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政治史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04337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9.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政治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国古代政治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中国古代政治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中国古代政治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中国古代政治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政治史Word文件下载.docx

《中国古代政治史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政治史Word文件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古代政治史Word文件下载.docx

鼎盛:

西周(BC1046—BC771年)

瓦解:

东周春秋(BC770—BC476年)

3封建社会

(1)形成:

东周战国(BC475—BC221年)

(2)发展、鼎盛、衰落:

秦(BC221—BC207年)

→王莽新朝(9—23年)

①封建大一统时期西汉(BC202—AD9年)

东汉(AD25—220年)

②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

三国两晋南北朝

魏(220—266年)

三国(220—280年)蜀(221—263年)

吴(222—280年)

西晋(266—316年)

两晋东晋(317—420年)

十六国时期

南北朝

南朝(420—589年):

宋、齐、梁、陈

北朝(439—581年):

北魏东魏北齐

西魏北周隋

③封建社会的繁荣:

隋唐

隋(581—618年)

唐(618—907年,“安史之乱”〈775—763年〉)

④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

五代、辽、宋、夏、金、元

五代(907—960年)

辽(契丹政权)(916—1125年,947年称辽,983年称契丹,1066年称辽)

北宋(960—1127年)

南宋(1127—1276年)

西夏(1036—1227年)

金(1115—1234年)

元(1271—1368年)

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转衰:

明清

明(1368—1644年)

清(1636—1912年;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进入近代史)

二、历代封建王朝(或时期)的特点或地位和影响

⑴春秋战国时期:

①政治上: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奴隶社会逐渐瓦解,封建制度确立;

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②经济上:

铁器、牛耕使用,生产力有质的飞跃,社会经济发展;

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加速向封建土地国有制转化,封建土地私有制日益发展。

③民族关系上:

民族的交流融合,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④思想文化上:

划时代的变革,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这一时期在天文、医学、文学、艺术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

⑵秦朝:

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几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建立起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使统一思想深入人心。

②秦朝开创的一系列巩固统一中央集权的制度和措施,为后世封建统治者所继承和改进。

如皇帝制度、郡县制度、三公九卿制、统一度量衡、文字和货币、修筑长城等。

③秦朝因暴政而亡国的教训,为汉初统治者所吸取,促成西汉出年兴盛局面的出现。

④留下的伟大工程万里长城对后世影响深远。

⑶两汉:

①是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大发展时期(文景之治、光武中兴)。

②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两汉疆域进一步扩大,西域、西南夷、百越开始纳入汉朝版图)。

③中国开始走向世界(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外交流的频繁)。

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王国问题的解决,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加强)。

⑤社会经济逐渐发展,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上取得的成就,为后世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⑥儒家思想最终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⑦文化具有多样化有机结合、水平居世界前列、气势恢弘等特点。

⑷三国:

①是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复杂,斗争激烈,战争频繁,国家处于分裂的时期。

②对东汉末年大混乱来说,是历史的进步,是趋向三国统一的必要步骤。

③是江南、西南进一步得到开发和北方经济逐渐恢复时期。

④是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各方面都取得相当成就和进步的时期(人才流动的自由,文化的多员,建安文学,张仲景、华佗、马钧等)。

⑤较为长期的政治、军事斗争,锻炼了一批地主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其中影响较大的是曹操和诸葛亮。

⑸两晋南北朝:

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

南北政权更替频繁;

士族势力由兴盛走向衰落;

民族大融合的步伐加快。

江南迅速开发,中原相对停滞;

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重要地位;

商品经济水平较低;

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

③文化上:

宗教在这一时期成了地主阶级思想统治的重要工具,宗教又影响着哲学、文艺和艺术;

为佛教服务的雕塑、绘画有着辉煌的成就。

⑹隋朝:

①结束了国家的长期分裂,实现了南北统一。

②经济的繁荣和国力的强盛,开启了中国中世纪的盛世局面。

③大运河的开通,对巩固国家的同意和南北经济文化交流,起了重要作用。

④创建和改革的制度律令,对唐朝和后世的中国以至东亚,都有深远影响。

⑺唐朝:

①政治稳定,阶级矛盾相对缓和,经济繁荣,封建社会进入鼎盛时期(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②统一多民族国家实行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制度上有很多建树(均田制、租庸调制、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两税法)。

③边疆少数民族有了较大的发展,同中央政权的关系更加密切(实行宽容的民族政策、灵活处理同周边少数民族关系)。

④对外交往出现前所未有的频繁局面,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

⑤文化具有全国繁荣、兼收并蓄、世界领先、影响深远的特点。

⑻五代十国:

藩镇割据局面仍在继续和发展;

朝代更替频繁;

统治残暴,剥削苛重。

江南进一步得到开发,经济中心南移。

⑼两宋:

多民族政权并立,国家不统一。

北宋时,农业有较大发展,南北作物交流频繁,农产品商品化明显增强;

南宋时,南方经济发展,经济中心南移;

同时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

北宋时城市商品经济活跃;

南宋海外贸易空前发展。

③民族关系:

各民族之间有战有和,以和为主。

④科技文化:

为战争需要,火药、火器的研制与生产得到发展。

大量文学作品反映战争与分裂的社会显示。

如北宋广泛使用火药和火药武器;

李清照、辛弃疾、陆游的诗词。

⑽元朝:

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

元朝统一全国,疆域空前辽阔;

实行行省制度,行使了中央对西藏、台湾、云南等边疆地区的管辖。

②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广植棉花推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

漕运和海运的畅通促进了经济交流;

大都等一些较大的城市商业繁荣;

泉州对外贸易发达。

③中外交流频繁。

来大都的亚洲、东欧和非洲的商队和使节络绎不绝;

意大利人马可·

波罗还在中国居住了十几年;

火药和火药武器经由阿拉伯人传到了欧洲;

泉州是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

④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汉族人民对开发边疆作出了贡献,边疆各族大量迁入内地,同汉族杂居相处;

原先进入中原的契丹、女真等族已经同汉族融合;

形成了新的少数民族——回族。

但元朝的民族分化政策对社会的发展起了消极作用。

⑾明清:

①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

明朝戚继光抗倭,巩固东南边疆。

清朝平定葛尔丹和大小和卓叛乱;

确立由中央册封达赖和班禅的制度,设立驻藏大臣;

热情接待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设台湾府起到了开发台湾和加强祖国海防的作用;

反击沙俄入侵黑龙江流域,订立《尼布楚条约》,捍卫了祖国领土的完整。

②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冲击并削弱封建的自然经济;

大兴文字狱,增设军机处,皇权得到空前加强,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预示着封建制度的衰落;

进步思想家抨击君主专制,提倡学以致用,启迪人们思想,预示着新制度的出现。

③经济上:

边疆地区得到开发,经济发展速度较快,适应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农业产业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手工业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商业空前繁荣,但商品流通还不足以动摇封建社会的根基。

④中外关系开始出现一些新特点:

殖民势力东来,中国人民开始反殖民、反侵略的斗争。

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禁止中外贸易,妨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不利于中国的发展。

⑤文化承古萌新,科学技术取得巨大成就,集大成的科技著作相继问世;

理学走向极端,带有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

伴随城市经济发展,市民文学蓬勃兴起,戏剧和小说成为文学的主流;

古典文化进入总结时期,官方组织编纂大型图书成就突出,充分显示出中华文明的博大气象;

西方传教士东来,使中国人了解到水平已超过自己的外来文化。

三、政治制度

1、原始社会的禅让制:

概念、表现、意义

禅让制大约出现于原始社会末期的尧舜禹时期,是传说中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但这是仅限于氏族贵族内的“民主”,是原始社会全面崩溃的信号,即将被奴隶社会所取代。

2、奴隶社会时期的世袭制和分封制:

(1)世袭制:

表现、意义

从禅让到王位世袭,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阶级对立的产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世袭制以其鲜明的私有化体现社会的重大进步。

(2)分封制:

目的、分封方法、周王与诸侯关系、作用、重要诸侯国(联系春秋战国)、结果。

分封制是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上的政治统治方式。

分封制虽然使周王室加强了对各地的控制,对发展边远地区经济文化起了积极作用,但是事实上使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处于分裂割据转台。

西周后期,随着王室衰微,国家统一局面遭到破坏,春秋时期的大国争霸战争,导致分封制崩溃。

3、封建社会时期的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封建社会中基本的政治制度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包括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制。

专制主义指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全国的最高统治权集中在君主一人手中;

中央集权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地方政府没有性,必须听命于中央,二者相辅相成,后者是前者的前提和基础;

后者是前者的必然产物。

其目的都是从政治制度上保证中央政府的权威和君主个人的权威。

(2)特点:

皇帝通过直接任免各级官吏来掌握人事大权,核心是集政治、经济、军事大权于皇帝。

(3)它的建立既是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也是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因为封建经济的分散性,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国家统一的安全,以保证小农经济的发展;

封建地主阶级也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保护他们的利益,镇压人民的反抗,加强对人民(农民)的控制。

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建立和发展,正是这一政治和经济要求的体现。

(4)建立和发展:

a、战国时期初步形成:

战国时期封建经济的发展,新兴的地主阶级力量的增强,国家局部统一局面的出现为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创造了社会条件。

各国的变法,进一步扫除了奴隶制的残余,确立了封建制度,适应了新兴地主加强专政和保护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

如商鞅变法中军功授爵,废奴隶主贵族特权与设县制等规定;

法家韩非子提出的中央集权和以法治国的思想,形成了一套系统的中央集权理论。

b、秦朝正式建立:

秦统一后,正式建立该制,其内容包括:

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

既加强皇帝对中央白官的控制,有加强了对地方官吏与百姓的控制。

从而把专制主义决策方式与中央集权政治制度有机结合,正式确立该制。

(经济文化等措施的配合)

c、西汉巩固:

汉初,王国问题影响了中央集权,经汉景帝的平定七国之乱,至汉武帝采取专制措施,形成“大一统”局面,从此,封建政治制度的政体基本定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得以巩固。

东汉初,光武帝曾进一步加强皇权,但由于豪强地主势力的恶性膨胀,最终形成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中央集权遭到严重削弱。

d、隋唐完善:

魏晋南北朝时基本处于分裂割据状态。

隋唐时实行三省六部制。

相权一分为三,互相牵制:

尚书省权分六部,从而加强皇权;

废九品中正制,实行科举制,从而进一步完善了中央集权制度。

但随着藩镇势力的膨胀,终酿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出现五代十国,中央集权再遭破坏。

e、北宋加强:

宋初吸取教训,集中军权、行政权、财权和司法权,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但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导致了北宋中期严重的社会危机。

f、元代新发展:

元结束五代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

为加强统治与管辖,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中央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地方设行中书省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从而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加强了中央集权,对后世产生深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