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3247800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125 大小:76.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5页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5页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5页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5页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②、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千米,知道分米、毫米,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估测、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

③、结合实例,感知对称现象。

3、统计与概率:

①、能用合适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②、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掌握分段统计的方法。

4、实践与综合运用:

①、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及长度单位的认识。

②、加深对统计意义的理解,巩固分段统计的方法。

(二)数学思考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经历从生活情境中认识较大数的过程,能用万以内数描述具体的事物,发展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

3、经历探索三位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

在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4、在解决简单的混合运算问题中,体会分析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5、在对长方形及正方形特征的探索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6、经历对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过程,体会统计的工具性,培养初步的统计意识和能力。

(三)解决问题

1、能用加减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用加减混合运算的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3、能用统计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四)情感与态度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

2、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一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多来学生基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大部分同学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

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

因此对二年级学生,我们应该更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让学生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进一步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知识的有用性,从而更加喜爱数学这门学科。

三、教学重难点

认识万以内数及这些数的大小比较、有余数除法、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及方法的多样性;

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及换算;

认识对称现象,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是重点教学内容。

教学的难点是学生会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出“万以内数的意义及在生活中的应用广泛性和有余数除法及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必要性”,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即计算方法和算理的掌握。

在教学“空间与图形”这部分内容时,认识毫米、分米、千米的空间观念和单位之间的换算是教学的难点。

四、教学的具体措施

1、加强学生的口算能力。

采取课前速算、听算、对手互考等形式。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和游戏。

3、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充分理解所学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理解所学内容。

例如:

万以内数认识。

让学生收集超市的一些宣传单上一些物品的价格来加深对三、四位数的认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

5、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6、结合本册的数学知识,加强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第一单元野营

1、结合生活情境,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学会除法竖式的写法。

2、能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体会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合作、交流、表达,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理解余数的含义,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是本单元的重点;

除法竖式的写法,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是本单元的难点。

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学生春游时分面包的活动,让学生体会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有时会有剩余,然后结合具体实例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

通过野营时分小鱼的活动,引出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乘除法的意义、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在二年级上册第一次初步认识了除法竖式后,对除法竖式的第二次学习,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多位数除法竖式的基础。

学情分析:

同学刚学过表内除法,比较习惯用乘法口诀来求商,而有余数的除法不能直接从乘法口诀中求商,要用竖式计算,但对于竖式每一步的意思以和具体写法同学较难理解。

单元学与教建议:

1、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进行教学。

2、注重动手操作,丰富直观表象。

3、引导学生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尊重学生差异,逐步提高有余数除法的计算能力。

5、建议课时安排:

4课时

小学数学学科二年级下册(青岛版本)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信息窗1—分食品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通过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平均分有剩余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合作交流能力。

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包括体会余数的含义及利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两大部分内容。

教材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具体情境,选择数目小,学生熟悉的事物作为例题,配以实物图,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学情分析

平均分正好分完的情况学生容易理解,但是有余数的除法无论是商还是求余数学生都较难理解,十分抽象,学生不但要明白平均分要尽最大限度分完,还要知道分后剩余部分必须小于除数,否则还可以再分,这些都是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动手操作这个环节让学生理解“从总数分走了一些,还剩的不能分,只能剩余。

”从而理解余数的产生和意义。

重点难点

重点:

经历把平均分后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

难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讲授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

同学们,你们喜欢春游吗?

这一群小朋友春游时正在吃午餐,他们都带了什么好吃的?

是怎样分的?

(出示情境图)

2、引导看图,提出问题。

请学生认真观察画面,你看到什么了?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根据画面可能提出:

10片饼干,每人分3片,可以分给几人?

12个草莓,每人分4个草莓,可以分给几人?

……

3、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师:

我们先来研究“10片饼干,每人分3片,可以分给几人?

”这个问题吧。

二、学习新知

1、理解题意列出算式

请学生读一读刚才的题目并列出算式。

学生列式:

10÷

3=

2、动手操作

10片饼干每人分3片,到底是怎样的呢?

下面孩子们就用你的学具试一下吧。

(孩子们积极活动,教师在旁边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3、汇报交流

谁来给大家展示一下你是怎样分的饼干?

让学生上黑板用磁性教具进行操作演示。

学生预设:

圈一圈:

10片饼干,3片3片的圈起来,可以分给3人,还剩1片。

设计意图:

写出算式之后,就安排学生利用自己的学具操作理解,获得直观的感受,再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操作,对于学生来说又是一个更高一级的要求,教师要进行及时的引导。

4、请学生思考:

(1)你从刚才分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

(2)剩下的那一个为什么不继续分了?

5、小结

在生活常常会遇到一些物品平均分之后,还有剩余的情况,在数学上我们就把这剩下的“1”叫做“余数”。

现在可以把我们刚才的算式补充完整了:

3=3(人)……1(片)读作:

10除以3等于3余1

6、请学生说说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以及代表的含义

10片饼干每人分3片,可以分给3个人,还剩下1片饼干没有分完。

7、请学生在练习本上写一下这个算式,同桌再互相读一读。

学生自己理解了题目,对于“余数”概念的理解直观形象,有了自己经验性的理解,学生的学习不再是死记硬背。

动手操作在这里启动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巩固新知:

1、用画一画、圈一圈、分一分的方法研究13根黄瓜平均分给4个人,怎样分?

教师可以示范引导和学生共同完成,再一次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借助学具,尝试解决情境图中其他食品如何平均分的问题,用算式记下平均分的结果。

 

7根火腿平均分给3人,每人2根,还余1根;

17瓶饮料平均分给3人,每人5瓶,还余2瓶。

同位互相说说算式。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留意学生的写法和读法是否规范,对于不规范的加以纠正。

三、拓展练习。

1、出示第1题。

学生先动手用学具摆一摆,说一说,再填空

(学生独立完成后,再集体评议。

2、出示第2题

练习时,引导学生先仔细读题,然后课件演示分法,学生填空列式。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哪些方面你对自己很满意?

生:

我学会了有余数的除法。

我知道余数的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在分一分,操作学具时,我操作是最快的。

在刚才发言时我受到了你的表扬。

五、作业设计:

1、把学到的知识说给爸爸妈妈听,说说生活中遇到的有余数的除法。

2、自主练习3—7题。

个性修改

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10除以3等于3余1

3=2(人)……1(根)

17÷

3=5(人)……2(瓶)

教学反思

信息窗1第2课时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让学生再一次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知道有余数除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通过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激发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材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具体情境,选择数目小,学生熟悉的事物作为例题,配以实物图,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学生基本上掌握了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了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的含义。

教学重点:

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关系解决问题

讨论、自主探究、讲授法、练习法

一、新课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余数的除法,今天研究的问题是12个草莓,每人分4个草莓,可以分给几人?

2、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找学生讲解思路。

12个草莓每4个一份,看12里面有几个4?

用12÷

4=3(人)。

3、那如果有13个草莓,每人分4个草莓,可以分给几个人?

14个?

15个?

16个?

二、探究新知:

1、动手合作探究

听清楚老师的要求:

利用你组的学具,确定好每人分几片,分一分,摆一摆,说一说,算一算。

活动开始。

2、交流汇报

下面我想听一听你们用语言描述一下自己的活动和发现

13个草莓,每人分4个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硬件及网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