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及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3276272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6.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及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及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及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及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及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及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及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及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及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用分子乘分子的积作分子;

用分母乘分母的积作分母。

4.分数乘法的简便计算(第5页例4)

为了计算简便;

可以先约分再乘。

5.分数乘小数(第8页例5)

分数乘小数;

可以把分数化成小数再乘;

也可以把小数化成分数再乘;

但一般采用把小数化成分数再乘;

因为有些分数化不成有限小数。

6.分数混合运算(第8页例6)

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有括号的;

先算括号里面的;

再算括号外面的。

没有括号的;

先算乘法;

再算加减法。

如果只有加减法的;

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7.利用运算定律计算分数混合运算(第9页例7)

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

对于分数乘法也适用。

乘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乘;

交换因数的位置;

积不变。

用字母表示:

b=b×

a。

乘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乘;

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

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

c=(a×

b)×

c=a×

(b×

c)

乘法分配律: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

可以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

再加;

结果不变。

(a+b)×

c+b×

c

8.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连乘)(第13页例8)

我班有36人;

的同学喜欢打篮球;

喜欢打乒乓球的人数是喜欢打篮球人数的

我班有多少名同学喜欢打乒乓球?

9.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第14页例9)

乙数是10;

甲数比乙数多

甲数是多少?

分析:

把比字后面的乙数看成单位1;

那甲数就是乙数的1+

=

也就是甲数比乙数多

可以理解为甲数是乙数的

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

得出关系式:

甲数=乙数×

把乙数换成10;

得甲数=10×

列综合式:

10×

(1+

)=10×

=12。

补充:

分数乘法的规律

(1)一个数乘真分数;

积小于这个数。

(2)一个数乘假分数;

积大于或等于这个数。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

(二)

1.根据平面示意图;

用方向和距离描述某个点的位置(第19页例1)

要确定一个点的位置;

必须要确定观测点、方向和距离。

点的位置是相对的;

观测点改变;

方向和距离也随之改变。

完整说法就是要说清:

谁在谁的什么偏什么几度方向上;

距离是多少。

学校在小明家北偏东25度方向上;

距离是400米。

这句话是在确定学校的位置;

观察点是小明家;

方向是北偏东25度;

一般情况下;

“在”字左面是要确定的点;

“在”字右面是观察点。

方向包括“东偏北;

北偏东;

南偏东;

南偏西;

西偏北;

西偏南;

北偏西”八个“偏”;

几度要看夹角;

一般不超过45度。

当超过45度时;

就要用90度减去这个度数;

再把方向颠倒过来;

就要改成东偏北。

通常用小于45度的度数来描述。

距离要看比例尺;

1厘米代表多长;

有几个这样的长度;

就用“段数×

比例尺代表的长度=距离”。

2.根据方向和距离的描述;

在图上确定某个点的位置(第20页例2)

第一步;

找方向:

以“偏”字左面的字所在的线为0刻度线;

坐标的中心为顶点;

量取需要的度数画出一个角。

第二步;

定距离:

看已知的长度里面有多少个比例尺代表的数量;

画出多少段。

即“已知长度÷

比例尺代表的数量=段数”。

第三步:

标出角度和地点名称;

地点名称就是“在”字左面的地点。

3.描述简单的路线图(第22页例3和第26页第9题)

(1)根据路线图说路线:

每一个观测的描述跟上面第1条的方法一样;

但每换一个观测点;

就要重新建立坐标;

更换方向;

找出距离。

(2)根据路线描述画路线图:

每一个观察点的画法与上面第2条一样;

就要重新建立坐标系;

按照上面绘图的三步法来画路线图。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1.倒数的认识(第28页例1)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0没有倒数;

1的倒数还是1。

找一个数的倒数;

只需要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

除0之外;

整数、小数都有倒数;

不要误认为只有分数才有倒数。

2.分数除以整数(第30页例1)

分数除以整数;

表示把一个分数平均分成若干份;

求一份是多少。

在计算时;

可以用分子除以整数的商作分子;

分母不变;

也可以用分数乘整数的倒数。

3.一个数除以分数(第31页例2)

一个数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

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4.分数混合运算(第33页例3)

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四则运算顺序相同:

先算乘除法;

再算加减法;

如果只有乘除法或者只有加减法;

就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能使用运算定律简便计算的;

一定要简算。

5.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求这个数(第37页例4)

类似的题实际上是要我们计算单位1代表的实际数量。

甲数的

是20;

“的”字前面的“甲数”是单位1;

后面的

是分率;

“的”就是乘号;

得关系式为:

甲数×

=20;

要求甲数;

那就用除法;

也可用方程来解。

这类题目的关系式为:

单位1的数量×

对应分率=对应数量

6.已知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是多少;

求这个数(第38页例5)

这种题也还是求单位1代表的实际数量。

技巧:

在分数的乘除法里;

人们在表达数量时;

常常有两种表示方式;

一是用实际数量表示;

二是用分率(包括分数和百分数)表示。

有时求实际数量;

有时是求分率。

这类题的明显标志是含有“是占比”之类的字。

通常情况下;

我们把“是占比”前面的数称为“对应数量”;

后面的数称为“单位1的数量”;

题中没有带计量单位的分数称为“分率”。

“分率”分两种;

一种是“对应的分率”;

一种是“相差的分率”。

如下面的

就是相差的分率(单位1减对应分率的差);

它表示爸爸的体重是1;

那小明的体重比爸爸的体重轻

而不是小明的体重是爸爸的体重的

而是两个体重的分率之差。

对应的分率=单位1-相差的分率。

小明的体重是35千克;

他的体重比爸爸的体重轻

小明爸爸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本题中的35千克是对应数量;

爸爸的体重是单位1;

是相差的分率。

把爸爸的体重看成单位1;

那对应分率就等于“单位1-相差的分率

”;

得小明体重35千克对应的分率

题中是要求单位1的数量;

那就用对应数量除以对应的分率;

35÷

=75(千克)。

这种题目的关系式为:

对应数量=单位1数量×

(单位1-相差分率)

把题中知道的数换进去;

不知道的数设为Χ;

列方程来解较简单。

7.已知两个数的和(或差);

其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几倍;

求这两个数(第41页例6)

这类题目;

往往会告诉我们两个未知数的两个关系;

一是告诉两数之和(或差);

二是告诉两数的倍数或谁是谁的几分之几。

在解题时;

设单位1的数为Χ;

利用两数倍数关系表示出较大的数;

再根据两数之和列方程。

航模小组和美术小组一共有45人。

美术小组的人数是航模小组的

航模小组和美术小组分别有多少人?

根据“美术小组的人数是航模小组的

说明单位1是航模小组;

所以设航模小组的人数为X;

那美术小组的人数就是

X。

再根据“航模小组和美术小组一共有45人”;

那就说明航模小组加美术小组等于45人;

把航模小组换成X;

美术小组换成

X;

就得方程:

X+

X=45人。

特别牢记:

“是、占、比”等字后面的数是单位1。

8.总量可用单位“1”表示的分数除法问题(第42页例7)

这类题俗称工程问题;

就是不知道工作总量是多少;

要把工作总量假设为1;

再根据下面的方法计算。

工作总量÷

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

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总起来说;

在解决分数(包括百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时;

要抓住题中的关键字帮助理解。

这些关键字可以直接换成相应的运算符号;

如“是、占、比、只有、相当于”等字换成“=”号;

分率左边的“的”字换成“×

”号;

“多、重、长、全、和”换成“+”号;

“少、轻、短”换成“-”号;

“平均分”换成“÷

”号。

经过这么一换;

就得到关系式;

再把知道的数换进去;

不知道的数设为X;

列方程来解要简单得多。

如果告诉相差分率的;

要用单位1参与计算出对应分率;

因为实际数量不能直接加减分率。

如小明的体重比爸爸的体重轻

就要把爸爸的体重看1;

用“1-

”得小明的体重是爸爸的体重的

分数除法的规律

(1)一个数除以真分数;

商大于这个数。

(2)一个数除以假分数;

商小于或等于这个数。

第四单元比

1.比的意义和比值(第49页上方内容)

两个相除;

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也就是说;

两个数相除;

只要把号“÷

”换成比号(︰);

就成了比。

在两个数的比中;

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

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

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

叫做比值。

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

也可以用小数或整数表示。

比与除法、分数关系如下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除法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分数

分子

分数线——

分母

分数值

2.比的基本性质(第50页上方内容)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

比值不变;

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3.化简比(第50页例1)

(1)化简整数比:

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2)化简分数比:

前项和后项同时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再按整数比的方法化简。

(3)化简小数比:

方法有二。

一是观察比项中的小数位数;

一位小数的;

前后项同时乘10;

两位小数的;

前后项同时乘100……把小数比变成整数比;

再化简。

二是可把小数化成分数后;

变成分数比再化简。

4.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第54页例2)

把比的前项和后项看成份数去分配。

甲乙两数的和是300;

甲数与乙数的比是2︰3。

甲乙两数各是多少?

它们的比是2︰3;

那就是说;

甲数占2份;

乙数占3份;

共有5份;

然后用它们的和300除以5份;

得每份是60;

那甲数占2份;

就是60×

2=120;

乙数占3份就是60×

3=180。

列式为:

2+3=5

甲:

300÷

2=120

乙:

3=180

5.求几个数的比(第56页第9题)

告诉几个数;

怎样求出它们的比呢?

直接按数的顺序把数写成比的形式;

某仓库里储存了150吨大米;

60吨面粉和15吨杂粮;

求这个仓库里储存的大米、面粉和杂粮的比。

大米︰面粉︰杂粮=150︰60︰15=10︰4︰1

顺序不能颠倒。

第五单元圆

1.圆的认识(第58页59页内容)

圆是曲线图形。

用圆规画圆时;

针尖所在的点叫做圆心;

一般用字母O表示。

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

一般用字母r表示;

半径的长度就是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一般用字母d表示。

把圆沿任何一条直径对折;

两边可以重合。

一个圆里的半径有无数条;

直径有无数条。

同一圆内;

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直径长度是半径长度的2倍;

半径长度是直径长度的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