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体每天出入量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287345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正常人体每天出入量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正常人体每天出入量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正常人体每天出入量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正常人体每天出入量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正常人体每天出入量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正常人体每天出入量文档格式.doc

《正常人体每天出入量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常人体每天出入量文档格式.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正常人体每天出入量文档格式.doc

总出量2000~2500

一、水的平衡

(一)体液的含量及分布

人体体液及其组成成分比较恒定,只在较小范围内波动。

人体内体液总量与性别、年龄及胖瘦有关,正常成年男性液体总量占体重的60%,女性为55%,婴幼儿为70%~80%,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脂肪量增多,体液量将减少。

体液中细胞内液男性占体重的40%,女性占35%,细胞外液占20%;

细胞外液中组织间液为15%,血浆为5%。

正常情况下,体液比例相对恒定,各部分之间又不断地进行交换,保持动态平衡,维持内环境的稳定,保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例题:

关于正常体液含量的叙述,错误的是

A成人男性的体液总量占体重的60%

B男性多于女性

C成人多于老年人

D婴儿多于成人

E肥胖者多于肌肉发达者

正确答案:

E

(二)24小时液体出入量的平衡

当出现异常时,如入量不足或丢失过多超出调节范围将出现脱水;

相反,入量过多或排出过少将发生水潴留,甚至水中毒。

了解这些变化,有助于预防体液失衡的发生。

1.无形失水人体在正常生理条件下,皮肤和呼吸蒸发的水分,每日约850ml,因为是不显的,又称为不显性失水。

即使在高度缺水时,这部分水的丢失也是不可避免的,是人只要在进行正常生理活动就必然丢失的水分。

因此,在估计病人液体入量时,要计入无形失水。

在异常情况下,失水量可能更多,如体温增高可增加水分蒸发,体温每增高1℃,每日每公斤体重将增加失水3~5ml;

明显出汗失水更多,汗液湿透一身衬衣裤约失水1000ml;

气管切开病人呼吸失水量是正常时的2~3倍;

大面积烧伤和肉芽创面的病人水分丢失更为惊人。

一急性肠梗阻病人,今日尿量1500ml,呕吐250ml,胃肠减压液约1000ml,无发热,无大便,其24h液体排出量约为

A2750ml

B3100ml

C3250ml

D3600ml

E4200ml

D

2.尿液正常人每日尿量约1000~1500ml,尿比重为1.012。

肾脏每日排泄体内固体代谢物约30~40g,每溶解1g溶质需15ml水分,故每日尿量至少需500~600ml,才能将体内固体代谢产物排出体外。

此时的尿比重高达1.035,肾脏的负担很重,可见维持尿量的重要性。

3.粪便消化道每日分泌消化液8000ml以上,但仅有约150ml的水分从粪便中排出,其余经消化道被重新吸收。

但在病理情况下,如频繁的呕吐、严重腹泻、肠瘘等水分丢失过多,可导致脱水。

在肠梗阻或腹膜炎时大量液体停留在肠道内或腹腔内,被隔离于循环之外,也会造成严重的水、电解质紊乱。

4.内生水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物质氧化到最终生成C02和水约300ml。

因数量不多,对整体影响不大。

但在急性肾衰竭时,需严格限制人水量,必须将内生水计入出入量。

下列何种情况下,必须将内生水计算在补液总量中

A.急性肠梗阻

B.急性肾衰

C.大面积烧伤

D.高钾血症

B

(三)体液平衡的调节

体液的稳定是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和肾脏进行调节,当体液失调时首先通过下丘脑-神经垂体-抗利尿激素系统恢复和维持体液的渗透压。

血容量的恢复和维持是通过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完成。

这两个系统共同作用于肾,调节水和钠的代谢,维持平衡。

如当人体缺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可刺激下丘脑神经垂体抗利尿激素系统,产生口渴,人主动饮水。

同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作用于肾脏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再吸收作用加强,尿量减少,于是水分得到保留,使已增高的细胞外液渗透压回降,反之亦然。

二、电解质的平衡

1.钠的平衡

钠是细胞外液的主要阳离子,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容量。

钠增多时,可引起水肿,减少时可造成体液渗透压下降、脱水或血容量不足。

正常值为135~145mmol/L,平均为142mmol/L。

人体钠盐目食物中获得,正常成人每日需氯化钠5~9g,由尿、粪和汗中排出,其中肾脏是排出和调节的主要部位。

钠盐摄入过多时肾脏排出增加,摄入过少时肾脏排出减少,禁食时尿钠可减少至最低限度。

大量消化液的丢失可导致缺钠,禁食的病人需每日输注等渗盐水500~1000ml。

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重要离子是

A.钙

B.钾

C.镁

D.钠

E.氯

2.钾的平衡

钾是细胞内液的主要阳离子,血清钾正常值为3.5~5.5mmol/L。

钾有极其重要的生理功能,钾能维持细胞膜的应激性,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维持细胞内容量,维持心肌的正常功能。

钾来源于食物,主要由肾脏排泄,肾对钾的调节能力很低,在禁食和低血钾时,肾脏仍继续排钾。

病人禁食2天以上,应补充钾,否则将出现低钾。

正常人需钾盐2~3g/d,相当于l0%氯化钾20~30ml。

在同样禁食的情况下,更易缺乏的电解质是

A钠

B钾

C镁

D碳酸氢根

3.氯和碳酸氢根

氯和碳酸氢根是细胞外液中的主要阴离子,与钠共同维持体液的渗透压和含水量。

碳酸氢根与氯的含量有互补作用,当碳酸氢根增多时氯含量减少,反之,碳酸氢根减少时氯的含量增加,以维持细胞外液阴离子的平衡。

当病人频繁呕吐丢失大量胃液时,氯离子同时大量丢失,碳酸氢根代偿性增加,引起低氯性碱中毒。

又如病人输入大量氯化钠,由于氯离子增多碳酸氢根减少,而出现高氯性酸中毒。

能对氯的增减起代偿性作用的离子是

ANa+BK+CH+DHCO3-

4.钙的平衡

体内钙99%以磷酸钙和碳酸钙的形式存在于牙齿和骨骼中,细胞外液中含钙很少,只占总钙量的0.1%,血清钙正常值为2.25~2.75mmol/L,相当恒定,体内钙45%为离子化钙,对维持神经和肌肉稳定起重要作用,其余半数以上为蛋白结合钙和与有机酸结合为磷酸盐、碳酸盐和枸橼酸盐。

离子化钙与非离子化钙的比率受血pH影响,pH下降离子化钙增加,.pH升高离子化钙下降。

血清钙受甲状旁腺功能和维生素D影响。

临床以低钙多见。

5.磷的平衡

体内的磷85%存在于骨骼中,血清磷正常值为0.96~1.62mmol/L,磷对人体代谢有重要作用,磷参与核酸、磷脂、细胞膜、凝血因子的组成和高能磷酸键的合成及蛋白质的磷酸化过程,同时维持体内的钙、磷代谢及酸碱平衡等。

6.镁的平衡

镁是细胞内的主要阳离子,体内镁约50%存于骨骼中,其余绝大部分存在于细胞内,只有1%在细胞外液中,血清镁的正常值为0.70~1.10mmol/L。

镁具有多种生理功能,有维持肌肉收缩和神经活动,激活体内多种酶,促进能量储存、转运和利用等作用。

三、酸碱平衡

正常血液酸碱度(pH)维持在7.35~7.45之间,这是机体进行新陈代谢最适宜的环境。

机体通过血液缓冲系统、肺和肾三个途径来维持体液的酸碱平衡。

1.血液缓冲系统作用快,能应付急需,但最终还需要肺和肾将酸排出体外,血液缓冲系统中有很多缓冲对,其中最主要的是HCO3-/H2C03。

当体内酸增多时,由碳酸氢根与氢离子结合,使酸得以中和,H++HCO3-→H2C03→CO2↑+H2O。

当体内碱增多时,碳酸中的氢离子与碱作用得以中和,OH-+H2C03→HCO3-+H2O。

缓冲对中HCO3-/H2C03的比值正常为20/1。

2.肺是排出体内挥发性酸(碳酸)的主要器官,当血中PC02升高(H2C03增多)时,呼吸中枢兴奋,呼吸加深、加快,加速CO2排出,以降低血中碳酸浓度。

反之,当血PC02降低时,呼吸变慢、变浅,以减少C02排出。

3.肾是调节酸碱平衡的重要器官,一切非挥发性酸和过剩的碳酸氢盐都须从肾脏排泄。

但肾脏调节速度是缓慢的,排出氢离子(H+),收回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

尿pH正常为6。

以上三种主要机制相互配合,对酸碱平衡发挥着调节和代偿作用,其中以肾为主。

调节酸碱平衡最重要的器官是

A.肝

B.胃

C.肺

D.肾

E.小肠

标准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