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3模块综合测评.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2498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1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3模块综合测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最新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3模块综合测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最新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3模块综合测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最新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3模块综合测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最新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3模块综合测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3模块综合测评.docx

《最新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3模块综合测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3模块综合测评.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3模块综合测评.docx

最新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3模块综合测评

【最新】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3模块综合测评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下面为世界某两个区域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导致图中两地区自然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降水B.气温

C.海陆位置D.光照

2.右图中钱塘江河口三角洲缺失的原因是(  )

①水流速度快

②潮水顶托作用明显

③潮水冲刷作用强烈

④流域植被覆盖良好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中国的饮食文化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演变至今,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菜系及相应的饮食习惯。

一个地方饮食的建立与许多因素都有关联,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地理环境。

结合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3.关于该地区农业生产与饮食习惯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甲区更适合发展水稻种植

B.乙区域更适合发展苹果等林业生产

C.该地区人们离不开牛羊奶酪和肉食

D.该地区饮食为“饭稻羹鱼”“山珍海味”

4.下列饮食习惯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①山西人爱吃醋与该地区水土流失,土壤中钙较少有关

②重庆人喜辣的食俗多与该区域冬季受冷空气影响明显、气候寒冷,湿度更大有关

③北方喜爱咸是因为冬季寒冷干燥,新鲜蔬菜少,形成了腌制蔬菜的习俗

④南方人喜爱甜食与南方多雨,光热条件好,盛产甘蔗有关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十几年来,引黄济青工程累计向青岛市区供水超过10亿立方米,完全满足了青岛市的用水需求,确保了青岛市的稳定发展。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5.引黄济青工程最直接的环境作用是(  )

A.使青岛市民用到了洁净的生活用水

B.使济南恢复了“泉城”的美誉

C.减缓了青岛市地面的下沉和海水的倒灌

D.改善了青岛市的小气候,增强了城市的“雾岛效应”

6.引黄济青工程的配套水库——棘洪滩水库每年都要投放大量的白鲢、花鲢鱼苗,其主要作用是(  )

A.控制水中藻类过量繁殖,净化水质

B.进行淡水养殖,增加经济收入

C.为吸引鸟类停留而投放的饵料

D.发展生态旅游,供游客垂钓

读西气东输三线工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7.西气东输三线工程建设的重大意义是(  )

A.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环境

B.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C.改善沿线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

D.利用廉价的能源,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8.广东省成为西气东输二线、三线重要输入地的原因是(  )

①广东省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 ②广东省沿海港口众多,有利于天然气出口 ③广东省能源缺乏,制约了经济发展 ④广东省经济实力雄厚,可以消费昂贵的天然气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读新疆棉花产地及棉纺织企业西进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9.影响棉纺织企业西进新疆的主导因素是(  )

A.劳动力B.市场

C.动力D.原料

10.下列关于棉纺织企业西进对新疆的影响,叙述错误的是(  )

A.构建跨区域的产业链,促进产业升级

B.扩大棉花种植面积,改善生态环境

C.推动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化水平

D.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

读贵州省某流域石漠化景观分布概率与坡度、坡向关系图,完成下列各题。

11.目前,该流域石漠化严重的地区位于(  )

A.坡度5°,坡向西北坡B.坡度15°,坡向南坡

C.坡度40°,坡向西南坡D.坡度50°,坡向东南坡

12.该流域石漠化严重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

A.毁林开荒B.城市建设

C.修筑公路D.旅游开发

随着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西江综合整治也迎来重大机遇。

下图示意西江流域。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3.提高航运能力是西江综合整治的重要方面之一,需优先采取的措施是(  )

A.建造大型船舶和增加航运船队

B.提高流域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

C.建造截水通行船闸和清除险滩、暗礁

D.提高铁路、公路密度,拓展服务范围

14.西江下游地区洪水灾害频繁,下游地区应采取的有效治理措施是(  )

A.发展水电,开采矿产B.开发旅游,兴建大坝

C.发展林业,改善气候D.加固大堤,疏浚河道

下图所示为沙特阿拉伯沙漠中的灌溉农业景观图。

完成下列问题。

15.图示地区大力发展种植业易造成

A.地下水枯竭B.土地荒漠化C.水土流失D.植被破坏

16.为保障粮食供应的稳定,图示国家应

A.扩大本国耕地面积种植粮食

B.在国外适宜地区投资农业生产获得粮食

C.在本国大力发展水稻种植业

D.加强水利建设,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下图为“十二五”规划国家能源基地示意图。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7.关于我国能源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能源生产基地集中在中东部地区

B.我国的能源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异规律

C.潜在进口通道主要是指从俄罗斯等地进口油气资源

D.东部沿海核电开发带布局的主要原因是便于原料进口

18.图中能源基地的优势能源及开发中易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

A.新疆基地:

石油、天然气 土地荒漠化

B.山西基地:

煤炭、沼气 酸雨、水土流失

C.西南基地:

石油、煤炭 植被破坏、土地盐碱化

D.蒙东基地:

水能、风能 土地荒漠化、沙尘暴

19.煤炭液化是指将固体的煤炭转化成为液体燃料。

在我国推广应用煤炭液化技术可以(  )

A.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B.降低煤炭开采成本

C.降低石油对外依赖程度

D.增加能源生产总量

下图示意我国四大区域城市化速度的阶段差异。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20.甲、乙、丙、丁依次表示(  )

A.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

B.东北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

C.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东北地区

D.西部地区、东北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

21.1990—2000年丁地区的城市化速度与其他地区存在明显反差,与此直接的相关事件是(  )

A.人口的大量外迁B.矿产资源的枯竭

C.环境质量的恶化D.老工业基地衰落

玉米原产地在墨西哥,16世纪时传入中国,在中国的播种面积很大,分布也很广。

读中国玉米分布图,完成第下列各题。

22.东北地区多春播玉米,华北地区多夏播玉米,造成两地播种时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变化B.市场需求

C.作物熟制D.水分差异

23.为了解决东北地区卖粮难的生产销售怪圈问题,应采取的合理对策是(  )

A.对农民增加粮食直补

B.发展养殖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业

C.减少农作物播种面积

D.提高机械化水平

读钓鱼岛三维效果图和航空遥感影像图,完成下面小题。

24.钓鱼岛三维效果图的获得和制作主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RS和GISB.GIS和GPSC.GPS和GISD.数字地球

25.如果利用航空遥感技术对不同时期的钓鱼岛进行监测,通过分析多幅钓鱼岛图片,可以获得①钓鱼岛面积的变化②钓鱼岛上植被的变化③钓鱼岛的地理坐标④钓鱼岛地形的变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二、综合题

26.对比埃及与德国地理简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字母A、C分别是两国著名的运河,分别描述这两条运河的地理意义。

(2)试分析B河下游谷地和三角洲地区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

(3)比较图中两国城市分布的异同点。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我国黄淮海地区,水资源匮乏,人均462立方米,京津两市所在的海河流域人均水资源量仅为292立方米,还不如中东地区的以色列(365立方米)。

黄淮海流域总人口4.4亿,约占全国人口的35%,GDP约占全国的31%,而水资源量仅占全国总量的7.2%。

材料二 我国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示意图。

(1)南水北调三个方案中,中线工程自南向北依次经过的省、直辖市政府所在地是    、    、      、    。

中线调水的水源是      水库和    水库。

(2)(双选)济南有“泉城”之称,但前几年著名的大泉却相继干涸,原因是(  )

A.地质构造破坏

B.泥沙淤积严重

C.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

D.黄河断流

(3)为了改变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和华北地区供水紧张的状况,我国实施了①       、②         、③         、④        跨流域调水工程,以缓解城市水资源不足问题。

(4)最近,国家决定提高自来水的价格,其根本目的是(  )

A.增加治理水污染的资金

B.加快水利基本建设

C.增强人们的节水意识

D.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5)从材料一中看出华北平原水资源缺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6)跨流域调水对水源调入区的主要影响有哪些?

28.下图示意世界某区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甲河流域有大面积的黑土区,干流建有多个梯级水电站。

W国曾是原苏联的工业基地和粮仓。

【最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与W国有关方面签署协议,可在甲河流域大规模种植粮食。

表X干流梯级水电站开发前后的甲河流量分配比例

(1)说明甲河径流量主要来自N市以上河段的自然原因。

(2)与新疆比,分析甲河流域发展种植业更为有利的条件。

(3)简析甲河干流开发梯级水电站对W国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

29.长江中游城市群也称“中四角”,是以武汉、长沙、南昌、合肥为核心,分别形成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和江淮城市群,地跨鄂、湘、赣、皖四个省份,其区位独特、物产富饶、人口密集,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截至【最新】9月,武汉、长沙、南昌三地已实现高铁回环2小时互通。

结合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分析鄱阳湖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2)简述武汉、长沙、南昌三地实现高铁回环互通的意义。

(3)分析湖南、江西两省建设有色金属工业基地的区位优势。

(4)湘潭是湖南省重点建设的城市之一,有人认为湘潭应加快城市的建设步伐,使之成为像长沙一样的大城市。

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

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A

2.C

【分析】

1.图1所示区域为两河流域,主要处于热带沙漠气候区,而图2所示区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则导致图中两地自然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是降水。

故选A。

2.据图可知,由于杭州湾口大内小,潮水冲刷作用强烈,同时该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流域植被覆盖良好,水土流失较少,因此河口三角洲缺失。

故选C。

3.D

4.D

【分析】

本题考查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该区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甲区域地形起伏较大,适于发展林业;乙区域地势相对平坦,且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不适合种植苹果等暖温带作物;牛羊奶酪和肉食为主食是牧区居民的饮食习惯;该地区适合发展种植业,林业、海洋等农业生产。

故选D。

4.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水土中含有大量的钙,多吃酸性食物有利于减少结石等疾病。

喜辣的食俗多与气候潮湿的地理环境有关,但重庆位于四川盆地冬季气温较同纬度东部高一些,,不是气候寒冷。

我国北方地处暖温带,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和多雨,气温年较差大,在过去,即使少量的蔬菜也难以过冬,北方人便把菜腌制起来慢慢“享用”,这样一来,北方大多数人也养成了吃咸的习惯。

虽说北方现在不缺“糖”,但口味一旦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变的。

南方多雨,光热条件好,盛产甘蔗。

故选D。

5.C

6.A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

5.市民饮水质量不管什么时候都应保证。

A项错误。

引黄济青,缓解了青岛水资源紧张状况。

B项错误。

地表水增加,利用地下水就会减少,可以减缓了青岛市地面的下沉和海水的倒灌C项正确。

引水工程的目的是解决水资源紧张,地表水会增加,但不会使大雾天气增多。

D项错误。

故选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