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柯尔系资本运作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3319134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格林柯尔系资本运作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格林柯尔系资本运作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格林柯尔系资本运作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格林柯尔系资本运作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格林柯尔系资本运作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格林柯尔系资本运作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格林柯尔系资本运作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格林柯尔系资本运作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格林柯尔系资本运作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2001年是顾雏军带领格林柯尔一举成名的年份。

在这一年,顾雏军控股的顺德格林柯尔公司收购了时为中国冰箱产业四巨头之一的广东科龙电器,随后,在《福布斯》杂志2001年中国富豪榜上,顾雏军赫然位居第20名。

此后,顾氏风风火火掀起一轮又一轮收购风暴,美菱电器、亚星客车、ST襄轴相继成为其囊中之物。

伴随收购风暴而来的是媒体对于顾氏及其背后的格林柯尔的“质疑”风暴:

顾雏军用于收购的大笔资金从何而来?

他究竟是做产业整合还是资本运作?

科龙电器赢利真相如何?

顾雏军进军汽车产业的动机是什么?

置身于两个风暴的中心,顾雏军变得日趋神秘。

为解答这些问题,我们查阅大量公开披露的资料并进行了研究分析,以期发现外部表象的内部关联,总结其收购活动中一些规律性的手段。

总体而言,顾雏军通过其个人全资公司GreencoolCapitalLimited(注册于英属处女群岛,非上市公司)控制麾下格林柯尔系三大产业:

制冷剂,冰箱和客车。

制冷剂产业包括位于天津的格林柯尔制冷剂(中国)有限公司(非上市公司)和在香港上市的格林柯尔科技控股有限公司;

冰箱产业包括顺德格林柯尔公司(非上市公司)控股下的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和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

客车产业包括扬州格林柯尔创业投资有限公司(非上市公司)控股的扬州亚星客车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和襄阳汽车轴承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

顾雏军在短短数年里令人眼花缭乱的兼并整合终于形成了柯林柯尔系的雏形,但是各方媒体一直质疑顾雏军最多的问题就是他用于收购的巨额资金的来源。

事实上,如果对顾雏军历次的资本运营活动进行时间和主体两个维度的分析,即可由此量化他可能的实际支出。

9亿撬动136亿

顾雏军到底花了多少钱?

从格林柯尔年表中加总可以查证的顾氏直接参与的投资和收购活动,包括收购科龙、投资南昌工业园、收购美菱、投资安徽格林柯尔、收购亚星、收购襄轴,顾雏军花掉了41个亿人民币。

顾雏军真的花了逾40个亿的真金白银吗?

仔细研究上述投资活动可以发现,占其中绝对比重的是对南昌工业园的投资活动共计3.6亿美金,对于这样的投资活动我们有理由认为其支付不是一次性的,而且目前这项投资也仅仅是签订了意向而已。

那么,40亿减去合人民币30多亿的3.6亿美金,我们发现,顾雏军用于其“收购风暴”的资金其实只有9亿多元人民币,而这9亿元换回来的是一些响当当的企业,资产总值共计136亿。

我们有理由认为,这种以较小成本“撬动”整体产业的操作是一种时机、条件、谋略和操作手法上精心设计的共同结果。

那么,机会是怎么出现的,又是怎么被捕捉到的,操作是怎么实现的?

借力政策东风

当年顾雏军在“科龙改制”中途,乘着“国资逐步退出竞争性领域”的东风,带着自己的神秘资本突然降临正处于危机之中的科龙,将“新民企”的资本与中国家电企业长期痛苦的产权问题结合:

科龙易帜,大股东顺德政府套现退出。

此后顾驾驶着“资本绞肉机”从冰箱产业开到客车产业,不断复制他入主科龙的经验,一路攻城拔寨。

反思其成功之路,很大程度上归因于他对中国政经大局中“国资逐步退出竞争性领域”机会的把握。

“国资逐步退出竞争性领域”政策一朝开始疾风劲吹,则带来两个方向的变化:

一个是长期滞后的产权改革可以大规模突破;

一个是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打着新“洋务运动”旗号,中央和地方大规模重复技术引进、组建家电企业所导致的群雄割据历史可以终结。

“民企参与国企重组”一时成为主流话语,体制变动突然带来饕餮盛宴。

顾雏军利用这些地方政府急于加快国资退出的思路,将收购与改制打包在一起,大玩了一把互惠互利的双赢游戏。

根据我们的分析,顾雏军的收购成功源自于其独到的操作手法。

顾雏军的整体操作大致可以分为七步,可以形象地描述为“安营扎寨、乘虚而入、反客为主、投桃报李、洗个大澡、相貌迎人、借鸡生蛋”。

下面我们就这七个操作手法作详细分析。

第一步 安营扎寨

顾氏通过格林柯尔收购的企业多数是上市公司,但是在每一类产业的上端都是一家顾雏军100%控股的私人公司,各产业间表面上看来毫无交叉关联:

制冷剂产业主要是天津的制冷剂厂和他的Greencool Capital Limited来控制;

冰箱产业由顺德格林柯尔控制;

客车产业由扬州格林柯尔控制。

但是考虑今后跨行业的购并和未来整体上市的可能等因素,这样的安排可谓是独具匠心,深谋远虑。

一来可以分散风险,各产业间不会相互影响,从而稳定股价,另一方面,各产业间的交易往来不必完全公开,保证公司有活动的空间。

如果未来考虑上市,是打包还是独立上市,完全可以随心所欲。

由于顺德和扬州格林科尔都是私人公司,因此不必披露其资金来源,这也正是他的高明之处。

第二步 乘虚而入

在2001年至2004年不到3年的时间里,顾雏军收购或控股了科龙、美菱、吉诺尔、齐洛瓦、西泠、亚星客车、襄樊轴承等公司。

对这些收购对象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格林柯尔收购的公司存在一些共同特点。

首先,大部分目标公司是国有上市公司且收购交易定价较低。

实际上,目前除西泠外,包括科龙、美菱等所有与顾氏收购有关的都是上市公司。

对此,顾的一位助手的说法是:

“现在不收购以后就没机会了。

”这个机会当然是指这些上市公司重组的机会,而且当地政府和国家又准备减持。

其次,收购对象多为经营困难但品牌较好的企业。

科龙、美菱、亚星、襄轴无不如此。

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被收购前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白色家电制造商和中国家电业十强企业之一,拥有优秀的制冷技术团队及一系列专利技术及营销网络。

继2000年首次报亏之后,2001中期报表显示,科龙销售收入和利润继续下跌。

与2000年同期相比销售收入下跌9#zhPoint#8%,纯利急降85%,每股盈利0.02元。

中报发布当日,该公司在香港股价下跌12%。

美菱电器在业内一直保持稳健发展步伐,自创业元老张巨声退隐后,曾一度公告亏损。

2001年,美菱电器巨额亏损达3亿多元,业绩一路下滑。

收购亚星客车是顾雏军进入客车行业的第一步棋,顾雏军企图用做家电那种无孔不入的营销方式来做客车。

亚星客车是国内最早也是最大的大中型豪华客车制造商,是国内客车底盘技术开发的教父。

亚星客车的业绩从1999年开始也一路下滑,直至2003年被收购前每股收益跌至-0.78元,息税前利润为-1.4亿。

2003年一季,亚星客车合并报表显示,主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38.69%和43.95%。

2004年年初格林柯尔宣布收购ST襄轴,这是格林柯尔继成功重组扬州亚星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后,再次出击汽车产业。

襄轴股份前身为襄阳轴承厂,建于1968年,是国家“四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国家四大轴承基地之一,也是目前全国最大的汽车轴承生产专业厂,拥有国家级的专门从事汽车轴承研究、设计、开发的技术装备和研发力量。

但是从1999年开始,襄轴的业绩也一路下滑,每股收益和息税前利润几乎为负值。

纵观顾雏军收购对象的挑选,可以发现顾雏军基本上是在“国资逐步退出竞争性领域”的背景下,把地方政府急于出手的经营困难但是生产条件和市场基础较好的企业作为收购的对象。

这种时机的选择和收购对象的判断是整个购并整合成功的基础。

第三步 反客为主

分析顾雏军这几年收购科龙、美菱、亚星、襄轴的过程,我们发现一个规律,这就是,顾雏军总是在股权转让完成之前进驻目标公司,入主董事会,或成为董事长,或委托自己的副手成为目标公司的总裁。

2001年11月2日,公告显示:

科龙电器现有董事会将有变动。

同时,顾雏军提早入主科龙董事会。

2002年4月18日,股权转让完成。

2003年7月8日,美菱电器董事会提早选举顾雏军为公司董事长。

美菱电器股东大会同意李士军等四人辞去公司董事职务,增补顾雏军、林科、成湘洲、霍永新等四人为公司董事,增补陆青、景星、雍凤山等三人为公司监事。

2004年3月2日,格林柯尔受让公司股权的过户手续已办理完毕。

2004年4月份,顾雏军担任了董事长。

2004年5月10日,亚星客车控股股东与扬州格林柯尔办理股权过户手续。

2004年4月10日委派格林科尔副总裁出任襄轴总裁。

本次股权转让须上报国务院国资委批准,且证监会在异议期内未提出异议后方可实施。

以上时间顺序的安排会使新控股股东更好地了解、管理未来的公司,当然,我们也有理由相信,这样的安排实际上为新控股股东在对公司的一些操作中带来便利(见其第五步的操作手法)。

第四步 投桃报李

在分析格林柯尔屡次成功收购、整合冰箱产业的过程中发现类似的现象,一面是顾雏军在收购过程中的屡战屡胜,一面是顾雏军入主收购公司之后上市公司在与原来控股的大股东之间的关联交易,这些关联交易的数额动辄数以亿计,交易内容多为对原控股公司欠上市公司的债务的安排,公司的商标、土地使用权等往往作为抵偿债务或者交换上市公司应收帐款的条件。

在科龙的收购过程中如此,在美菱的收购过程中也有类似的现象。

由于历史原因,科龙电器的原控股股东欠有上市公司12.6亿元的债务。

在顾雏军出任科龙电器董事长之后的2002年3月15日,当时的控股股东表示有能力解决对上市公司的12.6亿的欠款,具体办法是:

容声集团拟将其所持有的科龙电器2.04亿股股份转让给格林柯尔,格林柯尔将此笔转让价款由原来的5.6亿元变更为3.48亿元,并直接交给科龙电器代容声集团偿还所欠相应数额的关联欠款,这样容声集团的关联欠款将减少至9.12亿元,容声集团拟以其拥有的资产进一步偿还关联欠款,“科龙”和“容声”两个商标,是容声集团的资产的重要部分。

1999年和2000年之间,容声集团为推广这两个商标的花费高达3.28亿元(中国证券报)。

2002年11月25日ST科龙的公报显示:

容声集团拟以其拥有的“科龙、容声、容升”注册商标的专用权的转让价款64400万元,以及土地发展中心拥有的399614平方米的土地使用权转让价款中的人民币21339.71万元用于代容声集团归还容声集团欠本公司(上市公司)的欠款,交易完成后容声集团对公司的欠款清偿完成。

在以上的基础上,科龙电器同意免去容声集团的资金占用费5043..66万元。

董事会的评价是以上的协议价金及条件属于公平合理,并能全面彻底地处理容声集团欠本公司(科龙电器)债务余额和资金占用费,符合本公司的利益。

但是如果我们就这一连串的处理作出某种假设,倒也符合某种逻辑:

首先为通过商标的使用权进行偿债打下了伏笔,然后用高价抵偿原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的巨额债务。

类似的操作在格林柯尔收购美菱电器的过程中又有发生。

根据美菱电器的2003年12月3日的公告显示:

美菱电器(000521)拟以其42725.09万元的应收款、集团公司对股份公司10110.53万元的债务、洗衣机公司对股份公司30918.49万元的债务受让集团公司拥有的位于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934984.67平方米的土地使用权及洗衣机公司房产和附属设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