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创新讲义第4章微专题四 湖泊以贝加尔湖为例.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30891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8.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创新讲义第4章微专题四 湖泊以贝加尔湖为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创新讲义第4章微专题四 湖泊以贝加尔湖为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创新讲义第4章微专题四 湖泊以贝加尔湖为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创新讲义第4章微专题四 湖泊以贝加尔湖为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创新讲义第4章微专题四 湖泊以贝加尔湖为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创新讲义第4章微专题四 湖泊以贝加尔湖为例.docx

《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创新讲义第4章微专题四 湖泊以贝加尔湖为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创新讲义第4章微专题四 湖泊以贝加尔湖为例.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创新讲义第4章微专题四 湖泊以贝加尔湖为例.docx

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创新讲义第4章微专题四湖泊以贝加尔湖为例

微专题四 湖泊——以贝加尔湖为例

授课提示:

对应学生用书第90页

[基础自查]

1.自然特征

(1)物种独特的原因——分析“特有”

周边人口较少,流出河流少,缺少与外界交流的环境;湖泊古老,经漫长进化形成独有物种。

(2)鱼类丰富的原因——分析“丰富”

湖泊面积大,提供广阔的空间;湖水纯净,阳光透射率高,藻类、浮游生物丰富,鱼类饵料充足;入湖河流多,沿湖湿地多,提供丰富的有机营养物。

(3)天然空调机的原因——分析“调节气候”

①冬温高:

冬季湖泊降温慢,使附近地区气温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湖水结冰释放热量。

②夏凉爽:

纬度高,地势高,湖泊升温慢,使附近地区气温低于同纬度其他地区。

(4)多风浪的原因——分析“湖陆风”

湖泊面积大,湖泊与周边陆地热力差异大,白天吹湖风,晚上吹陆风;湖面狭长,两岸地势高,狭管作用强。

(注意冬季结冰,基本无风浪,主要考虑夏季)

2.综合治理

(1)面临“灭湖”威胁的原因:

流域内人口增长、工农业发展用水量增多,入湖径流量减少;工农业生产引起的水体污染严重;不合理的捕捞和水体污染导致鱼类等生物多样性减少。

(2)“灭湖”带来的影响:

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变大;年降水量减少,气候更加干旱;极端天气、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增大;生物多样性减少,植被退化;湖岸周围土地盐碱化、荒漠化加剧。

(3)解决“灭湖”威胁的措施:

合理利用水资源,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用水量;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国家间加强合作,共同应对;立法保护水资源等。

答题模板

外流湖萎缩问题的分析模型

[考法体验]

1.(2018·高考全国卷Ⅲ)贝加尔湖(如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

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

据此完成

(1)~

(2)题。

(1)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  )

A.湖区降水量加大   B.入湖径流增多

C.湖盆在加深D.入湖泥沙增多

(2)贝加尔湖湖水更新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

A.湖面蒸发弱B.湖泊面积大

C.湖水盐度低D.湖水深度大

解析:

(1)题,贝加尔湖位于高原山地,降水量加大和入湖径流增多的水量溢出会往海拔较低的地方流,不会使湖水深度加大。

入湖泥沙增多会增加湖底沉积物,反而使湖水深度减小。

只有湖盆加深才会使湖水深度加大。

(2)题,由题干信息可知,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水量巨大,再加上该地区降水稀少,水循环不活跃,因此湖水更新缓慢。

故选D。

答案:

(1)C 

(2)D

2.湖水温跃层是指湖水温度在其垂直方向上发生急剧变化而产生的不连续面。

温跃层的位置取决于表层湖水增温程度、风力大小和湖盆形态。

图1为纳木错位置示意图,图2为图1中某观测点某月水温垂直变化图。

该湖泊12月至次年4月湖面封冻,5月份湖冰完全消融。

据此完成

(1)~

(2)题。

(1)图中温跃层的深度范围和季节可能是(  )

A.0~17m,春季B.17~30m,夏季

C.30~40m,秋季D.40m以下,冬季

(2)推断纳木错温跃层可能消失的时段是(  )

A.1月中旬B.3月中旬

C.5月中旬D.7月中旬

解析:

(1)题,依据“湖水温度在其垂直方向上发生急剧变化”,可判断温跃层位于水面以下大约17~40m之间,由表层水温高于下部可判断为夏季,故B正确。

(2)题,图示水面下一定深度水温基本不变,而12月~次年4月湖面封冻,表层水温低于0℃,则上下水面之间温差较大会有温跃层存在;夏季(6~8月)表层水温接收太阳辐射多而增温快,也会有温跃层;而在湖冻融化后一段时期,表层水温由0℃不断升高至与下部水温相接近的时间段内,上下水温之间温差小而没有温跃层,该时段最可能是春末的5月中旬。

答案:

(1)B 

(2)C

3.(2019·高考全国卷Ⅰ,节选)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缩,里海从地中海分离。

有学者研究表明,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里海一度为淡水湖。

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化为咸水湖,但目前湖水盐度远小于地中海的盐度。

下图示意里海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

(1)末次冰期晚期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2)分析补给类型发生变化后里海演化为咸水湖的原因。

解析:

(1)题,末次冰期晚期,气温开始回升,湖泊北方冰川融化量会大幅度增加,导致淡水补给增多,而此时气温还相对比较低,湖面蒸发较弱,淡水支出小于补给,盐度较低。

(2)题,一是要说明盐分的来源(河流带来);二是要说明盐分无法随径流(无出水口)排出;三是说明水分可以通过蒸发而排出。

答案:

(1)气温仍较低,湖面蒸发弱;受冰雪融水补给;补给大于蒸发。

(2)有河流汇入,带来盐分;无出水口,盐分无法排出;地处内陆,蒸发强烈,导致盐度升高。

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沙湖位于贺兰山山前倾斜平原的碟形洼地上,东侧通过艾依河与黄河相连,通过排水沟与大水漫灌区相通。

年降雨量仅201.9mm,年平均蒸发量达1653.2mm。

沙湖水沙共存,浑然一体,鸟类众多,盛产鱼类。

近年来沙湖旅游业快速发展,游客每年达59万人次,燃油快艇迅速增加到90艘,2001~2004年水质曾一度较差,后来慢慢改善,2007年被评为“5A”景区。

下图为沙湖地理位置示意图。

(1)说出沙湖水的主要补给来源。

(2)分析沙湖水质降低的自然原因。

(3)分析影响沙湖水质的人为原因。

(4)简述景区管理机构为改善沙湖水质可能采取的具体措施。

解析:

(1)题,沙湖位于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大气降水较少,位于贺兰山与黄河之间的洼地,贺兰山的地形雨沿着山前倾斜平原下渗,转为地下水,对湖泊进行补给;东侧黄河水与灌区的农业排水对湖泊进行补给,所以该湖的补给水源有地下水、黄河水、农业的排水。

(2)题,水质下降多与该湖的自净能力减弱、污染物质较多有关;该湖降水较少,蒸发量大,湖水量较少;且位于洼地上,水体运动速度较慢,与外界水体交换较少,自净能力较差,污染物质容易积累;同时黄河水中的含沙量较大,水质较差;鸟类较多,排泄物众多,水质变差。

第(3)题,农业排水中含有大量化肥、农药等;迅速增加的燃油快艇和维修都会产生油污;由于旅游业快速发展,旅游垃圾的不合理处置和随意丢弃,导致污染物增多;水中鱼类的养殖也会导致水质下降。

第(4)题,措施要针对原因来分析,黄河水可以通过沉淀池的沉淀,减少泥沙含量;农业排水要经过污水处理后进入湖泊;改良灌溉技术,减少农田排水量;加强旅游区的垃圾处理和堆放;使用清洁能源动力的水上交通工具等。

答案:

(1)黄河水;地下水;排水沟农田退(排)水。

(2)降水量远小于蒸发量,大气降水补给不足;位于碟形洼地上,自身水体排泄不畅,造成污染物质容易积累;补给水源中黄河水含沙量较高;鸟类排泄物众多。

(3)大水漫灌农业区产生大量农田退(排)水;迅速增加的燃油快艇在使用和维修过程中产生油污;旅游垃圾的随意丢弃和不合理的处置;湖面养殖抛洒大量的人工饲料。

(4)建设沉淀池,改善流入沙湖的黄河水质;建立污水处理厂,处理进入排水沟的农田退(排)水;改善灌溉技术,减少农田退(排)水来源量;加强景区旅游垃圾的集中处理和堆放;使用清洁能源动力的水上交通工具。

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可鲁克湖和托素湖(图1)位于青海省德令哈地区,被称为“情人湖”,它们一大一小,靠一条小小的淡水河紧紧相连。

这两个湖泊虽然相距很近,有着相同的生态环境和变迁历史(图2),但湖水性质却迥然不同。

(1)指出巴音河的流向及该河流域的类型。

(2)结合图示信息,描述由莲湖演变为可鲁克湖和托素湖的形成过程。

(3)说明托素湖成为咸水湖的主要原因。

(4)有专家认为,随时间推移可鲁克湖很有可能变成咸水湖,请你为该专家提供合理的解释。

解析:

(1)题,由图中巴音河东侧支流判断,巴音河东侧海拔高,巴音河最终注入可鲁克湖,进而判断河流流向,图示该区域地表水不能流到海洋,则为内流区。

(2)题,图示莲湖中部有岩浆喷出,且形成陆地,使莲湖分割成两个独立的湖泊。

第(3)题,淡水湖变为咸水湖,说明湖泊盐分含量变高了,可从为内流湖,盐分随径流注入,但最终水分蒸发而盐类物质在此集聚角度分析。

第(4)题,可从湖泊水分损失(蒸发或用水过度)、盐类物质不能通过两湖之间河流外泄角度分析。

答案:

(1)流向:

自东南向西北。

流域类型:

内流区。

(2)阶段Ⅰ至阶段Ⅱ:

莲湖中部地下岩浆开始侵入。

阶段Ⅱ至阶段Ⅲ:

湖底中部岩浆侵入规模加大乃至喷出,导致湖床抬升(包括喷发物堆积),莲湖最终一分为二形成可鲁克湖和托素湖。

(3)托素湖(地处盆地)为内流湖,可鲁克湖水中的盐分可通过相连的淡水河排入其中,随湖水蒸发,盐分逐渐积累而成咸水湖。

(4)(全球变暖背景下,)流域降水减少而蒸发加剧;两湖之间的地壳继续抬升,可鲁克湖水无法通过河流向外排泄。

流域内经济发展,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大。

授课提示:

对应学生用书第92页

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的判读

[典例示范]

(高考经典题)下图为某流域森林火灾后第1年、第6年两次相同降雨条件下河流流量过程线图。

读图,回答

(1)~

(2)题。

(1)关于两次径流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

A.第6年的流量峰值大B.第1年的流速峰值小

C.第6年的河流含沙量大D.第1年的河流径流量大

(2)导致图示径流差异的关键环节是(  )

A.蒸发B.下渗

C.蒸腾D.地下径流

[图形解读]

提示:

大 大 小

[尝试解题] 

(1)D 

(2)B

[判读方法]

1.识别坐标含义:

一般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数值特征(高低、变化幅度、极值)。

2.判别河流水文特征

(1)依据纵坐标中的流量数值,推断河流流量大小。

(2)依据曲线的变化幅度,分析流量季节变化规律(汛期、枯水期有无及时间段)。

如上图,甲河流量较大,汛期出现在4~7月份,冬季是枯水期。

乙河流量较小,气温越高,流量越大,冬季出现断流。

3.依据曲线变化,分析河流补给形式

(1)汛期出现在夏秋、枯水期在冬春的河流,一般多为雨水或冰雪融水补给。

(2)春季和夏季出现两个汛期的河流,除雨水补给外,还可能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3)曲线变化和缓,多是地下水补给,也可能是热带雨林气候区或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河流。

如上图,甲河流量与降水量的对应关系明显,说明以雨水补给为主;乙河流量与气温的对应关系明显,说明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4.确定河流所在区域的气候特征

甲河水量丰富,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南沿海的季风气候区;乙河水量较小,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应用体验]

1.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西北地区一些河流夏季径流量有增大趋势。

下图示意某年新疆境内某条河流的各月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百分比和径流变差系数(反映某地月径流量年际变化幅度)。

读图,回答

(1)~(3)题。

(1)该河径流量年际变化最大的月份是(  )

A.2月B.5月

C.8月D.11月

(2)近年来,河流夏季的径流量增大,主要是因为(  )

A.夏季降水变多B.冬季降雪量增多

C.冰川融化量增大D.冬季气温升高

(3)从长期来看,全球气候变暖,将导致我国西北地区一些河流(  )

A.径流量增大B.径流变差系数变小

C.径流量减少D.径流量季节变化变小

解析:

(1)题,图中5月径流变差系数最大,说明该河5月流量年际变化最大,选B。

(2)题,新疆位于大陆内部,境内河流多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夏季冰川融化量增大,河流补给量增大,C对。

夏季和冬季径流变差系数小,夏季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