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疾病防治 作业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316456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6.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口腔疾病防治 作业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口腔疾病防治 作业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口腔疾病防治 作业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口腔疾病防治 作业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口腔疾病防治 作业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口腔疾病防治 作业Word文件下载.docx

《口腔疾病防治 作业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腔疾病防治 作业Word文件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口腔疾病防治 作业Word文件下载.docx

如何进行日常口腔保健?

加强日常口腔保健对龋病、牙周疾病有很强的预防作用。

因此我们应该搞好口腔卫生,提高口腔健康水平。

具体地说,应做到:

(1)每天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定期检查,定期洁牙。

(2)纠正不良习惯,如单侧咀嚼、用口呼吸等。

(3)消除影响口腔卫生的不利因素。

(4)合理营养,均衡饮食。

(5)改善工作、生活环境。

(6)防止口臭及消除口腔异味。

(7)进行口腔卫生宣传教育。

第四周:

说明

1.菌斑----

2.继发龋---

3.氟斑牙---

4.楔状缺损----

5.窝沟封闭----

1.菌斑——牙菌斑,是指附着在牙面上的一种软而黏的不易被清除的膜样物质,是一种寄居在牙面上的以细菌为主的微生态环境,细菌在其中生长、繁殖和代谢,其代谢产物具有致龋作用。

2.继发龋——牙体龋洞经过修补治疗后,在修复体(补牙材料)周围或下方形成缝隙,形成菌斑滞留区,继续发生龋蚀,则为继发龋。

3.氟斑牙——(牙齿发育期摄入过多氟化物所致)多发生在同一时期的对称牙上,颜色为白垩色或深褐色不等,质地较硬,整个牙冠均可受累。

患者幼年居住地的饮水中氟含量大于1mg/L。

4.楔状缺损——楔状缺损是指牙齿唇、颊侧颈部硬组织发生缓慢消耗所致的缺损,缺损呈楔形,常见于中老年人。

5.窝沟封闭——窝沟封闭又称点隙裂沟封闭,是指不去除咬合面牙体组织,在其上涂布一层粘结性树脂,保护牙釉质不受细菌及代谢产物侵蚀,增强牙齿抗龋能力,从而达到预防龋病发生的一种有效防龋方法。

第五周:

试比较急性牙髓炎和急性根尖周炎各有何临床特点?

急性牙髓炎可由牙髓充血发展而来,也可由慢性牙髓炎急性发作所致,以后者多见。

急性牙髓炎表现为剧烈的疼痛,以致坐卧不安、饮食难进、夜不能眠。

急性牙髓炎常常由较深的龋洞继发感染造成,由于牙髓内有丰富的血管、神经,一旦牙髓发炎,炎症造成的血管充血、水肿、渗出,可使牙髓腔压力增大,压迫神经末梢,引起剧烈疼痛。

急性牙髓炎的主要临床表现如下。

(1)自发性,阵发性疼痛无任何刺激也可发生剧烈的阵发性疼痛,早起疼痛持续时间短,随着病情加重,疼痛持续时间长,间歇时间短。

(2)夜间疼痛加剧疼痛多于夜间发作,或夜间比白天剧烈,主要由于平卧时身体位置改变,牙髓腔内压力增高而使疼痛加剧。

(3)冷热刺激痛晚期化脓时,热可加剧疼痛,冷可缓解疼痛。

这时患者常含冷水或吸冷气来缓解疼痛,这是因为牙髓组织化脓坏死后产生大量气体,热刺激使之膨胀、压力增高,疼痛加重。

反之温度降低后气体收缩,压力减低,疼痛缓解。

(4)痛不定位患牙髓炎的病人往往不能明确指出病牙的位置,有时甚至误以为是对颌牙。

如果医生不认真检查、判断,往往会发生误诊。

病人常诉有放射状头痛和上、下颌牙痛。

急性根尖周炎又分为急性浆液性根尖周炎和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

(1)急性浆液性根尖周炎

早期患牙有不适感、轻微疼痛、肿胀、牙浮出感。

这是由于根尖部牙周膜充血、水肿、根尖周围组织体积膨胀所致。

这时患牙咬紧反而感到舒服,这是由于咬颌时压力升高将血管中的血液暂时挤出所致。

随着病变继续发展,根尖部的炎症渗出物逐渐增多,患牙的浮起感和伸长感逐渐加重。

另外,牙齿有松动、叩痛、不敢咬颌。

由于牙周膜神经受到刺激而引起的疼痛是自发性、持续性、局限于患牙周围的,因此患者能明确地指出患牙。

(2)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

患牙出现剧烈的搏动性疼痛。

牙松动、浮起,叩痛加重。

牙龈及牙槽粘膜红肿,颏下或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

全身症状有乏力、发烧、头痛。

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1、根尖脓肿患牙出现自发性剧烈、持续的跳痛,牙齿伸长感加重,患者因此而不敢对颌。

患牙有叩痛,牙齿松动。

2、骨膜下脓肿患牙的持续性、搏动性跳痛更加明显,患者感到极度痛苦。

因骨膜坚韧致密、张力大,疼痛剧烈,牙龈粘膜红肿。

患牙叩痛、牙齿松动明显,严重影响进食和睡眠,可伴有明显全身症状,如发烧、乏力、局部淋巴结肿大和疼痛。

3、粘膜下脓肿患牙根尖区粘膜红肿明显,肿胀局限,呈半球形隆起。

扪诊有明显波动感,有脓肿形成,较易穿破。

患牙的自发痛及咬颌痛随压力减轻而疼痛缓解。

第七周:

简述慢性龈缘炎和慢性牙周炎的临床表现有何异同?

如何预防牙龈炎和牙周炎?

慢性龈缘炎和慢性牙周炎的临床表现如下:

慢性龈缘炎的临床表现为牙龈出血、口臭、龈痒、牙龈红肿、疼痛等。

病变局限于牙龈边缘和牙龈乳头。

牙龈颜色变为深红色或暗红色,牙龈乳头圆钝肥大,附着龈水肿,点彩消失,表面光滑发亮。

牙龈松软脆弱,缺乏弹性。

牙龈沟深度正常或深达3mm以上,形成假性牙周袋(龈袋),但龈沟底仍位于正常的釉牙骨质界处,这是区别牙龈炎和牙周炎的重要标志。

牙龈容易出血,龈沟液渗出增多,患者常因刷牙或咬硬物时出血而就诊。

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特点是:

成人常见于30~40岁,随年龄增大病变加重。

牙周退缩,牙根暴露,牙周组织附着丧失,牙齿敏感,咀嚼无力、疼痛,牙齿有不同程度的松动。

牙周袋形成,反复肿胀、溢脓,牙周脓肿。

牙槽骨吸收,主要是水平吸收,可伴有慢性牙髓炎。

不同:

慢性牙龈炎只是单纯的牙龈发炎,但是牙周炎所破坏的是牙周问题,牙周炎发展很严重的话会导致牙槽骨吸收,使牙齿会松动继而脱落。

慢性龈缘炎主要是以牙龈红肿、疼痛为表现,不存在牙周袋的形成和牙槽骨的破坏及牙齿的移位等表现,龈炎的好发部位主要是局限于游离龈和龈乳头,而牙周病不是。

慢性牙龈炎只是单纯的牙龈炎症,表现为牙龈红肿,龈乳头变圆钝,色暗红,有点彩,最初表现为刺激性出血。

对牙齿影响不大,可以去医院做洁治,最重要的是平时要注意养成正确的刷牙习惯和刷牙方法。

而牙周炎是成年人失去牙齿的首要因素。

临床表现为,牙龈炎症及出血,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牙齿渐渐松动。

晚期还可以出现一系列的症状,如口臭,逆行性牙髓炎,急性牙周脓肿,根尖暴露等。

相同:

两者都有牙龈出血、牙龈脓肿,形成牙周袋等特征。

预防慢性龈缘炎:

通过洁治术(超声波洁牙和手工刮治)彻底清除牙菌斑、牙石。

如有食物嵌塞,不良修复体等刺激因素存在,应予以彻底纠正和处理。

对患者进行口腔卫生和口腔保健等健康教育和指导,学习正确刷牙方法,选用保健牙刷、牙膏和牙线,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洁牙(洗牙),注意口腔卫生。

必要时局部应用消炎药和漱口水或服用抗生素。

预防慢性牙周炎:

(1)局部治疗为主控制牙菌斑,彻底清除牙石(牙周刮治是用专门器械刮除牙根面及牙周袋内的牙石和牙菌斑),包括龈上牙石和龈下(牙周袋内)牙石。

洁牙(俗称为洗牙)是治疗牙周病的关键。

如果牙周袋较深,还需要进行牙周手术治疗(牙周翻瓣术、牙龈切除术、植骨术、松牙固定术等)。

牙周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定期进行、定期复诊,最好每年洁牙1~2次。

(2)全身治疗为辅服用抗菌素甲硝唑/替硝唑5~7天,或中药类药物(如牙周宁片)及维生素等,并对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等)进行治疗。

(3)重视口腔保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进食后刷牙、漱口,使用牙线清理食物残渣。

根据牙龈,牙周情况选用药物牙膏,如康齿宁牙膏、洁银牙膏等。

在控制炎症后的康复期进行牙龈按摩等。

定期到口腔科检查和评估牙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治疗。

牙周炎治疗方法的选择和治疗效果,取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全身因素的控制、患者自我维护的能力和与医生配合的程度。

只有医患双方密切配合、共同努力,才能达到最理想的治疗效果,从而预防牙周炎的加重或再次发生。

第八周:

简答题:

1.复发性口腔溃疡(ROU)的临床特点?

 

最常见的是哪一类型?

2.哪些情况下白斑容易癌变?

1.复发性口腔溃疡(RAU)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具有周期复发的特点,溃疡局限,部位不定。

复发性口腔溃疡在临床上分为三种类型。

(1)轻型口疮

此型最常见,约占80%,发生在黏膜角化差的部位,如唇粘膜、舌尖、舌腹、颊粘膜和软腭。

初期感觉局部粘膜灼热、刺痛,1~2天后出现红色小丘疹,随后出现1~3个溃疡,直径2~4mm。

7~10天愈合,愈合后不留瘢痕,周期性发作。

(2)口炎型口疮

此型较少见,占10%~12%。

其特点是溃疡数目多,可达十几至几十个溃疡,直径为2~5mm,散在分布,溃疡疼痛,可伴全身症状。

7~14天愈合,愈合后不留瘢痕。

(3)重型口疮/复发性坏死性粘膜腺周围炎

此型较少见,占8%~10%,其特点是每次发作呈单个溃疡,溃疡大而深,边缘隆起,呈“弹坑”状或“火山口”状,直径为10~30mm。

愈合期较长,约一个月以上,愈合后留瘢痕。

早期发生在口角或口颊部,有渐向口腔内发展的倾向。

最常见的是轻型口疮。

2.下列情况的白斑容易癌变:

(1)临床类型颗粒型、溃疡型口腔白斑恶变率很高,疣状型较易恶变,而均质型为良性白斑,很少发生恶变。

(2)口腔白斑的部位在舌侧缘、舌腹、口底及软腭、口颊部的白斑较易恶变,认为是危险部位。

(3)伴有白色念珠菌感染的口腔白斑有恶变倾向,尤其是颗粒型白斑同时伴有白色念珠菌感染者是最易恶变的类型。

(4)无明确诱因的口腔白斑这属于特发性口腔白斑,尤其是女性年轻患者恶变的可能性较大。

(5)病情变化者长期口腔白斑,近期出现白斑表面糜烂、溃疡或出现颗粒、结节或基底浸润,都是恶变的信号。

第九周:

与HIV相关的常见口腔表征有哪些?

常见口腔表征如下:

(一)口腔念珠菌病

口腔念珠菌病是HIV感染后的最初表现,一般先于咽部及食管粘膜念珠菌病发生,是HIV感染者及AIDS患者的早期征象,是HIV相关疾病的标志。

其临床分为四型:

红斑型、增生型、假膜型及口角炎型。

红斑型多发生于上腭、舌背及颊粘膜,为红色斑块。

增生型最常见于颊黏膜,为不能除去的致密白色斑块。

假膜型好发于上腭及颊、唇黏膜,为黄白色可以除去的假膜。

口角炎型为出现在口角部位的鲜红色皲裂。

有报道白色念珠菌感染者感染HIV的几率为61%-96%,常为早期AIDS表现,成为发现和监测HIV感染的指标。

随病程进展(Ⅰ、Ⅱ、Ⅲ阶段),口腔白色念珠菌的检出率为57.5%、76.5%、87.5%。

因此在临床上遇到年轻患者,在无明显导致白色念珠菌感染因素的情况下出现白色念珠菌病,应考虑艾滋病的可能性。

(二)口腔毛状白斑

口腔毛状白斑为发生于口腔黏膜的白色绒毛状病变,Greenspan(1984)首次报告。

最初仅见于男性同性恋者,以后也有女性患者的报告。

关于本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

病毒学及超微结构研究表明,在上皮浅层有疱疹类病毒出现,经原位杂交等技术证实为EB病毒(epstein-barvirus),EB病毒又称为人类疱疹病毒。

近年来发现90%的AIDS患者口腔分泌物中可检出EB病毒。

因而认为EB病毒是口腔毛状白斑的直接原因,特别是对免疫缺陷患者,EB病毒成为致病原,对上皮组织有特殊的侵袭性。

此外,还发现病变区朗格汉斯细胞明显减少或消失。

且T淋巴细胞功能也降低或消失,从而导致病毒的入侵和发病。

本病通常发生于舌的外侧缘,一般多为双侧(80%左右),其次见于颊、口底、软腭及鼻咽黏膜,牙龈及扁桃体也可发生。

肉眼观察为白色绒毛状表现,不易被擦掉,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