取自然资源,使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走向崩溃的边缘。

  由此观之,传统的财富观已经严重地影响着甚至阻碍着社会全面、协调和持续地发展,构建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健康的、积极向上的财富观已经成为时代的要求和社会发展的必然。

  构建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现代财富观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贯穿着“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人文精神。

因此,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富裕,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坚实的物质基础。

这样就需要构建一个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新的财富观来引导我们去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

  新财富观不仅应该从本质上提升人们对财富的认识,更重要的是更新人们对追求财富方式的正确路径的选择,强化财富的发展与人的发展乃至全社会的发展相一致的理念。

  拓展财富内涵,实现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价值统一。

面对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今天,财富的内涵已经超出了物质形态的局限,而在不断地拓展,不仅包括物质财富、精神财富,还包括人自身的财富;

不仅包括客体形式的财富,而且包括价值形式的财富。

当代经济学语境中,能使经济(财富)快速增长的东西就是财富,“知识经济”进入人类的视野,“知识”也就成了财富排行榜上的新宠。

随着发达国家由工业化社会向后工业化社会和知识社会转变,知识在现代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增长新模式越来越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

因此,在财富的“发展”问题上,就必须突破把发展仅仅理解为经济发展的定向思维,必须强调人的发展以及为实现这一发展所要求的政治、文化、教育、科学等社会的全面发展。

 转变财富观念,更新致富思路,加强对无形资产财富的积累,彻底改变重有形物质资产,轻非物质无形资产;

重物权,轻知识产权;

重硬件,轻软件;

重资源开发,轻技术开发;

重生产,轻品牌等的传统财富观。

调整产业结构,把投资热点转向高技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及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

转变增长方式,推进信息化,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创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和品牌转变消费观念,鼓励非物质消费。

  强化劳动创造财富的意识,重视劳动、尊重劳动。

劳动是创造财富的源泉,也是个人致富的重要手段,是缩小地区差别、贫富差别,走向共同富裕的先决条件。

这就要求全体社会成员积极地参与社会劳动,消除在劳动问题上的偏见和歧视。

因此,全社会应培育一种尊重劳动的风尚,树立劳动平等,劳动光荣的观念,勤劳致富。

  树立追逐财富的终极目的是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的的观念。

财富不是独立于人之外的存在,而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是人的价值的具体展现,因而财富的发展与人的发展是一致的,人的发展程度从根本上决定着财富的发展程度。

人力资源不仅体现为财富,而且又创造财富,是社会财富创造和发展的动力之源。

因而,人力财富成为社会的重要财富,是一个国家财富乃至综合实力的显着标志。

这样,财富具有了两种存在方式,一是财富作为活动产品形式存在,二是人的实际发展状况,表现为人的能力、智力、素质等。

在发展过程中,这两方面往往发生矛盾,加快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非常重要,但没有人的发展和人的素质的提高,经济很难得到快速、持续的发展,无视人的全面发展,或者通过挤压、排斥人的全面发展以实现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就失去了意义。

  保持良好的财富心态,承担应有的财富责任。

在对待财富的问题上,保持平和、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是最重要的,它是决定人们行事的根本。

如果一个人无论贫穷富有都能做到从容和优雅,他已经拥有了一生中最大的财富。

追逐财富,拥有财富并非意味着自己拥有了挥霍和炫耀的权利,它意味着责任。

藏富其实是一种逃避社会责任的表现。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富人群体越来越大,树立积极健康、有益于社会发展的现代财富观是实现社会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以人为本实现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语境下,必须建立符合科学发展的财富观,保持健康、积极向上的财富心态,担负应有的财富责任,充分发挥财富的杠杆作用,使财富成为构建稳定、健康、文明、和谐社会的动力源泉。

  参考 文献:

  1.丰子义.关于财富的尺度问题.哲学 研究,2005

  2.朱相远.树立现代财富观.北京日报,2006

  3.刘友榕.树立正确财富观,走向和谐与小康.管理与财富,20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