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第15课新中国的教育事业学案北师大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3251183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03.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第15课新中国的教育事业学案北师大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第15课新中国的教育事业学案北师大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第15课新中国的教育事业学案北师大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第15课新中国的教育事业学案北师大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第15课新中国的教育事业学案北师大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第15课新中国的教育事业学案北师大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第15课新中国的教育事业学案北师大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第15课新中国的教育事业学案北师大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第15课新中国的教育事业学案北师大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①对高等学校的院系和课程设置进行调整。

②1951年颁布《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对各类学校的学制进行改革,形成了新的教育系统。

2.教育方针

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2)制定:

1957年毛泽东明确提出:

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3)意义:

为新中国的教育事业确立了社会主义教育方针。

3.成就

(1)到1965年,中国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2)为国家造就了一大批人才,基本上满足了当时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促进了科技、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思维点拨] 新中国的教育方针提出的背景: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已经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处理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1.下面两幅图片反映了怎样的信息?

体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教育的什么特点?

图一 农民在田间参加扫盲学习

图二 工农业余学校的老师举办速成识字法学习班

提示 

(1)信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开展扫盲和工农识字教育。

(2)特点:

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体现了新中国教育为人民大众服务的特点。

二、“文化大革命”对教育事业的冲击

1.表现

(1)各地大中小学“停课闹革命”。

(2)“红卫兵”大串联。

(3)高考制度被废止。

(4)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5)“教育革命”。

2.影响

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破坏,各行各业人才奇缺,整个民族文化素质大大下降,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

[深化点拨] “动乱中的教育”给我们的启示

(1)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对于国计民生来说非常重要。

(2)经济、科技、民族素质的竞争在于教育,重视教育是发展的根本大计。

(3)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

2.下面材料中的教育呈现了怎样的特色?

主要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提示 

(1)特色:

教学内容与阶级斗争紧密相关,教材呈现出与工厂、社队紧密联系的特点。

(2)原因:

受“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教育革命”和“开门办学”等因素影响的结果。

三、新时期教育事业的发展

1.背景

(1)“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国家对教育工作进行了拨乱反正。

(2)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到来,教育事业开始进入蓬勃发展的新时期。

2.措施

(1)1982年,中共十二大把教育列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

(2)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加快了教育改革的步伐。

(3)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规定:

要把教育摆到战略重点的地位。

(4)1987年,中共十三大明确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5)1999年,提出《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促使中国教育事业迈上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1)基础教育蓬勃发展

①1986年,国家实施义务教育法。

②到2000年,中国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2)中等教育实行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的方针,得到高速发展。

(3)高等教育大发展

①形成中央和地方政府两级管理、分工负责的新管理体制,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益。

②扩大高等教育的招生计划,使高等教育规模发生历史性变化。

③实施“211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果。

④成人教育取得巨大成就。

[归纳总结] 归纳新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

(1)1949~1952年,接管旧教育,建设新教育。

(2)1953~1957年,按苏联的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工作。

(3)1958~1965年,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模式,进行教育改革实验,推行两种教育制度,使半工半读和职业教育得到迅速发展。

(4)“文化大革命”期间,教育事业遭到严重破坏。

(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教育事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3.恢复高考制度对我国有什么影响?

提示 

(1)恢复高考制度是邓小平在政治上拨乱反正、开创改革开放新时代的一个突破口。

(2)扩大了我国的人才来源,提高了人民的文化素质。

4.为什么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为了发展教育,“文革”后,我国政府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

提示 

(1)①教育能够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从而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和综合国力。

②教育能够为我国提供巨大的人才资源优势。

(2)①恢复高考制度、提出“三个面向”、加紧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②提出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③加快高等教育改革。

主题 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1.新中国成立初期教育的特点

史料一 《共同纲领》第一条指明了我们反对什么,主张什么。

……因此,我们在教育上就要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

这项任务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在具体步骤上则必须一步一步地求其实现。

——周恩来《在全国高等教育会议上的讲话》(1950年6月)

[教你读史]

划线部分句子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之初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将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变为社会主义方向的人民教育。

[问题思考]

(1)结合史料,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教育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 史料表明新中国成立初期,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人民教育事业,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教育变为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新中国的人民教育。

史料二 人民政府……提供方针政策以保证城乡劳动者子女得到受教育的机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1951年)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政府是怎样保证工农子女受教育机会的?

答案 在各类学校中优先录取工农子女入学接受教育。

2.“文化大革命”对教育事业的破坏

史料 改革教育,改革文艺,改革一切不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以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在这场“文化大革命”中,必须彻底改变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

——《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

北大红卫兵批判校长陆平等文化大革命”对高等教育严重破坏。

“反动学术权威”图为“文革”中清华校门被砸

(1)《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对我国的教育作出了怎样的错误估计?

(2)这种“教育革命”造成了怎样的后果?

答案 

(1)认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已经统治了学校,必须在“文化大革命”中彻底改变这种现象。

(2)“左”倾错误统治了教育阵地,教育事业遭到了极其严重的破坏,使中国在一个时期内出现了“文化断层”“人才断层”的局面;

严重影响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3.新时期教育的发展

史料一 1983年国庆前夕,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这个题词成为新时期教育的基本方针。

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邓小平的“三个面向”方针是在什么历史条件下提出的?

(2)“三个面向”教育方针的提出有何意义?

答案 

(1)改革开放后为提高民族的文化素质,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认识到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和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教育改革势在必行,需要明确改革的方向。

(2)意义:

这一方针为中国教育指明了方向,对教育改革发展,特别是对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促进素质教育等方面,都起了历史性的指导作用。

史料二 习近平说:

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

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是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潜在力量和后发优势。

(3)依据史料,分析习近平主席对教育地位的评价及形成其评价的原因。

答案 评价: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靠教育。

原因:

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

现代中国教育事业的经验教训及对策

(1)经验教训:

①切实落实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地位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②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

③发展教育事业要从基本国情出发。

(2)对策:

①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背景下,只有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培养大批人才,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迎接国际竞争的挑战。

②把基础教育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

推动高等教育持续发展;

加大西部地区教育和落后地区教育发展的支持力度。

1.新中国的教育方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这一方针施行于(  )

A.新中国成立初期B.“大跃进”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

答案 A

解析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可以看出这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因为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的社会性质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2.右图是一张高校赴校证,能持有该证,可能得益于(  )

A.国家实行“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教育

B.《义务教育法》保障了少年时期的受教育权利,为后来

的深造打下了基础

C.“三个面向”的教育指导方针的提出

D.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的影响

答案 D

解析 题干图片是1957年的一张高校赴校证。

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毛泽东提出:

“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3.下表是某人所持的一张高校入学履历,他能持有该证可能得益于(  )

姓名

张卫红

推荐评语

性别

出身好,热爱伟大领袖毛主席、热爱中国共产党;

阶级立场坚定,在农村广阔天地里锻炼20多年

年龄

35岁

家庭出身

贫农

文化程度

小学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力发展教育

B.《义务教育法》实施

C.“文化大革命”期间推荐工农兵上大学

D.“文化大革命”后恢复高考

答案 C

解析 “文化大革命”期间,高考制度被废止,不需要文化课考试就可以上大学,只要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这与材料中“推荐评语”相符,选C项。

4.“1978年春天,27万多青年学子白日放歌、青春作伴,跨入大学校门,尽情拥抱‘科学的春天’。

”能够与这一情景联系起来的是(  )

A.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行改革开放

B.邓小平复出,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

C.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D.实施“211工程”计划,发展高等教育

答案 B

解析 题目时间是“1978年春天”,A项是在1978年12月,B项“邓小平复出”是在1977年,“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是在1977年底至1978年春,C项是在1995年,D项是在1993年。

5.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获得巨大发展,其体现在(  )

①第一次提出培养学生生活实践和创造能力的理论②实行了九年制义务教育 ③完善了教育立法 ④形成初等、中等、高等三级教育体系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 结合所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交通运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