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绿色经营系统与环境会计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306031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绿色经营系统与环境会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企业绿色经营系统与环境会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企业绿色经营系统与环境会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企业绿色经营系统与环境会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企业绿色经营系统与环境会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企业绿色经营系统与环境会计Word文件下载.docx

《企业绿色经营系统与环境会计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绿色经营系统与环境会计Word文件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企业绿色经营系统与环境会计Word文件下载.docx

环境会计(EnvironmentalAccounting),亦称绿色会计(GreenAccounting),其实务与研究最早是作为社会责任会计的一部分而出现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并独立为会计的一个新兴分支。

目前在发达国家,自愿编制和对外发布环境报告(EnvironmentalReport)正成为诸多大公司的一种时尚。

有些国家的政府环境管理部门(如日本环境厅)和会计管理部门还着手制定环境会计与报告的有关准则。

环境会计的快速发展是有其深刻微观背景的,那就是企业绿色经营系统(GreenOperatingSystem)的出现。

本文无意就绿色经营系统或环境会计的某些具体问题加以研究,而想把绿色经营系统与环境会计作为一个总体考虑,为我国绿色经营系统与环境会计研究的深化提供一平台。

本文由两部分组成,其一是总结提出绿色经营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导入环境会计的讨论;

其二是对环境会计实务与研究的发展方向提出系统见解。

需要指出的是,限于篇幅,本文不对中国企业绿色经营系统与环境会计的实务及研究进行述评。

一、企业绿色经营系统:

环境会计发展的微观背景

(一)企业绿色经营系统的架构分析随着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负面影响的加剧,20世纪60年代以来环境负荷越来越重,环境质量严重下降,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亦成为问题。

在此背景下,发达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制定环保法规,开展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工作。

但是,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问题只是到了80年代后期才受到较多的关注。

1987年,以布伦特兰夫人(Brundtland)为主席的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首次清晰地提出了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development)的定义,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环境与发展会议,再次强调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作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承诺。

此后,联合国还成立了专门的可持续发展委员会。

早期的环保法规只重视环境污染后的补救措施,而忽视了环境问题的事先预防。

直到20世纪90年代人们才开始注意这一点,认识到环境问题系统解决方案之重要,环境管理体系(EnvironmentalManagementSystem,EMS)也就应运而生了。

1992年,英国标准协会(theBritishStandardsInstitute)制定了全球第一个环境管理体系标准BS7750。

欧盟(EuropeanUnion)则于1993年发布了另一套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环境管理及审核体系(EMAS),此后,许多国家都颁布了自己的环境管理体系标准。

但是,各国分别制定环境管理标准不利于全球经济一体化,故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forStandardization)在发布关于质量管理的国际标准ISO9000系列之后,于1996年9月发布了关于环境管理的国际标准ISO14000系列的第1份ISO14001,即EMS标准,随后,ISO14000系列也陆续发布,包括环境审核(EA)、环境表现评估(EPE)、环境标签(EL)、生命周期评估(LCA)以及产品标准之环境考量(EAPS)等方面。

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绿色、生态等概念与观念开始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运用开来。

企业作为环境的一重要影响者,自然要响应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更重要的是,在各国环保法规日趋严格以及绿色消费主义(GreenConsumerism)等绿色理念日益盛行的情形下,注重可持续发展也是企业实现自身价值最大化的必然选择。

为此,企业需要调整其发展战略,在决策与经营活动中注入“绿色(或环保)理念”,以绿色理念重塑企业整体的经营运作流程,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这其中包括获得ISO14000系列认证,按其要求扩展构建企业环境管理系统或绿色管理系统(GreenManagementSystem)。

这一系统是从建立企业与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开始,一直到明确具体措施与行动方案,亦可称之为“绿色经营系统”。

笔者认为,绿色经营系统应包括以下几方面主要内容:

1本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SustainableDevelopmentStrategy)与环境政策。

2绿色融资(GreenFinancing)。

利用本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战略去吸引投资者的注意,有效筹集企业发展所需资金。

3专门环境管理机构的设置。

如索尼公司在总公司设有社会环境部,在各地区和各事业部设有地球环境委员会。

再如ABB公司在CEO之下设有环境咨询委员会,有专门公司环境事务部,在各国设有国家环境控制长(CountryEnvironmentalController)和生产地的当地环境控制官(LocalEnvironmentalControlOfficers)。

4产品与服务设计时秉持“与环境为友(environment-friendly)”、与环境协调的DFE理念(即为环境而设计,designforenvironment)。

该理念要求对产品设计要进行从生产到运输、销售、顾客使用以及报废后的处理这一产品完整生命周期的评价与成本计算,即进行生命周期评估或分析(Life-CycleAssessment/Analysis,LCA)、生命周期成本计算(Life-CycleCosting,LCC)”及生命周期设计(Life-CycleDesign),而不是仅从企业自身考虑。

产品和用于包装产品的包装物等要进行生命周期评估。

5设备、原材料、能源等采购时秉持“绿色采购(GreenPurchasing)”或“绿色供应链(GreenSupplyChain)”理念。

要关注供应商的环境保护状况,不从环境保护不力(如造成较大环境污染、不节省能源、不节约资源)的供应商那里采购原材料、能源等,迫使供应商采取措施改进环保状况。

这一理念也适用于最终消费者,这就是“绿色消费主义”。

绿色消费主义将使绿色理念逆产品与服务的生产、营销作业环而上,形成完整的绿色供应链,迫使整体产业都“绿色”起来。

如果持有所有或大多数消费能力的消费者对所有最终产品与服务都持绿色消费主义理念,则将极大推动全球环境的改善。

6在制造环节实行“清洁生产(CleanProduction)”与“零排放(ZeroEmission)”理念。

这要求企业重组生产流程,运用DFE理念进行重新设计和技术应用。

所以,DFE理念既要用于产品(product)的设计,也要用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process)的设计,要做到3R,即尽可能减少废弃物(如废水、废渣、废气、报废物品等)的排放,力争零排放,即Reduce;

即使有排放,则要尽可能做到再利用(如报废物品的零部件),即Reuse;

对于不能直接再利用的,也要研究如何使之再资源化,即Recycle;

真正不能再利用或再资源化的部分,交由相关合格的废弃物处理企业进入最终处置环节。

此外,产品与过程均要尽可能节约资源(Resources-Conserving)和节省能源(Energy-Saving)。

7在运输和销售环节也要秉持DFE与绿色营销或环境营销(GreenMarketingorEnvironmentalMarketing)理念。

国际上正日益盛行一种新的非关税贸易壁垒———“环境壁垒(environmentalbarrier”或“绿色壁垒(greenbarrier)”,如ISO14000系列的认证已成为产品进入欧洲一些国家的“通行证(passport)”,而要打破这一贸易壁垒,就需要建立绿色经营系统,开展绿色营销。

8在顾客使用后,要建立有效的回收渠道和措施,对顾客报废的产品实施回收(Take-back),进行再利用、再资源化或最终处置。

9在对外投资或信贷时树立“绿色投资(greeninvestment)”或“绿色信贷(greencredit)”理念,在选择投资对象或信贷对象时要将其环境保护工作状况作为一项重要甚至第一位的衡量因素。

10建立健康、安全与环境(Health,Security,Environment,HSE)体系,在企业全体员工中建立环境教育体系。

11建立环境会计系统(EnvironmentalAccountingSystem),包括环境财务会计与环境管理会计子系统(或两者合一的环境会计系统)。

前者是向包括投资者在内的企业利害关系人报告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可能存在的影响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的因素,如环境支出(environmentalexpenditure)、环境负债(environmentalliabilities)与环境业绩(environmentalperformance)以及环境风险等方面的信息,充分履行企业对利益关系者的诚实报告或详尽说明的责任(accountability);

后者是提供对企业的相关决策中有用的环境会计信息。

(二)环境会计的导入

上述第11点就是指,将企业管理当局所承担的经管责任(stewardshiporaccountability)中的诚实报告责任扩展至向利害关系人充分披露企业环境信息,企业管理当局要更好地履行经管责任也必须掌握更多的关于企业经营决策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财务影响的信息。

为此,企业需要建立环境会计与报告系统。

这就是企业环境会计工作及其研究得到发展的微观背景。

上述企业环境活动的利害关系人包括政府、投资者、债权人、顾客、供应商、雇员以及社会公众(尤其是受影响的社区公众)等。

政府面对社会公众对环境问题关注的压力,必须制定和执行更加严格的环保法规,时刻监督企业的环境行为。

投资者关心投资对象在环境保护方面可能存在的影响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的因素,如潜在或真实但未披露的环境负债,而持有强烈“绿色投资”理念的投资者则更把投资对象能否做到“绿色经营(greenoperation)”放在考虑是否投资的首要因素。

债权人非常关心债务人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影响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的因素,以免债权发生不必要的损失,“绿色信贷”的理念也在债权人中日益流行。

顾客关心供应商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也关心产品或服务的绿色等级(如制造时是否节约资源、消费时能否节省能源、减少废弃物的排放、便于再利用、再资源化和最终处理等)以及供应商的环境保护行动,为此,供应商必须关注顾客的绿色消费意愿和购买后的绿色消费实际效果。

雇员由于关心自身的身心健康和工作的持续性,自然更加关心企业的环保措施(如是否实行良好的HSE计划)。

其他为企业经营提供支持的机构或组织也关心企业的环保情况,如保险公司关心企业投保设备的环保状况及符合国家环保法规的状况,有关中介机构关心客户的环保形象与潜在的环境风险。

社会公众既作为个体在上述各角色上关心企业的环境保护境况,也越来越作为一个整体关注整个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协调共生,关注企业活动可能产生的外部环境效应。

但无论是政府制定执行环保法规,还是其他利害关系人要了解与评价企业的环境活动,采取措施保护自身利益,都面临着一个关键的问题,即这些利害关系人大多处于企业外部,是外部人(outsiders),不确切掌握企业的环境信息,与企业管理当局(企业内部人,insiders)相比,处于环境信息的劣势地位,环境信息在外部人与内部人之间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