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码手册地面气象电码手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电码手册地面气象电码手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码手册地面气象电码手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7wwW1W2
8NhCLCMCH
9GGgg
3段
333×
×
0P24P24T24T24
1snTXTXTX
2snTnTnTn
3snTgTgTg
7R24R24R24R24
9SPSPsPsP
二、编报总则
2.1SYNOP是世界气象组织规定的国际通用的陆地测站地面天气报告(以下简称天气报)电码名称。
报告中一律不编报此字码。
2.2本电码中除0段的YYGG、G和1段的GGgg使用世界时外,其余一律以北京时为准。
2.3本电码用来编报每日02、08、14、20时四次基本地面天气报和05、11、17、23时四次补充地面天气报。
2.4本电码共分三段,各段的指示组、编报内容和要求如下表:
段
指示组
编报内容
要求
报告的识别组和日期时间/报类指示组
测站经邮电公众电路发报的必须编报本段
1
供全球和国内交换用的基本资料段,包括测站区站号
测站每次必须编报本段
3
供区域和国内交换用的补充资料段
测站按有关规定在有些时次编报本段
2.5每次报告必须在正点后三分钟内发出。
遇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发报时间可适当顺延,但不迟于正点后六分钟内发出:
(1)临近正点前出现更严重的天气现象,天气报中的有关项目需要补测改报;
(2)在观测编报的时间内出现航空危险天气现象而需要优先拍发危险报。
2.60段
2.6.1经邮电公众电路发报的测站,在基本地面天气报时次编报(SMG)组;
在补充地面天气报时次编报(SiG)组。
经气象部门内部电路发报的测站不编报本段。
2.6.2指定的气象中心在编辑对外传输用的同一时次的天气报之前加报AAXX、YYGG1两组,同时删去各测站报文中的(SMG)或(SiG)组。
2.71段段内各组的编报规定如下表:
编报规定
附加说明
IIiii
iRiXhVV
必须编报
不能省略不报
都要编报
缺测或不明时省略不报
3P0P0P0P0
(1)拔海高度>1500米的测站
(2)拔海高度≤1500米、其天气报参加全球交换的测站在02、08、14、20时次要编报
(1)缺测或不明时省略不报
(2)见注1
拔海高度≤1500米的测站都要编报
(2)见注2
在02、08、14、20时天气报时次而且过去六小时内有降水时要编报
无降水虽有降水但未观测时省略不报(iR报3或4)
过去六(或三)小时有规定要编报的天气现象时要编报
(1)没有出现规定要编报的天气现象,即本组需编报为70000时,省略不报(iX报2或5)
(2)见注3
只要观测时观测到天空有云,就要编报
(1)无云、天空不明或未观测到云,即本组需编报为80000或89XXX时,省略不报(N编报0、9或X)
(2)见注4
暂一律不编报
见注5
说明:
(1)表中对发报站没有作特殊说明的,表示所有测站都要编发。
(2)表中对发报时次没有作特殊说明的,表示02、08、14、20和05、11、17、23时八个时次都要编发。
注1我国拔海高度≤1500米,其天气报参加全球交换的测站有:
50区
136353434468527557603632727745756774788915949953963978
51区
076087133156243431463573644656709716765777811828848
52区
203267418495533652681
53区
068149192276336391463513529543564614646723772798845915959
54区
012026027094102135161208218236292337342374401423471497511539616662753776823843857906
56区
096294492964985
57区
036067083127178245265297328411447461494516633662687745799816866902957972993
58区
027040102144150203221238251265314362424457472477527606633659666725847921968974
59区
023082117134211265287293316358417431501559644663758792838948981985995997
89区
058573
注2作为特殊规定,拔海高度>1500米的玉门和兰州两站每次都要编报4PPPP组(同时编报3P0P0P0P0组)。
注3不能观测天气现象的自动站,不编报7wwW1W2组,同时,iX报6。
注4部分天空可辨且观测到天空有云时,虽然总云量无法估计(N报9),但仍应编报8NhCLCMCH组。
注5世界气象组织规定经卫星发报的自动天气站,当其资料的实际观测时间与GG正点相差超过10分钟时,应编发9GGgg组。
2.83段
2.8.1333×
是3段的指示码。
只要编报3段就必须编报本组,不能省略。
2.8.23段内各组编报要求如下表:
资料组\时间
02
05
08
11
14
17
20
23
﹡2
﹡1
﹡3
﹡4
表中空白时次表示不编报该组,其他符号说明如下:
﹡1所有测站必须在规定时次编报;
仅当缺测或不明时省略不报。
﹡2部分测站(见3.17)必须在规定时次编报;
﹡3所有测站如在规定时次观测到3.20—3.22中规定要编报的资料,即须编报;
否则,省略不报。
﹡4当热带气旋加密报与补充地面天气报发报重迭,且过去一小时内出现≥17.0米/秒大风时,在补充天气报中编报3段指示组及大风组(333×
911fxfx915dd),不需再编发简易加密观测报。
2.9编报电码用要素值直接表示时,如果要素值实有位数少于需编报的位数,则需在其左方空位上加“0”补齐。
例如:
气温0.8℃,则TTT(以0.1℃为单位)应编报008。
三、符号内容及编报规定
0段
3.1AAXX——陆地测站地面天气报告的识别字码。
3.2YYGG1组
3.2.1YY——日期(世界时),01表示该月第一日,02表示第二日,余类推。
3.2.2GG——观测正点时间(世界时),以整时数编报。
3.2.31——风的指示码,表示风速用仪器实测,以米/秒为单位编报。
3.3(SMG)、(SiG)组
3.3.1(SMG)、(SiG)两组为经邮电部门发报用的报类指示组。
其中,SM、Si为固定英文字母,G根据发报时次编码,整组必须加括号编发。
3.3.2G——本次报观测正点时间(世界时)小时的个位数,按下表编报。
G电码表
观测时间
北京时
世界时
18
21
00
03
06
09
12
15
电码
8
1
6
9
2
5
1段
3.4IIiii组
3.4.1II——区号
3.4.2iii——站号
3.5iRiXhVV组
3.5.1iR——第一段中是否编报了降水量组(6RRR1)的指示码,按下表编码。
iR电码表
电码
6RRR1组编报与否
4
编报
无降水而不编报
有降水但因未观测或观测值无法测定而不编报
(1)iR仅指第一段中的6RRR1组,与第3段中的7R24R24R24R24组(日总降水量)无关。
(2)05、11、17、23时天气报中,不编报6RRR1组,iR固定编报4。
3.5.2iX——是否编报了现在天气和过去天气组(7wwW1W2)的指示码,按下表编报。
iX电码表
电码
测站类别
7wwW1W2组编报与否
人工站
4
自动站
2
不编报(无规定要编报的天气现象)
不编报(未观测)
3.5.3h——最低的云底部高度,按下表编报。
h电码表
云高(米)
0
<50
1000—<1500
50—<100
7
1500—<2000
100—<200
2000—<2500
3
200—<300
≥2500米,或无云
300—<600
云底高度不明,或者云底低于测站而云顶高于测站
5
600—<1000
(1)观测时测站有雾或其他视程障碍现象,应根据天空的可辨程度,按以下规定编报:
i.全部天空可辨时,按正常情况编报。
ii.全部天空不可辨时,h报×
,N报9,8NhCLCMCH组省略不报。
iii.部分天空可辨且观测到有云时,h用所见到的最低的云底部高度编报;
这时,因总云量无法估计,N报9;
并用所见云况编报8NhCLCMCH,其中未见到的CL或CM或CH云,可根据连续观测判断,报0或×
,如Nh值无法估计,则Nh报9。
iv.部分天空可辨,但未观测到云时,可由观测员根据连续观测的情况判断处理。
如可以判定天无云,则N报0,h报9,8NhCLCMCH组省略不报;
如估计天空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