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整理师承归纳docx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285491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8.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案整理师承归纳docx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医案整理师承归纳docx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医案整理师承归纳docx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医案整理师承归纳docx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医案整理师承归纳docx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案整理师承归纳docxWord格式.docx

《医案整理师承归纳docx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案整理师承归纳docxWord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医案整理师承归纳docxWord格式.docx

半月前因受凉再次出现上述症状,经输青霉素、清开灵注射液等无效。

现症:

恶寒,低热,夜间汗出,乏力。

舌边尖红,舌苔厚腻微黄,脉弦紧。

既往史(药敏史):

40年前曾患疟疾

辅助检查:

体温37.5℃。

血常规:

WBC5.2×

109/L,N0.65,L0.35。

辨证分析:

风寒袭表证

中医诊断:

感冒(太阳少阳合病)

西医诊断:

病毒性感冒

治法:

和解少阳,解表温里。

方药:

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味。

柴胡15g,黄芩12g,桂枝10g,白芍15g,干姜10g,煅牡蛎30g,花粉15g,常山15g,茵陈20g,金银花20g,连翘20g,甘草10g。

3剂,水煎服。

复诊:

目前精神尚可,服药平和,畏寒减轻,汗出减少,仍感乏力。

舌尖红,苔厚腻微黄,脉弦细。

以上方加黄芪30g,白术10g。

心得体会:

脾肺气虚,稍感风寒即觉畏寒,夜间汗出,低热,常服一般治感冒药物,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伴乏力明显。

既往治疗大多为辛凉解表、清热解毒之品,致使太阳之邪内陷,少阳枢机不利,又有内陷太阴之势。

《伤寒论》原文提出:

“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历代医家均认为该方是治疗少阳兼水饮的方剂。

《伤寒论》中认为少阳为半表半里,是表里传变的枢机,不仅是表证传里的枢机,也是三阳病传入三阴的枢机。

签名:

年月日

指导老师点评:

年月日

郭某性别:

51岁

2015.5.15

咳嗽10余年,伴大便稀。

患者干咳,每至冬天发病,至春而愈。

近半年加重,入秋即咳。

到某西医医院就诊,西医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给予西药治疗,效果欠佳,故求治于中医。

干咳无痰,咽痒,大便稀,纳可,小便可。

舌质红,苔白,脉弦

既往有慢性阑尾炎病史。

-

气阴两虚证

中医辨证:

咳嗽(气阴两虚)

慢性支气管炎

益气养阴,宣肺止咳。

党参30g,麦冬10g,五味子12g,干姜15g,细辛4g,柴胡15g,黄芩10g,炙麻黄6g,附子6g,桂枝15g,白芍15g,炙甘草10g。

15剂,水煎服。

咳嗽明显改善,现遇冷咽痒,咳嗽无痰,纳可,二便调。

舌淡,苔白,脉弦。

以上方加桔梗12g、半夏12g。

内伤“咳嗽”一证,多因感冒迁延日久,脾肺气虚,肝阴血虚,致使土不生金,木火刑金,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而作。

本案辨治应该注意以下三点:

一是患者患病日久,气阴耗伤。

二是遇冷而发咽痒,为风邪犯肺之象。

三是大便稀,为脾肾阳虚,清阳下陷之证;

舌质红,脉弦,为木郁化热所致。

故在益气养阴的基础上,加入疏风(肝)宣肺、温补脾阳之品。

 

梁某性别:

男年龄:

47岁

2015.5.20

气喘10年余,加重2年。

患者于10年前出现咳嗽、气喘症状,晨起吸烟后症状加重,伴咳嗽、吐白痰,未予治疗。

近2年症状日渐加重,遂来诊。

阵发性咳嗽、气喘,吐白痰,鼻塞,活动后气喘加剧,心慌、胸闷,饮食尚可,便溏,一日3~4次。

舌质暗,舌苔黄腻,脉细数。

对橡胶、冷空气过敏

心电图提示:

①窦性心动过速:

心率103次/分;

②侧壁及下壁缺血,T波改变。

胸片提示:

支气管炎性改变(肺纹理增粗,模糊,肺中下野点状阴影)。

外寒内饮证

咳嗽

外散风寒,内温化饮。

小青龙汤合生脉散加味

炙麻黄6g,桂枝15g,炙甘草10g,干姜12g,细辛3g,五味子10g,白芍15g,党参30g,麦冬10g,陈皮20g,杏仁10g,附子6g,茯苓30g,厚朴20g,白芥子12g,苏子15g,莱菔子15g,柴胡15g,黄芩12g,生姜30g。

6剂,水煎服。

咳喘明显减轻,活动后仍有气喘,大便稀薄,1日2~3次。

舌质红,舌苔腻,脉细数。

上方炙麻黄9g、干姜18g、附子9g、黄芩10g,加入白僵蚕15g、白术10g。

心得体会

本案为气阴两虚之咳嗽、喘证。

患者先天不足,肺脾气虚,脾阳不足,脾失健运,痰浊内生,肺气失宣,气津失布,痰浊更盛,上阻肺气,肃降失常,发为喘促。

久咳肺虚,久病及肾,肾不纳气,则喘促亦甚。

肺卫气虚,无力御邪,遇冷风及烟雾刺激则咳嗽、气喘、鼻塞;

气阴两虚,心失血养,则活动后气喘加重、心慌、胸闷;

脾虚湿盛,则大便溏薄。

治疗上以宣肺散邪,温补脾肾,止咳平喘。

签名

赵某性别:

女年龄:

43岁

2015.6.14

哮喘10年余,加重1个月。

哮喘10年余,每遇感冒发作,1个月前因受凉后致发热、哮喘,经西药治疗无效,遂来诊。

发热,体温36.8℃,哮喘(遇刺激性气体),鼻塞,流泪,打喷嚏(早晨),口干欲饮,目赤肿痛,恶心。

舌质暗红,苔黄腻,脉细数。

肺脾两虚证

哮病(脾肺气虚)肺失宣降,肝经郁热。

支气管哮喘。

温补脾肺,疏肝清热。

桂枝15g,白芍15g,炙甘草6g,杏仁10g,苏叶15g,葛根30g,青蒿20g,鳖甲15g,生地黄20g,牡丹皮15g,知母15g,黄芩15g,川芎20g,当归15g,柴胡15g,党参20g,麦冬10g,五味子15g,干姜20g,茯苓30g,细辛3g,炙麻黄6g,附子3g,青葙子30g,生姜30g。

服上方发热退,头昏、流涕、打喷嚏明显改善,目赤肿痛有所减轻。

现仍哮喘(每遇刺激气体发作),平素受凉感冒发作,微鼻塞流涕。

舌质红,苔黄厚腻,脉缓细数。

患者发热止,故去青蒿、鳖甲、知母、当归、川芎。

仍目赤肿痛,故加入茺蔚子30g、决明子30g。

仍哮喘,加入厚朴15g、苏子15g,化湿消痰、理气平喘。

4剂,水煎服。

“哮喘”一证,多因外邪入侵、饮食不当等原因造成痰阻气道,肺失宣降所致。

本案辨证注意三点:

一是患者因外感风寒致肺气失宣,鼻塞,流清涕;

二是寒邪阻滞经络,营卫受伤,郁而化热,故发热、目赤、咽痛,木郁克土则胃气上逆而恶心;

三是伏痰遇感引触,邪气触动停积之痰,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痰气壅塞于气道,气道狭窄挛急,通畅不利,肺气宣降失常,痰气相互搏

而致痰鸣有声。

范某性别:

39岁

胃脘部嘈杂疼痛3年,加重1个月。

胃脘部嘈杂不适、闷胀疼痛,烧心,心烦,口干,口苦,头晕,大便基本正常,嗳气频频,纳差,大便正常。

病人性情急躁,上腹部无压痛。

舌红,苔白厚腻、中间微黄,脉弦。

胃镜提示:

胆汁反流性胃炎。

胆胃不和证

胃脘痛(胆胃不和)。

清胆和胃。

桂柴胡20g,黄芩15g,半夏15g,黄连12g,吴茱萸3g,白芍20g,连翘20g,茵陈20g,乌贼骨20g,焦三仙各20g。

医嘱:

忌食生冷及辛辣食物,调情志。

病人服药3剂,自觉胃脘嘈杂不适减轻,纳食增加,嗳气减少,余症同前。

舌红,苔白腻,脉弦。

处方对症,上方加枳实10g以加强疏肝理气之效。

本病案因患者情志不舒,肝气郁结,木郁化热,横克中土,导致脾胃升降纳运失常,而出现一系列脾胃失和的症状,故本病案症状在脾胃,实因肝胆木郁横乘中土而为,治当清疏肝胆,和胃降逆。

故用小柴胡为少阳经之主方,实为肝胆与脾胃同治,具有清疏肝胆,健脾和;

另配左金丸为《丹溪心法》治疗肝火犯胃证的代表方,黄连、吴茱萸相配,一则清泻肝火,二则降逆止呕。

诸药合用,可使肝胆疏利,脾胃调和则诸症自除。

早期以嘈杂湿热征象为主,故用乌贼骨收敛制酸,待嘈杂好转,去乌贼骨,加党参使邪去后脾胃得复,寓补于清疏之中,使补虚而不腻滞。

张某性别:

男年龄:

45岁

2015.7.17

胃胀不舒3个月。

自觉胃胀不舒,胃镜诊为“胃部幽门水肿”。

服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及其他中药,多方求医无效遂来诊。

胃胀,大便可,小便黄,右侧胁肋部闷痛,饥饿时伴耳胀,耳鸣,耳干。

寒热互结

胃痞

胃部幽门水肿

清疏肝胆,温补三阴。

柴胡20g,黄芩12g,牡丹皮15g,栀子20g,桂枝20g,赤芍20g,白芍40g,炙甘草20g,茯苓20g,鳖甲15g,泽泻20g,白术10g,附子10g,丹参20g,檀香10g,砂仁10g,党参15g,干姜15g,桃仁10g,蒲黄15g,五灵脂15g,炙麻黄10g,细辛5g,生姜30g。

胃胀、耳胀减轻,大便稀,每日2次,小便黄,眼睛时感模糊。

舌质淡,苔白,脉弦滑。

上方去砂仁、檀香,加茵陈30g。

6剂,水煎服

本案辨治应该注意两点:

一是患者胃胀及右胁部闷痛,为肝胆郁热,横逆犯胃,胃纳脾化失职,故脘胀痞满,肝木横克脾土;

二是患者伴耳胀,耳鸣,眼干,为肝火上炎所致,暗耗肝血继而出肝经阴虚而耳鸣、眼干。

方选清胆和胃汤加减。

方中柴胡、桂枝、鳖甲、白芍、黄芩入肝胆疏木达郁;

茯苓、甘草健脾脾培土,渗湿化痰

孔某性别:

40岁

主诉:

呕吐2个月。

初诊:

不明原因出现呕吐,饮酒后加重。

曾服多种中西药,效果欠佳,后经人介绍遂来诊。

呕吐,口干苦,嗳气,大便可。

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呕吐(肝胆湿热)

慢性胆囊炎。

治法:

清疏肝胆、温中健脾。

处方:

小柴胡汤加减。

柴胡12g,黄芩10g,党参20g,半夏12g,炙甘草6g,桂枝12g,白芍10g,干姜6g,青蒿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药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