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4课 商业的发展名师公开课优质学案 北师大版必修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301616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01.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步步高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4课 商业的发展名师公开课优质学案 北师大版必修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步步高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4课 商业的发展名师公开课优质学案 北师大版必修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步步高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4课 商业的发展名师公开课优质学案 北师大版必修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步步高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4课 商业的发展名师公开课优质学案 北师大版必修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步步高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4课 商业的发展名师公开课优质学案 北师大版必修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步步高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4课 商业的发展名师公开课优质学案 北师大版必修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步步高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4课 商业的发展名师公开课优质学案 北师大版必修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步步高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4课 商业的发展名师公开课优质学案 北师大版必修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步步高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4课 商业的发展名师公开课优质学案 北师大版必修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深化探究

材料 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支出情况表(单位:

钱)

项目

数量

备注

收入

粮食

8500

折算为货币后的大致值

支出

田租(上缴实物)

283

同上

算赋和口赋

(上缴货币)

406

兵役和徭役

2300

除部分兵役必须亲身应役外,其余可亲身应役或上缴货币代役,2300钱为代役的货币数量

日常

开支

4918

据战国比例推算

2732

祭祀等仪式

300

以战国数据为参考

资料来源:

《汉书·

食货志》;

《〈居延汉简甲乙编〉释文》

注:

秦汉史料中典型的农民家庭是五口之家。

思考

(1)计算材料中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支出的差额。

(2)据《汉书·

食货志》记载,冬天农闲时,农妇常聚集在一起夜织。

结合问题

(1)的计算结果,简要分析材料中的西汉农民为什么会采用这种耕织结合的经济形式。

(3)西汉在耕织经济体系下出现了引人注目的商业繁荣现象。

根据材料和问题

(1)和问题

(2)请简要分析西汉赋役政策和耕织经济形式如何促进商业繁荣的?

答案 

(1)纳钱代役的情况:

8500—(283+406+2300+4918+2732+300)=-2439(钱),即亏2439钱;

亲身服役的情况:

8500-(283+406+4918+2732+300)=-139(钱),即亏139钱。

(2)农民收入不敷支出;

衣着消费比重较高;

为增加收入,减少支出,农闲纺织。

(3)部分赋役项目征收货币,农民只有将产品投放市场才能换取货币去纳税;

农民的剩余产品投放市场,也是商业繁荣的可能原因。

[名师指津]

“工商食官”制度瓦解后,官营商业仍然长期存在。

官营商业和私营商业构成中国古代商业的两种主要经营形态。

总的发展趋势是,前者不断萎缩,后者不断发展壮大。

[重点精讲]

古代商业繁荣的原因有哪些?

(1)政治:

结束分裂走向统一,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2)经济:

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为商业的兴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3)政策:

政府逐渐放松对商品交易的限制;

(4)交通:

水陆交通的便利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

(5)金融:

纸币的出现和应用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易混易错]

“城”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或交通要塞等,而“市”则为商品交易和贸易区。

后来“城”和“市”才合二为一,城市的商业功能也日渐显露。

二、唐宋元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初步繁荣

1.唐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1)原因

①政治上统一。

②隋朝大运河的开通。

③唐代南方经济的发展,使各种农副产品和手工业品大量涌入市场。

(2)表现

①城市增多,都城长安和洛阳,是全国著名的商业大都会。

②农村的草市和墟市日益增多。

③出现了兼营旅店、货栈和商品交易的邸店,后来从中分离出专营货币的存取和借贷的柜坊。

2.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

(1)北宋中期1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增多,草市和墟市普遍。

(2)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3.唐宋城市的变迁

(1)唐代:

①市与坊分开。

②市有时间限制。

(2)北宋

①彻底打破坊市制度,都城汴京城店铺林立,出现了娱乐场所。

②营业的时间不受限制。

4.元朝商品经济继续发展

(1)交通发达,漕运畅通,海运规模空前,海外贸易繁盛。

(2)元大都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

材料一 海客乘天风,将船远行役。

譬如云中鸟,一去无踪迹。

——李白《估客行》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如今不似升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

——王建《夜看扬州市》

概括材料所反映出的唐代商业发展的情况。

答案 商业发展:

唐朝时,商业贸易活跃,一些商人为追逐利润而远离家乡;

水上贸易发达;

出现不受时间限制的夜市;

酒店和娱乐业兴旺。

材料二

 

   图一 唐朝长安城布局图   图二 北宋汴京城布局图 

(1)依据图一,说明唐代长安城的商业活动具有怎样的主要特点?

(2)结合图二,指出宋代汴京城的商业活动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

(3)与唐代相比,宋代汴京商业活动的发展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

答案 

(1)主要特点:

商业活动局限在特定的区域。

(2)重大变化:

突破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出现专门市场;

商业活动繁多。

(3)深远影响:

促进了商品经济的活跃,推动了商业都会的崛起。

与以前相比,宋朝“市”的发展有哪几方面的突破?

(1)坊与市的界限:

宋朝以前,坊与市严格分开,宋朝时坊与市的界限被打破。

(2)经营时间:

宋朝以前按时开市、闭市,宋朝时经营时间不再受限制。

(3)政府监管:

宋朝以前,市场交易受官府严格监管,宋朝时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直接监管。

[概念辨析]

市、草市、夜市的区别

城市中的“市”是指城市中集中贸易的地点或场所,有时间和地域上的限制,同时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这种情况到宋朝时发生改变。

“草市”主要是指农村交通便利的地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冲破了“市”的地域限制。

“夜市”冲破了政府对“市”的时间限制。

[归纳总结]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1)市场类型多样。

在城市中有市、庙会等,在乡村中有草市。

(2)以商业为主的市镇发达。

历代都兴起不同数量和规模的商业大都市,明清时期更兴起了一大批工商业市镇。

(3)对外贸易发达。

以丝绸之路和陶瓷之路为主要渠道的对外贸易,构成了古代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4)货币种类丰富。

北宋时期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明朝时期形成以银为主、以铜钱为辅的铜钱、银并行的货币流通制度。

(5)商业地位低下。

商业始终都是农耕经济的补充,而未能占据中国古代经济的主导地位。

三、明清的商帮

1.概念:

明清商人以血缘、乡谊作为纽带,以会馆、公所进行联络,形成一个个地域性的商人集团。

2.形成的原因

明朝中期,商品经济非常繁荣。

3.著名的代表:

徽商和晋商。

4.从事的商业活动

(1)以巨额的商业资本,经营大宗商品交易和长途贩运。

(2)清嘉庆、道光年间,晋商还创办票号,开展汇兑、存款、放款业务。

5.经营之道:

核心:

高度重视商业信誉和商业道德。

6.作用

(1)商帮活动于明、清商界,推动着商业发展。

(2)徽商和晋商的经营之道,反映了中国传统商业经营的最高水平。

材料 右图是位于山东聊城的山陕会馆是山西、陕西商人接洽商务、汇兑、装卸货物、唱戏酬神的活动场所,为商人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

(1)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会馆最早建于何时?

它反映了这一时期商业活动有何特点?

(2)这一时期,山陕商人经营之道的核心是什么?

这对今天的商业活动是否有借鉴意义?

答案 

(1)明清,出现了地域性的商帮。

(2)重视商业信誉和商业道德,有借鉴意义。

古代商业发展的阶段特征及影响其发展的因素

(1)阶段特征:

①春秋战国,商业繁荣。

②秦汉至隋唐之前,艰难发展。

③隋唐,进一步发展。

④两宋,空前繁荣。

⑤元朝,商业特别是对外贸易繁荣。

⑥明清,城镇商业依然繁荣,出现商帮。

(2)影响因素:

①农业、手工业发展状况。

②政府的政策、法律。

③社会局势。

④重农抑商传统思想的影响。

课堂小结

1.《尚书·

洪范》记载当时的政务时说:

“一曰食,二曰货。

”在《周礼》“以九职任万民”中,商业位居第六,与农业、百工相提并论。

这表明(  )

A.上古时期,统治者重视商业发展

B.自古以来,统治者都推行重农抑商

C.春秋战国时期,重商思想崛起

D.自古以来,统治者农商并重

答案 A

解析 从时间上看,《尚书》《周礼》都是记述上古时期历史的书籍;

从内容上看,题中叙述了商业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并没有体现出“重农抑商”的政策,所以选A项。

2.唐代诗人姚合诗曰:

“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

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

”此诗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

A.社会动荡,田野荒芜

B.区域性商人集团形成

C.重商抑农政策的推行

D.商业的繁荣发展

答案 D

解析 从材料中“尽去作商贾”可知唐代商业的繁荣发展。

3.“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

材料所反映的现象最早可能发生在(  )

A.汉都长安B.唐都洛阳

C.宋都东京D.元都大都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所反映的现象表明,商业活动已彻底不受官府的时间限制。

明确了这一点,就很容易判断出正确的答案了。

4.明代冯梦龙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讲述了湖广襄阳府枣阳商人蒋兴哥,从广东贩卖珍珠、玳瑁、苏木、沉香等到苏州枫桥,巧遇同乡米商陈大郎贩米到苏州。

从故事中可以看出(  )

A.湖广襄阳商品经济发达

B.“苏湖熟,天下足”

C.苏州是重要的商品集散地

D.湖广主产珍珠、苏木等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以看出,众多商人把商品贩卖到苏州,表明了苏州成为当时重要的商品集散地。

A、B、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

5.明清时期,在京杭运河沿岸出现了许多山陕会馆。

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会馆是政府设立的管理商业贸易的场所

B.会馆的出现是各地政府重视商业贸易的体现

C.会馆是同一地域的商人交际的重要场所

D.只有在运河沿岸政府才准许设立这样的会馆

解析 从明代开始,在京城、省城和大商埠开始出现会馆,这是同一地域的商人停宿、储运和交际的场所。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唐前期一百多年农业稳定发展的基础上,社会经济呈现全面繁荣……元稹《估客乐》一诗生动描述了唐前期商人贩运的商品:

“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

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

炎洲布火浣,蜀地锦织成。

越婢脂肉滑,奚僮眉眼明。

”——宁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和特点》

材料二 (宋时开封)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第二、三门皆动用什物。

卖蒲合簟席、屏帏洗漱、鞍辔弓剑、时果、脯腊之类……两廊皆诸寺师姑卖绣作、领抹、花朵、珠翠、头面、帽子之类。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材料三 “明清两朝,都是延续了数百年的统一王朝,政治统一,社会相对安定。

”“(明万历年间)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指徽州),江北则推山右(指山西)。

新安大贾,鱼盐为业。

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

新安奢而山右俭也。

(1)材料一与材料二中的商品种类有何变化?

(2)据材料三,比较“富室之称雄者”的不同之处。

(3)据材料一、三,概括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条件。

答案 

(1)变化:

由奢侈品到日用品。

(2)不同:

经营的商品有所不同;

徽商奢侈,晋商节俭。

(3)条件:

国家统一;

社会安定;

农业发展(或经济发展)。

解析 第(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