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25 诗词曲五首教案 新人教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3263433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 25 诗词曲五首教案 新人教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25 诗词曲五首教案 新人教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25 诗词曲五首教案 新人教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25 诗词曲五首教案 新人教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25 诗词曲五首教案 新人教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 25 诗词曲五首教案 新人教版Word格式.docx

《八年级语文下册 25 诗词曲五首教案 新人教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下册 25 诗词曲五首教案 新人教版Word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语文下册 25 诗词曲五首教案 新人教版Word格式.docx

酬答,酬谢。

这里指用诗答谢。

乐天,指白居易,白居易字乐天。

2、作者及背景简介:

这首诗是刘禹锡在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岁暮,从和州返回洛阳,途经扬州与白居易相会时所作。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现河南省洛阳)人,唐代诗人。

他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

在酒宴上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

刘禹锡写了这首诗答谢他。

使君,是对刺史的称呼。

3、附:

白居易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及赏析。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著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名句赏析: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①;

亦知合被②才名③折二十三年④折太多!

①蹉跎:

失意贬官。

②合被:

犹言偏遭。

③才名:

才气与名望。

④二十三年:

刘禹锡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九月被贬连州刺史,赴任途中再贬朗州司马。

十年后,奉诏入京,又复贬任连州刺史,转夔、和二州刺史。

直至唐文宗大和元年(公元827年),方得回京,先后达二十三年。

这四句诗,对刘禹锡二十三年的坎坷遭遇,表示了无限感慨和不平——你远在边远之地,过着寂寞的生活,满朝那么多官员,唯独你多次被贬外任;

我深知你才高名重,却偏偏遭逢不公的对待,这二十三年,你失去的太多了。

怨愤与对友人的同情溢于言表,见其直率与坦诚,亦见其与刘禹锡友情之深厚。

二、全诗赏析:

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诗人在二十余年的贬谪生活中,多次迁徙边远地区,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边远地区。

在当时这些地方都是很荒僻偏远的。

②怀旧空吟闻窗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修辞手法:

用典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

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

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

一次向秀经过亡友嵇康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不胜悲叹,于是写了《思旧赋》。

意思为想起当年因政治改革失败被杀被贬的朋友,不胜怀念。

“烂柯人”指晋人王质。

据《述异记》王质入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便停下来观看。

等到棋局终了,手中的斧炳已朽烂。

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

此处作者以王质自比,写自己被贬离京虽然只有二十余年,但心里却有隔世之感。

这两句活用典故抒发自己长期被贬的心境。

-

③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舟”“病树”为诗人自喻。

这两句针对白居易赠诗中“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两句而发。

白诗的意思是您是个这么有才能的人长期被贬边远地区,寂寞地闲望山水风光,而朝廷的重要官职将由谁来承担呢?

而刘诗答的意思是虽然我一人被贬远迁,但后继者仍大有人在。

何必为我一人可惜?

显示了诗人开朗的胸怀。

也有人认为这句是对比了自己的沉沦与新贵的得势,诗人的愤激之情达到了顶点。

(两种观点各有依据,讲授时不必强求理解的一致性)

④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点明酬赠之意,同时又友人共勉。

体现出作者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三、主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通过写自身的坎坷遭遇和无限感慨,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进取精神。

四、总结:

本诗是刘禹锡回赠白居易的诗作,诗中曲折地表达了诗人遭受政敌打击,长期远贬异地的愤慨不平心境。

其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联是富有形象而含意深刻的名句。

2.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一、题目及作者简介:

1、“赤壁”的来历:

孙、刘联合火攻曹操战船,火光映得江岸崖壁一片彤红,后故名赤壁。

赤壁在今天湖北蒲圻西北。

(湖北被称为赤壁的地方还有另外六处,最著名的叫黄州赤壁,今湖北省黄冈市,因苏东坡写《赤壁赋》和《后赤壁赋》得名,实际上,当年苏东坡把当年赤壁之战的战场与他被贬黄黄州时写下的赤壁视为了同一个地方。

们学过他的《泊秦淮》,回忆一下: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这是作者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晚唐那班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不从中汲取教训,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

二、背景介绍:

杜牧于会昌二年(842)出任黄州刺史期间,曾游览黄州赤壁矶。

站在滔滔东去的大江之滨,观“赤壁”而思史,回忆三国时代在鄂州赤壁矶所发生的吴蜀联军大败曹兵,想起三国鼎立局面的“赤壁之战”。

抚今追昔,兴之所至,挥笔写下了这著名的咏史诗。

译文:

三、诗句大意:

这是一支深埋在泥沙中的折断的戟,还没有被时光完全锈蚀掉;

我捡起来磨洗干净,认出它是(六百多年前)三国赤壁之战时留下的遗物。

当年若不是东风相助周瑜火烧赤壁(还有刘备相助),东吴必定失败;

美丽的大乔(孙权兄孙策的夫人)小乔(周瑜的夫人)早就被曹操掳去锁进了铜雀台(曹操晚年的行乐之处)。

四、赏析

诗前两句叙事,由一件小小的东西,诗人想到了东汉末年那个分裂动乱的时代,想到那次重大意义的战役,想到那一次生死搏斗中的主要人物:

曹操和周瑜。

诗后两句议论。

作者从反面落笔(不从正面写怎样火烧曹军),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认为周瑜胜利纯属侥幸。

同时讲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要建立一番事业,需要一定的条件,倘若没有这些条件,就是英雄也是无能为力。

五、主题和写作方法:

作者在感于晚唐统治者荒淫无度、不思进取,因此借古讽今,告诫晚唐的统治者:

不要寄希望于侥幸。

写法:

以小见大(表面写两个人的命运,大乔小乔的命运,实际写一个国家的命运和前途),讽刺晚唐那班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不从中汲取教训,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

出自本课的成语:

折戟沉沙。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3.《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一、作者简介:

文天祥(1236—1283年,被害时年仅47岁),南宋,政治家、文学家,著名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

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二十岁考取进士第一名(即状元),后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

1276年,元军迫近南宋京城临安(今杭州),他被派往元军营中谈判,被扣留。

后在镇江逃出,得到人民群众的救援,由海路至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坚持抗击元军。

曾一度收复了一些失地,后为元军所败,退入广东,转战海丰、潮阳一带。

宋末帝赵昺祥兴元年(1278年)十二月被元军所俘。

后被押送大都(今北京),囚禁三年,迭经威逼利诱,受尽百般折磨,始终不屈。

于元世祖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1283年1月9日)在柴市从容就义,表现出坚贞的民族气节。

文天祥的后期作品密切反映现实,艺术地反映了作者的斗争生活和爱国思想,展现了南宋军民抗击元军的情景,写得沉郁悲壮,感人至深。

今存《文山先生全集》。

《过零丁洋》、《正气歌》等名篇为世所传颂。

二、诗歌背景:

1279年正月,元军出珠江口,进攻南宋最后据点厓山(在今广东新会南海中),文天祥被押解同行。

船过零丁洋(零丁洋在今广东中山南的珠江口,中山市南,靠海有个零丁山,山下海面叫零丁洋),元军都元帅张弘范逼迫文天祥招降坚守厓山的宋军统帅张世杰,文天祥写下此诗以死言志,严正拒绝。

三、诗句大意及赏析:

辛苦,指辛苦熟读经书。

遭逢,遭遇,指遭受朝廷选拔。

起一经,指因精通某一经籍而通过科举考试得官。

宋代科举制度,考经义,五经(易、诗、书、礼、春秋)中可选一经。

文天祥在宋理宗宝佑四年(1256)以进士第一名及第,后官至丞相。

干戈:

古代的两种兵器,借指士兵,指战争。

寥落:

译:

我熟读经书而考取功名,(从此一生坎坷)我兵力单薄,在频繁的抗元战争中度过了四年(1275正月变卖全部家产组织起义军抗元至1279年被捕)。

赏:

追述早年身世及为官以来的种种辛苦,总写几十年来的风雨历程。

颔联:

山河破碎:

指南宋国土被元军侵占。

大好河山被敌人侵占,国家的命运如同风吹的柳絮一样飘零,我一生也命运坎坷,像被风雨吹打的水中浮萍。

这两句从国家和个人两个方面,继续抒写事态的发展和深沉的忧愤。

这一联对仗工整,比喻贴切,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遭遇。

国家民族的灾难,个人坎坷的经历,万般痛苦煎熬着诗人的情怀,使其言辞倍增凄楚。

表达了作者忧国伤怀之情。

惶恐滩:

在今江西万安县,水流湍急,为赣江十八滩之一,最险的一滩。

宋瑞宗景炎二年(1277),文天祥在江西空阬兵败,经惶恐滩退往福建。

零丁洋:

在今广东中山南的珠江口。

文天祥于(1278)十二月被元军所俘,囚于零丁洋的战船中,次年正月,元军都元帅张弘范攻打崖山,逼迫文天祥招降坚守崖山的宋军统帅张世杰。

于是,文天祥写了这首诗。

在惶恐滩头诉说自己心中的惶恐,在零丁洋上慨叹自己的孤苦零丁。

这两句回顾一生中很难忘的两件事,一是兵退从惶恐滩经过(所以说内心惶恐),一是被捕囚禁在零丁洋上敌人的战船中(所以说孤苦零丁)。

再度展示诗人因国家覆灭和自己遭危难而颤栗的痛苦心灵。

——这两句修辞手法:

双关。

丹心,红心,比喻忠心。

汗青:

史册。

纸张发明之前,用竹简记事。

制作竹简时,须用火烤去竹汗(水分),故称汗青。

古往今来,人生谁无一死?

应该留下一颗赤诚的忠心光照史册。

这激情慷慨的两句诗,表明了诗人舍身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全诗也因有此两句收尾而成为一代名作,千古壮歌。

四、全诗赏析:

一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但限于篇幅,在写法上是举出入仕和兵败一首一尾两件事以概其馀。

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

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中,亡国的悲剧已不可避免,个人命运就更难以说起。

但面对这种巨变,诗人想到的却不是个人的出路和前途,而是深深地遗憾两年前未能在军事上取得胜利、扭转局面。

同时,也为自己的孤立无援感到格外痛心。

从全诗的构思上看,前面这六句把悲愤艰危的气氛渲染到了极致,接下去两句则笔锋一转,情绪由悲愤转为激昂,由压抑转为高亢。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古往今来,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舍身取义,一片丹心将垂于史册,映照千古。

五、主题:

全诗表现了文天祥大义凛然的高尚气节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表现了他为祖国为民族而视死如归的大义大勇。

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原文】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