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田股份造假案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3266510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蓝田股份造假案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蓝田股份造假案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蓝田股份造假案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蓝田股份造假案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蓝田股份造假案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蓝田股份造假案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蓝田股份造假案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蓝田股份造假案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蓝田股份造假案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年报股东数为160559户比上期又增加了42%,因此表现并不太好,按最新数据统计也只有18倍左右。

特别是该公司提议,2001年度一次,分配比例不低于当期可供股东分配利润的50%,2000年度用于分配的比例不低于50%,将采取与相结合的形式,派现比例不少于20%,其2000年未分配利润在本次派2元后仍将达9.16亿元,加上4亿元以上的净利润,应该说分红潜力十分惊人。

2案情简介

2.1绩优神话的终结

2002年元月21日、22日,生态农业(原蓝田股份600709)的突然被停牌,市场目光再次聚焦到这只曾经备受关注的“绩优神话股”。

停牌也许仅仅是个开端。

高管受到公安机关调查,以及受到深入进行的稽查,似乎预示着这只绩优股的神话正走向终结。

生态农业(原蓝田股份)董事会发布公告说,早在2002年1月12日,该公司董事长保田,董事兼财务负责人黎洪福,董秘王意玲等三名高管,以及包括部长在内的七名共十人被公安部门,接受调查。

据知情人士介绍,公司的也被查封用于办案。

其实,早在2001年10月8日,蓝田股份董事会公告称:

“2001年9月21日本公司已接受中国证监会对本公司有关事项进行的调查,提请投资者注意。

“蓝田的资金链断了”源于一篇文章。

2001年10月26日,北京某一位刘姓研究员在一份上发表文章,呼吁“应立即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贷款”,引起银行高层的关注。

不久,相关银行即停止对蓝田发放新的贷款。

事实上,大家心里都很清楚,停止贷款对任何一家企业来说意味着什么。

2.2主要疑点

蓝田股份这只“绩优高成长股”,给投资者的确留下太多的疑团。

蓝田股份可能的造假手法可能是涉及多计存货价值、多计固定资产、虚增销售收入和虚减销售成本等多方面。

2.2.1应收账款之迷解释离奇

蓝田股份去年主营业务收入18.4亿元,而应收账款仅857万元。

公司方面称,由于公司基地地处洪湖市瞿家湾镇,占公司产品70%的水产品在养殖基地现场成交,上门提货的客户中个体比重大,当地银行没有开通全国联行业务,客户办理银行电汇或银行汇票结算货款业务,必须绕道70公里去洪湖市区办理,故采用“钱货两清”方式结算成为惯例,造成应收账款数额极小。

蓝田股份的这一解释引出新的疑问,该公司似乎在上市公司中又创一项奇迹,即近18亿多主营业务收入主要靠现金交易完成。

稍懂财会知识的人士,势必对蓝田股份“钱货两清”方式结算下的销售收入确认产生怀疑。

另外,蓝田股份去年野藕汁,野莲汁等饮料销售收入达5.29亿元,难道饮料销售是因市场供不应求而未出现应收账款吗?

2.2.2鱼塘里的业绩神话

蓝田股份上市后的业绩增长令人惊叹,该公司1995年净利润2743.72万元,1996年上市当年翻番实现5927万元,1997年至1999年三年分别为14261.87万元,36472.34万元和54302.77万元。

蓝田股份的业绩几乎年年实现翻番增长,直到2000年后才出现萎缩,降至43162.86万元。

蓝田股份的业绩主要来自“神奇”的鱼塘效益。

原总经理瞿兆玉曾在去年3月称,几年来产品始终处于不愁销的状态。

瞿兆玉继而介绍,洪湖有100万亩水面可以开发,蓝田股份现在只开发了30万亩,而高产值的特种养殖鱼塘面积只有1万亩,这种精养鱼塘每亩产值可达3万元,是粗放经营的10倍。

据有关报道称,蓝田股份在精养鱼塘推行高密度鱼鸭配套养殖技术,每亩平均产成鱼由350公斤提高到1000公斤,加上养鸭收入,每亩平均收入由1400元提高到近万元,养殖成本降低20%。

而同样是在湖北养鱼,去年上市的武昌鱼在招股说明书中称,公司6.5万亩鱼塘的武昌鱼,养殖收入每年五六千万元,单亩产值不足1000元。

蓝田股份创造了武昌鱼30倍的鱼塘养殖业绩,其奇迹有多少可信度已越来越令人怀疑。

2.2.3饮料毛利不可思议

按照蓝田股份披露的和蓝田总公司的结算价格为46.8元/箱(24罐)(其中野莲汁为46.8元每箱,野藕汁为44.2元每箱)。

按照市场上常见的蓝田野莲汁、野藕汁包装估算,假设每3罐野莲汁,野藕汁为一公斤(每罐蓝田饮料为350ML),大概每公斤饮料蓝田股份获得5.85元的销售额。

按上述的计算,每公斤饮料实现利润2.42元。

如果按照33%的所得税,蓝田股份每公斤饮料实现的2.42元净利润(税后)至少需要2.42/0.67=3.61元的所得,也就是说蓝田股份靠每公斤5.85元的销售额至少实现了3.61元的利润,利润率为61.71%,在竞争激烈的饮料行业能够实现这种利润吗?

2.3可能的会计作假

蓝田股份几个可疑的会计科目(单位:

万元)

项目

1999.12.31

2000.12.31

2001.6.30

应收账款

1242

857

3434

存货

26614

27934

44715

其中:

在产品

21230

22974

36483

固定资产

131438

214,254

215,335

在建工程

43,510

22,514

31,954

应交税金-营业税

15

4

10

应交税金-增殖税

22

28

48

应收账款的疑问前已述及,存货的疑问在于其主要构成是在产品,由于在鱼塘里,我们根本不清楚其实际的品种,数量和重量;

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的疑问与存货的疑问是一样的,蓝田股份主要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都在水里面,谁也搞不清楚水里面有多少宝贝。

实在不明白,签字会计师秦凤英有什么办法核实水里有多少鱼,又有多少的在建工程和固定资产呢?

蓝田股份2000年主营收入是18亿元,2001年上半年是8亿元,也就是说每个月收入是1.5亿元,蓝田股份增殖税率是13%-17%,营业税率是5%,可是它一个月只要提4万元的营业税和28万元的增殖税,这样的纳税额比一家年收入5000万元的企业还少,而蓝田是18亿元,这税是不是交得太少了,还是根本就没有那么多的收入?

银广夏靠全资子公司天津广夏创下萃取神话,而蓝田股份是否也靠全资子公司蓝田水产创下鱼塘神话?

银广夏的造假金额是7.45亿元,而蓝田股份18亿元的年收入有多少是真实的?

截至2001年6月30日,蓝田股份占资产总额(31.8亿元)的77.3%存货,固定资产净值,在建工程(合计24.6亿元)有多少是真实的?

蓝田股份净资产名义上有22亿元,但蓝田水产历年来实现了18亿元的利润,这18亿元有多少水分?

2.4违规事实

2.4.1伪造政府主管部门文件及相关法律文书

蓝田公司在股票发行申报材料中,伪造了沈阳市土地管理局(以下简称“沈阳土地局”)《关于沈阳蓝田股份有限公司国有土地使用权处置方式的批复》(沈土发[995]61号),对沈阳土地局未批准处置的两块公司土地作了违规处置,同时盗用沈阳土地局名义谎称同意蓝田股份公司将其国有土地使用权按评估结果计入公司总资产,由此虚增公司无形资产1100万元。

2.4.2伪造银行对账单,虚增巨额银行存款

为达到虚增资产的目的,蓝田公司伪造了该公司及下属企业三个银行账户1995年12月份银行对账单,共虚增银行存款2770万元,占公司1995年财务会计报告(合并资产负债表)中银行存款额(4420万元)的62%。

2.4.3隐瞒缩减公司股本的重大事项

在股票发行申报材料中,蓝田公司将公司股票公开发行前的总股本由8370万股改为6696万股,同时对公司国家股、法人股和内中职工股数额也作了相应缩减。

对上述缩减公司股本的重大事项,蓝田公司在申请股票公开发行及股票上市之后予以隐瞒,未作公司披露。

2.4.4隐瞒内部职工股托管后上柜交易的重大事实

1993年4月至10月,蓝田公司将全部内部职工股在沈阳证券登记有限公司集中托管。

1995年11月6日至1996年5月2日蓝田公司已托管的内部股在沈阳产权交易报价系统挂牌交易。

对此,蓝田公司未在招股说明书中披露。

2.5案件结果

2.5.1行政处罚

1对公司处以警告并罚款100万元;

2对招股说明书含有虚假内容负有直接责任的公司董事赵琰璋、吴惠昌、王焕成分别处以警告,并各罚款5万元。

2.5.1民事处罚

法院判决被告生态农业公司赔偿原告540多万元。

包括华伦会计师事务所在内的其他8名被告,被法院判决对原告的经济损失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蓝田集团总裁瞿兆玉犯提供虚假财务报告和提供虚假注册资本罪,判处有期徒刑2年;

蓝田股份董事长瞿保田被判合计刑期4年。

3原因分析

3.1经营管理不善,法制观念淡薄,导致其业绩不佳

我们知道,光靠造假过日子是不行的。

企业要发展,求生存,其根本出路在于谨慎投资和合法经营。

而蓝田的失败,究其原因,主要是公司管理高层的法制观念极其淡薄,经营管理存在诸多问题,他们在公司业绩不佳的困难时期,不是从强化公司管理内涵来着手想办法,求对策,而是视国家法律法规为儿戏,公然造假,知法犯法,炮制了所谓“金鸭子”,“野莲汁野藕汁”和“无氧鱼”的动人故事企望靠骗取贷款来过日子。

本来,蓝田上市时曾经募集了两个多亿的资金,公司高层应该适时实施正确的投资战略,以引导企业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但是,事与愿违,蓝田的管理高层并未真正从这方面去考虑问题。

事后发现,蓝田的经营管理环节存在诸多漏洞,诸如资金大量流失和财务报告虚假等等,致使公司的真实业绩状况不断恶化。

3.2政企严重不分,治理机制失灵,导致公司发展误入歧途

按照常规,蓝田的问题早就存在,应该不会再有人出面给予蓝田贷款支持,但是,令人费解,丑闻败露前一直有不少专业银行盲目对其进行贷款,致使国家资财遭受巨额损失。

事后发现,蓝田高层与地方政府存在密切关系。

正是由于地方政府过分袒护公司,政企严重不分,蓝田的管理高层才敢于知法犯法,有恃无恐。

另外,公司治理机制失灵,这也是蓝田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方面,公司的董事长一言九鼎,擅自将蓝田交给了一个不懂业务和素质不高的人掌管;

另一方面,公司在缺乏明确的投资战略的情形下盲目扩张。

由于蓝田的公司治理机制失灵,盲目投资,管理不善,致使其主业萎缩,误入歧途。

最后,蓝田的真实业绩水平不断下滑,只能靠造假来维持生计。

3.3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失当,执业水平偏低,导致其造假行为得逞

如前所述,蓝田的造假丑闻的曝光,不是来自于对蓝田进行常年年报审计的注册会计师,而是来自于业外人士,这着实让人吃惊。

其实,蓝田主要是通过虚假交易或事项来“创造利润”,其造假手法非常简单。

注册会计师只要认真执行分析性复核程序,便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