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中市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周练试题5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271794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晋中市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周练试题5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山西省晋中市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周练试题5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山西省晋中市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周练试题5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山西省晋中市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周练试题5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山西省晋中市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周练试题5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省晋中市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周练试题5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山西省晋中市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周练试题5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晋中市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周练试题5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西省晋中市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周练试题5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A.重视礼乐制度的教化功能B.强调学术的经世致用

C.推崇经典文献的历史价值D.关注世间的治乱兴衰

4.史书记载,周游列国推销自己思想并“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受到了许多同时代人的嘲笑和讽刺,诸如“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累累若丧家之狗”等。

导致孔子如此尴尬状况的主要因素是

A.诸侯的思想观念相对陈旧保守B.他的宣传方式不当

C.他的主张不符合当时诸侯的实

际需要D.当时法家思想更受诸侯青睐

5.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文人和谋士都是自由职业者,他们浪迹于各国各地,主动寻找主人出卖自己的知识和才能,形成了“士无长君,国无定臣”的局面,这说明

A.宗法分封制已完全崩溃B.军功成为各国授爵的依据

C.贵族世卿世禄特权被打破D.君主集权意识的产生

6.下列各项中,体现孔子因材施教主张的一句是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B.“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C.“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D.“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7.孟子主张“制民恒产”“勿夺农时”“省刑罚,薄税敛。

”董仲舒主张“限民田,以澹不足”“塞兼并之路”“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

关于二者的思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都得到统治者认同B.都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

C.都抑制了土地兼并D.都符合人民的利益要求

8.清朝明确规定:

人值军机参与机密的军机大臣必须在三品以上。

皇帝在选用军机大臣时,必须顾及社会舆论和臣工态度。

材料意在说明,军机处的设立

A.限制了皇帝的用人权B.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C.导致了政治体制僵化D.易于机要事务的保密

9.明清时期,以城隍、关帝、碧霞元君、妈祖为代表的民间信仰广泛流传,甚至还得到了官方的认可,民间信仰中行业神崇拜发展最为兴旺。

这反映了当时

A.民众社会生活的多样化B.中央集权统治面临危机

C.政府与民众信仰一体化D.男尊女卑观念有所减轻

10.曹操在给汉献帝上表论田庄主田畴时说:

“畴率宗人避难于无终山,北拒卢龙,南守要害,清静隐约,耕而后食,人民化从,咸共资奉。

……畴文武有效,节义可嘉,诚应宠赏,以旌其美。

”由此可知,部分田庄在东汉后期

A.对中央集权构成了严重威胁B.起到了维护地方稳定的作用

C.激化了田庄内部的阶级矛盾D.促进了北方地区的民族融合

11.公元前2世纪,罗马制定了《艾布体亚法》,授予最高裁判官自行决定诉讼程式的权力,最高裁判官根据商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公平”“正义”为基础,创制了许多以前法律中没有依据、甚至是违背相关规定的诉权、抗辩权和救济手段。

这说明当时罗马法

A.立法过程随意B.追求

务实灵活

C.注重形式规则D.出现公权滥用

12.公元前2世纪,罗马制定了《艾布体亚法》,授予最高裁判官自行决定诉讼程式的权力,最高裁判官根据商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公平”“正义”为基础,创制了许多以前法律中没有依据、甚至是违背相关规定的诉权、抗辩权和救济手段。

A.立法过程随意B.追求务实灵活

13.史书记载:

1746年,乔治二世听取了别人的意见,否决了内阁的建议。

于是,第二天,内阁全体阁员和其他非阁员大臣集体辞职,政府瘫痪。

乔治二世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万般无奈之下,只好亲自出面恭请内阁复职。

对此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首相和内阁必须从多数党中产生

B.在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C.对内阁全体成员和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产生了重要影响

D.对内阁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14.德国在统一前后教育学生必须绝对服从老师的教育管理,就像中世纪的奴仆一样驯服。

与此相反,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的理念是:

学生是“太阳”,是学校教育的中心,老师要围着学生转。

德美教育理念的差异主要反映了

A.经济发展水平差异B.封建专制思想影响程度不同

C.民主化程度发展不同D.政治体制本质特征不一样

15.南北战争后,美国制定并通过了第14条宪法修正案,宣布:

全体美国人不仅是他们那几个州的公民,也是美国的公民。

这一修正案

A.维护了美国的共和体制B.解放了美国的黑人奴隶

C.扩大了联邦政府的权力D.保障了美国公民的权利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55分)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5分)

材料一: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

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

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

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二:

安抚司……掌一路兵民之事……都转运使……掌经度一路财赋……凡吏蠹民莫,悉条以上达,及专举刺官吏之事。

提点刑狱使……掌察所部之狱讼而平其曲直……凡禁系淹延而不决,皆劾以闻,及举刺官吏之事。

提举常平司掌常平、义仓、免役、市易、坊场、河渡、水利之法……皆总其政令,仍专举刺官吏之事。

—《宋史》卷一六七《辞官志》

材料三:

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曾在八天之内平均每天批阅奏章二百多件,处理国事四百多件,他深感“人主以一人御天下,不可无辅臣”。

材料四:

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

见其所拟,帝——省

揽窜定,有不留数字者。

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

有不服意,则驳使再拟,再不符意,则谯让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

—《皇明大政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在唐初,一道旨意主要包含了哪些部门官员的意见,试评述此举的意义?

(2)据材料二可知,宋代“路”的常设有安抚司、转运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等,依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宋代地方管理机构的特点。

(3)材料三中提到的大量奏章送达皇宫的原因是什么?

明成祖又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4)结合四段材料,简述我国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特点、基本矛盾和发展趋势分别是什么?

17.阅读材料(10分)

材料一《十二铜表法》保留了许多原始的陈规陋习。

如同态复仇,巫术惩罚,对债务人的残酷处置,禁止平民与贵族的通婚等。

—《西方文化史》

材料二“妇女不得参与任何公务,因而她们不能担任法官,或行使地方官的职责,或提出诉讼,或为他人担保,或担任律师。

”“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

—《民法大全》

材料三罗马法具有资本主义发展初期所需要的现成法律形式,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

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罗马法的复兴密不可分。

自19世纪以来,欧洲大多数国家都以罗马法为立法基础来制定本国的法律制度,如《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等。

现在许多国家的陪审团制度、律师制度和某些诉讼原则均直接来源于罗马法。

(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指出罗马法存在的缺陷。

(2)为什么罗马法存在如此明显的缺陷,而后人却称它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

试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罗马法的认识。

 

18.简述百家争鸣的背景、孔子、老子的思想(20分)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

1.B材料说明孟子的“仁政”思想寄托于君主,显然不符合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孟子的“仁政”思想显然不符合当时政治实际,故B项正确;

孔子的“仁政”思想是对孔子人性论发展,故A项错误;

材料说明“仁政”思想实践,并不是说明等级秩序的弱化,故C项错误;

儒家思想强调等级观念,并不是颠覆了传统的君臣关系,故D项错误。

2.B根据“仁人君子不仅具备忠信、克己、礼让、仁恕等美德,还具有经世济民的情怀”表明孔子注重个人自我修养和经世济民情怀,反映了春秋时期天下大乱的政治局面,孔子主张“克己复礼”,匡正社会秩序,B正确;

材料体现的是孔子的思想主张,并非“士阶层的思想品格和政治要求”,排除A;

材料体现的是孔子大力倡导君子之道,即作为君子应该具备的人格,不属于“政治主张”,排除C;

材料体现的是孔子的思想主张,无法体现“思想家对理想人格的共同追求”,排除D。

点睛:

思想文化是社会现实的反映,面对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天下大乱的社会现实,孔子主张忠信、克己、礼让、仁恕等美德,希望匡正社会秩序,体现孔子经世济民的情怀。

3.C《诗经》是儒家经典著作,孔子和汉代儒家学者都把《诗经》作为教育子弟“立言、立行的标准”,说明儒学家都极力推崇经典文献的历史价值,C正确;

材料主要注重的是儒家经典著作,不是礼乐制度,A错误;

经世致用思想不符合材料主旨,B错误;

材料没有关注世间的治乱兴衰,故D项

错误。

4.C【解析】“孔子受到了许多诸侯的拒绝和同时代人的嘲笑讽刺”体现了春秋时期儒学不受重视,这种尴尬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孔子的主张不符合诸侯争霸的需要,故C项正确;

诸侯当时思想并不是保守,诸侯想通过争霸战争实现国家统一,故A项错误;

孔子的思想不符合诸侯争霸战争需

要,不是宣传思想不当,故B项错误;

材料实

质问的是儒家思想不受欢迎的原因,这要从儒家自身寻找,故D项错误。

5.C【解析】西周时期官员都是实行血缘世袭制,春秋战国时期“出卖自己的知识和才能”成为官员,打破了过去贵族世卿世禄特权,故C项正确;

此时宗法制并不是完全崩溃,故A项错误;

材料中依靠才能成为官员,并不是都依据军功受爵,故B项错误;

材料中论述选官标准变化,并不是君主集权意识的加强,故D项错误。

6.C【解析】孔子因材施教主张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分别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

以语上也。

”符合孔子因材施教主张,故C正确;

A项强调严谨的治学态度,B强调勤恳的教学态度,D项强调个性特征与能力直接的关系,均不符合题意,排除ABD。

7.B根据材料“制民恒产”“勿夺农时”“省刑罚,薄税敛”体现的是轻徭薄赋,保证农民生产时间;

“限民名田”“塞兼并之路”体现的是抑制兼并,由此

可知两者主张都有利于小农经济发展,B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两者思想得到统治者认同,而是强调两者主张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A项错误。

“限民名田”“塞兼并之路”体现的是抑制兼并,但是孟子主张中无法体现抑制兼并,C项错误。

董仲舒和孟子的主张都是站在统治者的角度,为了

维护封建统治阶级利益,虽然减轻人民负担,但是不能等同于代表人民的利益,D项错误。

8.A根据材料的信息,军机人员的选用需要有一定的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使皇帝在用人时不能随意,受到一定的限制,故A项正确;

B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故排除;

材料并没有体现政治体制走向僵化,故C项错误;

机要事务的保密是军机处的特点之一,与军机人员的选用标准无关,故D项错误。

9.A材料体现出明清时期民间信仰多元化,而众多的行业神的崇拜兴旺,反映了民众生活、生产的丰富多样,故A项正确;

明清时期的中央集权不断强化,并没有面临危机,且材料中的民间信仰与中央集权无关,故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

官方的认可,并不代表政府与民众信仰的一致性,C项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男尊女卑观念,D项排除。

10.B材料表明田畴率领族人在无终山居住,同时守卫边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