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经济学PPT资料.ppt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3285022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1.7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空间经济学PPT资料.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空间经济学PPT资料.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空间经济学PPT资料.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空间经济学PPT资料.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空间经济学PPT资料.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空间经济学PPT资料.ppt

《空间经济学PPT资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空间经济学PPT资料.ppt(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空间经济学PPT资料.ppt

,区域经济学特性与内容,空间经济学与区域经济学异同点,空间经济学寻找的是经济系统的内生力量以及这些内生力量如何影响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认为空间是一种具有同质性的平面,空间的存在导致经济主体间交易过程中的运输成本,通过运输成本把空间因素纳入到一般均衡分析框架中。

区域经济学研究外生的自然条件和要素禀赋的空间差异。

空间经济学模型有多种均衡,这个特性是与区域经济学重要区别。

区域经济学特性与内容,空间经济学与区域经济学异同点,空间经济学运用运输成本、收益递增和循环因果解释地理空间中经济活动的集聚现象。

区域经济学更注重经济差异、产业结构、区域政策的研究。

空间经济理论强调历史和偶然事件在经济活动区位选择的重要作用。

区域经济更强调要素禀赋对产业区位选择的意义。

空间经济学偏向应用模型进行分析研究,而区域经济学更注重实证研究。

区域经济学特性与内容,空间经济学产生与发展2.区域经济学研究特性与内容3.空间经济学的分析工具4.核心外围理论5.空间经济学发展方向,内容,1.垄断竞争机制和规模报酬递增,完全竞争机制和规模报酬递减(或不变)无法解释空间集聚现象。

当市场实现均衡时,各个企业的利润为0,这种0利润无法解释现实经济中某些企业所具有的很强的市场扩张能力。

垄断竞争指一个厂商只生产一种产品,具有垄断性,导致了企业的规模报酬递增,促使产业集聚。

不同产品之间又有替代性,这种替代性使得不同产品之间有具有竞争性。

分析工具,2.“冰山”成本,地理因素是如何影响单个消费者和厂商的决策以及这些决策反过来如何影响经济行为的空间分布?

杜能和萨缪尔森提出“冰山”成本把运输成本看成是在运输途中一部分产品因“融解”或“蒸发”而造成的损失。

分析工具,3.门槛效应、不连续性以及区位黏性,产业集中在某一区域产生的聚集力有很强的惰性,区域政策力度小时,这种政策无法改变已有的经济格局。

但这种政策力度超出某一门槛值,企业或生产要素开始转移或企业选择新的区位。

分析工具,持续点:

整个经济系统保持稳定时的区域间贸易自由度。

突破点:

整个经济系统变得不稳定时的区域间贸易自由度。

分析工具,贸易自由度,北部区流动要素在流动要素中份额,3.1门槛效应与区位黏性,门槛效应传统理论认为,政策力度小,绩效就小。

但空间经济学分析可知,政策的细微变化有时会引起急剧的非线性变化,这种非线性变化加大了我们预测政策变动效应的困难。

区位黏性(路径依赖)“坏”的政策,尽管是短期的,具有长时间的后遗症,解决这种后遗症是比较困难的,需要制定比导致这种后遗症时的政策力度更大的政策。

分析工具,3.1.门槛效应以及区位黏性,门槛、黏性以及补贴,分析工具,3.2对工业生产的补贴和产业的分散,3.2对工业生产的补贴和产业的分散,许多地区利用纳税者的钱补贴企业,以达到吸引更多企业的目的,但这种补贴的政策作用的大小受到门槛效应、不连续性和黏性的约束和影响,任何小于门槛补贴值的补贴都不会起作用的,超过了门槛补贴值,将发生急剧变化。

当补贴超过门槛值时,补贴的地区可以吸引产业集聚,这种集聚过程是非连续性的,并受到黏性的约束。

分析工具,4.非线性效应,1/2,税收的一般非线性效应,分析工具,4.非线性效应,在非线性模型下,分析政策效应的难度很大,因为在不同时期,实施相同的政策干预,政策效应是不同的,相同的政策产生的绩效是不同的,有可能是相反的。

分析工具,5.贸易自由度,分析工具,贸易自由度:

经济系统的开放程度,即经济系统对要素流动的阻碍程度。

政策的制定和影响要素,5.贸易自由度,任何经济政策的影响都取决于经济系统的开放程度。

这警告我们只考虑某种政策本身的研究很可能把研究引向歧途。

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下,某种政策的效应是大不相同的。

对政策制定者和推行者也是一种警告,某种政策的影响很难从历史数据中估测出,在不同的贸易自由度下,同一种政策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

分析工具,6.历史和偶然事件,经济活动区位选择的最初原因是什么?

偶然事件的发生是造成初始集聚的决定性原因。

收益递增使历史在决定实际经济的地理特征时有决定性的影响。

分析工具,空间经济学产生与发展2.区域经济学研究特性与内容3.空间经济学的分析工具4.核心外围理论5.空间经济学发展方向,内容,核心外围理论内容,思想:

在收益递增、运输成本和要素流动作用下形成核心和外围两种空间结构。

思路:

核心外围理论,人口不流动,短期均衡,工业品需求量,产品价格,人口流动,长期均衡,流动结果,流动机制,工资,核心与边缘的关系,模型构建,提出一系列简化假设考虑经济主体的最优化决策行为通过严谨的数学推导得出长期空间均衡条件讨论长期均衡的稳定性,核心外围理论,核心外围模型结构,(农业劳动力),收入,核心外围理论,短期均衡,柯布道格拉斯函数:

不变替代弹性(CES):

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是在预算约束条件下,效应函数的最大化问题。

替代弹性:

核心外围理论,如何效用最大化?

1.消费者行为,1.消费者行为,目标函数,约束函数,第一,如何把总收入在农产品和工业品之间分配?

根据最大化问题标准化解法,建立拉格朗日函数,分别对CM和CA求导并等于0,核心外围理论,消费者效用U,可以用收入水平、工业价格指数表示,短期均衡,1.消费者行为,核心外围理论,CES效用函数被称为“偏好多样化”函数,在同样的支出水平下,消费的产品种类越多,效用水平越高。

第二,如何在不同的工业品间分配?

短期均衡,1.消费者行为,核心外围理论,对ci和cj求一阶导数,短期均衡,1.消费者行为,价格指数,消费者消费一个单位的CM时的最小费用。

核心外围理论,价格指数:

短期均衡,1.消费者行为,核心外围理论,短期均衡,假设,消费的产品种类越多,效用水平越高。

消费者对异质性产品显示出多样性偏好。

2.运输成本,冰山运输成本:

如果某种制成品在生产地r的售价PrM,这种制成品在消费地s的交货价为:

销售总量取决于各地区的收入、价格指数、运输成本以及出厂价。

核心外围理论,价格指数,产品销售量,短期均衡,3.生产者行为,目标函数,约束函数,拉格朗日函数,产品价格,核心外围理论,分别对Cj和Pj求导并等于0,厂商的最优定价是边际成本的固定加成价。

多生产一个产品的边际成本等于,厂商必须制定比边际成本更高的价格以补偿固定劳动力成本。

如果工资率固定,价格也固定。

短期均衡,3.生产者行为,销售量,生产地售价,名义工资,产品价格,核心外围理论,一个地区的工资与收入水平、价格指数、运输成本有关。

实际工资,短期均衡,3.生产者行为,核心外围理论,消费者对工业品具有多样性偏好,而每种差异化产品的生产都是规模报酬递增的,因此,生产产品的企业都是垄断企业,任何一个企业都不会生产与其他企业完全相同的产品,这意味着一个企业生产一种产品,企业数量等于产品种类数。

短期均衡,2.长期均衡,劳动力在区间流动,如何影响空间经济结构的形成与变化。

长期均衡条件:

工人的空间流动是由区际实际工资差异决定。

表示存在两类长期均衡:

其一是两个区域工人的实际工资相同,其二是所有工人都集中在一个区域。

核心外围理论,2.长期均衡,价格指数方程,实际工资方程,名义工资方程,核心外围理论,收入方程,长期均衡模型由收入方程、价格指数方程、名义工资方程和实际工资方程四个非线性方程确定。

5.长期均衡,核心外围理论,贸易自由度低,对称结构稳定,核心边缘结构不稳定贸易自由度高,对称结构不稳定,核心边缘结构稳定贸易自由度中等,对称结构和核心边缘结构都是稳定的,3.核心外围理论的结论,1.本地市场放大效应:

如果某种外生冲击改变原有需求的空间分布,扩大了某一区域的需求,则大量的企业将改变原来的区位,向该区域集中。

核心外围理论,区内市场导数,度量随着北部市场规模的扩大而发生的产业活动向北迁移的量。

其值1,表明其值随贸易自由度的变大而变大。

是设定的参数,可以外生地扩大北部市场规模,2.循环因果链:

成本关联和需求关联循环成本关联的循环因果链指人口转移导致生产活动的转移,生产活动钻在意某种程度上降低了价格指数,价格指数的降低进一步激励人口向北部转移。

需求关联的循环因果链指人口转移导致消费支出的转移,消费支出的转移导致生产活动的转移,生产活动的转移又激励人口的转移。

核心外围理论,3.核心外围理论的结论,核心外围理论,3.a突发性集聚:

内生的非对称现象的发生是突发性的。

3.核心外围理论的结论,4.区位的黏性:

也叫路径依赖,当贸易自由度大于持续点的贸易自由度时,即核心边缘模型具有多重均衡时才发生。

当存在区位黏性时,历史事件、人们的预期或某种区域政策起主要作用。

核心外围理论,3.核心外围理论的结论,5.“驼峰状”聚集租金:

企业或人口从集聚中所得到的“收益”。

聚集租金是贸易自由度的凹函数。

当和,聚集租金为0;

当租金为正,当,租金为最大值。

随着自由度的提高,租金曲线先升后降,显示出“驼峰状”。

核心外围理论,流动性生产要素对区位是有选择性的,而这种选择性主要以“集聚租金”为主要目标。

3.核心外围理论的结论,6.叠加区和预期的自我实现:

在核心边缘模型中,当自由度在区间内变动时,对称结构和两种核心边缘结构都是局部的稳定均衡,区间称为叠加区。

这种叠加区的存在说明,当劳动者的预期突然发生变化时,劳动者将根据变化后的预期,任意选择对称结构或核心边缘结构作为其工作和居住区位。

核心外围理论,7.内生的非对称性:

初始对称的两个区域,随着交易成本的逐渐降低,最终导致区域间的非对称。

3.核心外围理论的结论,空间经济学产生与发展2.区域经济学研究特性与内容3.空间经济学的分析工具4.核心外围理论5.空间经济学发展方向,内容,空间经济学发展方向,理论扩展需求实证研究探讨空间经济的福利与政策含义,空间经济学研究内核,经济活动最突出的地理特征?

经济集中的机制?

经济集中的结果?

空间集中,核心和外围,收益递增、运输成本和循环累积,总结,感谢聆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